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为研究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内皮的保护功能,本文在血管环内皮依赖性舒张、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和平滑肌细胞功能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对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前列腺素类物质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3组普通饮食组、高胆固醇组和阿司匹林组,观测离体胸主动脉乙酰胆碱(Ach)诱导的舒张反应及凝血烷A2[BF(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代谢产物-凝血烷B2(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的生成.为观测TXA2受体拮抗剂SQ29548对动脉舒张功能的影响,将普通饮食组及高胆固醇组又各分为对照动脉和SQ29548动脉.结果高胆固醇组动脉Ach诱导的舒张功能较普通饮食组和阿司匹林组减弱,有显著性差异(P<0.05);TXA2受体拮抗剂SQ29548显著改善高胆固醇组动脉Ach诱导的舒张功能障碍;Ach刺激状态下,高胆固醇组有内皮动脉TXB2的生成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组动脉,去内皮后这种差异丧失;高胆固醇组与普通饮食组动脉6-酮-前列腺素F1a的生成无显著差异.结论①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动脉舒张功能障碍与其增加内皮TXA2的生成有关.②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改善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使用两种剂量辛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10mg组(A组,10mg/d)与20mg组(B组,20mg/d),每组30例,均治疗8周,20例正常对照,不予治疗。分别于用药前及疗程结束后查血脂并用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功能,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1)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2)辛伐他汀10mg与20mg剂量均能有效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并显著改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其中20mg剂量组疗效明显优于10mg剂量组。结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两种剂量辛伐他汀均能安全、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清TC及LDL C并显著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辛伐他汀20mg剂量组的疗效明显优于10mg剂量组。  相似文献   

4.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高胆固醇血症内皮依赖性舒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内皮的保护功能,本文在血管环内皮依赖性舒张、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和平滑肌细胞功能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胆固醇血症下的内皮依赖性舒张明显减弱是由于一氧化氨合成酶受损,n-3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恢复一氧化氮合成酶功能,大幅度改善内皮依赖性舒张。说明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有益作用机制之一是保护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四氢喋呤对高胆固醇血症兔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四氢喋呤 (tetrahydrobiopterin ,BH4)对于胆固醇喂养兔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2 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 :A组进食普通饲料 ,B、C组进食高脂饲料。C组在指标观测前 2h耳缘静脉注射BH410mg/kg ,5周后三组动物取胸主动脉进行离体血管条实验 ,分别测定血管条对乙酰胆碱 (Ach)、三磷酸腺苷 (ATP)、硝普钠 (SNG)的累积浓度舒张反应。结果 B组血管条对Ach、ATP的最大舒张反应能力较A组明显降低 (分别为Bmax =4 65± 1 63比Amax =13 87±2 62 ,Bmax =4 2 7± 1 41比Amax =12 0 3± 2 55,P <0 0 1) ;C组对Ach、ATP的最大舒张反应能力较B组明显改善 (分别为Cmax =9 0 6± 2 14比Bmax =4 65± 1 63 ,Cmax =10 87± 1 89比Bmax= 4 2 7± 1 41,P <0 0 1) ;而三组血管条对硝普钠的最大舒张功能无明显改变 (Amax =7 2 0± 2 3 0 ,Bmax =6 77± 1 86,Cmax =6 2 3± 2 13 ,P >0 0 5)。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时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 ,四氢喋呤能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时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而对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6 0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 (5mg/d)或氟伐他汀组 (2 0mg/d) ,每组 30例 ,均治疗 8周 ,2 0例正常对照。采用超声多普勒于治疗前后对其进行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结果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弱 [辛伐他汀组 (3 38±5 48) % ,氟伐他汀组 (1 17± 5 15 ) % ,对照组 (17 5 8± 6 47) % ,P <0 0 0 1],而三组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差异无显著性 [分别为 (14 6 4± 6 6 8) % ,(14 46± 7 80 ) % ,(18 31± 6 84) % ,P >0 0 5 ]。辛伐他汀或氟伐他汀治疗 8周后均使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 ,同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治疗前亦有明显改善 [辛伐他汀组为 (14 6 8± 5 0 5 ) %比 (3 38± 5 48) % ,氟伐他汀组为(13 94± 6 6 8) %比 (1 17± 5 15 ) % ,P值均 <0 0 0 1],而治疗前后肱动脉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 ,辛伐他汀或氟伐他汀治疗均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中的早期改变.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试验均显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之前即可出现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内皮依赖舒张功能障碍.许多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发现降胆固醇治疗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促进粥样斑块的消退,而且在短时间内出现显著的临床效益,远早于冠状动脉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之前,因此推测降脂治疗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益[1,2].