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43例首诊发现的中国艾滋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HIV/AIDS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8年1月~2006年4月在我院首诊发现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143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3例患者中,57例无临床症状,经常规检查发现;86例有临床症状,全身症状中发热50例、消瘦18例,系统症状中呼吸系统34例、皮肤黏膜17例、消化系统16例。合并的常见机会感染包括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27例(34.2%),口腔念珠菌感染16例(20.2%),结核感染15例(19.0%),巨细胞病毒(CMV)感染9例(11.4%)。所有患者多种机会感染均发生在CD4 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mm3时,而合并CMV感染及隐球菌脑膜炎时该计数多小于100/mm3。血浆病毒载量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20,P=0.001)。结论HIV/AIDS患者全身症状以发热、气短、消瘦最为明显。机会感染多侵及呼吸系统、皮肤黏膜、消化系统,并以PCP最常见。真菌是引起机会感染最多的病原。机会感染的发生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以不同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疗效及对CD4+T细胞和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6月—2020年6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150例HIV/AIDS为研究对象,依据HAART方案分为替诺福韦(TDF)组和齐多夫定(AZT)组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浆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变化,采用WHO生存质量艾滋病专用量表简表(WHOQOL-HIV BREF)测试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的生存质量,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DF组总有效率为93.33%(70/75),AZT组总有效率为89.33%(6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F和AZT组治疗前HIV病毒载量<40 copies/mL分别为4例(占5.33%)和5例(占6.67%),经治疗12个月 HAART,患者 HIV病毒载量明显下降,<40 copies/mL分别为65例(占86.67%)和60例(占80.00%),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81,99.86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12个月HIV病毒载量在<40、40~<200和≥200 copies/mL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F和AZT组治疗前、治疗12个月CD4+T细胞分别为(250.22±88.12)个/μL和(244.89±83.97)个/μL、(394.44±155.28)个/μL和(373.17±146.61)个/μL,TDF和AZT组治疗12个月CD4+T细胞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3,9.636, 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3、6和12个月CD4+T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F和AZT组分别治疗12个月,WHOQOL-HIV BREF 8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疲倦乏力、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两种不同HAART方案治疗HIV/AIDS均具有良好疗效,能够降低血浆HIV病毒载量,提升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HC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HCV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与病毒裁量(HCVVL)的相关性,探讨HCV感染时病毒水平对机体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64例HC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与HCV—RNA进行检测。结果:HCV—RNA阳性组与HCV—RNA阴性组间CD4^+T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HCV—RNA阳性组CD4^+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间无相关关系(r=-0.141,P=0.406)。结论:HCV感染是否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IV与HCV合并感染早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病毒载量的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基础数据依据.方法 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HIV与HCV合并感染的首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另选取HIV单独感染患者和HCV单独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病毒载量,并进行HIV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施多宁、佳息患联合治疗与国产药物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三药联合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1年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HIV感染者分为2组,一组26例,给予施多宁、佳息患联合治疗;另一组(对照组)38例,给予国产药物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3药联合治疗,均随访1年,监测患者的血浆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经过1年治疗两组患者血浆中HIV RNA含量均明显降低,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施多宁、佳息患联合治疗组和国产药物三联治疗组在一年的观察中均能有效抑制HIV病毒的复制,机体免疫功能也有所改善。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外周血CXCR5+CD4+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TFH)水平与HIV感染者血浆HI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HIV感染者,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A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μL)23例和B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500/ μL)77例,以同期行健康体检8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HIV感染者外周血中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TFH水平以及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TFH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血浆HIV病毒载量为(4.70±1.13) log /mL显著高于B组(2.74±0.74)log/mL(P<0.05)。A、B和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13.64±23.44)/μL、(334.10±31.52) / μL和(995.41±49.23) /μL,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健康对照组TFH细胞计数绝对值分别为(18.63±5.67) /μL、(59.35±13.73) /μL和(194.85±25.78) /μL,A、B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健康对照组TFH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5.83±4.05)%、(17.57±5.08)% 和(19.59±4.25)%,A、B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IV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TFH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HIV感染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TFH计数与HI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且TFH计数可作为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并有望成为HIV感染免疫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亚群与病毒载量相关性。方法 2012年6-8月选择河南省某AIDS高发地区HIV感染者322例和AIDS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全自动病毒载量仪检测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活化亚群和血浆病毒载量,根据病毒载量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Ⅰ~Ⅳ组。结果 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CD+3T细胞相对值、CD+28/CD+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者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相对值、CD+3T细胞绝对值、CD+3CD+8T细胞绝对值、CD+3CD+4T细胞绝对值和相对值、CD+3CD+4CD+8T细胞绝对值均高于AIDS患者,CD+3CD+8T细胞相对值低于AIDS患者,辅助性T细胞与抑制性T细胞比值(H/S)、CD+28/CD+8高于AIDS患者,CD+38/CD+8低于AID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相对值、CD+3T细胞相对值、CD+3CD+8T细胞相对值、CD+3CD+4T细胞绝对值和相对值及H/S、CD+28/CD+4、CD+28/CD+8、CD+38/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细胞相对值、CD+3CD+8T细胞相对值及CD+38/CD+8与病毒载量水平呈正相关(rs=0.128、0.291、0.409,P<0.05);CD+3CD+4T细胞绝对值和相对值、H/S、CD+28/CD+4、CD+28/CD+8与病毒载量水平呈负相关(rs=-0.246、-0.318、-0.297、-0.184、-0.204,P<0.05)。结论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发生变化|随着病毒载量水平变化,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T淋巴细胞活化亚群水平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简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本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HIV感染宿主免疫细胞后直接使CD4+T细胞破坏。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往往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当出现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或机会性肿瘤阶段即进入AIDS发病期。机会性感染包括了细菌、真菌、病毒、原体等多种病原体,波及全身多个系统。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水平可反应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状况,CD4+T细胞计数越低,表明机体免疫水平越低,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可能性越大。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机会性感染发生的方法仍是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  相似文献   

9.
