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颈丛臂丛阻滞麻醉与单纯臂丛阻滞麻醉用于肩锁关节手术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两组,每组40例.对两组在进行肩锁关节手术时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在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等方面有差异.结论 在肩锁关节手术中颈丛臂丛阻滞麻醉优于单纯臂丛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臂丛复合颈浅丛阻滞用于肩锁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0例行锁骨骨折及肩锁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I组为对照组(n=30),I/组为实验组(n=30)。I组单纯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Ⅱ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请手术医师评估阻滞效果,以及监测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来评定麻醉效果。结果I组的SBP和HR在切皮时及骨折复位时较麻醉前有明显上升(P〈0.05)。II组的SBP和HR在切皮时及骨折复位时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实验组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臂丛复合颈浅丛阻滞用于肩锁部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和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肩关节手术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Ⅰ组(45例)和Ⅱ组(45例),Ⅰ组施行臂丛颈丛联合阻滞,Ⅱ组施行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后,观测2组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在麻醉效果方面Ⅰ组成功率97.8%,Ⅱ组成功率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肩关节手术采用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深丛加同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应用在肩锁部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118例行肩锁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颈丛麻醉,B组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C组为颈深丛加同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三组用药配伍相同,进行比较。结果C组与A、B两组比较,镇痛效果好,局麻药及辅助用药量少,并发症少。结论颈深丛加同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在肩锁部手术中的应用是可行的而且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颈丛加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用于肩部和上臂手术的经验。方法我院肩部和上臂手术患者86例,均采用颈丛加臂丛联合阻滞。结果86例患者的阻滞范围和阻滞深度均符合手术需要,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完成。结论臂丛加颈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阻滞不全为其一大特点。我科自2004年以来,根据肩区神经分布的特点,采取臂丛加颈丛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以解决单纯臂丛阻滞的镇痛不全问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压宁定美多心安联合用药抗甲状腺手术颈丛阻滞期间心血管副反应效果。方法:60例甲状腺手术病人分为3组:压宁定组、美多心安组和压宁定美多心安复合组。麻醉全部选用颈丛阻滞,观察比较3组病人在用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记录。结果:3组用药拮抗颈丛阻滞心血管副反应都有效,但联合组较另2组更能有效控制颈丛麻醉期间心血管副反应,降低患者心肌耗氧量,与单独用药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选择联合用药能有铲抑制甲状腺手术颈丛阻滞期间同心血管副反应,提高手术安全性,尤其对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8.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牟虹  王光辉  殷雁斌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0):3247-3248
目的:观察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分成3组(对照1组24例,对照2组26例,实验组30例),3组所用局麻药均为0.91%利多卡因+0.17%布比卡因22mL。对照1组行单纯颈丛神经阻滞,对照2组行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实验组先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15mL,再行颈深丛神经阻滞7mL。通过对患者行线性视觉模拟疼痛评估,请手术医师评估阻滞效果,以及监测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来评定麻醉效果。结果:从上述三方面进行评估,实验组的麻醉效果满意,优于两组对照组。结论: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麻醉效果满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单切面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传统异感法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76例,随机分成A组38例采用传统异感法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38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单切面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患者VAS评分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B组麻醉效果优秀率高于A组(P0.05)。B组神经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低于A组。结论:超声引导下单切面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效果确切、安全,可以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不同神经阻滞方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03/2007—06我院对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120例患者分别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加压迫法、臂丛加颈丛联合阻滞、颈丛阻滞麻醉,对这3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及颈浅丛神经阻滞结合全身麻醉对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9例行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及颈浅丛神经阻滞结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药物用量及应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舒芬太尼用量及七氟烷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T1、T2、T3时,观察组的E、NE、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及颈浅丛神经阻滞结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中,有助于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也能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方法60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颈丛神经阻滞;Ⅱ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Ⅲ组: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各组切皮、剥离骨膜、复位固定、缝皮分别进行VAS评分,记录使用镇痛药或加局麻的例数,观察不良反应。结果Ⅰ组切皮、缝皮评分显著低于剥离骨膜、复位固定时;Ⅱ组剥离骨膜、复位固定评分显著低于切皮、缝皮时;Ⅲ组切皮、缝皮评分与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剥离骨膜、复位固定评分与Ⅱ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使用镇痛药或加局麻的例数低于Ⅰ、Ⅱ组。三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区域的皮肤由颈浅丛神经支配,锁骨及其附着组织主要由臂丛神经支配,亦有部分颈丛神经参与。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是锁骨骨折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用于用于肩锁部位手的效果、及对心血管糸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明显心血管疾患,择期手术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单用肌间沟阻滞,B组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优良率有显著性差异,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较单用肌间沟臂丛效果满意,并无明显增加并发症。不过两组有造成膈神经阻滞可能,造成通气不足,对呼吸功能不全应慎用此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锁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病例呈增加趋势。而对该种手术采用的麻醉方法较多。近 2年来 ,作者对锁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用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 ,并与单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和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与分组 随机选择锁骨骨折须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病人 6 0例 ,年龄 2 1~ 6 3岁 ,体重 4 0~10 0kg ,手术前无严重的呼吸、循环系统疾患或严重肝肾疾病 ,ASAⅠ~Ⅱ级 ,采用随机双盲法 ,将病人分成三组 ,每组 2 0例。Ⅰ组为单纯颈丛神经阻滞组 ;Ⅱ组为单纯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5.
颈浅丛加C5横突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颈浅丛神经阻滞加C5横突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实验组为颈浅丛加C5横突阻滞组。记录阻滞后30min各感觉神经阻滞情况,并评价阻滞效果,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者达到90.0%,而对照组仅为16.7%(P〈0.05);两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加C5横突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臂丛阻滞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冯定祥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401-1402
实践证明,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在其支配区域麻醉效果确切,并且神经阻滞点相对表浅固定,利于操作。锁骨及其外周组织受臂丛、颈浅丛神经双重支配,故单一的某种神经阻滞很难为锁骨手术提供确切的麻醉效果。本科利用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达到了较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7.
易亚金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900-1901
抽取84例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单行组和联合组各42例。单行组患者在手术前实施单纯颈浅丛麻醉;联合组患者在手术前实施臂丛与颈浅丛联合麻醉。结果联合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行组;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单行组。应用臂丛与颈浅丛联合麻醉方式对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在术前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压宁定美多心安联合用药抗甲状腺手术颈丛阻滞期间心血管副反应效果.方法:60例甲状腺手术病人分为3组:压宁定组、美多心安组和压宁定美多心安复合组.麻醉全部选用颈丛阻滞,观察比较3组病人在用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记录.结果:3组用药拮抗颈丛阻滞心血管副反应都有效,但联合组较另2组更能有效控制颈丛麻醉期间心血管副反应,降低患者心肌耗氧量,与单独用药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选择联合用药能有效控制甲状腺手术颈丛阻滞期间心血管副反应,提高手术安全性,尤其对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进行临床麻醉期间拟定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156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手术麻醉方案;参照组(78例):拟定常规颈丛神经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展开;实验组(78例):拟定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展开;就组间麻醉优良率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麻醉优良率(98.72%)高于参照组(91.03%)(P<0.05)。结论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于临床接受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利于麻醉优良率的显著提升,最终促进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早期转归。  相似文献   

20.
臂丛复合颈丛阻滞用于肩部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的肩部手术我们只采用臂丛阻滞,通过观察镇痛不全,效果不满意.近年,我们开始对颈-臂丛阻滞进行研究,根据肩区及上肢神经分布特点采取臂丛复合颈丛阻滞,以解决单纯臂丛阻滞在肩区手术中阻滞不全的问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