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已确诊的83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48.5%,病死率为37.35%,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无特异性,诊断、治疗较困难。结论呼吸机相关肺炎表现不典型且无特异性,诊断、治疗困难,发病及死忘率高,故积极预防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不动杆菌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动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特点.方法采集45例由不动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及呼吸机通气环回路标本,对分离菌株以纸片法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45例患者中年龄>60岁者31例;平均通气(17±11)d,5 d后发生VAP者占73.3%.全部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为呼吸系统疾病(37.8%)、神经系统疾病(22.2%)和外伤(22.2%).28.9%为混合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道脓性分泌物、肺部实变.X线主要以双下肺野斑片状阴影为主,病死率37.8%.分离菌株耐药率高,存在多重耐药,较敏感抗生素为多粘菌素、亚胺配南、米诺环素、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结论不动杆菌所致VAP患者基础疾病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细菌耐药性广,临床应早期获得病原学诊断、选用敏感抗生素、加强呼吸环路的消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心脏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48 h的老年患者65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转归及护理。结果:65例中6例发生VAP,发生率9.2%。6例中4例痊愈出院,2例最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老年患者心脏术后多因体外循环或开胸等影响,术后常规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在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期间,易发生VAP,致使心脏术后患者病情加重,死亡率升高,良好的护理对病情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8例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病原学特点,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和防治对策. 方法: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8例发病时间和病原学特点. 结果:患者机械通气48h以上62例患者,38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61.3%,重症患者并发VAP时病死率63.2%.VAP机械通气平均发生在(5.6±2.5)d,与机械通气时间有关.共检出病原菌74株,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8.4%)、金黄色葡萄球菌(18.9%)、肺炎克雷伯杆菌(13.5%)、大肠埃希菌(10.8%)、白色念珠菌(10.8%). 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高、病死率高,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主要致病菌;针对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进行积极防治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体诊断,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肾移植术后CAP患者中肺炎的发生时间、病原学和临床表现.结果 肾移植术后CAP的病原体主要有细茵、病毒、真茵、结核几大类;出现时间在术后半年以内居多;曲霉菌及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病死率高.结论 肾移植术后CAP的病原体以特殊痛原体多见,早期准确判断并经验性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叶林 《广西医学》2007,29(12):1968-196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呼吸机使用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因其发病率高、耐药性高、病死率高,已成为临床和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本文总结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45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分析使用呼吸机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和病原学,并探讨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非药物性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方法,降低其发生率及病死率。方法对92例机械通气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总结应用非药物方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结果 92例患者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0例,发生率为10.86%.结论充分认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并采取全程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20例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目标性监测,观察和分析引起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因素,探究有效的防治对策,以达到最佳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观察住院期间机械通气48h以上患者,对VAP病例的一般资料、有关发病情况、细菌学及有关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预后等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观察体温、气管内吸出脓性分泌物、外周血白细胞、痰细菌培养、X线胸片,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 机械通气48h以上180例患者,2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1%;使用呼吸机后在5d内发生肺炎的6例,占30%;在5d后发生肺炎的14例,占70%.20例VAP患者经对症及支持治疗,19例病情缓解、脱机,抢救成功率占80%,死亡1例,病死率为20%.结论 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VAP则容易造成撤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而必须重视.针对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进行积极防治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措施,是维持机械通气有效能的重要保证,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如芳 《医学综述》2008,14(5):703-705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临床预防、早期诊断、病原学诊断和临床抗菌药物治疗仍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救治领域的难题。现就近年来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胃肠道术后早期脱呼吸机病人并发ARDS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性治疗.方法 利用SIRS量化评分预估ARDS发展,诊断明确后立即给予呼吸支持以及降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等治疗.