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瑾  张烁  吕宾 《胃肠病学》2012,17(8):466-470
背景:近年非甾体消炎药(NSAIDs)相关性肠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但目前尚缺乏有效防治NSAIDs相关性肠损伤的药物。目的:研究中药小檗碱对NSAIDs相关性肠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小檗碱干预组(分别为25、50、75mg·kg-1·d-1)。采用7.5mg·kg-1·d-1双氯芬酸制备NSAIDs相关性肠损伤模型。造模第5d处死所有大鼠,行小肠黏膜大体、组织学评分。以ELISA法检测小肠黏膜前列腺素(PG)E2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小肠黏膜和血清NO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黏膜环氧合酶(COX)-1、COX-2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小肠大体评分和组织学评分明显升高(P〈0.05),小肠黏膜PGE,含量明显降低(P〈0.05),小肠黏膜和血清NO含量明显升高(P〈0.05),小肠黏膜COX-1表达明显降低(P〈0.05),COX-2表达明显升高(P〈0.05)。给予低、中、高剂量小檗碱干预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小檗碱对NSAIDs相关性肠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小檗碱致小肠黏膜PGE:、COX-1表达升高以及组织和血清NO含量、COX-2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发现内源性气体递质H2S可能具有抗炎活性。关于H2S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作用,目前研究结果不一。目的:探讨H2S与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肠黏膜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NH2OH组、NaHS组,后三组建立恶唑酮结肠炎模型,NH2OH组和NaHS组分别腹腔注射H2S合成关键酶胱硫醚B合酶(CBS)抑制剂NH2OH和H2S供体NaHS干预3d或7d。实验期间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干预结束后处死小鼠,取病变结肠组织行组织学损伤评分,以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以realtimeRT—PCR测定CBSmRNA表达,同时检测血浆H2S含量。结果:模型组、NH2OH组、NaHS组DAI评分、结肠黏膜组织学损伤评分和结肠组织IL-4含量、CBS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H2OH组高于模型组,NaHS组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2OH组血浆H2S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NaHS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源性H2S与小鼠恶唑酮结肠炎的肠黏膜损伤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可能起抗炎和肠黏膜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炎清对受损肠黏膜修复和二胺氧化酶(DAO)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结肠黏膜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并以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正常)组。治疗组用肠炎清,对照组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疗程均为6周。观察2患者组治疗前后肠镜下黏膜镜像评分及DAO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2患者组治疗前后肠镜下黏膜镜像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2患者组治疗前后DAO活性有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炎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修复受损肠黏膜,降低DAO活性,从而降低肠道通透性,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冷束缚应激(cold restrain stress,CRS)状态下大鼠血清皮质醇浓度及肠屏障功能的改变情况,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RU38486)对CRS状态下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组(S组)和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组(R组)。S组和R组按应激后检测时间又分为S2 h、S4 h、S8 h、S16 h、S24 h组和R2 h、R4 h、R8 h、R16 h、R24 h组。应激动物模型参照Brodie[1]的方法改良制作。动态观察各组大鼠的血皮质醇浓度变化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应激组各时段大鼠血清皮质醇浓度、D-乳酸浓度、血浆内毒素浓度及肠黏膜损伤指数均高于正常组,而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后血清皮质醇浓度、D-乳酸浓度、血浆内毒素浓度及肠黏膜损伤指数均较应激组相应各时段明显增高。结论应激可以造成肠黏膜上皮的损伤,导致肠黏膜屏障通透性增高,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则进一步加重肠屏障功能的损害,表明应激产生的血清皮质醇对肠屏障功能起着保护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RU38486)对冷束缚应激状态(cold restrain stress,CRS)下大鼠肠屏障功能改变的影响;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对CRS状态下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组(S组)和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组(R组)。S组和R组按应激后检测时间又分为S2h、S4h、S8h、S16h、S24h组和R2h、R4h、R8h、R16h、R24h组。应激动物模型参照Brodie[1]的方法改良制作。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应激组各时段大鼠血清D-乳酸浓度、血浆内毒素浓度及肠黏膜损伤指数均高于正常组,而糖皮质受体阻断后血清D-乳酸浓度、血浆内毒素浓度及肠黏膜损伤指数均较应激组相应各时段明显增高。结论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加重应激引起的肠黏膜上皮的损伤,导致肠黏膜屏障通透性增高,造成肠屏障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肠黏膜屏障的损伤情况,以及谷氨酰胺(Gln)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功诱导ANP模型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ANP组和Gln组各24只,另取假手术组24只作为对照.Gln组每日以Gln灌胃2次,剂量为1.5g/(kg·d);ANP组和假手术组以同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分别在模型制作术后3、6、24、48 h时间点杀死大鼠,取胰头和末端回肠3~5 cm放入液氮中保存.观察胰腺和肠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肠黏膜中IGF-1的表达、血清中二氨氧化酶(DAO)活性和内毒素浓度.结果 ANP组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严重破坏,肠道通透性明显增加,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增加;血清内毒素浓度、DAO活性明显升高(P均<0.01).与ANP组比较,Gln组动物肠黏膜损伤减轻,损伤评分有所下降,血清内毒素水平、DAO活性下降(P均<0.05).ANP组IGF-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0.05);Gln组明显升高(P<0.05),同时肠黏膜屏障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 ANP时肠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存在严重破坏;Gln能一定程度上减轻肠黏膜屏障损伤并能维护其功能;IGF-1参与Gln对ANP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修复和维持.  相似文献   

7.
