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基本病机,认为肾虚血瘀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基础,切中病机,辨证施治,才可取得明显疗效。方法:总结现代中医名家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机的认识。结果:肾虚是发病之本,是该病的始动环节,瘀血则贯穿于该病发病过程的始终。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基本病机实为肾虚血瘀,病性为本虚标实,其中肾虚是DR的发病之本,是本病发病的始动因素,瘀血则是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并贯穿于本病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唐爱华  覃雯 《河北中医》2007,29(8):756-75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属于中医学视瞻昏渺、萤星满目、血灌瞳仁、暴盲等范畴。DR常可出现玻璃体出血、黄斑水肿,继发青光眼或视网膜剥离,严重损害视力,甚则失明。因此,DR的防治是糖尿病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R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DR的发生多与阴虚燥热,肝、脾、肾亏虚,以及久病入络,痰瘀互结等因素相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DR中医病机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李华等[1]认为血瘀痰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病机。郭连川等[2]指出DR主要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瘀阻、阴阳平衡失调所致。文小敏等[3]认为瘀血为DR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而“瘀血”的成因多为阴虚致瘀、虚火致瘀、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实火血瘀5个方面,并将瘀血所致病变归纳为目失所养、瘀阻目络,血不循经、瘀阻目络,浊邪壅滞3种。易细香等[4]研究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以虚为本”,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脾气虚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之根本,脾气亏虚,痰瘀内生是DR发生的重要机制,气虚证、湿证、瘀证贯穿各病程的始终。倪...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本文综述了中医药治疗DR进展.中医认为DR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治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为法.中医药在改善DR的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及自由基活性上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相当于中医学的“视瞻昏渺”、“萤星满目”、“血灌瞳仁”、“暴盲”等。本病常可出现玻璃体出血 ,黄斑水肿 ,继发青光眼或视网膜剥离 ,严重损害视力 ,甚则失明 ,给病人生活工作带来困难。因此 ,防止 DR的发生是糖尿病治疗中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大进展 ,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不少医家认为本病是因虚致瘀变生而来。如李氏等认为糖尿病初起多阴虚燥热 ,久则气阴两虚 ,瘀血阻络 ,失其常度 ,而成本病。且有视网膜内新生血管形成〔1~ 3〕。祝氏认为其病机主要…  相似文献   

5.
通过古今对浊毒、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探讨浊毒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浊毒在DR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分别从早、中、晚三期论述了DR浊毒目损可能的病机演变过程.提出了DR可能是气阴亏虚,痰湿瘀血蕴结,浊毒目损所致,其基本病理变化可能是"虚、瘀、毒",浊毒目损可能是DR迁延深化、缠绵难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增殖型西医常采用激光做视网膜光凝,对防止DR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中医认为DR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以阴虚燥热或脾虚气弱为本,久病致气阴两虚,最终发展为瘀血、痰湿互结,变证丛生。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DM)并发症,在中医学中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现代中医家称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消渴目病"。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独特认识,认为"消渴目病"的病机是阴虚燥热、气虚血瘀。基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千金方》等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认识和治疗,挖掘古典临床治疗"消渴目病"的常用中药及中药方剂,发现了黄芪、丹参、地黄在古籍中治疗"消渴目病"效果显著,且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多糖、黄芪甲苷等有效成分可以降低VEGF的水平来抑制视网膜炎症。以期为DR的治疗及新药发现提供新思路,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青葙子提取物(CAE)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小鼠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改善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机理。方法采用STZ诱导C57小鼠发生糖尿病(DM),进而诱导产生糖尿病视网膜病(DR),然后给予DM小鼠CAE干预。通过视网膜组织HE染色来检测视网膜血管新生情况;采用ELISA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玻璃体和血清中VEGF水平以及视网膜组织HIF-1α-VEGFA通路表达情况。结果:CAE(30、100 mg·kg-1)能够明显降低DM小鼠视网膜血管新生情况;研究其机理发现CAE能够下调DR小鼠升高的血清中VEGFA水平,CAE能够抑制DR小鼠视网膜组织HIF-1α入核作用并下调DR小鼠视网膜组织中升高的VEGF表达。结论:CAE具有改善DR的药效活性,其机理为CAE通过抑制DR小鼠视网膜组织HIF-1α核转录作用,进而降低DR小鼠血清和视网膜组织中VEGFA表达。  相似文献   

9.