邹莉萍  时正雨  吴桂辉  李秀  陈蕾  蒋洪  王亚娟  黄涛   《四川医学》2021,42(9):878-882
目的探索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科住院的肺结核患者429例,按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分为两组: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414个/μl患者210例;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414个/μl患者219例。提取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治疗类型、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特征纳入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年龄≥60岁、治疗类型、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60岁((印)P(正)<0.001,(印)OR(正)=2.325,95%CI=1.483~3.664)、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印)P(正)<0.001,(印)OR(正)=3.262,95%CI=1.777~5.986)、合并糖尿病((印)P(正)=0.013,(印)OR(正)=2.437,95%CI=1.204~4.935)。结论老年、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要关注这些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导致的传染病.以免疫损害和感染为重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是人类医学上最大规模的流行病,传染性极强,病死率很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治疗艾滋病病人和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贫血患者外周血细胞特点,探讨影响贫血分类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9月河南省3个地区AIDS高发村服用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后出现贫血的患者121例,收集其外周血细胞、CD+4T细胞计数及临床资料信息,分析患者外周血细胞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21例患者中,52例(43.0%)为单纯贫血者;53例(43.8%)合并单纯白细胞计数减少;9例(7.4%)合并血小板计数减少;7例(5.8%)合并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减少.大细胞性贫血66例(54.6%),正细胞性贫血46例(38.0%),小细胞性贫血9例(7.4%).不同贫血程度患者细胞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较中度组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性别、CD+4T细胞计数、体质指数、婚姻状况对患者贫血程度和细胞形态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合并贫血患者外周血在Hb减少的同时常合并多系血细胞减少,3种细胞形态的贫血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厦门市新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感染者的血浆HIV病毒载量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基线情况,探讨病毒载量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罗氏COBAS TaqMan 48病毒载量仪和贝克曼FC500流式细胞仪检测269例新确证HIV-1感染者的血浆HIV病毒载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应用SPSS 20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93.69%(252/269)样本的病毒载量≥103 拷贝/mL,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为23~1.76×106 拷贝/mL,对数平均值为(4.43±0.79)log/mL; 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传播途径的新发现HIV-1感染者的病毒载量水平构成情况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浆病毒载量对数值与CD3+T淋巴细胞总数、CD8+细胞计数无显著相关性,但与CD4+细胞数量和CD4+/CD8+比值总体呈负相关[r分别为-0.276(P<0.01)和-0.355(P<0.01)]。 结论 厦门市大部分新发现的HIV-1感染者体内HIV病毒复制活跃,应考虑联合应用病毒载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基线检测结果指导抗病毒治疗和观测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钟静敏  胡世红 《医学综述》2009,15(12):1880-1884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了冠状动脉以外,还常累及脑动脉、肾动脉和外周动脉等多处血管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外周动脉检测有利于早期检出外周动脉病变及评估患者今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对于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有利于早期采取措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本文主要就外周动脉硬化的几种主要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泌尿系结石患者血脂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患者血脂及其他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5月我院就诊的21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尿石症组)及192例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健康体检时及患者入院后采集的外周血及尿液样本资料,检测血钙、磷、血尿酸、血脂、血浆脂蛋白、尿钙以及尿pH水平,比较两组各观察指标水平有无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受检者血钙、血磷、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血清三酰甘油(TG)、血浆脂蛋白E(ApoE)、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ApoA、Apo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入模型的变量为高脂血症[OR=1.321,95%CI(1.145,1.467)],家族史[OR=2.234,95%CI(1.768,2.814)]。结论泌尿系结石患者与健康人血脂以及电解质水平存在差异,高脂血症及家族史是泌尿系结...  相似文献   

