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NFκB抑制剂对大鼠肝脏移植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肝脏移植后核因子κB(NFκB)活化对炎性介质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集聚的影响。方法 供受体鼠分别于术前 15min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ProDTC 15mg/kg)。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应用ProDTC者移植后NFκBp6 5含量、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2 (MIP 2 )、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 ;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明显减低 (P均 <0 0 1)。ProDTC也显著降低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 (ALT)、乳酸脱氢酶 (LDH)水平 (P <0 0 1)。结论 ProDTC抑制移植后NFκB活化从而下调了TNF α、MIP 2、ICAM 1表达从而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NFκB抑制剂对白细胞介导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 (NFκB)抑制剂对炎性介质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集聚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部分热缺血模型 ,实验组于缺血前 15min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ProDTC 15mg/kg体重 ) ,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结果 再灌注 3h ,对照组NFκBP6 5达高峰 ,持续至 6h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2(MIP 2 )、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 ;再灌注 12h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明显增高。应用ProDTC者 ,NFκBP6 5含量、TNF α、MIP 2、ICAM 1mRNA和蛋白表达量、MPO活性均降低 (P <0 0 5 )。再灌注 6hProDTC组也显著降低了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丙氨酸转氨酶 (ALT)、乳酸脱氢酶 (LDH)、W/D水平 ,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NFκB活化上调了炎性介质表达从而增加中性粒细胞浸润 ,通过ProDTC抑制NFκB活化可以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己酮可可碱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早期释放及核因子κB(NFκB )活化对炎性介质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部分热缺血模型 ,己酮可可硷 (PTX )组于缺血前 1h腹腔注射PTX 5 0mg/kg ,对照组同法等量生理盐水注射 ,另设假手术组。结果 对照组相比 ,PTX组TNF α浓度、NFκBp65含量 (IOD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2 (MIP 2 )和细胞间黏附因子 -1(ICAM 1)mRNA表达量 (IOD )、髓过氧化物酶(MPO )活性 (U/g)均明显降低 (均P <0 .0 5 )。再灌注 6hPTX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丙氨酸转氨酶 (ALT)、乳酸脱氢酶 (LDH )含量 (U/L)和湿重 /干重 (W /D )水平也显著降低 (均P <0 .0 5 )。结论 PTX通过减少TNF α的早期释放 ,抑制NFκB活化 ,从而下调趋化因子、黏附分子表达和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 ,从而得以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旨在动态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大鼠肠黏膜核因子κB(NFκB)及其介导的细胞因子 ,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 1(IL 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细胞间黏附分子 (ICAM 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CP 1)mRNA的变化 ,探讨其在ANP并发肠道衰竭发生中的作用 ;并观察生长激素 (GH)对NFκB活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下调作用。方法 SD大鼠72只 ,随机分为三组 :假手术组 (SO) ;ANP组 ;ANP +GH组。GH治疗组术后皮下注射GH溶液(0 75U/kg体重 ) ,非治疗组则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作对照。大鼠胆胰管内逆行注射 5 %牛磺胆酸钠溶液制备ANP模型。提取肠组织RNA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研究术后 6,12 ,2 4h肠黏膜TNFα、IL 1β、iNOS、ICAM 1、MCP 1mRNA表达。术后 3 ,6,12 ,2 4h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NFκB的活化情况。结果 ANP组大鼠肠黏膜TNFα、IL 1β、iNOS、ICAM 1和MCP 1mRNA表达较SO组增高 ,其中TNFα和IL 1βmRNA表达于术后 6h达峰值 ,且较SO组差异显著 (TNFα :1 0 3± 0 17vs0 3 4± 0 0 7;IL 1β :0 91± 0 0 8vs 0 3 9± 0 0 6,P <0 0 5 ) ;iNOS和ICAM 1mRNA表达于术后 12h达峰值 ,较SO组差异显著 (iNOS :0 62± 0 10vs 0 0 4± 0 0 2 ;ICAM 1:1 48± 0 3 3v  相似文献   

5.
