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快速、准确的微生物鉴定工作,对正确处理和控制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微生物检验室必须保藏一批形态、生物化学、血清学特性稳定的标准对照菌株。如果保藏方法及管理不善,菌种优良特性便会退化、丧失,甚至导致死亡,这就会影响菌种鉴定。另外,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还要承接对辖区内各医院送检菌种鉴定,检测出来的阳性菌株的保管等,要求熟练掌握微生物菌种的使用、保藏、管理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微生物菌种保藏及管理的重要性。方法液体石蜡保藏法,沙土保藏法,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斜面低温保藏法,半固体穿刺保藏法,脱脂奶保藏法。结果菌种保藏方法得当,菌种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结论菌种的保藏及标准菌株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明微生物菌种保藏及管理的重要性。方法液体石蜡保藏法,沙土保藏法,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斜面低温保藏法,半固体穿刺保藏法,脱脂奶保藏法。结果菌种保藏方法得当,菌种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结论菌种的保藏及标准菌株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菌(毒)种保藏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微生物检验及研究工作中经常使用菌(毒)种。菌(毒)种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菌(毒)种保藏不仅有利于重现已经做过的实验,证实发现新的菌(毒)种,而且也是研究、推广、开发和实际应用科研成果的基础。保藏的菌(毒)种有的是开发利用的对象,有的是悉心研究的成果,有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有经生物技术修饰改造获得的,都是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利用的潜力。因此,菌(毒)种的保藏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病原微生物是国家重要战略性资源,其价值体现在实物及其所对应的信息数据资源。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国家级、省级保藏中心和专业实验室的指定,各类保藏机构已投入运行,并开始发挥保藏机构作用。为规范病原微生物保藏数据管理,提升病原微生物资源质量,中国CDC牵头制定发布了中华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数据描述通则(T/CPMA 011-2020)》。该标准提出了保藏菌(毒)种所应具备的数据字段及其描述原则,包括编号、名称、分离、危害程度分类、传播途径、致病性等通用数据,以及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特征数据。病原微生物资源的核心在于质量、基础在于标准,以数据规范为抓手,对推动我国病原微生物保藏工作向质量提升转变,提高资源共享利用,引领保藏工作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医学微生物菌种是国家的重要生物资源,是发展医学科学的基本条件,在防病、治病、科学研究、医学教育和疫苗等生物制品生产中有极其重要作用。因而保藏好菌种,是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7.
滤纸片法低温冷冻保存菌种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生物检验工作中菌种的保存是一项重要工作,对于菌株的分析研究,传染性疾病的朔源追踪,药物的抑菌试验等都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工作的条件作者采用干燥滤纸片低温冷冻保存菌种的方法,分别将保存半年、1年、2年的菌株进行复苏鉴定,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检验的目的是使用可靠的方法快速地将标本中的目的菌分离,并能准确地进行定量或定性,为卫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而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般可分为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两个方面,以往...  相似文献   

9.
菌种保存是从事微生物研究、检验及教学工作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定期移植保存法 (又称传代培养保存法 )为最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 ,由于其操作简便 ,无需特殊设备和技术 ,因而被各级微生物实验室和检验室所普遍采用。该法包括斜面培养、半固体穿刺培养、液体培养等多种方法 ,我们就常用的 5种定期移植方法对非苛养细菌的保藏效果进行了长达 6年的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菌种 共 14种 (见附表 ) ,均由中国医学细菌保藏中心(CMCC -B)提供。1 2 培养基 营养肉汤培养基、半固体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 ,均购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口腔溃疡糊剂微生物限度及控制菌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常规法、稀释法和薄膜过滤法对口腔溃疡糊剂进行微生物限度和控制菌检查的方法学研究。结果 口腔溃疡糊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查可采用常规法,需氧菌总数采用薄膜过滤法,用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滤膜至少500 ml/膜;控制菌检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孢菌检查可采用常规法,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需用培养基稀释法(600 ml)。结论 口腔溃疡糊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微生物项目检查要进行方法适用性验证,避免出现假阴性结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一般来说,菌种培育成熟之后,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和保藏不当等因素,菌种极易发生退化或老化,严重影响了菌种的质量和应用性,菌种的有效保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菌种退化的基本情况以及菌种保藏的必要性,进而分析菌种退化的原因,最终提出了菌种的有效保藏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卫生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内检测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细菌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间比对试验是用来检验实验室检测准确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微生物实验室问比对试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对混合菌种盲样的鉴定.现把近期参加的一次微生物实验室间比对试验活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药品是人类治疗、诊断、预防疾病的重要物质。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重要检测项目。由于微生物限度检查要求比较严格,检验周期长,就容易造成误差。笔者综合自己工作中的经验,现就容易引起检验误差的因素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4.
