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重建(SSD)技术在骨盆创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GE Hispeed ZX/I 螺旋CT机对25例骨盆创伤患者进行扫描.在GE Advantage Workstation 4.0 工作站进行MPR、SSD图像重建,并与二维CT(2DCT)及X线平片比较.结果 2DCT、SSD、MPR显示骨盆外伤共48处,MPR和SSD图像能准确显示损伤部位、类型、严重程度及软组织损伤情况.结论 MPR、SSD重建技术是诊断骨盆外伤的有效手段,对骨盆外伤术前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估计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对骨盆创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重建(SSD)技术在骨盆创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GE Hispeed ZX/I螺旋CT机对25例骨盆创伤患者进行扫描,在GE Advantage Workstation 4.0工作站进行MPR、SSD图像重建,并与二维CT(2DCT)及X线平片比较。结果 2DCT、SSD、MPR显示骨盆外伤共48处,MPR和SSD图像能准确显示损伤部位、类型、严重程度及软组织损伤情况。结论 MPR、SSD重建技术是诊断骨盆外伤的有效手段,对骨盆外伤术前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估计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尸体骨盆与其三维重建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实体模型的三维特征测量结果差异。 方法 选择1具中年男性骨盆标本,根据骨盆的生理学结构特点在骨盆标本表面选取并固定共计14个特征点,并使用三坐标仪测量并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使用CT设备对固定了特征点的骨盆标本进行1.0 mm的断层扫描;使用三维医学图像软件(Delta Medical Studio,DMS)对获取的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使用3D打印设备(熔融沉积成型,FDM)及光固化成型(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SLA)打印三维重建模型,三坐标仪测量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通过记录的三维坐标分别计算尸体标本、数字模型、3D打印实体模型的特征点之间的距离及夹角;从最大误差、平均误差、t值验证等角度分析三组数据的误差情况。 结果 三维重建数字化骨盆模型的特征测量距离的平均误差约为0.5 mm,角度平均误差约为0.35 o;3D打印模型相对于骨盆标本的距离测量的平均误差约为0.8~1.1 mm,角度平均误差约为0.4°~0.5°。 结论 三维重建模型和3D打印实体模型对于骨盆术前的参考及测量精度方面具备可靠性,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3D打印模型作为骨盆术前规划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尸体骨盆与其三维重建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实体模型的三维特征测量结果差异。 方法 选择1具中年男性骨盆标本,根据骨盆的生理学结构特点在骨盆标本表面选取并固定共计14个特征点,并使用三坐标仪测量并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使用CT设备对固定了特征点的骨盆标本进行1.0 mm的断层扫描;使用三维医学图像软件(Delta Medical Studio,DMS)对获取的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使用3D打印设备(熔融沉积成型,FDM)及光固化成型(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SLA)打印三维重建模型,三坐标仪测量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通过记录的三维坐标分别计算尸体标本、数字模型、3D打印实体模型的特征点之间的距离及夹角;从最大误差、平均误差、t值验证等角度分析三组数据的误差情况。 结果 三维重建数字化骨盆模型的特征测量距离的平均误差约为0.5 mm,角度平均误差约为0.35 o;3D打印模型相对于骨盆标本的距离测量的平均误差约为0.8~1.1 mm,角度平均误差约为0.4°~0.5°。 结论 三维重建模型和3D打印实体模型对于骨盆术前的参考及测量精度方面具备可靠性,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3D打印模型作为骨盆术前规划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磁共振图像重建人体骨盆,并利用有限元方法验证建立该模型的有效性,为临床上不适合CT扫描的患者,提供了从MRI图像重建人体模型和骨盆生物力学研究的另一种方法。方法:采用1.5T的核磁成像仪扫描获取正常骨盆MRI图像,利用Hypermesh进行网格划分和韧带添加,采用Mimics和Geomagic对图像数据进行重建。对模型施加适当的界条件,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该模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结果,同实验测量文献和CT重建的模型有限元模型结果对比。结果:骨盆上关键点的应力应变和位移数值基本吻合引用的参考文献对应点数值,趋势基本相似。坐位时,垂直加载600 N载荷于骶骨上表面,应力由骶骨经骶髂关节向下传递,经坐骨上支、到达坐骨结节;应力主要集中在坐骨大切迹和坐骨结节。站位时,垂直加载600 N载荷于骶骨上表面,应力分别经骶骨翼、骶髂关节,坐骨大切迹,弓状线,至髋臼;应力主要集中在骶髂关节和坐骨大切迹。结论:成功利用MRI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其基本可以反应骨盆的力学结构特点,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用于研究骨盆及其植入物生物力学的基础。站立位时,骨盆的主要负重和稳定结构位于后方;坐位时,骨盆承载人体重量并在上下应力传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CT重建的肩胛上角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方法 根据志愿者肩胛骨CT重建形态进行分型。设肩胛上角为A点,肩胛切迹最低点为B点,肩胛冈与肩胛骨内侧缘之交点为C点,A点在CE连线上的垂点为D点,冈盂切迹为E点,肩胛下角最低点为F点。研究参数:A点厚度;AB、AC、AD距离;∠A(AB连线与AC连线的夹角);∠ACF在矢状面的度数;∠ACF在冠状面的度数。 结果 CT重建下肩胛上角分为3型:山丘型48%,冠状面∠A(93.76±7.69)°;山峰型47%,冠状面∠A(86.69±6.23)°;烟囱型5%,冠状面∠A(85.33±7.10)°。