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健康组、40例慢性肝炎组、40例肝硬化组,且肝硬化组按Child—pu出分级分为A、B、C级,用放免法检测血清中IL-1、IL-6、TNF-α、透明脂酸(HA)、层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前胶原(C-Ⅳ)的含量。结果:慢性肝炎组血清IL-1、IL-6、TNF-α、HA、LN、PC-Ⅲ、C-Ⅳ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高于慢性肝炎组(P〈0.05);肝硬化各组比较,B级高于A级(P〈0.05),C级高于A级(P〈0.01),C级高于B级(P〈0.05);IL-1、IL-6、TNF-α与HA、LN、PC—Ⅲ、C-Ⅳ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IL-1、IL-6、TNF-α是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之一,可判断肝病发展的程度,可作为临床动态观察慢性肝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也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与肝组织学改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LHB),在检测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板层素(LN)、胶胶原Ⅳ(Ⅳ-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同时行肝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病理炎症,纤维化分期。结果:随着分级,分期的上升,该5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CⅢ与炎症关系密切。HA、TGF-β1与纤维化关系密切,通过肝纤维化5项指标联合检测,综合分析可估计肝内炎症及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含量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取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RlA)测定8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NF-α、IL-6、IL-8、HA、LN、PCⅢ含量变化.发现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TNF-α、IL-6、IL-8含量与HA、LN、PCⅢ含量正相关.与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平行测定二者成正相关.结果表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过程中,贮脂细胞的活化,胶原合成增加与TNF-α、IL-6、IL-8细胞因子有关,细胞因子活性与血清胆红素一样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价素8(IL-8)、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含量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取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8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NF-α、IL-6、IL-8、HA、LN、PCⅢ含量变化。发现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TNF-α、IL-6、IL-8含量与HA、LN、PCⅢ含量正相关。与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平行测定二者成正相关。结果表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过程中,贮脂细胞的活化,胶原合成增加与TNF-α、IL-6、IL-8细胞因子有关,细胞因子活性与血清胆红素一样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FN-α对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血清TGFβ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HA、LN和PCⅢ测定均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GFβ1、HA、LN和PCⅢ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TGFβ1、HA、LN和PCⅢ都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统计学无意义(P>0.05).且HBeAg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FN-α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肌纤维化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之间的关系。方法:放免法测定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24例健康人的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和血浆AngⅡ;ELISA法测其血清TGFβ1。结果: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PCⅢ、HA、LN、TGFβ1较非左心室肥厚组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高血压患者AngⅡ、TGFβ1与PCⅢ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HA、LN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PCⅢ、LN、HA增高提示心室肥厚过程中发生了心肌纤维化,AngⅡ及TGFβ1在心肌纤维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卡托普利抗肝纤维化疗效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剂卡托普利对慢性肝病患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等细胞外基质(ECM)水平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的58例慢性肝病患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37.5-75mg/天治疗8-16周,并以40例同期慢性肝病患作为对照,检测治疗前后患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和层连蛋白(LN)等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8周,治疗组的血清HA,LN,PC-Ⅲ和Ⅳ-C分别下降,44.34%,21.54%,29.74%(与治疗前相比,P<0.01)和14.27%)P<0.05),对照组则分别下降23.53%(P<0.05),8.28%,11.11%和10.58%(P>0.05)。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降幅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经组。结论:卡托普利能降低慢性肝病患血清肝纤维化的指标的水平,可能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四项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检查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对405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四项指标进行联合检测。结果各型肝病患者血清四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HA、LN、ⅣC、PCⅢ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中依次升高;PCⅢ到了肝硬变阶段并不再继续升高,反而比慢性乙肝重度组略有降低;LN、ⅣC在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组升高较显著.结论四项指标反映了肝纤维化的各个侧面,多项血清指标的联合检测对于全面判断肝纤维化的活动性,纤维化程度及早期诊断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酶标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转化因子-β1(TGF-β1),放免法检测转化因子α(TGF-α)、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粘蛋白(LN).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TIMP-1、HA、PCⅢ、C-Ⅳ和L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MMP-1、TGF-β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中TIMP-1、HA、PCⅢ、C-Ⅳ和LN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MMP-1、TGF-β1价值欠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为NAFLD组94例和健康对照组3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脂联素、瘦素、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PCⅣ)、层黏蛋白(LN)的浓度.