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若伴发不典型胸痛、气短等,常被诊断为冠心病。为了评价非特异性ST-T改变的意义,我们对40例患者进行了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同时做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以作对照,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选取三次非同一日静息12导联心电图有非特异性ST-T改变的患者共40例,年龄27~56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男22例,女18例。非特异性ST-T改变指ST段自J点后0.04秒始水平压低0.smm;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2方法:首先记录静息时超声心动图、12导联心电图及心率、血压。从静脉滴…  相似文献   

2.
作者记录了68只6~14月龄普通级毕格犬的9个导联心电图(清醒状态仰卧保定)。结果显示:正常毕格犬的心率为154.0±31.1次/min,均为窦性心津,但29%的毕格犬出现窦性心律不齐。P波在Ⅰ、Ⅱ导联均为直立,aVR导联中均为倒置,其它导联P波有直立、倒置、低平和双相形态;P波平均振幅以Ⅱ导联最高,为0.180±0.042mV。QRS波群在各导联形态不一,Q波出现率高;R波振幅以Ⅱ导联最高,为1.104±0、331mV。各导联的T波方向多样,与QRS波主波方向无一定关系。S-T段大多位于等电线,仅有10%偏移-0.03~0.04mV。P-R间期为0.083±0.0095,Q-T间期为0.174±0.014s。平均QRS电轴为59.5±32.6°(-45°~132°)。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46岁。因间断性胸闷4天,胸痛20min于2005年11月25日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糖尿病史1年。辅助检查:空腹血糖147mg/dl;甘油三酯230mg/dl;心电图:Ⅲ导联呈QR型,T波倒置;胸片示主动脉型心脏:超声心动图检奁示左心房稍大,左心室正常上限.LVEF 71%。入院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2岁,因直肠癌术后化疗放疗后4月住院.既往无心脏病史。入院时检查BP14/10KPa、P75次/分,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采用5一氟尿嘧喧(5-FU)+四氢叶酸钙(CF)化疗,CF200mg,5-FU600mg/m2持续匀速缓慢静脉满注8小时以上,连用5天。第3天用药完后出现胸闷、气促,查体:BP10/8KPa、P136次/分、R22次/分,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136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三肋间闻及心包摩擦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床边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Ⅰ、Ⅱ、Ⅲ、avF、V6导联T波低平;V3、V4导联T波倒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与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性的异同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31例AHCM及35例冠心病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电图观测指标:R波振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胸导联呈巨大倒置T波、ST段水平型压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电图观测指标:R波振幅增高、左胸导联呈巨大倒置T波、ST段水平型压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冠心病可根据心电图改变特征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力衰竭Ⅱ°,心电图(ECG)附图(Ⅰ、Ⅱ、Ⅲ及aVR、aVL、aVF分别为同步记录)示:图中三种不同形态P彼、较圆纯的P波是基本节律窦性P波,频率60次/min.均下传心室,P-R0.14S;Ⅰ、Ⅱ、Ⅲ第5个及aVR、aVL、aVF第3个P波振幅较窦性P波略高.P-R0.16S,配对间期相等,均伴有室上性oRs波,代偿不完全,是房性P波(房早),alffi、aVL、aVF房性P波成对出现;第三种P波在aw导联中呈尖锐或圆纯直立,其余导联呈尖锐或囫纯倒置,很不规则,频率约94次/min,其后均无QBS波,是阻滞团内房性…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0岁。因股骨干骨折入院。查体心脏未见明显异常,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胸片、心脏彩超、血脂、心电图均正常。术后第11d病人半卧时忽然心慌胸闷,胸痛、气短、出汗。急查:BP60/40mg,心电图(ECG)示:窦性心律114次/min,SI≥0.35mV,且S波增宽。但QRS波群小于0.12s,明显的TⅢ、QⅢ图形,V1导联QRS波群呈现qrs型,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图略),V1~V4T波倒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病因构成进行探讨。方法临床早期少有症状,中晚期病人则可有胸痛、胸闷、心悸、乏力、头晕等,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少数心尖区有收缩期杂音。以心电图(ECG),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 ECG),超声心动图(UCG)诊断AHCM。