冷缺血对大鼠部分肝移植肝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冷缺血对移植肝再生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稳定的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实验分为 :5 0 %肝切除对照组、冷缺血 30min后部分肝移植组 (实验 1组 )和冷缺血 10h后部分肝移植组 (实验 2组 )。观察各组生存率 ,并分别于术后 1d、2d、4d取肝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TNF α、IL 10的表达 ;对各组肝再生增殖及TNF α和IL 10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 ;探讨TNF α和IL 10的变化对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结果  5 0 %肝切除组、冷缺血 30min后部分肝移植组和冷缺血 10h部分肝移植组存活率分别为 10 0 % ,79%、2 9% ;冷缺血 10h部分肝移植组与冷缺血 30min部分肝移植组相比 ,PCNA、TNF α表达降低 (P <0 .0 5 ) ,而IL 10表达增高 (P <0 .0 5 )。结论 随着冷缺血时间的延长 ,降低了部分肝移植术后的肝再生能力和生存率。TNF α和IL 10在移植肝肝再生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核因子-κB/I-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Ⅰ—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部分肝血供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左半肝缺血90min,再灌注分0、1、2、4h等时点。用凝胶滞留电泳方法测定NF—κB的结合活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mRNA的表达量。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增高且具有时相性。再灌注1~2h NF—κB结合活性增高,4h后开始降低。肝组织中TNF—α、ICAM—1 mRNA表达在再灌注2h后升高。讨论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激活并进入细胞核内,与一些炎症因子基因启动子区特异序列结合,上调TNF—α、ICAM—1 mRNA表达,从而引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2 (MIP 2 )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全肝 ,5 0 %及 30 %小体积肝移植模型 ,分别于术后 0 5 ,2 ,6和 2 4h处死大鼠 ,同时以假手术组作为对照 ,通过ELISA法检测血浆TNF α含量 ,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肝组织内MIP 2mRNA的表达 ,同时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  (1)血浆TNF α高峰出现于术后 2h ,全肝移植组在 2h显著高于 30 %肝移植组 (377± 12 6 ,81± 2 3,t=2 5 5 ,P <0 0 5 ) ;(2 )MIP 2mRNA的表达 :移植组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1) ,均于 2h达到高峰 ,5 0 %肝移植组和 30 %肝移植组在 2 4h时点显著高于全肝移植组 (P <0 0 1) ;(3)病理学检查提示全肝移植组各时点肝组织学结构基本正常 ,5 0 %肝移植组于术后 2 4h时点可见肝窦扩张 ,而 30 %肝移植组于术后 6h时点可见肝窦扩张 ,2 4h更严重 ,并可见肝细胞胞浆内空泡形成。结论 小体积肝移植早期移植物内存在MIP 2mRNA表达升高 ,这可能与肝移植后肝损伤的发生有关 ,其表达高低与移植肝体积相关。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组织中核因子-κB、C-myc和ICAM-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C myc和ICAM 1的活性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 ,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 5 0例结直肠癌、16例结直肠腺瘤、9例结直肠腺瘤癌变和 8例正常结肠组织中NF κBp6 5、C myc和ICAM 1的表达。 结果 :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癌变组织中NF κBp6 5、C myc的表达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 (P <0 .0 1) ,C myc在正常结肠组织中无表达 ;NF κBp6 5、C myc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成显著正相关 (r =0 .35 ;P <0 .0 1) ;NF κBp6 5和ICAM 1在有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比无转移的结直肠癌显著增加 (P <0 .0 1) ;且两者与结直肠癌的转移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r =0 .2 9;P <0 .0 1)。