其中,山丘型及烟囱型A点均较山峰型薄(P<0.05);在AB、AC、AD、∠A、∠ACF(冠状面)中,山丘型与山峰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AD、∠A中,山丘型与烟囱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CT重建下肩胛上角分为3型:山丘型、山峰型、烟囱型;不同的肩胛上角分型可能对颈肩痛及肩胛提肌综合症有着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CT重建的肩胛上角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方法 根据志愿者肩胛骨CT重建形态进行分型。设肩胛上角为A点,肩胛切迹最低点为B点,肩胛冈与肩胛骨内侧缘之交点为C点,A点在CE连线上的垂点为D点,冈盂切迹为E点,肩胛下角最低点为F点。研究参数:A点厚度;AB、AC、AD距离;∠A(AB连线与AC连线的夹角);∠ACF在矢状面的度数;∠ACF在冠状面的度数。 结果 CT重建下肩胛上角分为3型:山丘型48%,冠状面∠A(93.76±7.69)°;山峰型47%,冠状面∠A(86.69±6.23)°;烟囱型5%,冠状面∠A(85.33±7.10)°。其中,山丘型及烟囱型A点均较山峰型薄(P<0.05);在AB、AC、AD、∠A、∠ACF(冠状面)中,山丘型与山峰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AD、∠A中,山丘型与烟囱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CT重建下肩胛上角分为3型:山丘型、山峰型、烟囱型;不同的肩胛上角分型可能对颈肩痛及肩胛提肌综合症有着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建立中国女性盆腔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在微机上对女性盆腔内主要脏器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重建出女性盆腔内包括骨盆、骶椎椎间盘、主要血管(髂内动、静脉,髂外动、静脉)、输尿管、膀胱、尿道、卵巢、子宫、阴道、结直肠、股骨共12个解剖结构的三维图像。上述结构可单独显示,也可整体显示,图像还能转动任意角度进行观测,清楚地显示女性盆腔内主要脏器结构的空间立体位置关系。结论:本研究实现了对女性盆腔内主要脏器结构的可视化,为妇科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手术提供了参考,也可用于解剖教学和进一步的科研平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盆腔包虫病因缺乏特征性而易被误诊,特别是与良性卵巢囊腺瘤鉴别较困难,笔者通过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提高对盆腔包虫病和不典型良性卵巢囊腺瘤诊断的正确性。方法收集1999年至2009年经手术证实的30例盆腔囊性包块,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39.5岁。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并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女性盆腔包虫病,诊断正确率80%,其中2例为单囊型,3例为多囊型(其中1例可见一包虫囊肿破裂)。25例良性卵巢囊腺瘤诊断正确率88%,其中7例为单囊型,18例为多囊型。CT诊断定位正确27例(90%)。结论 MSCT对盆腔包虫病及良性卵巢囊腺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76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Prolift盆底重建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术后定期随访,以国际盆腔器脱垂定量分度法(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分期作为客观疗效评价指标,同时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7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55~100 (70.15±14.32) min,术中出血量70~150 (95.13±23.09) mL;尿管留置时间2~5 (3.37±1.08)d;2例患者1年后复发,5例出现补片侵蚀.随访时间6~36个月.结论:Prolif全盆底重建术在恢复盆底解剖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盆底功能结构的恢复,补片在盆腔脏器脱垂手术中的应用虽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但操作简单,疗效好,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女性盆底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女性盆底部局部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采用体绘制及面绘制重建方法,分别在P4微机和SGI工作站上对盆底部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在P4微机上实现女性盆底部交互式三维可视化,在SGI工作站上重建了女性盆底部三维数字模型,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盆底部肌肉与骨性结构、膀胱、子宫及直肠等的三维解剖关系。结论: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精确的断面数据,女性盆底三维交互可视化及数字模型准确反映该区域复杂的解剖结构及其空间毗邻关系,可为该区疾病的影像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Ding HM Yin ZX Zhou XB Li YB Tang ML Chen SH Xu DC Zhong SZ 《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 : SRA》2008,30(5):437-442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a 3D digitized model of pelvic vasculature for anatomic study, preoperative planning, and virtual reality. Three adult fresh cadavers were perfused with carboxymethyl cellulose/lead oxide mixture to mark blood vessels, and subjected to multilaye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ing to obtain a series of thin sections. Then, the 2D images of the pelvis and pelvic blood vessels were transformed into 3D digitized models using Mimics 11.0. The 2D images of