结果20例AHCM均示胸导联倒置的T波呈TV4〉TV5的关系。有的心前导联ST段压低。Holter ECG示ST段下垂或水平型压低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有特殊价值,均示左室心尖部(乳头肌水平以下)肥厚达12mm以上。结论标准12导联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可提高对AHCM诊断准确率,因而大部分患者可在门诊明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朱海云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53-155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特点,探讨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武威市人民医院5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56名受试者(对照组)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人群心电图的变化情况,观察胸前导联最大QRS波群振幅、各导联ST段水平、T波形态和振幅。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的T波倒置并伴ST段下移以及左室高电压现象:心前导联QRS波群时间延长,且QRS波群振幅在不同导联上变化明显,都超过正常值;在ST段上,分别表现在V3~V6和Ⅱ、Ⅲ、aVF下移;且有42例V3~V6T波倒置,其中,36例倒置T波深达10~16mm。结论心电图对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有心肌病的患者及早行心电图检查可提高本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50岁,主因胸痛4天就诊。自述既往有心肌病史。查体:体温36℃,脉搏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90mmHg。心电图示:II导联P波形态各异,呈高尖、双向、低平或倒置等;时限宽窄不一,0.12-0.14秒不等;P振幅高低不等,甚至为倒置,振幅从最高值的4mm逐渐降低,呈正负双向后倒置,直至最低值-3mm,呈现出高尖-正负双向-低平-倒置的变化趋势,过渡明显,最显著的特点为P波形态改变围绕一个轴呈极性变化,其具体表现为P波以一种形态持续几次后逐渐演变,P-P间期0.50秒(120次/分), P-R间期长短不一,0.16-0.12秒不等,有明显的P-R段,说明每个P波均下传心室,产生QRS波群,QRS波群呈室上性。根据以上特点,考虑是一种扭转性、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痛发作时心电图(ECG)改变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了232例UA患者胸痛发作时标准12导联ECG的变化,观察了ST段压低,ST段抬高,T波倒置和无ST-T改变4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性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析了ST段压低对UA短期预后的影响。结论 胸痛发作时ST压低时UA患者近期内发生AMI和心脏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ECG是除生化指标外对UA进行危险分层并指导治疗策略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1病例简介 患者,男,62岁。因阵发性心悸伴胸闷、气短于2014年2月20门就诊于本院心内科门诊,常规心电图检查(图1)提示:窦性心律,心率85次/分,正常心电图。随后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提示:14:45:19心电图示(图2):心率83次/分,Ⅲ导联T波倒置,  相似文献   

13.
程俊录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5):2767-276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T波变化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阳市肿瘤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6例AMI患者为研究组,并根据发病1 a后心电图T波检查分为直立患者(49例)、倒置患者(47例),并选取同期8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比两组心电图肢体导联与胸导联T波时间、振幅及直立患者、倒置患者心功能[LVEF、左心室峰值充盈时间]水平,并对比直立患者不同T波直立恢复时间LVEF水平,分析T波直立恢复时间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心电图肢体导联、胸导联T波时间较健康对照组长(P<0.05);研究组心电图肢体导联T波振幅较健康对照组小,胸导联T波振幅较健康对照组大(P<0.05)。直立患者LVEF较倒置患者高(P<0.05);T波直立恢复时间≤12个月LVEF水平低于T波直立恢复时间≤9个月、≤6个月、≤3个月(P<0.05)。结论 T波直立恢复时间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临床心电图T波检查可为评估心功能、掌握病情程度、判断预后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导联中出现T波倒置或低平,运动中T波恢复直立的原因。方法:选择54例静息心电图出现T波倒置或低平,无心绞痛病史患者进行运动平板试验。结果:14例运动中均出现T波直立,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结论:运动中倒置T波恢复直立,同时伴有ST段的压低,其原因可能与心肌缺血加重有关,单独的T波倒置可见与正常变异的健康人。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60岁,因“反复中上腹痛10年,加重1个月”于2013年1月9日入本院。