结论 :NF κB通过对C myc、ICAM 1的转录调控在结直肠癌发生、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能将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单克隆抗体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SD大鼠 2 4只 ,建立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 ,抗TNF α单克隆抗体用量为 2mg/kg体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比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计数及电镜观察分别测定血浆TNF α、组织过氧化物酶 (MPO)、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ICAM ) 1、中性粒细胞CD18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应用抗TNF α单克隆抗体后血浆TNF α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组织MPO(骨骼肌 :2 .11± 0 .2 5vs 4.2 8± 0 .5 5 ,P <0 .0 1;肺 :0 .93± 0 .0 1vs 2 .62± 0 .10 ,P <0 .0 1)、血管内皮细胞ICAM 1及中性粒细胞CD18(4 8.75± 9.2 8vs 1.13± 0 .2 0 ,P <0 .0 1)均明显下降 ,组织结构损伤减轻。结论 抗TNF α单克隆抗体能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大鼠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 探讨肺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所致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ANP和TNF α抗体预处理 3组 ,后两组又分为 1、3、6、12h 4组 ,每组 6只。胰胆管注入 3 %牛磺酸钠诱发ANP。肺灌洗获得巨噬细胞 ,培养后检测TNF α水平、肺泡灌洗液 (BALF)中蛋白含量 ,取肺组织测髓过氧化物酶 (MPO)水平。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巨噬细胞TNF αmRNA表达。结果 ANP和TNF α抗体预处理组各指标均较正常对照升高 (P <0 .0 5 )。TNF α水平与MPO及BALF蛋白含量呈正相关 (P <0 .0 1) ,TNF αmRNA的表达及TNF α水平与肺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肺泡巨噬细胞TNF α的过表达与ANP大鼠所致肺损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10选择性抑制钛颗粒激活的巨噬细胞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本实验研究钛颗粒通过特定的信号传递通道激活巨噬细胞的转录因子核因子 IL 6(NF IL 6)、核因子 κB(NF κB)的表达 ,检测白细胞介素 (IL) 1β、 6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 ,并采用细胞因子抑制剂IL 10处理巨噬细胞 ,观察其对巨噬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从健康人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单核 /巨噬细胞 ,进行体外培养。巨噬细胞处理用钛颗粒浓度为 0 .0 75 %(体积比 )。IL 10组先用IL 10 (2 0 μg/L)预处理巨噬细胞 10min ,后再加入钛颗粒。按不同时间段采集细胞培养液和巨噬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因子IL 6、IL 1β和TNF α采用ELISA方法检测。巨噬细胞经核酸抽提 ,采用EMSA方法检测NF IL 6和NF κB ,并经半定量分析。结果 未经钛颗粒刺激的巨噬细胞 ,48h内上清液中未能检测出上述细胞因子。钛颗粒刺激后 2h ,上清液中检测出IL 6,4h后可检测出IL 1β和TNF α。TNF α在 12h达到高峰 ,IL 6和IL 1β在 2 4h达到高峰 ,随后下降。IL 10在各时相抑制近一半IL 6的释放 (P <0 .0 5 ) ;IL 1β和TNF α也受到IL 10不同程度的抑制 ,但是差异并无显著性 (P >0 .0 5 )。经钛颗粒刺激后 1h ,EMSA方法即可检测出NF IL 6表达 ,并持续表达 5h。IL 10预处理的巨噬细胞 ,NF IL 6的表达量减少 (P <0 .0 5 )。巨噬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鼠阻塞性黄疸小肠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SD大鼠 2 4只 ,用随机排列表法均分成假手术组 (SO组 )和阻塞性黄疸组 (BDL组 ) ,每组术后再随机分设 7d和 14d两个时相点。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小肠组织中ICAM 1表达的变化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TNF α含量 ,同时检测小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小肠组织和血浆中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结果 胆总管结扎后 7d、14d ,ICAM 1表达主要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且表达逐渐增强 (P<0 .0 5 ) ;小肠粘膜TNF α的含量逐渐上升 ,分别为 ( 14 .2 5± 1.0 1)ng/ g和 ( 2 3.83± 1.4 3)ng/ g(P<0 .0 1) ;小肠DAO的活性逐渐降低 ,分别为 ( 1.70± 0 .36 )U/mg和 ( 1.2 2± 0 .4 1)U/mg(P <0 .0 1) ;血浆DAO活性逐渐升高 ,分别为 ( 6 .4 4± 1.74 )U/ml和 ( 8.93± 1.2 9)U/ml(P<0 .0 1) ;MPO活性逐渐增高 ,分别为 ( 2 .85± 1.2 2 )U/mg和 ( 4 .93± 1.37)U/mg(P<0 .0 1)。