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孙一平  杨素清  安月鹏  王宇 《陕西中医》2023,(9):1220-1222+1226
目的:探讨柴胡牡蛎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肝经郁热证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与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状疱疹急性期肝经郁热证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对照组与治疗组,均选入41例。对照组予阿昔洛韦片;治疗组阿昔洛韦用法同对照组,并予柴胡牡蛎汤加味内服。两组治疗10 d。比较两组疼痛评分、主要症状消退时间、治疗效果以及血清IL-6与IL-8水平。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减少,并且治疗组VAS评分减少更加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的止疱、疼痛缓解、结痂、脱痂的消退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对应92.68%、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血清IL-6与IL-8水平显著下调,且治疗组下调更明显(P<0.05)。结论:柴胡牡蛎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肝经郁热证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主要症状恢复时间,降低血清IL-6、IL-8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汤药对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后遗神经痛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3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两组均口服泛昔洛韦片,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疼痛剧烈口服布洛芬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疏风解毒汤药,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随访患者至治疗结束6个月,观察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及患者疼痛程度,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中IL-6、IL-2、IL-10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IL-6、IL-10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IL-2则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后遗症神经痛发生率为9.23%,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观察组治疗后后遗症神经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风解毒汤药针对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病程,并有可能是通过抑制IL-6、IL-10表达,促进IL-2表达而发挥这一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血清总Ig E(TIg E)水平的影响。方法:125例AR肺经郁热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并设2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气雾剂,200~1 600μg·d~(-1),分成2~4次使用;观察组采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内服,10 g/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检测治疗前后IFN-γ,IL-2,IL-4,IL-5,IL-17,IL-10和TIg E水平;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治疗前后鼻塞、鼻痒、喷嚏、流涕4个症状和总体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愈显率为80.95%,对照组为61.29%,经卡方检验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91.94%,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鼻塞、鼻痒和喷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IFN-γ,IL-2和IL-10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L-4,IL-5,IL-17和TIg E水平则比健康对照组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IL-2,IL-10均显著升高(P0.01),IL-5,IL-17和TIg E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IFN-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2,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5,IL-17和TIg 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间IFN-γ和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IFN-γ,IL-2和IL-10水平仍然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IL-4,IL-5,IL-17和TIg E水平仍然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对AR患者的Th1/Th2,Th17,Treg细胞因子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促使其恢复平衡,减轻炎症反应,治疗AR临床疗效优于布地奈德气雾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柴胡汤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肝郁气滞型轻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53例肝郁气滞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常规予以镇痛、解痉、抑酸及抑制胰腺分泌和抗感染等治疗,对照组26例在此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3 d、5 d、7 d后血清IL-1β、IL-6水平,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3 d、5 d、7 d后血清IL-1β、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3 d、5 d后血清IL-1β、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7 d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柴胡汤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下调肝郁气滞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1β和IL-6水平,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平喘汤配合GINA阶梯方案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GINA阶梯式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平喘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记录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IL-33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哮喘全球防治创议GINA推荐的ACT量表评分分级及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IL-17、IL-33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儿科哮喘生活质量量表(PAQLQ)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自拟平喘汤配合GINA阶梯方案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并能够下调血清IL-17、IL-33水平,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葶苈大枣泻肺汤对肺挫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肺挫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6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6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改变情况、临床疗效、住院情况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4,6,8,10,12,14 d时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气促消失时间、胸痛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肺间质水肿消失时间、康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机械通气率、肺部感染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葶苈大枣泻肺汤可明显降低肺挫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围刺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刺络拔罐联合围刺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疱疹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及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联合组患者疱疹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7、14 d 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IL-4、IL-6、TNF-α、TGF-β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疗后IL-4、IL-6、TNF-α、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围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效果良好,可缩短患者疱疹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缩短疼痛时间,降低IL-4、IL-6、TNF-α、TGF-β1水平。  相似文献   

8.
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加味芍药汤合SASP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SASP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6、IL-8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6.3%,对照组显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6、IL-8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芍药汤治疗UC疗效显著,下调IL-6、IL-8的表达及生成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葛根芩连五炭汤内外合治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五炭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探讨葛根芩连五炭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予葛根芩连五炭汤口服灌肠,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3 g·d-1,分3次服.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更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的水平.结论:葛根芩连五炭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能通过调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荆蝉止嗽颗粒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μg/4.5μg)早晚各2吸,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荆蝉止嗽颗粒,1剂/d。2组疗程均为8周。统计2组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变化情况,并记录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eNO、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荆蝉止嗽颗粒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气道炎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当前舌象仪相关文献的发布情况,总结舌象仪的研究现况。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三大数据库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检索式为“舌象仪or舌象分析仪or舌诊仪or舌象采集or数字舌图or舌象分割or舌体分割or舌象分析or舌诊客观化”,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0月。对文献的发表时间、文献作者、第一作者所在地区、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期刊情况、资助基金来源、主要研究内容、舌象仪型号及舌象仪研发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舌象仪相关研究的文献366篇,前期年发文量逐年增长,但近年来年发文量增长缓慢。舌象仪相关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及核心期刊。其主要的资助来源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各类厅局级项目。舌象仪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技术、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析技术、舌象仪的临床应用及舌象仪的实验室应用等内容的研究。目前应用较多的舌象仪有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BOX型舌象仪和DS01舌象仪,DS01舌象仪包括DS01-A和DS01-B两种型号;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发的TDA-1小型舌象仪和DKF-Ⅱ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和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ZBOX-Ⅰ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TP-Ⅰ舌象仪;天津市天中依脉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YM-Ⅲ中医舌象采集仪;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Smart TCM-I舌象仪;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TIAG 舌象仪;天津中医药大学研发的3D舌象仪。结论 舌象仪的相关研究虽然前期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进入平台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探讨肝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会引起人们的情志变化,本文利用中医的基本观点和肝的特性,探讨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多种脏器疾病发生的机理,详细探讨肝郁的各种影响提出治疗要兼顾情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