结果 317例老年胃肠道术后早期脱呼吸机病人中,用该方案评估,有23例被及时确诊为ARDS,并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其中22例顺利康复痊愈,仅1例死亡,病死率4.3%.结论 该诊疗方案可提高老年胃肠道术后早期脱呼吸机病人并发ARDS的预判准确性及干预治疗效果,明显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3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细菌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8例发病时间和病原学特点。结果:R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48 h 87例,并发VAP 38例,发病率为43.7%。重症患者并发VAP时病死率39.5%。VAP机械通气平均发生在(5.1±2.2)d,与机械通气时间、意识障碍相关;VAP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81.1%,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结论: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高,革兰氏阴性杆菌仍为主要病原菌,尽可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有利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  相似文献   

1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高,可增加患者病死率。呼吸机管路的管理是预防VAP的策略之一。更换呼吸机管路的间隔时间与VAP的关系尚不十分明了,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推荐更换呼吸机管路的间隔时间分别是8h、24h和48h。后来的研究发现,延长呼吸机管路更换间隔时间并不增加VAP发生率。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呼吸机管路更换间隔时间延长到7d甚至更长,但呼吸机管路细菌定植与VAP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以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0年2月-2012年12月治疗的58例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6.73%,革兰阳性菌占13.27%,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占23.47%,鲍氏不动杆菌占16.84%,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4.29%;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治疗时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和病原学特征。方法回顾我院PICU 4年来VAP患儿的临床和病原学特征。结果93例机械通气患儿有36例发生VAP,发生率为38.7%,死亡12例,共培养出致病的革兰氏阴性杆菌22株,革兰氏阳性菌9株,主要病原是铜绿假单胞菌。结论VAP感染的患儿临床预后相对较差,且VAP感染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YAP)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5例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一种以上VAP的危险因素,多数患者的临床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痰培养分离出6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7.4%,革兰阳性球菌占19.7%,真菌占22.9%,耐药情况较严重.结论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皆为VAP发生的原因.临床上应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并应根据细菌药敏检测结果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药敏检测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其耐药和临床治疗,为临床治疗该病起指导作用。方法分析112例新生儿VAP的致病菌、药敏及治疗情况。结果①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占41.2%,其次为催产克雷伯杆菌(20.6%)、肺炎链球菌(12.4%)、草绿色链球菌(11.3%)。②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催产克雷伯杆菌对亚氨培南最敏感,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呋新及氨曲南较敏感,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轻至中度敏感。③肺炎链球菌及草绿色链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对亚胺培南较敏感,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轻至中度敏感。④临床上,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C反应蛋白(CRP)〉5mg/L多提示肺部感染,此时应做X线胸片检查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以确诊。对疑诊患者应选用广谱抗生素,待培养结果回来后再用敏感抗生素。结论应加强NICU病房的管理以减少VAP的发生,对VAP患者及时做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临床特点,以提高其防治水平。方法 对43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情、病种、抗生素使用,转归、感染菌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 昏迷及老年人VAP发生率高,慢支呼衰患者VAP预后差,抗生素联合、足量、充分、交替应用效果好。结论 针对患者实际民政部采取积 效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利于防治VA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QCC)在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率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2月至4月收集到的110例患者为对照组,9月至11 月实施QCC后收集到的11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ICU诊疗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管理,观察组应用QCC对患者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的差异性。结果实施QCC后,VAP的发生率由23.256‰降至12.842‰,手卫生依从性由72%提高至84%,手卫生的合格率由80%提高至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管理能有效降低ICU呼吸机患者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测定15例VAP患者(VAP组)和14例接受机械通气但无VAP的患者(非VAP组)血浆s TREM-1、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浓度,分析s TREM-1与PCT、IL-6、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VAP组血浆s TREM-1水平明显高于非VAP组[(0.835±0.700)ng/L vs(0.388±0.188)ng/L,P0.05],而两组间PCT[(1.723±0.421)ng/L vs(1.771±0.343)ng/L]和IL-6[(1.510±0.362)ng/L vs(1.508±0.333)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P组s TREM-1与IL-6、APACHEⅡ评分呈显著相关性(r=0.521、0.663,P0.05)。血浆s TREM-1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以0.864 ng/L为诊断浓度阈值,s TREM-1诊断VAP的特异性为100.0%。结论血浆s TREM-1在VAP诊断中特异性高,对评估VAP疾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