结论 阻塞性黄疸时小肠组织的ICAM 1表达显著上调和小肠粘膜TNF α含量显著升高 ,参与了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小肠粘膜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激活腺苷2A受体(A2AR)对大鼠小体积移植肝核因子(NF)-κB活性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35%~45%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通过激活/拮抗A2AR,检测NF-κB活性,磷酸化IκpB(pIκB)、p65亚基蛋白表达及其下游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巨噬细胞炎性因子(MIP)-2、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水平,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激动组大鼠肝脏组织NF-κB活性及pIκB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再灌注后1、2、6 h MPO活性(U/g)(6.30±0.09比7.30±0.15、7.30±0.20比8.30±0.20、8.80±1.35比9.60±1.20)及炎性因子TNF-α(pg/mg)(700.0±57.1比967.0±145.0、800.0±57.2比1067.0±145.0、283.0±60.5比350.0±76.5)、MIP-2(pg/mg)(90.0±5.7比105.0±2.1、113.0±8.8比120.0±1.2、120.0±2.9比145.0±8.7)、ICAM-1(pg/mg)(393.0±23.3比500.0±28.9、450.0±28.9比767.0±44.1、380.0±23.1比460.0±28.8)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均<0.05);而拮抗组NF-κB活性及pIκB蛋白显著升高,MPO活性及炎性因子TNF-α、MIP-2、ICAM-1的表达也显著升高(P均<0.05);激动、拮抗A2AR组p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活A2AR可明显下调大鼠肝组织NF-κB活性,减轻肝移植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腹腔感染所致多器官损害与Toll样受体2基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 2 (TLR2 )基因表达与严重腹腔感染所致多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 (CLP)模型造成脓毒症。将 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10 )、假手术组 (n =10 )和脓毒症组 (n =6 0 ) ,留取肝、肺、肾及小肠组织检测TLR2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mRNA表达 ,同时测定血浆中丙氨酸转氨酶 (ALT)、肌酐 (Cr)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结果 CLP后 2~ 6h肝、肺、肾及小肠组织TLR2mR NA表达迅速增多 (P <0 .0 1) ,12h达高峰 (P <0 .0 1) ,分别为 0 .818± 0 .0 14 ,0 .95 5± 0 .0 31,0 .82 0± 0 .0 45 ,0 .885± 0 .0 18,并持续至伤后 72h。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肝、肺、小肠中TLR2与TNF α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0 .0 1) ,肾组织内TLR2与TNF α基因表达无明显相关(P >0 .0 5 ) ;肝、肺、肾、小肠组织中TLR2基因表达分别与ALT、MPO、Cr、DAO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严重腹腔感染可导致多种组织TLR2mRNA持续表达 ,其改变与多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磷脂酶A2 (PLA2 )与NF -κB活化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LA2 抑制剂组。每组按不同时点(3h、6h、12h) ,分别测定血清淀粉酶、脂肪酶、PLA2 、TNFα、IL - 1、IL -6水平;测定肺组织MPO、PLA2 、TNFα、IL - 1、IL - 6水平;行肺、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化学发光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巨噬细胞NF -κB(P65)表达情况;每组12只用于观察2 4h死亡率。结果:PLA2 抑制剂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PLA2 ,肺组织及血清TNFα、IL - 1、IL - 6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值均小于0 0 1) ;肺组织MPO、PLA2 水平亦降低;肺泡灌洗液巨噬细胞NF -κB活性显著下降,同时肺脏及胰腺病理损害明显减轻;2 4h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PLA2 可通过激活肺组织NF -κB ,上调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而产生肺损害作用;阻断磷脂酶A2 可有效地减轻胰腺炎肺损伤  相似文献   

16.
