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时联用硝酸甘油和维拉帕米预防桡动脉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鞘管内注入生理盐水10ml;实验组注入硝酸甘油200μg加维拉帕米2.5mg,观察注药前及注药后2、5、10、30min患者的血压、心率及桡动脉痉挛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桡动脉痉挛31例(20.67%),实验组发生桡动脉痉挛7例(4.67%),实验组发生桡动脉痉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注药前、后心率及舒张压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注药前、后收缩压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注药后不同时间点组间收缩压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硝酸甘油200μg联合维拉帕米2.5mg预防经桡动脉路径行PCI中桡动脉痉挛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张施明 《广西医学》2020,(11):1340-1344
目的探讨双超滑导丝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时并发桡动脉痉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路径行PCI治疗时并发桡动脉痉挛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4)。研究组采用双超滑导丝辅助跨越桡动脉痉挛段,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方法处理桡动脉痉挛。比较两组桡动脉痉挛程度及长度,单侧桡动脉完成手术情况,成功通过痉挛血管段所需时间、到达导管室至梗死血管开通时间,以及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桡动脉痉挛程度及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通过单侧桡动脉完成手术率高于对照组,成功通过痉挛血管段所需时间、到达导管室至梗死血管开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局部血管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路径行PCI中并发桡动脉痉挛时应用双超滑导丝辅助可快速、安全有效地使指引导管跨越痉挛段,较常规应用抗痉挛药物方法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宋春华 《当代医学》2009,15(12):68-68
目的对比研究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局部应用硝酸甘油、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及联合硝酸甘油和维拉帕米防治桡动脉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95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在鞘管内注入硝酸甘油200μg、维拉帕米2mg、地尔硫卓5mg,联合硝酸甘油200ug和维拉帕米2mg,用心电血压监护仪记录注入药物前、注入后患者最高(或最低)心率、最低血压、心电及观察桡动脉痉挛、局部和全身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联合药物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局部和全身症状发生率均低于硝酸甘油组和维拉帕米组及地尔硫卓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时,局部联合应用硝酸甘油和维拉帕米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并且对心率、血压和心电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药物预防桡动脉痉挛(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经桡动脉介入术患者进行硝酸甘油、维拉帕米及地西泮干预,观察各组药物及相应药物联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经桡动脉介入检查或治疗的患者1200例,随机分为4组(A、B、C、D),A组予硝酸甘油200μg和维拉帕米1 mg;B组予硝酸甘油200μg;C组予维拉帕米1 mg;D组为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每组随机分为2亚组(A1、A2;B1、B2;C1、C2;D1、D2),1组术前30 min给予地西泮0.15 mg/kg(年龄>65岁剂量减半),2组不应用地西泮。分别观察各组内和组间患者桡动脉痉挛发生情况。结果实际入选病例数1167例,平均年龄(65.7±8.3)岁,男621例,女546例;桡动脉痉挛发生率A1(3.4%),A2(4.1%);B1(4.2%),B2(5.4%);C1(12.4%),C2(14.8%);D1(23.6%),D2(33.8%),组内无差异(P>0.05);组间比较,A1与B1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维拉帕米与单用硝酸甘油效果最佳,再次为单用维拉帕米,术前应用地西泮可减少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不明确。故主张单独应用硝酸甘油,不必要术前常规应用地西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时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地尔硫卓针预防桡动脉痉挛(RAS)的疗效,及对血压、心率的影响,进一步了解阿托伐他汀钙和地尔硫卓联合应用在预防桡动脉痉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78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和地尔硫卓(130例),阿托伐他汀钙组(120例)和地尔硫卓组(128例),术前6 h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80 mg,成功置入6F动脉鞘管后以"弹丸式"注入地尔硫卓针,分别记录注入药物前,注入后1、3、5、10及30 min的血压、心率,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钙和地尔硫卓联合组局部及全身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三组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地尔硫卓组有4例发生桡动脉痉挛,地尔硫卓组有12例,而阿托伐他汀钙组有16例,三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值:4.992 6,P值<0.05,χ2值:8.0085,P值<0.01)。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时,阿托伐他汀钙和地尔硫卓联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桡动脉痉挛的发生,且对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路径行介入治疗的145例冠心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桡动脉路径PCI成功率(95.95%)与经股动脉路径成功率(92.8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桡动脉路径术后卧床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经股动脉路径(P<0.05);经桡动脉路径的穿刺点血肿、尿潴留及患者不适应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股动脉路径(P<0.05)。结论经桡动脉路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经该路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经桡动脉入径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疗效。方法:对146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其中经桡动脉途径64例,股动脉途径82例。结果:血管穿刺时间桡动脉组为(3.8±1.5)min,股动脉组为(3.6±1.1)min(P>0.05)。心肌获得再灌注时间桡动脉组为(38±16)min,股动脉组为(36±14)min(P>0.05)。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和整个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经桡动脉PCI组为0例,经股动脉PCI组6例(7.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有桡动脉组中3例因血管扭曲或痉挛严重,指引导管不易到位改行股动脉途径,已归入股动脉组。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MI患者,在充分掌握经桡动脉PCI技术的前提下,两种入径的急诊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桡动脉PCI组出血并发症少,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因此,经桡动脉入径可作为AMI可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减轻人工流产时孕妇的痛苦,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设实验组(术前用药)与对照组。实验组术前肌肉注射强痛定后经宫颈口推入利宁凝胶。观察孕妇术中术后的反应,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结果 实验组孕妇术中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无一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子宫穿孔和漏吸,术中出血亦较少;实验组术前术后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术后心率明显低于术前心率(P<0.05)且恢复慢;两组孕妇术前术后血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麻醉药过敏及副反应。结论 方法简便、安全,能有效减轻孕妇人工流产时的痛苦,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Orem自理模式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护理中的应用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冠心病经股动脉行PCI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实验组以Orem自理模式为指导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术后腰背酸痛、尿潴留、拔管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Orem自理模式为指导对冠心病经股动脉行PCI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对其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62例诊断明确的AMI患者并同意行PCI者分为经桡动脉PCI组(n=28)和经股动脉PCI组(n=34),对比两组的路径效果。