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调剂应根据处方要求,调配发出质量优良的药剂。为了作好中药调剂工作,谈谈个人的经验: 一、要重视处方药味,不得擅自减掉或代用。以发表剂麻黄汤为例,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主要方剂。方中麻黄发汗宣肺平喘,桂枝温经散寒助麻黄发汗解表,杏仁宣降肺气助麻黄平喘,甘草化痰止咳调和诸药。合用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效。如减掉一味,势必影响其疗效。又如“姜”,有生姜、干姜、炮姜、姜汁之别,不能互用。如祛寒剂治疗表寒的桂枝汤,方中生姜助桂枝解表,增强发汗力量,若用干姜代替,干姜其性“守而不走”,没有发散表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仲景运用麻黄灵活配伍治疗喘证,麻黄配桂枝,意在发汗解表;麻黄配石膏,意在平喘,辛凉清郁热;麻黄配射干,意在开痰散结;麻黄配厚朴、杏仁,意在宣肺理气除满。  相似文献   

3.
古医经论汗颇多 ,据我们探讨论述如下 :辛温解表剂。《伤寒论》麻黄汤 ,为太阳经证 ,头项强痛 ,恶寒无汗 ,脉浮紧等症之主方。方中麻黄辛温发汗 ,宣肺平喘 ,佐以桂枝辛散解表 ,甘温助阳 ,二者相须为用 ,更增强了发汗散寒之力 ,辅以杏仁 ,协助麻黄宣降肺气而平喘咳 ,使以甘草 ,调和药性。本方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作用较强 ,凡非外感风寒 ,恶寒发热 ,头痛身疼 ,可汗而喘等症状较重者 ,一般多不轻用。《伤寒论》桂枝汤 ,为太阳经证 ,头痛发热 ,汗出恶风 ,苔白 ,脉浮缓等症的主方。方中桂枝辛散解表 ,甘温助阳以散风寒 ,佐以白芍敛阴止汗 ,二者相合…  相似文献   

4.
1 发汗宣肺法 本法主要适用于风寒外束、卫闭营郁的太阳伤寒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喘促、身疼腰痛、骨节疼痛,脉浮紧等。本证喘促乃风寒外束,腠理闭塞,肺气失宣而成。治宜麻黄汤发汗宣肺,方中,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桂枝通阳解肌;杏仁宣肺平喘;甘草调和诸药,四药同用,共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2 解肌降气法 本法主要适用于风寒外袭、卫强营弱、肺气上逆的太阳中风兼喘逆证,其临床表现有恶风发热、头  相似文献   

5.
牟新 《光明中医》2005,20(2):3-5
阴阳学说是贯穿中医学的基本哲学理论之一 ,无论是在望闻问切的诊病过程中 ,还是在遣药组方的治疗过程中都会得到相应的体现 ,笔者在学习和临床应用张仲景诸多方剂的时候 ,真切体会到仲景深谙阴阳之道 ,将升降相因 ,寒热平调 ,散中寓收 ,补泻兼施等治法得心应手的运用到诊疗中去 ,给后人启示良多。1 麻黄汤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四味药组成 ,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常用方剂。方中以麻黄为君 ,功在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以桂枝为臣 ,与麻黄相须为用 ,增强其发汗解表之力 ,且发表解肌 ,除身痛 ;以杏仁为佐 ,…  相似文献   

6.
22.太阳病篇中喘症可见于哪些汤证?怎样辨证施治? 答:喘症可见于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及葛根黄芩黄连汤证。邪盛而正不虚,因表气受过盛的寒邪压抑,肺气失宣,故汗不得出而兼见气喘,喘而有力,同时伴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浮紧为太阳表实证。病位在表,宜麻黄汤开发腠理,祛邪安正。方中麻黄发汗宣肺,桂枝通阳能助麻黄发汗解表,杏仁利肺止喘,炙甘草和中顾胃,本方发汗力强,无须啜粥助汗,但仍  相似文献   

7.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由麻黄9 g、桂枝6 g、炙甘草3 g、杏仁9g组成.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用方指征:恶风寒,发热,无汗,头身腰骨节痛,咳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相似文献   

8.
<正>麻黄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1],方中仅四味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司君臣佐使之职,是千百年来辛温解表发汗法的经典方剂。本文经查阅资料,对相关文献进行阅读、整理和总结,概述麻黄汤发汗的实验研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麻黄汤始载于《伤寒论》,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建国以来,对本方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文章综述了这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方剂是多味药物的综合应用,根据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有效成方的分析,它的组成配伍,大部分具有很严格的规律性,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按照配伍原则遣药立方,每能奏到预期的疗效;这种用药方法,既原则,又灵活.怎样理解方剂的配伍规律呢?这里试举《伤寒论》的麻黄汤为例.麻黄是麻黄汤中的主药,它具有发汗解表和宣肺平喘两方面的功效,根据麻黄汤的病症,既是"表实无汗",又是"肺实而喘".因此,需要具有"发汗"和"平喘"作用的药物.才能解除这些症状.为了加强麻黄在这两方面的力量,配通阳解表的桂枝以发汗,配降气止咳的杏仁以平喘,成为"发汗平喘"的代  相似文献   