周锦  邹昀 《时尚育儿》2016,(2):145-145
目的:分析探究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及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本院收集到的600株非重复病原菌检验标本为调查研究对象,均进行细菌敏感性检验,分析细菌耐药性。结果:600株病原菌中210株为革兰氏阳性菌,390株为革兰氏阴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不动杆菌是最为常见的菌株。不同菌种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临床应强化微生物检验力度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力度,以便有效掌握各类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种简便的菌种冷冻真空干燥保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种的保存是医学微生物检验、教学科研和有关生产单位的重要工作之一.冷冻真空干燥法保存菌种,具有保存时间长,不易发生变异的优点.由于需要有一定的设备,目前常用的仍然是培养基内保存法.虽然其方法简便,容易做到,但是菌种保存的时间短[1、3],而且在培养基上长期传代,易发生生物学性状的变异.我们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摸索出一套简便的冷冻真空干燥法保存菌种.经保存18年后的测定,存活率高,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确认所采用的方法与婴儿爽软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相匹配,确保其检查方法的科学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相关内容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 经实验结果得出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可采用常规法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检验,大肠埃希菌可采用薄膜过滤法检验.结论 本试验为婴儿爽乳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提供了方法学依据,对药品的生产及检验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由于操作过程相对复杂,影响食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较多,培养基的质量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效的对培养基进行质量控制,也是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做好食品微生物检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工作,必须从培养基的制备、验收、质控菌株的保藏和使用、培养基的性能测试入手,在提高检验人员水平素质的基础上严格实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真正意义上实现食品检验的高质量、高水准目标.文中就如何在食品检测过程中对培养基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保证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我国加入WTO后国际间贸易往来不断增加,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为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承担着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可比性直接关系到食品卫生日常监督的科学性、权威性以及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性。为保证我国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微生物检验工作者进行了不断探索,现就我国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现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感染)疫情愈演愈烈,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作为直接关系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其对传染病防治、科研、分子诊断、疫苗研制、病理研究等方面的作用愈发重要。而河南省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菌(毒)种保藏中心)的建设无法满足当前需求。目前河南省还没有建成经过国家认证的菌(毒)种保藏中心。除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样本外,其他菌(毒)种仅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疾控中心)内部科室上交至中心,各地市疾控中心及各医院的菌(毒)种样本为单独保存,不能收集整合全省的病原微生物资源。本文介绍了河南省菌(毒)种保藏中心的建设与规划,在建设的目标、需求、硬件设施、软件系统、人员培训和管理、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与讨论,以期改善目前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短缺、软件系统信息化程度不高、人员培训不够、资源共享不全面、不便捷的现况,力争满足本省生物安全战略、传染病防控与科研工作需求,提高我省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资源质量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郭冬梅  王鑫 《时尚育儿》2016,(7):194-195
随着现在物质条件迅速发展,工业食品已经成为千家万户经常购买食用的快速消耗品.所以建立有效的食品病原微生物的检查方法迫在眉睫,这是一个对人民群众健康必要保证.对于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误区,本篇文章主要是对于食品微生物检验注意事项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