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语言是一种思想的表达,而很多来自身体的反应也是一种“语言”,它们是身体的表达,人的身体和心理在不同情况下会出现千差万别的反应,很多“反应”我们惑觉到了但未必能认识其究竟,这里介绍一些常见的身体与心理语言。  相似文献   

2.
身体在说话     
眼神语言是一种思想的表达,而很多来自身体的反应也是一种“语言”,它是身体的表达。人的身体和心理在不同情况下会出现千差万别的反应,很多“反应”我们感觉到了但未必能认识其究竟,这里就介绍一些常见的身体与心理语言。眼神是心灵之窗,心灵是眼神之源。眼睛是人体中无法掩盖情感的焦点,眼睛不断地在“说话”。《人体密语》作者莫里斯对人类的“眼睛”下这样的定义——它直径大约2.5厘米,但却像是从石器时代以来就有的最复杂的电视摄影机。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角膜含有1.37亿个细胞,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这些感光细胞…  相似文献   

3.
黄奕文 《家庭健康》2014,(10):59-59
没动几下腿就抽筋、走两步就放屁、锻炼一次肌肉酸痛好几天……这可不是身体在跟你闹脾气,是身体通过这些特殊的语言告诉你它的感受。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身体的这些反应是在“表达”什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日照市莒县婴儿语言理解与表达的发展规律,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12月随机抽取日照市莒县208名8~16月龄婴幼儿,使用《中文早期语言与沟通发展量表》(CCDI),采用父母报告形式对其早期对语言的反应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初期对语言的反应、听短句、开始说话的方式及词汇理解与表达四部分。结果 绝大部分8个月婴儿在开始讲话之前即对“自己的名字”、“爸爸”、“妈妈”、“别xx/不许xx”等词语有反应。8个月婴儿平均能听懂12个短句,16个月时能听懂26个短句。婴幼儿“模仿语音”比“一看到东西就喜欢叫出它的名字”要早1个月,女婴“一看到东西就喜欢叫出它的名字”及词汇表达情况较男婴超前2个月。结论 8~16个月是婴幼儿语言理解的快速发展期,8个月婴幼儿已经开始对语言产生反应,16个月时已经可以听懂相当数量的短句及词汇,女婴语言表达能力较男婴超前2个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中文早期语言与沟通发展量表(Chinese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Inventovy,CCDI)进行标准化研究,了解北京地区婴儿语言理解与表达的发展规律。【方法】使用CCDI量表,采用父母报告形式对636名8~16个月婴儿早期对语言的反应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初期对语言的反应、听短句和开始说话的方式三部分。【结果】绝大部分8个月的儿童在开始讲话之前即对“自己的名字”、“爸爸”、“妈妈”、“别”等词语有反应。8个月儿童平均能听懂13个短句,16个月时能听懂26个短句。儿童“模仿语音”比“一看到东西就喜欢叫出它的名字”要早2个月。【结论】8~16个月是婴儿语言理解的快速发展期,8个月婴儿已经开始对语言产生反应,16个月的孩子已经可以听懂相当数量的短句。  相似文献   

6.
身体接触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非语言沟通方式,包括常规性身体接触、关爱性身体接触、保护性身体接触三种形式。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可以采用身体接触方式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资料;可以用来表达关心、鼓励、理解、体贴等情感,给予患者无声的安慰和心理支持;也可以将抚触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使之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护理人员在应用身体接触方式时,应考虑双方关系、沟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被触摸对象的性别、年龄及被触摸部位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7.
啼哭,是婴儿的一种运动,它可以促进孩子机体的新陈代谢。啼哭,也是婴儿生理上的本能反应。因为婴儿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要求或身体某处的不适和痛苦,所以只能用哭来引起大人的注意。可以说,啼哭,是婴儿的语言。 儿科医学家们将婴儿啼哭分为两大类型,即“一般性啼哭”和“病理性啼哭”。这要从婴儿啼哭的表  相似文献   

8.
催眠,不是为了睡眠“曲老师,以前我知道有身体保健这回事,前不久听您通过电台倡导心理保健,觉得挺有新意,您能说一说心理保健的具体做法吗?”“心理保健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其中催眠疗法是别具特色的一种。我说的催眠是心理治疗和心理保健的一种特殊技术。虽然催眠...  相似文献   

9.
《健康文摘》2008,(11):25-25
1.情绪释放:灾后急性心理反应是严重的情绪上的打击和紊乱.受灾群众往往忍不住要哭喊、倾诉.这是一种自然的心理保护反应。心理干预人员要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做一名“理解的倾听者”,不要劝阻,甚至要鼓励他们“吐苦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调查显示:经过29个省、市、自治区的1170名少年儿童参与投票,“语言伤害”以81.45%的比例成为小学生最关注的、认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孩子们认为.教师或同伴对自己侮辱、讥讽的语言,是杀伤力最大的软暴力。语言伤害不仅对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也给不谙世事的小学生带来心理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