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择从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结肠癌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有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案,研究组实施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方案。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QLQ-CR38评分,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130.20±9.02)min,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2.01±0.03)d,住院时间为(6.20±0.60)d,短于对照组[(153.75±16.80)min、(4.30±0.70)d、(10.30±1.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21.85±8.35)mL,少于对照组(270.30±16.5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肠道功能评分为(4.95±1.05)分,心理情绪评分为(2.70±0.75)分,社会功能评分为(1.05±0.20)分,低于对照组[(10.25±2.40)分、(4.30±1.39)分、(2.60±1.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相比较,应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随机抽样研究方法,2012年7月至2017年5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记录2组预后及其对胃肠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研究组的术后排便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都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4d的吻合口出血、腹腔脓肿、肺部感染、吻合口漏、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5%,对照组为19.6%,研究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4d两组的血清胃泌素(GS)含量都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4d研究组的血清GS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很好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能减轻对于患者的创伤,促进胃肠动力恢复,促进胃泌素的分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结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82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研究组患者采取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各项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中出血量(111.52±3.21)ml,少于对照组的(119.58±2.84)ml,术后完毕至肛门排气时间(4.11±1.23)h,少于对照组的(6.89±2.19)h,住院时间(6.32±1.20)d,低于对照组的(10.29±2.02)d;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21.9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在右半结肠癌患者中的手术效果,为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胃肠外科行中线入路右半结肠癌完整系膜切除根治术的203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试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阵痛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排气时间及镇痛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实施策略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拟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右半结肠癌根患者72例并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根据FTS进行治疗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对照组采取传统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统计两组应激反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停止输液时间、术后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血皮质醇、空腹血糖、血清IL-6和血浆CRP水平、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血皮质醇、空腹血糖、血清IL-6和血浆CRP水平均较术前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24 h血皮质醇、空腹血糖、血清IL-6和血浆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停止输液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3.62±8.21)h、(50.42±6.85)h、(5.51±1.08)d、(4.12±0.85)和(5.42±1.13)d,均短于对照组的(56.65±8.26)h、(64.78±8.26)h、(9.53±4.13)d、(7.78±1.43)d和(10.62±2.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602.54±165.78)ml]少于对照组[(1265.28±572.94)ml],并发症的总发生率(8.33%)亦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FTS进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6,(3):280-281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在治疗右半结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接收治疗的25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81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实施开腹全结肠系膜根治术,研究组应用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18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1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安全性及对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中,抽取5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如术后状况、手术状况,并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研究组12%低于对照组28%,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出血量,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结肠癌疾病可考虑给予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疗效突出,安全可靠,对胃肠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结肠癌患者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均等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转移复发率以及生存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52%显著低于对照组21.74%(P0.05);2组1年、2年淋巴结转移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年淋巴结转移复发率8.70%显著低于对照组23.91%(P0.05),研究组3年生存率82.61%显著高于对照组63.04%(P0.05)。结论: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淋巴结转移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肠癌主要由遗传及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引起,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以其微创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对比分析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传统腹手术治疗结肠癌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3-01-2013-02-28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52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126例。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99.37±14.29)min,低于开腹组的(173.76±15.29)min,t=13.736,P=0.034;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93.28±11.35)mL,低于开腹组的(204.75±18.94)mL,t=56.668,P=0.017;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为(2.15±0.36)d,短于开腹组的(3.37±0.98)d,t=13.117,P=0.036;腹腔镜组下床活动时间为(80.37±8.45)h,短于开腹组的(107.62±11.38)h,t=21.580,P=0.024;腹腔镜组住院时间(8.62±1.34)d,短于开腹组的(11.78±2.56)d,t=12.276,P=0.038。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7%和4.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7,P=0.519;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局部复发率为1.59%和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4,P=0.651;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远处转移率为5.56%和4.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1,P=0.776;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转移复发率为7.94%和8.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820;腹腔镜组和开腹组3年生存率为42.63%和43.