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沈勤  李玲  孙秋华 《中医教育》2013,32(1):61-63
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技能掌握及培训需求.方法 问卷调查法:对1 199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对各项中医护理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培训需求度均较高.结论 医院应重视培训需求分析,制定不同职称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培训大纲和教材,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内容,提高中医护理培训质量和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云南省各级医院对中医护理掌握现状和需求程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云南省各州市、县级以上医院各层次护理人员556例。结果: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掌握最好,中医护理科研掌握最差,辨证施护及整体护理需求最高,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需求最低。方差分析显示,毕业院校、所在医院/科室和参加100学时以上的中医知识培训对于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和中医护理科研掌握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性质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临床护理知识具有影响,参加100学时以上的中医知识培训对于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具有影响,毕业院校对中医临床护理知识、中医护理科研与论文培训具有影响,职称和医院/科室对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具有影响。结论:中医护理科研为云南省各层级护理人员的短板,中医基础知识掌握等理论知识不足,要紧密结合世界、国家的政策方针和趋势,加大对中医护理人才科研、系统知识的培养,适应临床中医护理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态度情况,为中医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调查义乌市中心医院护理人员关于中医药知识和态度的情况。结果:中医药知识主要来源为学校教育、中医药书籍、期刊文献等。护理人员对6个方面的中医药知识和态度平均得分为(43.10±8.00)分,合格率为70.71%。得分较高的为中医常规护理方法、中医康复护理、中药用药指导,而中医护理基础理论、中医辨证施护得分和合格率较低。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持积极态度者占75.16%。中医药操作技术掌握率前3位为艾灸、刮痧、拔罐。结论: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和中医辨证施护等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不足,医院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护理人员掌握中医药知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院能级护士培训和能级划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临床护士中医基础、中医专科、中医临床护理综合能力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分层次培训考核,确定能级护士,并按能级与岗位相对应,实施辨证施护。结果临床中医护士经过能级培训,综合能力提高。结论中医院实现护理人员数量、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与临床护理配置更加合理,能级与绩效有效结合,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了各级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促进护理学科与临床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护理在庆阳市各级中医医院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采用率的显著性检验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全市8所中医医院的8个护理工作管理部门及401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护理人员的学历偏高,年龄偏低;对中医药基础知识及中医护理基础知识的知晓率、应用率偏低;掌握中医护理知识的途径来源较少;现有中医护理参考资料极少;有较强的求知欲。结论:护理人员中医药及中医护理基础知识缺乏,中医护理知识应用偏低,中医护理方面培训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考核(DOPS)引入中医护理技能培训,以探讨一种简便易行、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技能的方法。方法:由中医护理专家对学员就11个方面的测评项目:相关知识、操作准备、核对确认、中医四诊、辨证施护、技术能力、沟通技巧、隐私保护、患者安全、人道素养和整体表现对中医护理操作过程进行评价。结果:将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考核用于中医护理技能培训后,技术满意度、技术依从性、辨证施护与疗效评价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施后(P0.05)。结论: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考核能有效评价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首届中医护理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全省中医机构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及辨证施护能力和中医医院分级管理水平,辽宁中医学院受省卫生厅的委托,于1991年9月举办了首届中医护理专业辨证施护学习班,对30余名来自全省部分市、县中医机构中政治思想好,热爱中医事业、身体健康、胜任本职工作的在职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或具有主管护师职称的护理人员,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操作培训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因素和对策。方法:对158名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护理操作考核,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中医护理操作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有效对策。结果:中医护理操作考核合格率高于65%。护理人员本科时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了解欠缺,各项目比例均在40%以下。对各项中医护理操作培训内容需求比例均在50%以上,位于前3位的是中医护理操作、辨证施护、养生保健。结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培训效果明显,可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建议建立中医护理专业认证制度,完善教育体系,提高中医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多方面解决影响其临床应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地区中医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相对偏低,主要以中专层次教育为主,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薄弱,难以运用辨证施护和整体护理服务于患者,严重地制约了中医护理专业的发展。领导应对护理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提高护理队伍的地位和待遇,外派护士进行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加强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护理技能的培训,使中医护理质量迈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医院护理人员中医素养现状,为中医护理人员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设计护士中医素养现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中医基本知识、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中医护理文书书写、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中医人文素养等,对某医院94名从事中医护理的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中医素养平均得分(73.60±8.50)分,占73.60%;中医素养不同维度平均得分为13.20~16.70分,占66.00%~83.50%。不同分组中,不同年龄、学历构成、职称构成及是否取得执业资格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某中医医院护士的中医素养有待提高,需结合年龄、学历和职称,加大对中医护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促进其中医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中医理念、中医知识、中医诊疗措施的接受度。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研究对象为一中医院校附属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抽样方法为方便抽样。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2份。结果:中医知识部分中医基本概念得分最高,而得分最低为中医诊断基本概念。中医知识应答的平均正确率为67%。