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背景:胸段脊髓损伤常导致双下肢截瘫,截瘫步行矫形器能帮助截瘫患者改善下肢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重获站立和行走能力。 目的:探讨截瘫步行矫形器对胸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肉痉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20例胸段脊髓(T5-12)损伤患者根据损伤平面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标准分为完全损伤组和不完全损伤组,各10例,均装配截瘫步行矫形器。分别于装配前进行残余肌力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装配后平行杆内站立训练、平衡及转移训练;室内、户外助行器、肘拐步行训练。 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相比,胸髓完全性损伤患者装配截瘫步行器治疗12周后ASIA评分增加,感觉无明显变化,痉挛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治疗12周后ASIA评分增加,感觉明显改善,痉挛随病程的延长无改变;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测)有显著改善。与治疗2周时相比,治疗12周时2组患者10 m行走时间显著减少,6 min步行距离延长。说明胸段脊髓损伤患者装配截瘫步行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能力,对肌痉挛控制也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实验组进行3个月的放松训练。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放松前和放松后3个月进行量化评定。结果放松训练3个月后实验组BPRS、SDSS及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放松训练技术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退,促进疾病的恢复很有帮助,值得在精神科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技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效果。方法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实验组进行3个月的放松训练,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定其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SANS、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放松训练技术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对于恢复其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退,促进康复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现代战创伤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配戴改良往复式步行矫形器(Advanced reciprocating gait orthosis,ARGO)进行三维步态分析,比较分析SCI患者的脊髓损伤平面与其步行能力(下肢关节运动学、动力学及时空参数等)之间的关系,探讨重建SCI患者步行能力的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且配戴ARGO进行步行训练的完全性SCI患者15例,采用Vicon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检测与分析。应用Spearman秩和相关性检验对SCI患者的不同脊髓损伤平面与其步态的运动学、动力学和时空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例患者的步频和跨步长分别为(34.9±1.97)step/min和(95.7±10.39)cm。髋关节摆动角度及髋关节伸展和屈曲时相的角速度分别为(45.28±4.84)°、(22.34±1.96)°/s和(121.35±10.54)°/s。SCI患者的步速(rs=0.914,P<0.001),跨步长(rs=0.926,P<0.001),助行架的压力均值(rs=-0.877,P=0.001),骨盆的旋转角度(rs=-0.926,P<0.001)和髋关节摆动角度(rs=0.963,P<0.01)与SCI平面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骨盆的异常运动、髋关节摆动幅度的受限及上肢的过度负载是完全性SCI患者步行能力受限的主要原因。SCI患者应接受一些能够降低其过度生理负荷的康复训练方法,从而改善其重建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照料者团体护理技能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照料者30对,按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对。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团体护理技能训练。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ADL,QOL—AD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6,P=0.011;t=4.64。P=0.038);MMSE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1,P=0.004)。结论提高照料者的护理技能,使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病程进展延缓,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减重训练对改善偏瘫患者步行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1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并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部CT或MIR证实脑卒中并有步行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加传统的步态训练方法,后者除上述方法外还配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60d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60d,观察组步行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介入时机康复治疗对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0月~ 2017年7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55例,按介入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组(脊髓休克期过后2~4周内)和对照组(脊髓休克期过后4~8周内),两组采用标准康复训练方法,即根据两组患者不同病程、不同损伤阶段及程度,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同时配以相应的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所有患者的康复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于康复治疗前(脊髓休克期过后)及康复治疗3个月后进行运动功能(ASIA运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评分)。结果 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ASIA运动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早期组Barthel指数[(67.67±27.97)分 vs (53.60±26.52)分]及ASIA运动分[(66.60±25.34)分 vs (53.24±23.72)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相关性研究中,早期组Barthel指数增加值与ASIA 运动评分增加值成显著正相关(P<0.01),而在对照组中呈低度正相关(P<0.05)。结论 脊髓休克后2~4周是一个更好的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硬膜内松解术在胸腰段脊髓陈旧性不完全损伤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方法对13例胸腰段脊髓陈旧性不完全损伤的患者行后路硬膜内松解术,其在入院前已经行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术后神经恢复较术前恢复不明显。结果 13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硬模内松解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SIA评分由术前的62.5分提高到78.6分。