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患者:男性,46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痛九个月,于1987年7月28日入院。查体:血压100/70mmHg,体温36℃;物理体征未见异常;血脂、血糖正常;超声心动图及胸部 X 线心脏三位像均未见异常,心电图(ECG)示窦性心律,预激综合征(W-P-W 综合征)B 型。入院诊断:1.预激综合征 2.可疑冠心病。ECG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采用 Bruce 程序,达到三级二分。运动前卧位 ECG 示窦性心律不齐,心率67—83次/分,P—R 间期0.10秒,QRS 时限0.14秒,QRS 起始部有△波,P—J 间期0.25秒,ST Ⅰ、Ⅱ、Ⅲ,avF,V_4-V_6(△波正向的导联)下垂型下移0.05—0.15mv,T(-+)双向。立位 ECG 示窦律83次/分,呈间歇性 W-P-W 综合征 B 型。特点同卧位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6岁,因胸闷、心悸6天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尚佳,心肺无殊。心电图(附图A)示:窦性心律不齐,除V_6导联外,其余导联均有间歇出现的预激波,见P-R间期缩短为0.10s,QRS波增宽为0.12s,QRS波起始部有6波,QRS振幅略改变,继发性ST-T轻微改变,P-J间期正常,Ⅱ导联连续描记(附图B)见每2—3次心搏正常与预激QRS波转换一次。吸屏气心电图(附图C)呈预激图形,呼屏气(附图D)则正常。经多次重复结果相同,测心率范围60—90次/min,均有预激QRS图形间歇出现,与心率无关。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40岁,心肌炎。心电图分析:窦性P波规律出现,频率为68次/min,P—P间期0.88s。各导联可见交替出现两种类型的QRS综合波。其中一种QRS波群时限为0.06秒,P—R间期为0.12s,系窦性激动循房室结正常下传心室产生。另一种QRS波群时限为0.12s,P—R间期为0.10s,此种QRS波群的起始部宽钝模糊或有挫折,为典型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38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6个月入院,有高血压史5年。外院查心电图示正常。查体:血压160/100mmHg,心率70次/分,律齐,两肺(-),随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运动前静息心电图(图略)示:异位心律,心房率68次/分,Ⅱ、Ⅲ、aVF导联P波倒置,aVR导联P波直立,P—R间期0.10s,QRS间期0.09s,STⅡ、Ⅲ、aVF、V5-V6下降0.05mV,V5-V6导联中U波倒置。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33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附图为1982年8月19日记录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上行第2、5、8个QRS液宽大畸形,其前有窦性P波,P-R间期0.11—0.12秒,较正常QRS波的P-R间期为短,起始有δ波,为间歇性预激综合征。鉴于心房调搏时,当起搏频率达100次/分时,A-V间期不变,A-H间期延长,H-V间期由原来35毫秒缩短至25毫秒(图未刊出),结合体表心电图V_(1、2)的QRS主波向下,V_(5、6)的QRS主波向上,诊断为右侧Kent束所致的B型预激综合征。此行每3个QRS波为一组,各组中P-R间期分别为0.14、0.11和0.22秒。R-R间期依次为0.56和0.70秒,直至出现较长的间歇(0.92秒)。各组第3个心动的ST段上有一逆行P′波,R-P′为0.11秒,此系伴有心房回波的房室交界处不典型文氏现象,房室传导比例为4:3。或许该心房回波在Kent束内发生前向性隐匿传导,产生新的不应期,使接踵而来的窦性冲动只能循正常房室径路下传,故逆行P′后第一个QRS波正常。但第2—4三行中P′-P间期与上行的相等,R-P′间期也相同,其逆P′后第一个QRS波却示典型预激综合征图形。因此第1、4,7个QRS波不呈预激综合征图形显然与心房回波无关,而系旁路本身有前向性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35岁。因心悸来院就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106次/min,P-P间距匀齐,每间隔一次正常心搏出现1次心室预激波,P-R间期为0.09s,QRS时限0.12s,P-J间期0.26s,V1、3、5导联的预激波为正向。心电图诊断图1为:①窦性心动过速;②交替性A型心室预激波。交替性A型预激综合征讨论本例2∶1交替性预激综合征为旁道2∶1前向传导阻所致,即窦性激动循正常径路持续下传,旁道交替下传心室。其机理为:预激图形与正常QRS波交替出现或成阻滞。交替性心室预激波应与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伴室性融合波相鉴别,前者P-J间期正常,后者P-J间期…  相似文献   

7.
舒张晚期室早二联律与间歇性交替性预激综合征常因P R间期<0.12s,QRS波起始粗钝,两者易相互误诊[1]。以下就2例心电图表现予以讨论。例1男,59岁。临床诊断:陈旧性下壁心梗。图1A、B为12导联常规心电图不同次检查。A示窦性心律,心率75次/min;P R间期0.16s;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各导联交替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P R间期0.10s,其中Ⅰ、V4~V6QRS起始部δ波明显。误诊为间歇性交替性预激综合征。B为次日检查显示:窦性心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舒张晚期室性早搏二联律。因此,A图诊断舒张晚期室早二联律无误。图1舒张晚期室性早搏二联律图…  相似文献   