15.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及影响患者血压控制的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重庆市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与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诊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高血压患者1068例,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血压的控制情况,对可能影响血压控制效果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为100%,1068例患者中有473例(44.29%)血压控制良好,常用的降压药为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拮抗剂(BB),以CCB应用最多,有555例(51.97%);其次是ACEI,338例(31.65%);再次为BB,235例(22.00%);ARB、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以及复方制剂应用的较少,分别为201例(18.82%)、173例(16.20%)、126例(11.80%)和71例(6.6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χ2=18.518,P<0.05)、低心血管风险程度(χ2=10.532,P<0.05)、每年>9个月的规律服药时间(χ2=4.127,P<0.05)、公费+医保医疗(χ2=38.251,P<0.05)、联合用药(χ2=36.329,P<0.05)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较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737)、公费+医保医疗(OR=3.522)、心血管风险程度低(OR=3.673)、联合用药(OR=2.301)、每年>9个月的规律服药时间(OR=1.993)是影响高血压控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主要应用CCB、ACEI等降压药控制血压,但血压控制效果并不理想。高龄、公费医疗、单一用药、心血管病风险、规律服药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来自我院艾滋病病房和门诊的135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服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所有数据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好者78例,依从率为57.8%。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家庭住址、职业、不同感染途径的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婚姻状况、不同CD4+T细胞计数、不同家庭支持系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的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T细胞计数、药物不良反应、家庭支持系统是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CD4+T细胞计数、药物不良反应、家庭支持系统是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对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应进行宣传教育,针对其依从性的影响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周晶  秦新月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4):3975-3977
目的了解病毒性脑炎(VE)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征,探讨VE近期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VE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格拉斯哥评分(GOS)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多个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颅脑MRI异常、脑电图中重度异常、意识状态异常、精神行为异常、肌力异常、癫痫、头痛与VE预后可能有关系。多因素分析显示仅颅脑MRI异常和意识状态异常与VE预后有明确关系,MRI多个病灶较单个病灶预后更差〔P=0.03,OR=13.0,95%CI(2.40,70.46)〕。结论 VE的预后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意识状态异常、颅脑MRI异常是影响VE近期预后的两个重要危险因素。MRI显示颅内病灶越多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异常改变的分析,以便临床正确地采取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方法:对4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临床、外周血细胞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艾滋病患者均伴有外周血细胞一系、二系或三系的减少,95%的艾滋病患者骨髓细胞增生活跃,5%的艾滋病患者骨髓细胞增生减低。在40例艾滋病患者中,反应性早幼粒细胞增多者占15%,感染性骨髓象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各占5%,真菌感染性骨髓象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占2.5%,纯红再障和生成减少性粒细胞缺乏症各占2.5%。结论: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异常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血液学改变,不仅与HIV及其基因产物扰乱辅助细胞的造血调节功能,从而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相关,还与AIDS的机会性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9.
40例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及骨髓细胞异常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勤  张会芬  李丽华  柳琳  台虹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682-4684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异常改变的分析,以便临床正确地采取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方法:对4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临床、外周血细胞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艾滋病患者均伴有外周血细胞一系、二系或三系的减少,95%的艾滋病患者骨髓细胞增生活跃,5%的艾滋病患者骨髓细胞增生减低。在40例艾滋病患者中,反应性早幼粒细胞增多者占15%,感染性骨髓象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各占5%,真菌感染性骨髓象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占2.5%,纯红再障和生成减少性粒细胞缺乏痘各占2.5%。结论: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异常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血液学改变,不仅与HIV及其基因产物扰乱辅助细胞的造血调节功能,从而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相关,还与AIDS的机会性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87例胃癌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4.15±1.42)%、CD63(4.72±1.5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CD62p(1.54±0.44)%、CD63(1.23±0.34)%,2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变化分别受临床分期CD62p、CD63分别为[(2.80±0.63)、(4.76±1.25)、(3.28±0.70)(5.36±1.37)]、手术与否CD62p、CD63分别为[(3.49±1.21)、(4.86±1.28)、(3.98±1.31)(5.51±1.38)]及肿瘤转移与否CD62p、CD63分别为[(4.94±1.07)、(3.31±1.25)、(5.55±1.19)、(3.82±1.38)]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受性别及病理类型的影响.结论监测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可成为胃癌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观察的动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