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痤疮痰湿瘀滞证属于较为严重类型,黄尧洲教授在多年的治疗痤疮经验基础上,拟用活血清热药物,针对不同患者临证加减化裁,治疗气滞血瘀型痤疮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浅析李小娟教授治疗痤疮经验。方法: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康复科门诊痤疮病例250例。结果:治愈160例,好转90例。结论:李师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痤疮观点独到,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钱秋海教授认为痤疮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肺经风热、肠胃湿热、痰瘀阻滞、气阴两虚,往往寒热错杂,夹痰夹瘀.临床治疗如单用寒凉则会损伤阳气,过用温燥则会湿热内盛.根据这一病机,治疗以寒热并调、活血化瘀为法.灵活运用龙胆泻肝汤合干姜附子汤加减,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4.
痤疮是临床常见疾病,病程缓慢,易于反复。王玉英教授对痤疮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和体会,临床疗效显著。王教授认为,痤疮发病与肺、脾、胃、肝、肾等多脏腑的气机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上应从整体出发,详辨患者气血、寒热、虚实的变化,调理患者体质,使其恢复阴阳平衡,肌肤气血流通,从而达到治愈痤疮的目的。具体的治疗思路有理气宣肺,解表散邪;健脾和胃,扶正祛邪;理气活血,调补肝肾;内外兼治,因人制宜。文章列举王教授治疗的医案两则,以期使读者对王教授的治疗思路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杨志波教授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外科皮肤科主任,在治疗痤疮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通过脏腑辨证论治痤疮,注重内外兼治。灵活运用自拟经验方,祛邪为主,调摄兼顾,配合中医特色外治法治疗痤疮,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有幸师从杨志波教授,颇有心得,在此浅析杨教授治疗痤疮的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6.
刘春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2):2186-2187
痤疮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文章总结梁教授辨证治疗痤疮数百例的临床经验,将痤疮分为肺热型、毒热型、痰瘀型、脾胃湿热型及冲任失调型,并详述了痤疮发病部位与脏腑关系,皮损形态与辨证关系等,以及痤疮患者的自我调理、饮食宜忌、外敷药物等,以求减轻病人痛苦、缩短病程、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出受现代社会人们饮食习惯及外界环境污染的影响,导致毒热内蕴是造成痤疮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清三焦毒热之法治疗痤疮,临床疗效颇佳,此乃梁教授治疗痤疮独到经验。  相似文献   

7.
刘春芳 《中医药学刊》2006,24(12):2186-2187
痤疮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文章总结梁教授辨证治疗痤疮数百例的临床经验,将痤疮分为肺热型、毒热型、痰瘀型、脾胃湿热型及冲任失调型,并详述了痤疮发病部位与脏腑关系,皮损形态与辨证关系等,以及痤疮患者的自我调理、饮食宜忌、外敷药物等,以求减轻病人痛苦、缩短病程、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出受现代社会人们饮食习惯及外界环境污染的影响,导致毒热内蕴是造成痤疮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清三焦毒热之法治疗痤疮,临床疗效颇佳,此乃梁教授治疗痤疮独到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以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瘢痕等多种损害为特征,易反复发作。发病部位以颜面为多,其次是胸背上部及肩部,偶尔也发生于其他部位。自觉稍有瘙痒或疼痛,病程缠绵~[1]。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更新、生活方式改变、学习工  相似文献   

9.
痤疮之病因可归纳为热、郁、湿、痰、瘀,与肺、脾、肝、肾关系密切.临床论治应首辨阴阳、重视皮损部位,同时还要注意患者性格、社会状况及兼夹症状.  相似文献   

10.
王亭  王斌  马运涛 《新中医》2014,46(7):17-18
介绍吴深涛教授治疗痤疮的经验,吴教授认为,痤疮虽多见肺胃热毒瘀滞之实证,脾虚阳虚者亦不容忽视。临证辨治分肺经风热证,脾胃湿热证,肝郁气滞、热郁血分证,热毒壅盛证,脾阳不升、郁而化火证,阴邪痰核证多种证型,须详辨患者全身气血、寒热、虚实,综合调理阴阳平衡,使头面部肌肤气血通调,痤疮方可痊愈。  相似文献   

11.
介绍程桂英教授对痤疮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并总结其从肺经风热、脾胃湿热、瘀热痰阻、肝郁血虚、肾阴不足、肾阳亏虚6个方面辨治该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介绍程桂英教授对痤疮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并总结其从肺经风热、脾胃湿热、瘀热痰阻、肝郁血虚、肾阴不足、肾阳亏虚6个方面辨治该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胸痹心痛病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性心系疾病,通过跟师临证查阅文献总结分析杨学信教授从毒热痰瘀、心络痹阻方向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经验,得出了采用多维辨证思维,运用清解毒热、化痰通络止痛法治疗胸痹的临床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4.
沈舒文教授从毒瘀交阻治疗胃癌前病变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文亚 《陕西中医》2005,26(11):1198-1199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度以上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被称为胃癌前病变(PLGC)。多数医家认为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相兼。本虚以脾胃气阴两虚为主,标实有气滞、湿阻、血瘀、热毒蕴胃等。治疗标本兼治。沈舒文教授治疗本病则立足于毒瘀交阻,游刃于虚实变化。笔者有幸随师三载,对其。治疗论点心领神会之二斑,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学文教授治疗热病急症经验之一——毒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学文教授认为热病急症多为六淫化毒,毒灼气血为瘀,毒瘀交挟为外感热病急症之病机;正邪相拒、气血壅盛为邪之化火成毒之始因;邪遏阳气,阻遏气机,灼津耗血为瘀为毒;血气败坏为毒瘀交挟之结果,可见于卫气营血之不同病理阶段,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为其治疗大法.方用清解汤.  相似文献   

16.
林路平  艾香英  贾士杰  谭颖 《新中医》2016,48(7):224-226
正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一种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登革热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流行区域也不断扩大~([1~2])。2014年广东省出现登革热疫情爆发,截至2014年10月31日,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42358例,其中接近90%病例发生在广州市~[3]。谭行华主任是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  相似文献   

17.
周鹏超  吕翠霞 《光明中医》2023,(6):1149-1152
茯苓杏仁甘草汤和旋覆花汤分别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胸痹和肝着的经典方剂。吕翠霞教授继承并发扬张仲景经方思想,认为此两方均能通过调畅宗气和血脉以调畅心肺之气在胸中和体表的运行,故经常将两方合用于胸痹等心系疾病和某些皮肤病的治疗,每获良效。故此,笔者整理吕翠霞教授合用茯苓杏仁甘草汤与旋覆花汤的经验并附验案几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8.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徐云生教授行医20余年,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跟师过程中发现徐云生教授治疗痤疮几乎每个方子都会用到辛味药物,且效果显著,于是在徐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现浅析于文中。  相似文献   

19.
痤疮是一种慢性疾病,随着生活习性和社会环境的改变,痤疮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吴敏教授认为治疗面部痤疮应首先分清虚实病机,然后根据面部痤疮病发部位,进行脏腑经络辨证论治,同时辅之以外用疗法。  相似文献   

20.
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不明,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陈明岭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辨证施治,将玫瑰痤疮分为寒热错杂证、脾虚湿热证、风热挟血热证、湿热挟血热证、阴虚内热证五类,分别治以寒热平调、健脾清热、疏风凉血、清热凉血、滋阴清热,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