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HTC)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能 (FMD)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 ,对 30例 HTC患者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前后和 30例血浆胆固醇 (TC)水平正常的对照 (NC)组的血管 FMD进行检测。结果 :HTC组肱动脉 FMD较 NC组明显减弱 (3.4 %± 2 .6 % vs 13.8%± 3.8% ,P<0 .0 1) ,而两组对硝酸甘油反应的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NMD)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30例 HTC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 10 mg治疗 12周后 ,TC从 6 .3± 0 .6 mm ol/ L降至 5 .0± 0 .5 mm ol/ L ,甘油三酯 (TG)从 1.8± 0 .4mm ol/ L降至 1.5± 0 .6 mmol/ L ,L DL - C从 4 .2± 0 .5 m mol/ L降至 3.0± 0 .6 mm ol/ L ,同时 FM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11.6 %± 3.3% vs 3.4 %± 2 .6 % ,P<0 .0 1) ,而治疗前后肱动脉 NMD无显著性改变 (P>0 .0 5 )。结论 :HTC患者存在 FMD障碍 ,经阿托伐他汀钙降胆固醇治疗后 ,受损的血管 FMD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高胆固醇血症对主动脉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胆固醇持续增高对主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血胆固醇持续增高 (≥ 5年 ) ,而无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表现的患者 30例 ,记录主动脉收缩径、舒张径 ,主动脉可扩张性 ,主动脉僵硬指数 ,并与 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两组主动脉径限没有明显差别 ;患者组主动脉可扩张性明显下降 ,僵硬指数是对照组的 2倍。结论 :对于无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表现的患者 ,血胆固醇增高损害主动脉的功能 ,而对主动脉径限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和抗氧化剂 (维生素 C、E、辅酶 Q1 0 )对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67例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分别给予洛伐他汀 (A组 2 8例 ) ;洛伐他汀加抗氧化剂 (B组 1 8例 ) ;抗氧化剂 (C组 2 1例 )治疗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 4w、8w TC、LDL- C、NO、ET、PGI2 及 TXA2 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4 w、8w,A组 TC、LDL- C、TXA2 下降 ,ET减少 ,NO增加 ,PGI2 增加 (均 P<0 .0 5) ;B组 TC、LDL- C、TXA2 均下降 ,NO增加 (P<0 .0 5) ,PGI2 增加 ,其中 4w ET下降 (P<0 .0 5) ,8w ET下降 (P<0 .0 1 ) ;C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相关性检验显示 ,内皮功能的改善 (ET、TXA2 下降及 NO、PGI2 升高 )与血脂 (TC、LDL- C)下降无相关关系 (P>0 .0 5)。结论 洛伐他汀能够在降低血脂的同时改善内皮功能 ,加服抗氧化剂后此疗效更加显著 ,但内皮功能改善与血脂下降无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22只家兔随机分为三组。喂饲胆固醇诱发高脂血症。实验组给予疏水性表面活性剂Soluchorol,探讨其对高脂血症及动脉硬化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实验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低于高脂组(P<0.01)。血清过氧化脂质亦低于高脂组(P<0.05)。二组主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的对比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疏水性表面活性剂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及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但对Soluchorol的合成过程及其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使用剂量及毒性,试验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和一氧化氮(NO)含量、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脂酰肌醇-3激酶及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方法:4~6周龄雄性SD大鼠予高糖高脂喂养8周,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5只,治疗组用罗格列酮[3mg/(kg.d)]干预8周,另取15只正常大鼠为正常组。实验终止时用葡萄糖输注率评价胰岛素抵抗,观察大鼠离体主动脉对乙酰胆碱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Griess重氮化反应法检测主动脉NO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和eNOS mRNA表达,电镜观察主动脉超微结构。结果:对照组葡萄糖输注率、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O浓度、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eNOS mRNA表达较正常组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P<0.01)。透射电镜检查可见对照组主动脉内皮细胞和内皮下结构的病理改变,治疗组胸主动脉超微结构接近正常。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存在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紊乱和主动脉NO浓度、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eNOS mRNA表达下降,用罗格列酮治疗可改善其内皮功能,增强NO产生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eNOS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正常血脂和高血脂的高血压病(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将正常血脂(NC组)和高血脂(HC组)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mg/d,共8周,NC组,n=22;HC组,n=24)和未用药对照组(NC组n=21;HC组,n=24);运用无创超声检查技术,观察用药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的浓度水平。结果治疗前NC、HC各组IMT值和血清ET-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n=40)明显升高(P<0.01),FMD值和NO水平却显著下降(P<O.01),IMT、FMD、NO与LDI-C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治疗8周后,NC、HC各组IMT值和ET-1水平明显降低,FMD和NO水平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他汀治疗组的IMT、ET-1降低更明显(P<O.05),FMD和NO升高更为显著(P<O.05)。