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端胃切除后食管癌是指因胃及十二指肠的任何病变而行胃大部切除后1年以上,在食管发生的恶性肿瘤,其外科治疗关键为如何重建消化道。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7例接受远端胃切除后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比较了食管残胃直接吻合与结肠代食管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远端胃切除后食管癌是指因胃及十二指肠的任何病变而行胃大部切除后1年以上,在食管发生的恶性肿瘤[1],其外科治疗关键为如何重建消化道.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7例接受远端胃切除后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比较了食管残胃直接吻合与结肠代食管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黄汉荣  黄耀 《新医学》2003,34(8):498-49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采用食管癌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术治疗。术后随访5年,除1例术后1年死于肝转移外,其余健在。2例发生轻度反流性食管炎,其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食管癌的患者采用食管癌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术治疗疗效好,术式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将残胃充分游离后连同脾脏、胰尾一并移入左胸腔,实施食管-残胃吻合术;其中主动脉弓上吻合8例,主动脉弓下吻合2例,均采用器械吻合.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住院期间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0%和10%.结论:对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采取残胃及脾脏、胰尾移入胸腔,实施食管-残胃吻合术,可保留胃的消化功能和消化道正常解剖结构,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6.
残胃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9月至2005年3月,本院对8例残胃食管癌患采用经左胸食管癌切除,保留残胃,将残胃连同脾及部分胰尾提至胸内行食管残胃吻合术,操作简单、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残胃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1992—2002年近10年间共行胃镜检查36750例,其中检查残胃1162例(占3.16%),年龄19—83岁,男820例,女342例。术后距内镜检查的间隔时间20d-39年。临床主要表现有上腹疼痛80.29%,腹胀不适35.80%,恶心呕吐12.56%,呕血或黑便10.50%,消瘦6.9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残胃癌肿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残胃癌肿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残胃癌肿发生的常见原因为胃大部切除术后肠液及胆汁返流、残胃癌复发和术中探查或胃镜检查不仔细所遗漏。术后放疗及化疗延长了生存期。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应常规服用胃动力药并行胃镜随访;对于首次手术病理为粘液性腺癌或印戒细胞癌者应争取做全胃切除;残胃癌肿应进行综合治疗(全胃切除并邻近脏器及D2淋巴结廓清术),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残胃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7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诊断方法及外科疗效。方法:对78例残胃癌患者行纤维胃镜检查,并作病理确诊,剖腹探查,根据病情分别作根治手术,部分切除或姑息手术,术后辅以综合治疗。结果:进展期残胃癌切除率82%,根治性切除率57.2%。结论:残胃癌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手术效果不亚于一般胃癌。  相似文献   

10.
119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临床与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病变的影响。方法将本院1984年4月至2008年10月检出的1195例残胃患者按毕Ⅰ式和毕Ⅱ式进行分组,对其临床症状、内镜表现、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发生率高达98.08%,毕Ⅱ式术后残胃及吻合口炎(90.77%)、胆汁反流(71.59%)、残胃原发癌(4.55%)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毕Ⅰ式(51.15%、34.48%、1.72%),P〈0.01,残胃及吻合口溃疡发生率则是毕Ⅰ式(28.45%)明显高于毕Ⅱ式(16.73%),P〈0.01,其余残胃病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胃恶性肿瘤、消化性溃疡及其严重并发症的主要方法,毕Ⅱ式较毕Ⅰ式术后更易发生并发症;近年来,残胃病变发病率有下降趋势;定期复查内镜及病理是防治残胃病变尤其是残胃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14例残胃癌的外科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胃切除以胃溃疡为主,占71.4%,首次手术BillrothⅡ式占64.2%。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的症状,首次手术距临床确诊残胃癌的间隔时间平均为15年。结论:定期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病期及根治性切除是决定残胃癌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内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内镜及病理特点 ,分析不同术式对病变的影响。方法 将因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患者按BillrothⅠ式、BillrothⅡ式进行分组 ,对临床、内镜、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残胃及吻合口炎者占 6 3.6 4 % (Billroth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镜下见胆汁反流者 5 6 .82 % ;残胃及吻合口溃疡 9.4 7% ;不典型增生 12 .88% ;残胃肠化 14 .0 2 % (Billroth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残胃癌 8.33% ,其中胃溃疡术后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更容易发生残胃癌 (χ2 =12 .84 ,P <0 .0 0 1) ,BillrothⅡ式术后残胃癌发生率 (9.2 2 % )明显高于BillrothⅠ式术后 (4.2 6 % ) ,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要严格掌握胃切除指征 ,且手术后应定期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除术后功能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57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11例,发生率为7%,经保守治疗(除1例放弃治疗外)均于术后5周内治愈。结论术后残胃及空肠正常运动功能的改变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高龄、幽门梗阻、营养不良、电解质失衡等则是诱发的主要因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达可治  相似文献   