carboxymethyl cellulose/lead oxide filled arteries had the features of entire outline and few constructed defects. The 3D digitized models of the pelvis and pelvic artery system displayed spatial location and the adjacent relationship of arteries with the pelvis. Not only the well-known arteries but also the tiny blood vessels in the reconstructed structures were well demonstrated and observed interactively. The reconstructed tissue flaps, including a lobulated skin flap with the pedicle of superficial epigastric artery, and an iliac flap with the pedicle of deep iliac circumflex artery, demonstrated their blood supply area.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modified technique of vascular perfusion with carboxymethyl cellulose/lead oxide and reconstitution with Mimics 11.0 software contributed to 3D digitized model of pelvic vasculatur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阴道“桥式”修补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行阴道后壁“桥式”修补术患者60例,采用美国Bump教授提出并被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本研究60例患者中阴道后壁膨出26例(43.3%)为Ⅰ度,25例(41.7%)为Ⅱ度,9例(15.0%)为Ⅲ度及以上。平均随访3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POP-Q分度BP点的变化,以了解“桥式”修补术后患者的解剖学恢复情况。通过性生活问卷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性生活质量,并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排便功能失调的改善情况。结果单纯行“桥式”缝合的平均手术时间15-20min,出血约10-20ml,无手术并发症。60例患者术前POP-Q分度BP点-1.2±1.9cm;术后-2.9±0.33cm,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36个月,治愈率98%;术后有1例慢性便秘患者阴道后壁膨出复发。BP点术后18个月为0,复发率〈2%。60例患者术前有16例(26.6%)存在便秘或排便不尽感,术后有8例患者自觉排便情况有改善;60例患者中术前有19例性生活不活跃,单纯性阴道后壁局部修补(桥式手术)9例术后性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对于复合手术如增加TOT-O或AVP或TVT者,手术前后性生活经统计分析无差异P〉0.05。结论桥式手术对重建女性盆底功能十分重要,无论单纯行“桥式”缝合还是“桥式”手术复合修补盆底其他器官对重建女性泌尿生殖器官的完整性有现实意义,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骨盆骨折Tile分型C型旋转不稳定性骨折42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17~54岁。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21例。其中试验组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7.3岁;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5.5岁。两组间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试验组骨盆进行快速成型建模,在模型上模拟手术操作后再进行实际手术;将术中指标与未进行建模模拟手术的对照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3.4±12.3)min和(159.3±47.4)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分别为(762.3±87.4)mL和(503.3±43.4)mL,而对照组分别为(972.1±75.4)mL和(862.3±81.7)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复位满意率为90.5%,而对照组为85.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功能评分优良率95.2%,对照组优良率9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成型技术可有效缩短复杂骨盆骨折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创伤,对骨盆骨折的治疗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盆底磁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近期疗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盆底磁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2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平均年龄为(52.5±11.0)岁.平均产次(1.4±0.6)次:11例(56%)处于绝经期。接受Neocontrol 盆底磁刺激治疗8周,根据治疗前后患者主观和客观临床参数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并进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和膀胱充盈试验,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随诊率100%。结果治疗结束后75%患者不再漏尿,15%患者症状得到改善。1h尿垫试验结果平均溢尿量减少7.6g,3d溢尿次数平均减少5.1次。16例患者治疗前后行膀胱灌注试验,治疗后初始排尿欲膀胱容量和最大膀胱容量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治疗中未见任何副作用。治疗后随诊3个月,治愈患者中60%症状复发。结论盆底磁刺激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安全、有效、简便、无痛的方法,但疗效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