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性互动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4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3例,2组患者在人院后均按医嘱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研究组白天男女患者一起进行工娱治疗活动和共餐等,夜间分居在各自病室,并进行异性互动训练。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于入组时、治疗2,4,6,8周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6,8周时研究组BP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4,6,8周时研究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异性互动训练可以减轻病情,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行为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知力教育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次门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自知力教育.分别于首次就诊时、2周、4周、8周复诊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测定以及服药依从性评定.结果首次就诊和2周、4周复诊时2组BPRS量表,ITAQ及服药依从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门诊治疗8周后观察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TAQ与服药依从性,BPR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自知力教育可以有效恢复患者自知力,提高服药依从性,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知力教育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次门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自知力教育.分别于首次就诊时、2周、4周、8周复诊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测定以及服药依从性评定.结果首次就诊和2周、4周复诊时2组BPRS量表,ITAQ及服药依从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门诊治疗8周后观察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TAQ与服药依从性,BPR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自知力教育可以有效恢复患者自知力,提高服药依从性,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化管理和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对50例住家庭式病房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研究组)实施家庭化管理和教育,并与50例住封闭式病房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自制满意度/舒适度问卷(QSC)和住院天数作为评价工具.结果入院时BPRS、ITAQ评分2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8周后,BPRS、ITAQ评分2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或P<0.01).8周后研究组病人QSC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家庭式病房住院病人实施家庭化管理和教育,可提高住院精神病病人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13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教育联合氯氮平组(研究组)及单用氯氮平治疗组(对照组)各68例。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评定。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达显进以上出院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以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1)两次BPR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t=0.27,1.28,P>0.05);(2)入院时ITAQ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t=0.15,P>0.05),但出院时研究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8.32,P<0.01);(3)入院时服药依从性两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χ2=0.29,P>0.05),但出院时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75,P<0.05);(4)2年内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15,P<0.01)。结论心理教育不仅有助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而且可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张菊英  毕翠云 《现代护理》2006,12(8):733-735
目的探讨家庭化管理和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对50例住家庭式病房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研究组)实施家庭化管理和教育,并与50例住封闭式病房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自制满意度/舒适度问卷(QSC)和住院天数作为评价工具.结果入院时BPRS、ITAQ评分2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8周后,BPRS、ITAQ评分2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或P〈0.01).8周后研究组病人QSC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家庭式病房住院病人实施家庭化管理和教育,可提高住院精神病病人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知力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淄博市第五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自知力教育,对照组单纯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均治疗6周。以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患者自知力恢复情况及服药依从性变化。结果研究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从性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自知力教育可有效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药物自我治疗技能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服用氯氮平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价2组患者的依从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药物自我处置技能显著提高.结论 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有助于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白知力以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并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时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白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康复状态量表(MRSS)及白编治疗依从性调查表评定。结果:治疗后BPRS及MRSS评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3及6个月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6个月时复发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自知力恢复,降低复发率。提高整体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自知力恢复、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健康教育联合氯丙嗪组(健康教育组)及单用氯丙嗪治疗组(对照组)各56例,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评定,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达显进(痊愈 显著进步)以上的出院病人进行为期 2年的随访,以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两次BPR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入院时ITAQ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出院时健康教育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时服药依从性两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 但出院时健康教育组服药依从性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年内,健康教育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而且可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在入院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药物的自我管理技能训练。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以及自编服药依从性评定调查表,分别在患者出院时、出院半年及1年后进行评分及资料收集。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时BPRS评分相当,对照组为(21.78±3.17)分,观察组为(20.36±3.08)分;但观察组在出院半年或1年时,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半年时分别为(31.75±4.62)、(23.67±4.25)分,出院1年时分别为(36.58±4.84)、(27.34±4.01)分(P〈0.05);观察组的ITAQ评分在出院时、出院后半年、1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是(11.97±2.53)、(16.02±2.78)、(10.23±3.76)、(15.34±3.42)、(9.23±3.43)、(14.72±3.11)分;观察组出院后半年至1年服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出院半年、1年内复发率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的自我管理技能训练提高了患者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对预防复发、改善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健康教育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均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在入院1周内和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及服药依从性评定和对比分析。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1周内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入院6周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异性互动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情绪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36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在常规精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配合异性互动训练,在人组时和4周末,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自尊量表、自卑感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情绪障碍进行评定.结果 实施异性互动训练前两组患者SAS、SDS、SES、FIS评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训练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训练前后组内比较,研究组训练前后比较SAS、SDS、SES、FIS评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照组训练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性互动训练可缓解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04例首次发病、经住院治疗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54例,对照组50例。研究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只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采用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2年内康复状态评估。结果:2年末研究组BPRS、ITAQ、S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性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性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研究组复发率和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性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残留症状,降低社会残疾程度,对保持精神分裂症患者良好的远期疗效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0例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周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IPROS、BPRS总分均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仅BPRS总分较干预前改善(P<0.05)。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异性互动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1年1月-2013年5月接受治疗的116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 例。2组均进行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异性互动训练。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后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F=8.619,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501,P<0.01)。观察组阳性、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389,P<0.05; t=2.362,P<0.05;t=2.453,P<0.05)。 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异性互动训练,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