林爵英  杨叔禹 《光明中医》2012,27(4):833-83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中医药防治DR具有较好的疗效.大量的研究认为,瘀血贯穿DR演变过程的始终,活血化瘀法是治疗DR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从临床和实验研究两大方面对近年来活血化瘀法治疗DR进行综述总结.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中医学认为本病为瘀、痰、水、湿、热等病理产物阻于视衣而成。伏邪是指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本文基于伏邪理论延伸理解DR的病因病机与发病过程,认为糖毒为本病之内生伏邪、发病基础,并衍生瘀毒、痰毒、水毒、湿毒、热毒,进而导致视衣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同时结合“伏邪致病可用透法”的治疗思路,探讨透法在DR中的应用。从新的角度探讨DR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方式,为DR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DR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可分为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NPDR是DR病程的早期,属于中医学云雾移睛、视瞻昏渺等范畴。诸多医家依据中医理论,从不同角度对NPDR进行研究探索,认为瘀血贯穿NPDR病程的始终,治法以活血化瘀为主,兼疏肝理气、益气养阴、滋补肝肾等原则,灵活采用中成药或自拟方剂治疗,极大丰富了NPDR的治疗方案,均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胡婷婷  罗向霞  康莉  贾琼  邰银萍 《新中医》2019,51(11):20-2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内分泌和血液系统紊乱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疾病。中医学认为DR是在消渴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故治疗上大多运用益气养阴、滋阴清热之法。但临床上发现,大多数DR患者存在阳虚症状,且随着DR的发展,阳虚的症状愈加明显。笔者结合临床实际及相关文献研究,就扶阳思想的渊源、DR的阳虚病机、扶阳思想治疗DR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使扶阳学说更好地指导DR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3.
依据祝谌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经验 ,对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病因病机、防治原则、遣方用药等作详尽论述。提出本病病机为气阴两虚、肝肾不足 ,瘀血长久闭阻眼目脉络 ;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为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14.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在缺氧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可以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血管生成,使机体的代谢适应缺氧的环境,但是糖尿病患者HIF-1α上调,VEGF的作用被减小,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特征的致盲眼病。基于干支象数理论探讨眼科五运六气与五轮八廓学说。运用五运六气与五轮八廓学说,从中医角度分析DR的病因病机,并初步探讨中药糖网方治疗DR的组方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成人致盲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药物治疗、激光光凝和手术治疗是目前现代医学治疗DR的主要方式,但并不能完全控制DR的进展。寻求更为有效的DR治疗方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杨叔禹教授通过研究历代医家论著,并结合自身临床诊疗经验,总结出DR与肾、肝、脾三脏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气血亏虚、瘀血阻络。治疗上选用当归补血汤为主方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同时结合患者整体状况、眼底改变及我国DR分期标准进行综合评估,辨证分析,灵活配比、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将详细介绍杨叔禹教授治疗DR的诊疗思路及经验。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athy,DR)属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中医根据症状将该病称之为"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血灌瞳神",现代医学也称之为"消渴目病"。"久病入络"理论属于络病学说的核心观点之一,其由络病理论发展而来,是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的重要观点。DR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符合"久病入络"之前提,久病必虚且虚久常瘀;同时,络脉逐层分级,延伸到眼部而为目络,目之络脉众多、纤细幽深,络中血行缓慢,易于瘀滞;消渴病暗耗气血津液,目络空虚,气亏血少推动无力,终至瘀血产生。此外,从现代发病机制而言,DR主要与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液流变学异常、血小板状态等有关,以上机制或可直接产生瘀血,或为瘀血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中医学将DR归属于络病范畴,络虚血瘀是其基本病机,瘀血贯穿DR的始终,是DR发生、发展变化的关键因素。"络以通为用"也是叶氏提出的观点之一,已经在诸多学科进行了应用,疗效确切。在治疗本病时,也要严格把握"络以通为用"的基本原则,针对DR之络虚和瘀血,采用补虚通络的方法,配合虫类药、风性药、散结药和入肝经的药,使亏虚之目络得补、瘀滞之目络得通,以达到了改善症状、提高视力、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引起视功能严重损害的主要视网膜血管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对DR的解剖生理、组织病理、临床治疗及转归、中医病机及证型的研究已逐步深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发病率日益增多,已经成为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四大致盲性眼病之一。笔者在临床治疗DR过程中,提出了DR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从而引起瘀血内停,影响目的功能发生障碍。其中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瘀血内停为标。滋阴补肾、益气活血是治疗DR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诱导迁移、增强血管通透性,并诱导新生血管形成,其水平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进展存在相关性。近年来,随着中医药防治DR的发展和进步,其多靶点、多途径调节VEGF表达的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发现中医药通过抗VEGF表达干预DR主要依靠绿原酸、胡椒碱、牛蒡子苷等中药有效成分,双丹明目胶囊、芪明颗粒、右归丸等中成药,补阳还五汤、杞菊地黄汤、丹黄明目汤等中药方剂,以及针刺联合中药等方式。本研究归纳VEGF与DR的关系,对中医药通过抑制VEGF表达治疗DR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DR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