14.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的外科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GSC)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残胃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GSC与原手术方式关系、临床表现、外科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等。结果残胃340例发生GSC 17例(5.00%);毕罗氏-Ⅱ术后GSC发生率高于毕罗氏-Ⅰ(手术P<0.05);出现症状距确诊平均(5.45±4.12)月;7例行根治术、4例单纯残胃全切除、2例残胃全切除联合其他腹部脏器切除、3例行姑息性手术、1例行探查术。全部病例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无重大并发症,剖腹探查术1例存活4个月,1例残胃全切除联合其他腹部脏器切除者手术后8月死于脑血管意外;3例姑息性切除患者术后分别于术后1~3年死亡;7例行根治术、4例单纯残胃全切除、2例残胃全切联合其他腹部脏器切除患者1年后全部生存,目前最长超5年。结论胃大部切除手术后GSC发生率较高,因此应严格控制手术指征,重建方式应尽量选用毕罗氏-Ⅰ式,术后定期胃镜检查,手术仍然是GSC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残胃癌外科治疗与预后。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17例残胃癌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残胃癌根治性切除率为76.47%,姑息性切除率为17.65%,根治性切除术后1a、3a、5a生存率分别为84.62%、46.15%、30.77%,2例失访,随访率88.24%。结论早期诊断是残胃癌预后的关键,根治性全胃切除是残胃癌外科治疗的主要的治疗手段,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消化道出血是胃大部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收集我科1995年1月至1998年3月住院的20例残胃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就出血的时限、临床特点、出血病因、治疗进行分析讨论,以期对残胃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处理提供需重视的要点。1 一般资料11 20例残胃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均以黑便为主诉,其中8例同时伴呕血、晕厥,出血量中等以上者11例。20例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其中男17例,女3例,男女之比为567∶1,年龄分布33~79岁,平均5906岁。12 术前诊断与术后首次发生出血的时间关系(见表1),术后首次发生出血者,以术后5年为最多,占40%。13 术后出血次…  相似文献   

17.
吴炳权  贾杰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0):1032-1032
胃大部切除术是外科治疗胃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常用方法.术后残胃并发多种病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院1997年7月至2004年6月胃镜检查9038例,其中胃大部切除术后86例,占0.95%.现将该86例残胃胃镜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延迟(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emptying,FDGE)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2月至2004年2月21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FDGE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FDGE发生率4.13%,一般发生于术后6—12d,9例均经非手术治愈,15d恢复1例,16d恢复1例、18d恢复2例、21d恢复3例、27d恢复2例。结论FDGE由多种因素诱发,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FDGE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本院自1995年至2006年共收治上腹部手术后食管癌16例,全部经手术治疗,顺利出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部分或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的发生机制、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5例施行不同程度胃切除术而产生FDGE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25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胃动力恢复时间为13~38d,平均为25.5d,都能进半流质饮食后出院,无1例再手术。结论FDGE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胃镜、胃肠X线动态检查对FDGE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胃镜检查通过对胃壁的适度刺激对FDGE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