患者入院前1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疼痛,进食油腻食物后可加重,自服消炎利胆片可缓解,平素无胸闷、胸痛、心悸、气促等不适症状。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200/130 m m H g ,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控制在130/90 m m H g ;糖尿病病史10年,口服降糖药(具体不详),未检测血糖。入院查体:血压(BP)130/60 mm Hg ,心肺腹(-),B超提示胆囊结石。入院诊断:(1)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2)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3)2型糖尿病,拟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后行胆囊切除术。术前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 T波改变,麻醉科医生建议行阿托品试验。阿托品试验用药前心电图仍为窦性心动过缓,T 波改变,心率50次/min ,Ⅰ、aVL、V4~V6导联 T 波低平或倒置。给予阿托品1.5 mg静推后1 m in ,患者出现胸闷,心慌,脸色苍白,冷汗,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频率176次/min ,Ⅰ、aVL、V2~V6导联ST 段弓背向上抬高0.2~0.6 mV,立即给予患者吸氧,监测血压为130/80 mmHg ,通知急诊医生。持续约3 min后,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率103次/min ,Ⅰ、aVL、V2~V6导联ST 段回落至基线水平,Ⅱ、Ⅲ、avF、V4~ V6导联 T波倒置。考虑为阿托品诱发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急查心肌酶谱:肌红蛋白130.1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2.3μg/L ,肌钙蛋白0.056μg/L↑;心脏彩超:(1)左房增大;(2)左室壁增厚;(3)主动脉瓣退行性变;(4)左室舒张功能减退;(5)左室收缩功能测值正常;(6)未探及明显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于第2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前降支中远段轻度心肌桥。  相似文献   

16.
郭明 《河北医学》2002,8(8):698-699
目的:研究心电图持续ST段下移与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心电图持续全导联ST段下移与T波倒置患者30例,观察症状、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正位片,共随访观察5年。结果:最后诊断肥厚性心肌病17例(56.7%)、扩张性心肌病4例(13.3%)、心包炎2例(6.7%)、糖尿病3例(10.0%)、原因不明者4例(13.3%)。结论:左室肥厚是引起持续ST段下移与T波倒置的主要原因。患者预后与T波倒置深度无关,而主要取决于基础疾病的发展、恶性状态及伴发心律失常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各导联ST段改变的特征。方法:选取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均于胸痛发作时记录心电图。结果:56例患者中,共52例、1127次一过性心肌缺血,56例患者中,心率变异〈50ms 41例,心率变异〉100ms18例,心电图出现T波的异常(≥2个导联)51例,其中仅有T波的异常者29例。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能够提供具有诊断价值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了解年轻女性心电图持续全导联ST段下移与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2010年2月至2015年9月在该院门诊及住院的72例年轻女性患者,多次心电图描记显示持续全导联ST段下移与T波倒置,伴有不典型胸闷、胸痛、心悸病史,通过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器质性病变的人数变化。结果:最后确认缺血性ST-T改变的有13例,其他59例均属功能性改变。结论:对年轻女性心电图ST-T异常改变的病例,不能盲目下心肌缺血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9.
资料患者,男,64岁,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查心电图(图1为Ⅱ导联与V1导联)示:窦性心律,心率125次/min;P-R间期一致,均为0.14S;QRS波群呈正常图形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2讨论单侧束支Ⅱ°阻滞在心电图上表现为间歇性束支阻滞图形,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李路  单晓莉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1):164-164
近10年来收治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心肌病患者24例,除外高血压及其他疾病所致的继发性心肌肥厚,男16例,女8例,年龄20~76岁,均符合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①心尖部导联(V3~5)呈巨大、非对称性倒置,T波(〉1.0mV)倒置程度,Tv4〉Tv5〉Tv3。②胸导联R波振幅增高,呈Rv4〉Rv5〉Rv6。③ST段下移,以V3—5显著。④胸导联无病理性Q波,重视肥厚型心肌病的多重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