11.
张保国  刘庆芳 《中成药》2007,29(3):415-422
麻黄汤源于《伤寒论》,由麻黄、桂枝、杏仁和炙甘草四味药物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传统用于治疗太阳伤寒表实证所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等症。近年来国内外医药学家以现代医学观点对该方及其加减方进行了药理药效及临床运用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麻黄的功效具有以下量效特点:1)用量多为3~82.8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及配伍,如解表发汗、宣肺平喘时,常配伍桂枝、杏仁、甘草,治疗感冒、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非化脓性中耳炎,病毒性肝炎,为3~12 g;辛温散寒时,常配伍细辛、附子、乌头、干姜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性肺间质纤维化,癔症,心肌梗死,为6~3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麻黄配伍相应中药,如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时常配伍桂枝、杏仁、甘草;辛温散寒时常配伍细辛、附子、乌头、干姜等。  相似文献   

13.
<正>麻黄属麻黄科植物,药用其茎或根。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其功效《本经》中曰:"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祛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可归纳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祛风除痹四大功效。但在不同的方剂中,因与不同的药物配伍,则其作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1发汗解表作用类方剂在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为伍,一发卫气之郁以开腠理,一透营分之郁以和营卫,增强了发汗解表的功效。古人将此规律称之为"麻黄无桂不汗"。说明了麻黄发汗解表功力的大小取决于桂枝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中医认为,麻黄性温,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桂枝性温,具有散寒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功。两者均性温,具有散寒解表之功,均可用于外感寒邪病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麻黄有发汗、利尿、镇咳、平喘、抗过敏、升高血压、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解热、抗病毒及影响神经肌肉传递等作用,桂枝主要有抗病原微生物、祛痰止咳、抗惊厥、扩张血  相似文献   

15.
麻黄是常用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要药。既可宣降肺气、发汗解表,使肌肤的水湿从毛窍外散,又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但麻黄的临床运用绝非如此之简单。本文试图分析张仲景运用麻黄之思路,给同仁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6.
<正> 解表发散药的主要作用是使人体出汗或微出汗以发表散邪,解除表症。常用药物有辛温发散,辛凉发散之分。(一)辛温解表发散药[麻黄、桂枝、细辛]均有较强的发汗解表之力。但麻黄、桂枝均散太阳经肌表风寒,细辛善散少阴经风寒。发汗作用麻黄大于桂枝,故麻黄适用于无汗的表症,桂枝不论有汗  相似文献   

17.
<正> 解表药解表药性,寒热宜分,热宜辛凉,寒宜辛温。辛温解表药一、麻黄麻黄辛温,入肺膀胱,发汗解表,风寒良方,平喘止咳,水肿安康,虚喘高压,勿用麻黄。二、桂枝桂枝人心,膀胱与肺,辛甘而温,调和营气,表证有汗,用之适宜,温经散寒,通阳治痹。  相似文献   

18.
麻黄的药理     
1、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和利尿消肿之功效。(1)发汗麻黄水煎剂、挥发油、麻黄碱等均有发汗作用。人体处于温热环境时,麻黄碱促进汗腺分泌的作用更加显著,伍用桂枝后此作用明显增强,麻黄发汗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环节有关:由于其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呈现汗液分泌增加;兴奋汗腺α受体,使汗腺分泌增加;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有关部位而产生效应。  相似文献   

19.
<正> 一、辛温解表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汤用桂杏草,表实无汗喘咳疗. 大青龙治寒包火,再加石膏生姜枣.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能发汗平喘,主治伤寒(伤于风寒)表实无汗而喘,脉浮紧者.临床多用于冬季及北方农村,体质壮实而感寒较重,并伴有喘息气逆者大青龙汤即麻黄汤倍麻黄量再加石膏、生姜、大枣.能解肌清里,主治表寒里热(寒包火),而偏重解表,用于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有力者.  相似文献   

20.
麻黄桂枝剂量配比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付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12):512-513
量变导致质变,在组方用药定量方面就显得格外重要。仲景选药制方时用相同的药物,因剂量配比不同,其主治病证也不尽相同,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与桂枝二麻黄一汤,用完全相同的药物,因其剂量调配不一样,而决定桂枝麻黄各半汤主太阳伤寒轻证即表实证,桂枝二麻黄一汤主太阳中风轻证即表虚证。因此理解仲景组方所设麻黄与桂枝配伍关系必须从用量上加以研究和认识。现试将麻黄与桂枝剂量配比关系与主治病证例举于次。1发汗解表 麻黄与桂技相伍,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的代表方是麻黄汤,其主治病证是太阳伤寒证。自从柯韵伯提出麻黄汤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