按照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末次随访时患者均较术前脊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硬膜内松解术在治疗胸腰段脊髓陈旧性不完全损伤中,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多节段腰骶椎结核的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11年3月确诊收治的70例多节段腰骶椎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38例行前后联合入路术,对照组32例行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术。随访2~3个月,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总体健康(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生活质量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Frankel分级及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两组间相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腰骶椎结核,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脊髓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鞘内注射治疗脊髓损伤(SC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22例SCI患者,给予UC—MSCs鞘内注射治疗,细胞数1×10^6个/(kg·次),1次/周,4次为1个疗程,其中4例接受2个疗程,1例接受3个疗程,余均接受1个疗程。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制定的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标准(ASIA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采用国际神经修复学会脊髓损伤功能评价量表(IANR—SCIRFS)对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22例患者中13例有效,9例无效。不完全性SCI患者有效率达81.25%,完全性SCI的6例患者均无效。有5例有效的患者接受了2~3个疗程治疗,疗效均有进一步的提高。有效患者多表现为运动和/或感觉功能改善,大小便控制能力增强。22例患者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痛觉、触觉、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有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1例)、腰痛(1例),均在1~3d内消失。随访3个月至3年,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UC—MSCs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以改善大部分不完全性SCI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背景:截瘫步行器的临床应用,使截瘫患者重建步行功能成为可能,但截瘫步行器只为进行步行康复训练及简单的行走,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步行功能代偿相差还很远。 目的:对目前几种截瘫步行器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仿生效果进行归纳、分析。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08-12 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有关截瘫步行器的特点、仿生效果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reciprocation gait orthosis,walkabout,bionice”,中文检索词“截瘫步行器,仿生”。检索文献量总计32篇。 结果与结论:目前无动力截瘫步行器运用较广泛,但对截瘫患者来说,通常只为进行步行康复训练及简单的行走,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步行功能代偿相差还很远。运用最广的往复式截瘫步行器和互动截瘫步行器这两种截瘫步行器仿生效果较差,步态严重失真,体能消耗大,而由外部能源补充能耗的步行器则可以克服无动力步行器的不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和许多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的发展可为患者提供性能优良,安全可靠,更具有仿生性的截瘫步行器产品。  相似文献   

12.
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等速肌力训练加强踝关节屈伸肌群的肌力,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4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治疗组(n=2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肌群的等速肌力训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均进行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起立-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 TUGT);以及ProKin平衡仪的评估,参数包括Y-COP标准差、运动轨迹长度、运动轨迹面积、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肌群的等速峰力矩等平衡功能相关指标的测量。 结果 2组患者经过平衡训练后,平衡功能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平衡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各项评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肌群的肌力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性痴呆行为康复训练效果与患者静脉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84例诊断为老年性痴呆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根椐认知功能减退MMSE评分、ADL水平、CMAI评定等综合评估结果参加不同康复训练小组,并对比一年康复训练前、后的血浆TGF-β1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MMSE评分、ADL Barthel指数评分和血浆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MMSE评分、ADL barthel指数评分和血浆TGF-β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康复训练前与对照组CMAI评定、血浆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训练后血浆中TGF-β1水平与MMSE评分、barthel指数均无明显相关性,但与CMAI呈强烈负相关(r=-0.903).结论 行为康复训练在延缓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自我照顾能力随龄减退的同时,可显著提高静脉血浆中TGF-β1的水平.静脉血浆中TGF-β1水平的测定,对老年性痴呆的诊断及对康复治疗效果的评价有积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背景:脑损伤和脑卒中存活者有相当部分遗留有足下垂内翻畸形,需要借助于踝足矫形器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前置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及优势。 方法:回顾分析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治疗的5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佩戴前置式踝足矫形器为前置组28例和佩戴后置式踝足矫形器为后置组26例。所有患者进行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每天观察两组患者步行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无退出及死亡,前置式踝足矫形器组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评分(60.0±12.9)明显高于后置踝足矫形器组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评分(59.1±10.9),但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 > 0.05),在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中,前置式踝足矫形器组步行速度(39.6±11.6) m/min较后置踝足矫形器组步行速度(33.0±12.4) m/min明显加快(P < 0.05)。说明前置式踝足矫形器更合适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步行速度。