结果 NAFLD组的瘦素PCⅢ、HA、PCⅣ、L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AFLD组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脂联素与肝纤维化指标PCⅢ、PCⅣ、HA和LN呈负相关(P<0.05),瘦素与肝纤维化指标PCⅢ、PCⅣ、HA和LN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脂联素、瘦素与NAFLD患者肝纤维化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Fibroscan(FS)在乙肝相关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已进行肝活检的59例乙肝患者测定其硬度(stiffness)值,同时进行血清纤维化四项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三型前胶原(PⅢP)、四型胶原(CV-IV)的检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方法,以肝活检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对FS及血清纤维化四项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提高,stiffness值有显著升高,与病理学结果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0.76(P=0.00),ROC曲线分析stiffness、 HA 、LN 、PⅢP、CV IV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0.82、0.74、0.59、0.76,FS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血清纤维化四项检测。结论 FS是乙肝相关肝纤维化诊断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苓赤丹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探讨参苓赤丹方的保肝作用。方法将7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采用参苓赤丹方,对照组36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茴三硫胶囊,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ALT、TBIL及血清TNF-α、SOD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和TBil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T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SOD则有所升高(P〈0.05)。结论参苓赤丹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退黄作用,其退黄作用优于复方甘草苷片联合茴三硫组,这可能与通过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升高血清SOD而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林青 《吉林医学》2011,(10):1938-1940
目的:观察安络化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109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患者分为两组,安络化纤组56例,使用安络化纤治疗;对照组53例,只做一般保肝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下降,而安络化纤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络化纤可以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与乙型肝炎的关系。方法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97例乙型肝炎患者及25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Cystatin C水平,同时测其血清HBV-DNA(定量)、ALT、AST、TBIL、PT以及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CL-Ⅳ)、层粘连蛋白(LN)等。分析血清Cystatin C与临床类型及HBV-DNA、HBV-M、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血清Cystatin C水平在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statin C与HBV-DNA(定量)、ALT、AST、TBIL、PT以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等不相关。结论血清Cystatin C与乙型肝炎的临床类型不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肝穿活组织病理检查筛选98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用氧化苦参碱100ml ivdrip,6个月后观察其HBV DNA定量、血清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N)、PCⅢ及肝组织纤维化变化,并与5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其HA、LN、PCⅢ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氧化苦参碱具有抗纤维化的治疗效用。  相似文献   

16.
何峰  王慧  刘超 《海南医学》2016,(13):2121-212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乙肝病毒应答、肝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74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口服、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片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病毒应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HBV DNA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34/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7%(2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病毒完全应答15例、部分应答13例、无应答9例,对照组患者完全应答7例、部分应答12例、无应答18例,观察组病毒应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AST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患者HBV-DNA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具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病毒应答反应,有助于患者肝功能的改善并延缓病情的进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慢性HBV感染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慢性HBV感染合并甲亢患者,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33.5岁,男性5例,女性1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甲亢和肝炎症状,以疲乏、食欲不振为主要临床表现14例,占87.50%;体重明显下降者8例,占50.0%,体重下降范围为3~12kg/w;恶心、呕吐6例,占37.50%;食欲亢进仅1例,占6.25%。甲状腺肿大12例,占75.00%,其中Ⅰ~Ⅱ度肿大7例,占43.75%;ALT升高12例,轻度7例、中度4例、重度1例;胆红素升高11例,多数为轻度升高,最高者为40.97μmol/L。心电图正常9例,占56.25%,窦性心动过速4例,占25.00%。单纯治疗肝炎对甲亢无改善,联合甲亢治疗药物肝功、甲功均得到好转。结论 HBV感染者,体重明显下降,食欲不振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不平行时,应警惕甲亢存在可能,特别是甲状腺肿大、心率增快者。除综合治疗肝炎外,应积极治疗甲亢,抗甲亢药物和放射性碘-131治疗均可选用。  相似文献   

18.
楼颂梅  王开明  蔡卫民  厉有名  翁红雷 《浙江医学》2002,24(5):259-261,F004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4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肝组织按常规制成石蜡块,分别进行HE染色、苦味酸天狼红染色,以判断肝脏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活动度;同时行PDGF-B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分析PDGF-BB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和炎症活动度的加重,PDGF-BB在组织中的表达逐渐明显。结论:PDGF-BB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的细胞因子,能反映肝纤维化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89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取一般保肝治疗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卵脂复合物胶囊,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CIII、CIV、HA、LN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水飞蓟宾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FibroScan(FS)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改变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187例CHB急性发作期患者,对其进行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以及护肝等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肝功能、HBV DNA、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以及FS检查,并分析FS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HBV DNA、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以及FS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且FS值与肝功能、HBV DNA、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CHB急性发作期患者的FS值受肝功能以及HBV DNA水平的影响,积极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CHB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