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剖宫产手术产妇护理中采用中医护理对产妇术后肛门排气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剖宫产产妇中选取80例,研究时间从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将护理方式作为对比依据,实验组产妇采用中医护理服务,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性护理服务,对比两组产妇护理价值。结果:对比两组产妇术后肛门排气评估,并以此作为护理效果的对比依据,统计得知,实验组产妇术后肛门排气各项指标远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产妇护理满意率,并以此作为护理质量的对比依据,统计得知,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率远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此次研究证实,在剖宫产手术产妇护理中采用中医护理,能促进术后肛门排气,改善产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标准化护理管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本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研究时间从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将护理方式作为分组依据,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较高,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住院情况较好,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标准化护理管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并进一步改善住院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与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急诊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入院就诊的患者122例,单双号方式对其实施分组,常规组、管理组各分入患者,每组各61例。常规组实施传统急诊分诊管理模式,管理组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各项数据指标进行采集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管理组患者在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后,患者急诊分诊质量、管理时效性、护理满意度、意外事件处理等四项数据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评分,统计学差异明显(P 0.05)。风险事件发生几率汇总,管理组发生几率较低(P 0.05)。结论:急诊实施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及开展,可以有效增强急诊分诊护理的时效性,提高应急事件处理效率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评分的作用。方法该院于2018年6月起加强对急诊科的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以于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管理策略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等评价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后基础护理、实践操作、消毒隔离、急救药品、护理文件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分别为0.26%、0.58%、0.19%,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实施后护理总满意率为94.92%,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有效提高了急诊科护理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智能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科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于河南省某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8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同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7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分诊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智能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抢救有效率、入院至完成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急诊停留时间、预后良好率、残疾率、死亡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有效率为97.25%(177/182),高于对照组的91.01%(162/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至完成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76.92%(140/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85%(119/1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残疾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就诊秩序、就诊顺序、服务质量及就诊时间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智能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急诊科心血管疾病患者抢救有效率,缩短诊疗时间,改善预后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取我院收治的94例急诊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急诊科常规监护与基础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监护与护理的同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并统计两组护理合格率、抢救物品情况、护理质量评分、护理缺陷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位12.8%,实验组仅为2.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与抢救物品完好情况更优,护理合格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改善急诊护理工作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消除护理风险因素,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讨论在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216例患者,所有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配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患者108例,一组为参考组患者108例.参考组患者护理过程选择传统常规急诊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护理过程建立安全质量小组进行急诊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并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6%,参考组患者的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81%;研究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率为94.44%,参考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率为78.70%;两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降低患者急诊护理出现不良事件的遇,并且也能够提高患者对我院护理服务工作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在心肌梗死中应用效果。方法:对2019年5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60例心肌梗死患者以抽签形式进行分组,将6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将实验组患者救治情况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分诊时间、抢救时间、病情缓解时间比对照组患者分诊时间、抢救时间、病情缓解时间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优化护理流程效果较显著,可以有效缩短分诊时间、抢救时间,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护理中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100例患者实施综合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入急诊科的患者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诊分诊在急诊科安全管理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7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急诊分诊在急诊科安全管理中的影响因素。结果:分诊错误组中不同疾病相同症状、沟通障碍、护理人员知识匮乏、急诊工作量大所占比重高于分诊正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相同症状、沟通障碍、护理人员知识匮乏与急诊工作量大是影响急诊科安全管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科应加强急诊分诊的安全管理,在明确其影响因素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此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3月~2022年3月到本院急诊科就诊的3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3月开始本院使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其中,前一年时间段的180例患者为对照组,后一年时间段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情况。结果: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对自身护理服务更加满意,质量评分更高。结论: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运用在急诊科护理工作当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让患者对自身所接受的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妇产科护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的价值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来我院妇科就诊的144名患者形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统计,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根据风险管理理念开展护理工作,对比统计指标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护理差错事件率、安全意外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根据统计结果加强风险管理在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以提高科室的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效果展开探究。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则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展开对比与评价。结果:经统计得知,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建立静脉通道、静脉采血、急救总过程以及住院等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在院内再PCI率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率方面,观察组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降低疾病的再发率,促进患者预后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诊及急诊护理在急腹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10月收治的急腹症患者5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4例。对照组采用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分诊及急诊护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内科、外科、妇科正确诊断率分别为82.0%、80.5%、66.7%,观察组分别为91.8%、89.4%、88.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满意率为90.2%,观察组为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诊及急诊护理急腹症患者,不仅正确诊断率较高,患者满意程度也较高,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把2012年8月-2013年7月江苏省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所收治的45例患者当作研究组,基于常规监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此基础上,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0年9月江苏省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所收治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当作对照组,予以常规监护。对比分析两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O.05。结论: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急诊护理中实施主动服务,体现人文护理,对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9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99例,其中接受一般护理服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护理人员主动服务、人文关怀服务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护理质量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护理质量评分与实验组相比更低,差异存在临床参考价值和对比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在急诊护理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何凤贤 《药物与人》2014,(7):191-19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护理风险管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80例,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80例,则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临床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不良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1.25%,97.50%)VS(10.00%,78.75%)];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及病房管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95.54±11.87,94.47±10.91,98.62±12.06)VS(80.32±9.50,79.62±9.38,78.45±9.47)]。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发生风险,改善急诊科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心的实施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1月在我院急诊门诊接受治疗的急诊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画着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8%,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5%,两组患者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管理在急诊科患者抢救临床效果和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020年5月实施急诊科常规护理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6~12月实施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管理的45例急诊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行急诊科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施以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急诊科的各项情况,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急诊科滞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5.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7%(P<0.05)。结论:对急诊科患者采用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各个科室的衔接和整合,缩短患者分诊时间和等待时间,可提高急诊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及病患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15-2016年就诊的180例急诊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90例.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急诊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临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中能够帮助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效促进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