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5,P=0.799;腹腔镜组和开腹组5年生存率为14.29%和1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2,P=0.859。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可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近远期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采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76例结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采用开腹手术切除的76例结肠癌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100.1±34.8) min、术中出血量为(123.5±56.3) mL、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为(2.3±1.2)d、术后住院时间为(12.4±5.1)d、抗生素使用时间为(5.2±2.3)d,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具有切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治疗结肠癌的有效术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右半结肠癌治疗上运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5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7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对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淋巴结清扫Ⅱ期、Ⅲ期数量均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局部复发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更有利于优化手术指标,缩短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淋巴结清除率高,术后局部复发率低,总体优势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结肠癌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实施腹腔下CME治疗。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情况、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指标(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Ⅰ期、Ⅱ期、左半结肠淋巴结清扫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右半结肠、Ⅲ期淋巴结清扫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远处转移、局部复发的与生活质量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下CME治疗结肠癌效果确切,利于提升病灶切除效果,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横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周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横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及免疫功能指标[T细胞亚群CD4、CD8表达水平,并计算CD4/CD8]、术后1年随访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3 d,观察组CD4、CD8、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观察组无瘤生存率(70.83%)、总生存率(85.42%)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4.00%、64.00%),并发症总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横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可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预后生存率及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D3根治术与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7年8月乐山市某医院收治的156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5例接受腹腔镜D3根治术(D3根治术组),91例接受腹腔镜CME(CME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肠道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2年结肠癌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D3根治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肠道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C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均少于C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3根治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5%,低于CME组患者的6.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年,D3根治术组患者复发及转移发生率为12.30%(Ⅱ期1例肝转移,Ⅲ期2例肝转移、1例肺转移;Ⅱ期2例局部复发,Ⅲ期2例局部复发),高于CME组的5.50%(Ⅲ期2例肝转移;Ⅱ期1例局部复发,Ⅲ期2例局部复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D3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较CME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为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治疗的100例的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统计比较两组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在肥胖及有合并症等高危结肠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和开放手术行结肠癌切除的高危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础指标及手术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患者172例,其中腹腔镜组65例,开放组107例,均无死亡病例.两组年龄、性别构成、体质指数、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均优于开放组[(128.5±43.9) min比(176.2±39.8) min,t=-7.98,P< 0.01;(120.5±38.4) ml比(223.0±43.1) ml,t=-16.79,P< 0.01;(2.6±2.1)d比(3.2±1.5)d,t=-2.44,P<0.05;(4.6±3.1)d比(7.9±3.8)d,t=-6.25,P< 0.01].结论 高危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覃程  黄世锋 《现代保健》2012,(9):122-12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右半结肠癌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0例行腹腔镜根治术,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40例中,粘连紧密,肿瘤较大而中转开腹1例,成功39例,占97.5%。术中平均出血(69±2.52)ml,手术时间为(158±25)min,术后切口感染1例,占2.5%。平均住院(7.50±1.58)d,平均24个月的随访,局部复发1例,肺转移1例,占5%。对照组40例中,成功32例,占80%。术中出血(102±4.54)ml,手术时间为(197±22)min,术后切口感染4例,占10%。平均住院(12.53±3.56)d,平均24个月的随访,肺转移1例,肝转移1例,占15%。除复发率外,其他指标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左半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根治术治疗,具有微创,出血量小、术后较快康复、临床治愈率高的特点,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存活28例(93.33%),淋巴结转移复发4例(13.33%),对照组存活24例(80.00%),淋巴结转移复发11例(36.67%),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数等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疗效显著,能有效清扫淋巴,降低患者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传统手术与改良右半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3例,行传统根治术)和实验组(53例,行改良右半肠切除术),对2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实验组,其术中出血量多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2组淋巴结清扫术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右半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手术,可显著提高肿瘤根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普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行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96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将其分为发生组(n=14)和未发生组(n=82)。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高血压、糖尿病、术前白蛋白等,分析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有14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4.58%。两组的性别、肿瘤直径、高血压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年龄≥60岁、糖尿病、术前白蛋白<35 g/L占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糖尿病、术前白蛋白<35 g/L是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年龄、糖尿病、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需加强围术期干预,以减少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