8.
间歇性心室预激波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13岁。因多尿、多饮、体重下降2周,以Ⅰ型糖尿病酮症入院。查体:血压120/70mmHg,心前区无突起,未触及细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心浊音界无扩大,心音有力,心律齐,心率74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图1)示:心率77次/分,P波顺序出现,P—P间期匀齐,窄QRS时限为0.08s,宽QRS时限为0.12s,Q—T间期为0.36s。P—R间期长短交替,间隔出现有6波的宽QRS波伴P—R间期缩短;无8波的窄QRS波群伴正常的P—R间期。  相似文献   

9.
一、临床资料:男21岁二、心电图示:各导联P—QRS—T顺序出现P—R间期0.11秒,QRS时间0.12秒,R波上升支粗钝,ST段压低,Ⅱ、Ⅲ、aVF波形钝,主波向下,酷似下壁心肌梗塞图型。本例心电图有3个特点:①P—R间期缩短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50岁。因劳力性胸闷、气短1周就诊。血压120/80 mmHg。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时发现立位性Q波,卧位记录心电图Q波消失,再次立位记录心电图又出现Q波。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阴性。运动核素未见心肌缺血,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心肌酶谱正常。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临床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电图1 A记录于立位状态。窦性心律,心率112次/min。P-R间期0.16 s,QRS时限0.96 s,Q-T间期  相似文献   

11.
男患,32岁,间歇胸闷一年,无用药史。体查、心电图、Holter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检查均无异常。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Bruce方案):运动前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运动达BruceⅡ级,3min 20s时,突然出现宽QRS波心动过速,心率151次/min,伴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及室性融合波,故可确诊为室速。室速前未见早搏或ST—T改变。因室速伴  相似文献   

12.
部分心室肌因某种原因在正常激动到达前预先激动,而在心电图上呈某些特征,便命名为预激综合征。 1 典型的预激综合征的特征为:①P—R间期缩短至0.10~0.12s以下。②QRS波延长至0.12s以上,QRS波初始部有“△”波。③P—J时间大致正常,在0.27s以内。④患者以往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室上速(PSVT)史。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27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2次/分,P-R间期0.14s。动态心电图(图1A)示:窦性P波顺序出现,心率56次/分,R2、4、7,呈室上性图形,P—R间期0.14s,R,1、3、5、6宽大畸形。其前有P波,P—R间期0.08s。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复查心电图(图1B)示:窦性心律,心率64次/分,间歇性预激综合征(B型)。  相似文献   

14.
Ⅱ导联QRS波群形态有两种:1.Rs形或rsR′s′形,其时限为0.08秒;2.rS形,其时限为0.12秒;两者交替出现。P-R间期均恒定为0.16秒,R-R间期为0.92秒,相当于心率65次/分。aVL、V_1导联中QRS波群仍呈宽窄交替出现。aVL中两者形态均呈R形,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5岁。因心悸、胸闷1年,活动后加重2小时就诊。体检:Bp110/70mmHg,心脏未闻及杂音,双肺(-)。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115次/min,P—R间期0.19~0.32s,P—R间期之后QRS波群脱漏为一文氏周期,长R—R间期小于两个短R—R间期之和,如此周而复始,符合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图形。每次漏搏后的窦性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3s,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27岁,因胸闷、心悸1月来院就诊。体检:T36.5℃,P103次/min,BP120/76mmHg,R18次/min。X线胸透心肺未见异常。心电图(图1)示:P波规律出现,正常P—R间期与短P—R间期呈2:1交替出现,分别为0.13、0.08s,QRS波群为正常、畸形两种形态,呈2:1交替出现,心率103次/min.  相似文献   

17.
《心电学杂志》2009,(4):271-271,283
本例心电图主要特征为:窦性P—P间期规则,频率94次/min;P—R间期长短交替,R—R间期呈长短交替(分别为60次/min和68次/min),QRS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和正常两种形态交替出现。短R—R间期后的QRS形态、时间均正常,P—R间期固定为0.40s;长R—R间期后的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P—R间期固定为0.15s(除下图最后一个长R—R间期以外,其前P—R间期为0.36s),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58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住院安装永久型起搏器,住院前曾多次出现晕厥,晕厥时心率缓慢,多在30次/分左右,其它检查未见异常发现。术前心电图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QRS时限<0.12秒,考虑起搏点在交界区内。按装起搏器术后的心电图(附图)起搏频率为60次/分,可见起搏心律与正常QRS波群交替出现,类似起搏夺获二联律,其前均有P波,但P波形态不同,P-R间期不等,P波基本是两种形态,一种为倒置P波,P-R间期固定为0.15秒,第2、4、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70岁,因头晕10余年、加重1个月伴恶心呕吐入院。既往曾患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脑血栓。体检:T.P正常,BP170/100。心肺未见异常。患者心电图PⅡ直立、aVR倒置,P-R间期0.06秒,R-R间期0.92秒,匀齐。心率65次/分。QRS波群前可见典型的δ波,并伴有继发性ST-T改变,P-J间期<0.26秒,胸前导联均呈“R”型,QSR波时限>0.12秒。  相似文献   

20.
例1 患者男性,58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5年于1991年5月6日入院。心悸时心电图证实为A型预激综合症合并心房颤动,3年前有“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病史。心电图(图1)示大部分窦性P波后出现畸形QRS波,P—R间期0.10s,QRS时限0.20s,起始部可见δ波胸导联主波向上。少部分窦性P波后显示正常时限QRS,P—R间期0.28s,V_(1-3)导联QRS呈QS型,V4导联呈gR型。Ⅱ、V_1及V_2。导联可见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