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modulation of muscle activity during locomotor-like movements by different walking speeds in subjects with a motor 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SCI) compared to actively- and passively-walking control subjects without neurological deficit. Stepping movements on a treadmill were induced and assisted by a driven gait orthosis. Electromyographic (EMG) muscle activity of one leg (rectus and biceps femoris, tibialis anterior and gastrocnemius) was recorded and analyzed at three stepping velocities with similar body weight support in both subject groups. In SCI subjects, the EMG amplitude of biceps femoris, tibialis anterior and gastrocnemius was in general similar or weaker than in passively- and actively-stepping control subjects, but that of rectus femoris was larger. The degree of co-activation between tibialis anterior and gastrocnemius was higher in SCI than in control subjects. A significant velocity-dependent EMG modulation was present in all four-leg muscles in both subject groups. In SCI subjects, this EMG modulation was similar to that in actively stepping control subjects.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complete spastic SCI subjects, spinal neuronal circuits underlying locomotion can to a large extent adequately respond to a change in external drive to adapt the neuronal pattern to a new locomotion speed.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speeds might enhance the effect of locomotor training in incomplete SCI subjec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重心重塑训练对脑卒中伴Pusher综合征患者平衡及行走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4月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康复科治疗的脑卒中伴倾斜综合征患者20例为观察对象,给予重心重塑训练,疗程为1月,治疗前后使用Burke倾斜量表、berg平衡量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评估患者平衡及行走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倾斜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平均评分分别为(7.73±2.31)分、(13.45±8.72)分,Holden步行能力分级4级及以上为6例;疗程结束时, BLS和BBS平均评分为(3.67±1.34)分、(37.67±9.34)分,FAC4级及以上为13例,治疗后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心重塑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肢体在发病驰缓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康复,观察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效果。方法将14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康复训练组在发病早期进行心理康复和肢体强化康复训练,对照组60例按常规治疗,执行常规治疗护理。结果康复训练后Barthel指数评测两组日常能力,康复训练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进行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 家庭康复训练:主要由主管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及护理人员指导康复训练,主管医师与康复医师共同评估病情并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康复治疗师指导训练内容,护理人员协助加强患者管理。出院时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康复手册,通过文字及视频内容指导患者院外进行长期强化家庭康复训练。每周通过移动电话、网络工具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线上随访,要求家属定期录制患者康复的视频,并根据实际状态及时调整康复训练处方。建立网络线上交流群,将患者纳入该群,及时向患者解答康复过程中的疑问,防止康复训练不足及康复过度等情况。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Living Scale,ADL):由美国的Lawton和Brody制定于1969年。由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组成。共有14项:一是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共6项,包括上厕所、进食、穿衣、梳洗、行走和洗澡;二是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8项,包括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经济。主要用于评定被试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背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存在极高的功能致残率,传统康复更多地关注患者住院期间的康复,而忽视院外家庭康复训练。6个月的强化家庭康复训练已被证实为一种确实有效的方法,但更长时间的家庭训练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探究进行长期强化家庭康复训练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训练方法,试验组采用长期强化家庭康复训练法,指导功能锻炼并进行规律随访,利用网络工具及时调整康复计划。2组患者均规律随访12个月,分别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髋关节Harris评分、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评分、SF-36评分,评估患者术后功能改善情况。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参与试验的患病个体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 结果与结论:①2组患者术后功能逐渐恢复,试验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Harris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0.05);②结果说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长期强化家庭康复训练法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该康复计划及其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ORCID: 0000-0002-0570-9065(王可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在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将70例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训练,3个月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综合康复训练3个月后MMSE、NOSIE、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2.37,2.32,2.04 ~2.38;P <0.05).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智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有效地延缓痴呆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