两他汀治疗组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O.05,P<O.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正常血脂和高血脂的高血压病患者,可在有效调脂的同时,发挥其非调脂作用,逆转或延迟颈动脉IMT的进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52例,按脉压频数分布分为两组,脉压<50mmHg组(n=28例),脉压≥50mmHg组(n=24例)。另选(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21例。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FMD、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I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组FMD变化:正常对照组为(8.85±5.08)%,脉压<50mmHg组为(5.45±4.08)%,脉压≥50mmHg组为(2.21±2.97)%,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各组NID变化:正常对照组为(15.86±5.27)%,脉压<50mmHg组为(13.97±7.21)%,脉压≥50mmHg组为(10.65±4.26)%,3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FMD及NID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FMD与脉压呈负相关(r=-0.46,P<0.01);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0.33,P<0.05);FMD随年龄增加降低,相关系数为r=-0.28,P<0.05。NID随脉压增加而降低,相关系数为r=-0.28,P<0.05。④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与正常对照组[(0.74±0.24)mm]比较,脉压<50mmHg组[(1.00±0.21)mm]和脉压≥50mmHg组[(1.18±0.27)mm],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脉压<50mmHg组与脉压≥50mmHg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FMD、NID均较正常人减退,且高血压患者随脉压的增高FMD及NID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脉压增高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且均较血压正常者增厚。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物活性法测定血循环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活性。结果表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循环PDGF活性明显增高。提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PDGF的改变可能与内皮细胞损害及原癌基因异常表达有关,高活性的PDGF又与动脉粥样硬化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四氢生物喋呤修复高胆固醇血症兔血管内皮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四氢生物喋呤(BH4)对高胆固醇喂养兔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4组每组6只.正常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组、叶酸加高胆固醇饮食组、BH4加高胆固醇饮食组.喂养5周后,测定血中总胆固醇及一氧化氮(NO)水平,并取胸主动脉,进行离体血管环实验,测定血管条对乙酰胆碱的累积浓度舒张反应.结果:①血脂及NO水平变化:与正常饮食组比较各胆固醇喂养组血清总胆固醇明显增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测定NO显示,高胆固醇饮食组较正常饮食组NO水平明显减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叶酸加高胆固醇饮食组、BH4加高胆固醇饮食组与高胆固醇饮食组比较NO水平也明显减低,有显著性差异.②动脉对乙酰胆碱的最大舒张功能:不同组别的动脉对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最大舒张功能是不同的,高胆固醇饮食组的舒张功能较其他3组明显下降,叶酸加高胆固醇饮食组和BH4加高胆固醇饮食组的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高胆固醇血症导致内皮功能紊乱,BH4和其类似物叶酸对高胆固醇血症兔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测定47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调脂治疗(氟伐他汀20mg/d,治疗8周)前后的血脂,血管内皮细胞(VEC)计数,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血糖(GLU),血胰岛素(INS)。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经氟伐他汀治疗后血NO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VEC计数、ET-1水平、血IN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明显升高(P〈0.05)。血脂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氟伐他汀在降低胆固醇的同时,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PHC)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 ,将 82例老年PHC病人分成氟伐他汀组 (试验组 ) 42例和安慰剂组 (对照组 ) 40例 ,氟伐他汀 2 0mg/d~ 40mg/d ,治疗 12周后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用药 12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三酰甘油 (TG)结果升高 ,两组较治疗前均值下降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0 .0 1) ,两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7.5 %和5 .1% (P >0 .0 5 ) ,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 ,均可耐受。结论 :服用氟伐他汀 2 0mg/d~ 40mg/d治疗老年PHC ,能明显降低TC、TG、LDL -C ,升高HDL -C ,且安全性好 ,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居民高胆固醇血症(HC)的患病、知晓及治疗情况.方法 2013年到2014年期间,在全国4个县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实际入选5402人,有效数据4982人.利用该资料计算我国35岁农村居民HC的患病、知晓及治疗率.结果 本调查发现我国35岁以上农村居民胆固醇边缘升高率为20.49%,HC的患病率为8.07%,知晓率为6.74%,治疗率为12.44%.HC的患病和知晓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吸烟、肥胖及轻体力活动人群的HC患病率较高(P<0.05);吸烟、超重、中度体力活动及家庭收入较低的人群知晓率较低(P<0.05).重度体力活动、超重及肥胖人群的治疗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及糖尿病与HC的患病相关.结论 我国35岁以上农村居民HC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知晓率和治疗率很低,亟待采取相应干预策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