护理人员对中医持积极态度。中医态度、中医知识、中医行为之间有正相关。结论:应注重对护理人员中医知识培训,从而强化中医情感和中医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中医院护理人员中医知识、态度和行为;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一中医院校附属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结果:中医知识应答的平均正确率为67%。护理人员对中医持积极态度。行使中医行为频率较低。对护理人员中医态度、知识和行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是否参加过中医培训、是否毕业于中医院校、工龄。中医知识、态度与行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应注重对护理人员中医知识培训,从而强化中医情感和中医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应用现状。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从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掌握情况、护理人员对护理操作实施的看法及对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前景的认识等方面就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项目开展最多的是中药保留灌肠法、艾灸法、耳穴埋豆法等,分别占15.9%、14.3%和13.5%;护理人员掌握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情况一般,其中艾灸法、拔罐法、中药保留灌肠法分别占95.3%、93.0%和88.4%;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欠缺专业人才、护理基础理论掌握不够、人力欠缺、护理操作无医嘱4个方面,分别占80.2%、52.3%、43.0%和40.7%;中医特色护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现状:饮食方面占94.2%,环境方面占58.1%;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发展前景的看法主要集中在增加临床护理人数、规范护理操作技术、完善护理操作基础条件3个方面,分别占90.7%、86.0%和81.4%。结论:专业人才欠缺、护理基础理论掌握不够、人力欠缺是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当前急需一批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中医护理人才,同时需规范护理操作技术、完善护理操作基础条件,以促使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中医人才培养目标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师承制、小班化的特色与优势,探索了一种以经典课程为牵引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即:基于内经的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基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的中医辨证论治思维与临床技能培养,基于中医各家学说的中医临床视野拓展与临证能力培养,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各级医院中医护理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使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甘肃省不同地区的15家医院的56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中医护理特色、影响中医护理开展的因素、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形式、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中医护理培训方式、中医护理培训存在问题及促进中医护理工作开展的措施等8项内容。结果:本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61份,收回557份,无效问卷14份,最终有543份调查问卷纳入研究。中医护理特色主要体现在治未病、养生保健(85.63%)及辨证施护(71.45%)方面;影响中医护理开展的因素主要为中医知识缺乏(81.03%)、护理人力不足(52.30%)、缺乏积极性(47.70%);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主要有艾灸(81.03%),拔火罐(76.24%)、穴位按摩(71.45%)、穴位贴敷(66.67%)、刮痧(47.70%);健康教育形式主要为教育宣传栏(85.64%)、发放宣传资料(76.24%)、示范式教育(47.70%);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主要为中医护理知识不扎实(85.64%)、患者对疾病理解存在差异(66.67%)、科室发展不均衡(47.70%);培训方式主要有业务学习(90.42%)、西学中(47.70%)、三基考核(42.91%);中医护理教育培训存在问题主要有师资不足(71.09%)、教材缺乏(61.89%)、学习积极性低(57.09%);促进中医护理工作开展的措施主要有建立护理培训计划(90.42%)、规范熟练中医操作(85.64%)、增加护理人力(76.24%)、提供必要的设备(71.09%)、增加经济投入(66.67%)。结论:目前在二三级医院均开展中医护理工作,开展项目较多,但是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培训的优化方法。方法:选取新入院护士80人,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选用甘肃省中医院组织编写的《常用中医护理操作指南》为教材,对照组40人采用传统培训方法,按照课堂理论授课、教室操作培训、考核的流程进行培训;实验组40人采用优化培训方法,培训前组织护士学习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重要性,理论教学采用以问题为中心(PBL)的教学模式,操作培训采用体验式教学,在培训管理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辨证施护能力测试、临床实践能力测试。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辨证施护能力测试、临床实践能力测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测试成绩平均分优秀及良好率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测试成绩平均分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优化方法培训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可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7.
赵雯 《中医临床研究》2014,(35):134-135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难度分级及准入管理。方法:通过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对我院20位专家采取问卷调查,并对中医护理技术进行难度分级以及给出相应的准入管理建议。结果:中医护理技术平均难度为5.47,其中中低难度的护理项目比例占到67%;护理项目中高难度操作包括水针法、耳针法等,中难度操作包括刮痧法、穴位按摩法等,低难度操作包括拔罐法、中药煎煮法等。中医护理准入条件主要为:①高难度需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主管护师、中医护理工作经验≥10年以及1年或1年以上中医护理理论和专项培训;②中难度需要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中医护理工作经验≥5年以及6个月及其以上中医护理理论和专项培训;⑧低难度操作准入需为中专或中专以上学历、护士或护士以上、中医护理工作经验≥2年以及3个月及其以上中医护理理论和专项培训。结论:对中医护理技术难度进行分级以及准入管理的建立,能为界定护理人员相关资质的培训和规范化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中药学实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虹  金华  张萌  周鹏 《中医教育》2009,28(5):14-16
中医实训是指对学生进行中医基本知识的综合复习和对中医诊疗基本技能进行的强化训练。临床中药学实训是中医临床实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强化药性理论和中药功用的识记、掌握中医辨证思维方法指导临床用药、熟悉常用中药饮片的辨认知识,是临床中药学实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中医临床诊疗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要搞好中药实训教学找准学科定位是前提,深化教学改革是基础,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是关键,完善教学环节和过程是保证。要提高中药实训教学质量,需保证教学空间,完善教学标准,加强考核,注重实效。  相似文献   

19.
邓琼娣  王恺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3):174-175
目的:了解ICU低牟资护士基础护理能力,落实医院护理规范化培训计划,为完善医院护士专业技能培训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医院护理管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要求》,结合医院护理规范化培训计划,选取16项护理技术时ICU护龄1—3年的23名护士,按护龄分批次进行规范化培训。从用物及人员准备,操作流程、用物处理、时间等5个方面进行考核。结果:2年资、1年资、3年资总平均分为90.75〈91.02〈94.35;条目平均分由高到低:操作人员准备和用物准备符合要求、时间、用物处理、操作流程正确、病人准备。结论:ICU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基础护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基础理论有待加强;规范化培训方式应多元化;规范化培训项目程序需要调整。坚持对低年资护士长期、持续、反复基础护理技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