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核因子-κB核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 了解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核因子 κB (NF κB)异二聚体 p5 0 /p6 5核移位 ,以及核抑制因子κB(IκB)α降解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的活化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 30 4 ,分别用正常人血清、烧伤患者血清、烧伤患者血清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PDTC)刺激内皮细胞 ,并以正常培养的内皮细胞为对照。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刺激 30、6 0、12 0、4 80min后内皮细胞 p5 0 /p6 5核移位情况 ,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刺激 30、6 0、90、12 0min后内皮细胞IκBα蛋白降解的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烧伤血清刺激内皮细胞 30min后 ,p5 0、p6 5即发生核移位 ,30~ 6 0min达高峰 ,2h后恢复至刺激前状态 ;而烧伤血清刺激 30min后 ,IκBα发生降解 (P <0 .0 1) ,刺激 4 5~ 6 0min后最为明显 ,2h后表达逐渐恢复。PDTC能有效抑制烧伤血清作用 30、6 0min后 ,p5 0、p6 5的核移位和IκBα降解。  结论 烧伤血清可导致内皮细胞NF κBp5 0、p6 5发生核移位 ,并使IκBα降解 ,进而活化NF κB ,诱导内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PDTC对这一系列变化可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缺血或药物预处理对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C)或阿霉素预处理 (DPC ,模拟IPC)对大鼠供肝延迟性保护作用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供鼠分为 3组。IPC组 :供鼠采用肝脏预先缺血 10min后再开放 ;DPC组 :供鼠经静脉注射阿霉素 (1mg/kg体重 ) ;对照组 :供鼠用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观察各组预处理后血红素氧化酶 1(HO 1)和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含量 ;建立上述各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并设假手术对照组 ,观察肝移植后各组对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 IPC组HO 1、HSP70含量分别于预处理 12h和 2 4h达到高峰 ;IPC和DPC组预处理 2 4h ,诱导的HSP70、HO 1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对照组肝移植后 6h ,肝组织中ICAM 1mRNA表达和内皮细胞ICAM 1分子表达明显增强 ,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增高 ,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丙氨酸转氨酶 (ALT)、乳酸脱氢酶 (LDH)及肝组织湿重 /干重 (W/D)水平明显升高 ,和假手术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IPC或DPC组肝移植后减弱了ICAM 1mRNA和蛋白表达及MPO活性 ,AST、ALT、LDH及W/D的水平亦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IPC的延迟保护作用是通过降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浸润来实现的 ,这与IPC诱导生成HSP70和HO 1有关。DPC可以模拟IPC的延迟性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核因子 κBp6 5 (NF κBp6 5 )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对 5 6例胃癌组织检测NF κBp6 5和VEGF的表达 ,并与良性组织作对照研究。 结果 胃癌组织中NF κBp6 5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2 .5 %和 76 .8% ,显著高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表达阳性率的 33.3%和 4 4 .4 % (P<0 .0 5 )及正常胃粘膜表达阳性率的 0和 8.3% (P<0 .0 1)。NF κBp6 5的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0 .0 5 ) ,与病理类型无关 (P>0 .0 5 )。NF κBp6 5表达与VEGF呈正相关 (r =0 .36 ,P<0 .0 1)。结论 NF κBp6 5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 ,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抑制核转录因子-κB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PDTC)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64只 ,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 ,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DTC 5 0mg/kg组、PDTC 2 0 0mg/kg组。实验组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PDTC连续 3d ,对照组给以生理盐水或不予处理 ;分别在术后 1、2周取材 ,比较内膜增生程度 ;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NF κBp65mRNA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mRNA的表达 ,原位杂交定位ICAM 1的mRNA表达 ,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p65、ICAM 1蛋白产物表达。结果PDTC明显抑制内膜增生 (P <0 .0 5 ) ,2 0 0mg/kg组受抑制程度明显 ,与 5 0mg/k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抑制率 3 1%~ 5 4%。PDTC能够抑制 p65及ICAM 1的mRNA表达 (P <0 .0 1) ,p65和ICAM 1蛋白表达也显著低于各对照组 (P <0 .0 1) ,抑制率 44 %~ 68%。 结论 PDTC可显著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 κB激活、减少黏附分子基因及蛋白产物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N-乙酰-L-半胱氨酸对供体肺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核转录因子 (NF κB)抑制剂N 乙酰 L 半胱氨酸 (NAC)对大鼠供体肺在保存期间的保护作用。方法  2 4只大鼠 ,随机分为离体肺用低钾右旋糖酐 (LPD ,对照组 )液和含NAC的LPD液(实验组 )灌洗后于 4℃保存 16h两组。建立离体肺再灌注模型 ,循环灌注 1h。再灌注期间每隔 15min进行供体肺氧合后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气道峰压 (PAwP)测定 ;再灌注后进行肺组织湿干比 (W/T) ,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测定 ;分别用免疫组化和RT PCR方法测定肺组织NF κB、黏附分子 (ICAM 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再灌注 6 0min后实验组Pa0 .2 降低和PAwP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或 <0 . 0 5 ) ;再灌注后 ,实验组比对照组W /T、MPO明显降低 (P <0 . 0 1) ;NF κB、黏附分子 (ICAM 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减少 (P <0 . 0 1或 <0 . 0 5 )。结论 应用NAC进行供体肺保存能有效地抑制NF κB和ICAM 1的表达 ,明显改善肺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