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呼吸内科(在2014年1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32例呼吸内科病房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管理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66例)与对照组(66例)。其中实验组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直接护理风险、间接护理风险)、病房消毒质量分、护理总满意度评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结果:①实验组直接护理风险发生率和间接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直接护理风险发生率和间接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病房消毒质量分、护理总满意度评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分析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普外科患者100例应用单双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5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风险预防质量、评估质量、处理质量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相应统计并做比较。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风险预防质量、评估质量、处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各项数据进行相应比较,差异明显,纳入统计学范畴有意义P 0.05.结论 :对普外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士和患者的情况,充分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一般外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产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孕妇96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予以风险管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实验组产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可显著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产科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产科临床护理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下的风险管理在心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进行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两组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介入手术中应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下的风险管理,能明显减少风险事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分析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50例患者,根据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患者。对照组使用手术室的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前提下实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67%,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当中,不但可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同时还可以将护理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风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和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责任意识、主动服务性、操作熟练程度、沟通能力、书写规范、应急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住院环境、护理操作、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心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不到位、用药错误、跌倒/坠床、病情观察不到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消化内科患者应用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中抽选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纠纷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病区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7月我院普外病区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选出17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意外事件发生率4.71%显著低于对照组14.12%,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普外病区手术患者中安全可靠,有助于预防护理意外事件,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1年间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90例,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均分为研究组(95例,风险管理护理)与对照组(95例,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与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与风险事件发生率远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 0.05)。结论使用风险管理护理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及减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8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接受常规护理的43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联合风险管理的43例患者设置为实验组,记录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依从性情况,统计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15-2016年就诊的180例急诊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90例.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急诊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临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中能够帮助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效促进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陈鹏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9,13(1):73-74,77
目的:探究薄弱环节管理对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01~2018-01期间我院78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2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薄弱环节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用药指导、入院接待评分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实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4.87%,高于对照组(74.36%,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采用薄弱环节管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我院心血管呼吸内科收治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操作熟练度、综合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发生风险事件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操作熟练度、综合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进行化疗的乳腺癌病患90人,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5人,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常规护理,实验组中的病患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中病患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为乳腺癌术后化疗病患提供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率,还能提高医护工作有序性,保证病患生命安全,在临床中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及风险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神经内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注射室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以及施行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门诊注射室所收治的患者6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着6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32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风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风险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各项风险事件发生率,并且每项风险事件的差异均明显,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护理在注射室患者中有着显著的护理干预效果。能够有效的减少意外事件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妇产科护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的价值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来我院妇科就诊的144名患者形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统计,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根据风险管理理念开展护理工作,对比统计指标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护理差错事件率、安全意外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根据统计结果加强风险管理在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以提高科室的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急诊科护理中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收治的急诊科患者中选取200例,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将不同管理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管理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此评价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安全性,统计得知,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明显较少,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以此作为护理管理质量的评价标准,统计得知,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较高,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以此作为护理管理价值的评价标准,统计得知,实验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较高,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证实,在急诊科护理中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能对患者护理质量进行改善,并且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还能对护理安全性进行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急诊剖宫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急诊剖宫产患者96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综合评分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急诊剖宫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预见性风险管理对手术室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省立医院拟接受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80例,按参与研究的先后顺序分组,将2018月1月以后收治的40例拟接受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纳入对照组,间隔1个月后再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4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接受预见性风险管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一般手术情况,压力性损伤风险及预警反应时间,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高危压力性损伤比例,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体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干预后两组Braden评估表评分较干预前均上升,且观察组Braden评估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预警反应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P0.05);同时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压力性损伤高危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护理责任心、护理态度、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风险管理可降低手术室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风险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于提升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有益,并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