结果经桡动脉PCI组插管成功27例,股动脉PCI组为3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和整个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出血并发症经桡动脉PCI组为0,经股动脉PCI组为8.8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MI患者,两种入径的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桡动脉PCI组出血并发症少,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可作为AMI可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在冠状动脉介入中预防冠状动脉痉挛及桡动脉痉挛疗效.方法:行冠脉介入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冠脉PTCA及PCI术患者600例,随机分A、B两组,A组为应用法舒地尔组,B组为对照组;A组常规术前半小时静滴法舒地尔30mg;B组无特殊处理,仅术前半小时生理盐水建立静脉路.结果:对照组382例,发生桡动脉痉挛和(或)冠状动脉痉挛患者32例(8.38%),应用法舒地尔组218例,发生桡动脉痉挛和(或)冠状动脉痉挛患者6例(2.75%);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法舒地尔能显著减少冠脉介入中冠脉痉挛及桡动脉痉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R Band桡动脉止血压迫器在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33例行经桡动脉途径的PCI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63例使用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对照组70例使用常规的绷带压迫止血,观察比较2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患者的舒适度、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及并发症。结果 2组1次止血成功率和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迫止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PCI术后应用TR Band桡动脉止血压迫器安全有效,止血时间短,患者舒适度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疗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院内心肌梗死再次发作、再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中应用CNP,可以使患者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最佳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应用利多卡因外擦动脉鞘管和造影(导引)导管对预防桡动脉痉挛(RAS)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CA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429例,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实验,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动脉鞘和造影(导引)导管插入前应用2%利多卡因溶液(215例,观察组)或0.9%氯化钠溶液 (214例,对照组)外擦其表面.记录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结果 实际入选病例为观察组213例,对照组213例.手术用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行单纯CAG,观察组的RA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3% vs 12.8%,P<0.05);行CAG+PCI,观察组的RA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8% vs 19.2%,P<0.05);总RAS发生率,观察组的RA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2% vs 14.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过程中,利多卡因溶液外擦介入导管表面可以有效防止桡动脉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桡动脉人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桡动脉人路行PCI时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操作。我们对桡动脉人路行PCI的患者术前行硝酸甘油、维拉帕米及安定干预,观察各组药物预防桡动脉痉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将健康家兔18只随机分为两组,并造成内毒素血症模型。实验组在注入内毒素前15分钟及注后2小时30分,静脉注入(7mg/kg)山莨菪硷,对照组以相同方式注入生理盐水,两组均在注毒前与注毒后5小时两次取血送检。结果表明:对照组的血清Cr浓度注毒后明显增高,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的血清Zn、Sr浓度明显低于注毒前,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红细胞Pb前后比较下降更显著(P<0.0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行急诊PCI治疗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路径分为肱动脉组40例、桡动脉组80例和股动脉组85例,比较3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复杂病变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肱动脉组穿刺时间及手术时间均少于桡动脉组(P<0.01),而3组间穿刺成功率、复杂病变手术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肱动脉组住院时间少于股动脉组(P<0.01),手术并发症少于股动脉组(P<0.05).3组病人的预后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肱动脉行急诊PCI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途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1例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1)。对照组采取经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观察组采取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比较两组置管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PCI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急性STEMI,PCI成功率与经股动脉入路相当,但能够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陈小节 《求医问药》2014,(15):248-250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经桡动脉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48),应用经股动脉介入疗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经桡动脉介入疗法为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32例患者中,穿刺成功的患者有32例(占患者总数的100.00%),手术成功的患者有31例(占患者总数的96.88%);在实验组348例患者中,穿刺成功的患者有342例(占患者总数的98.28%),手术成功的患者有334例(占患者总数的95.98%)。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0.8±7.9)min,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0.5±7.7)min,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穿刺时间为(3.7±1.5)min,实验组患者的穿刺时间为(3.8±1.6)min,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9±3.5)d,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9±2.2)d,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00%,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90%,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经桡动脉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ICU采用Tosight视频喉镜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更换经鼻气管插管导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30例ICU治疗中行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15例给予Tosight视频喉镜引导下更换经口气管插管为经鼻气管插管,对照组给予传统Macintosh直接喉镜更换经口气管插管为经鼻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操作及留置时间、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操作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留置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及气管插管后2分钟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高于观察组(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气管插管时及插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3.333,P<0.05)。结论 ICU采用Tosight视频喉镜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更换为经鼻气管插管与传统Macintosh直接喉镜比较暴露良好,插管操作刺激小,一次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