非甾体抗炎药对小肠黏膜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佳  王惠吉 《胃肠病学》2008,13(9):536-539
研究显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不仅可引起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还可引起小肠黏膜损伤。目的:探讨NSAIDs引起小肠黏膜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病理生理变化。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四组模型组,以不同NSAID灌胃14d。另20只大鼠先分别行胆管结扎和假手术。再予吲哚美辛灌胃。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和小肠黏膜大体、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小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四种NSAID均能造成大鼠小肠黏膜损伤,吲哚美辛、布洛芬和塞来昔布组累计损伤深度和面积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以吲哚美辛组损伤最重,阿司匹林组则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各模型组小肠组织MPO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SOD活性则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MDA和NO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分别仅吲哚美辛组和布洛芬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假手术组小肠黏膜损伤显著重于空白对照组(P〈0.05),胆管结扎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NSAIDs可通过炎症反应、氧自由基损伤、NO过度产生以及药物的肝肠循环损害小肠上皮屏障,破坏小肠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肠黏膜屏障损伤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 48只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TBI组(n=24)和对照组(n=24),各组动物分别在手术后3、6、12、24 h处死,每个时间点6只。动物处死后,抽门静脉血测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取脑组织和回肠黏膜,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肠黏膜组织DAO的含量和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 TBI组肠黏膜受损,血中内毒素含量增加(P〈0.05);肠黏膜DAO活性下降(P〈0.01),而血中DAO活性则升高(P〈0.05);iNOS的表达3h已经增高,12h达到最高,而后逐渐降低,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NOS在TBI后肠黏膜屏障损伤时表达明显增加,参与了TBI后肠黏膜屏障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盐酸纳美芬对创伤性休克(THS)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70只大鼠中随机选取12只为假手术(Sham)组,其余大鼠采用双侧股骨中上段闭合性骨折+股动脉放血的方法复制THS大鼠模型,48只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分为THS组、盐酸纳美芬低、中、高剂量组(0.05、0.10、0.20 mg/kg),每组12只。给药结束24 h后,取血,分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活性、D乳酸(LA)、内毒素(ET)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肠黏膜损伤情况,参照Chiu评分法评价回肠黏膜损伤程度;生化法检测肠组织匀浆中DAO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肠组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其磷酸化蛋白(p-p38MAPK)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THS组血清TNF-α、ET、D-LA含量及DAO活性、肠组织ROS、MDA水平显著升高,肠组织DAO活性、SOD水平显著降低;肠黏膜损伤严重,小肠黏膜损伤Chiu评分、肠组织p-p...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枳术汤加味对大鼠肠黏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3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20只。对照组,实验前给予0.85%氯化钠0.35m1;模型对照(模型)组,术前给予0.85%氯化钠0.35ml;模型治疗(治疗)组,术前给予中药枳术汤0.35m1;均2次/d灌胃,连续7d;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30min后重新开放,建立肠道缺血一再灌注(氓)损伤模型;于灌注后1、24h分别检测各组肠道细菌移位发生率、细菌培养阳性率、外周血浆D-乳酸浓度和二胺氧化酶(DAO)浓度。[结果]LR后1h和24h,比较肠道细菌移位阳性率、细菌培养阳性率、血浆D-乳酸和DAO浓度,模型组〉对照组(p〈0.05),治疗组〈模型组(P〈0.05)。[结论]中药枳术汤加味能抑制肠道细菌移位,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对肠黏膜屏障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及性质胆石症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变,并探讨肠屏障功能在胆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8例胆结石患者,健康对照者20例,按结石部位不同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A1组)、胆囊结石组(B1组)、胆管结石组(C1组)、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组(D1组);所有入选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收集胆石进行化学分析,根据结石不同性质分为健康对照组(A2组)、胆固醇结石(B2组)、胆色素结石(C2组)、混合性结石组(D2组)。分别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血浆及回肠末端黏膜组织中D-乳酸浓度、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 (1)不同部位结石患者(A1、B1、C1、D1 4组)之间血浆及肠黏膜组织D-乳酸及DAO活性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对胆石进行化学分析,胆固醇结石40例(37.04%)、胆色素结石52例(48.15%),混合性结石16例(14.81%);与A2组及B2组比较,C2组血浆及肠黏膜组织D-乳酸及DAO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与A2、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色素结石患者存在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变,胆色素结石形成与肠屏障功能损伤有一定的关系,肠屏障功能损伤可能在促进胆色素结石的形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肠道菌群失调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已广泛用于UC肠黏膜菌群多样性的研究,但采集肠黏膜标本前清洁肠道对T-RFLP分析黏膜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尚未明确。目的:探讨肠道清洁对T-RFLP分析UC患者肠黏膜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纳入UC患者38例,根据结肠镜检查前是否行肠道清洁将患者分为洗肠组和未洗肠组,分别于结肠镜下取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黏膜组织,以T-RFLP分析肠黏膜细菌多样性。结果:聚类分析显示,洗肠组、未洗肠组菌落构成成分相似。洗肠组与未洗肠组的丰度、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洗肠组Shannon-Wiener指数较洗肠组显著增高(P0.05)。MspⅠ酶切结果显示,281 bp为未洗肠组特有优势末端限制片段(T-RF),37 bp为洗肠组特有优势T-RF。两组共有优势T-RF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显示,洗肠组490 bp T-RF较未洗肠组显著增高(P0.05),其余优势T-RF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清洁对T-RFLP分析UC肠黏膜菌群多样性总体无明显影响,但可能会造成部分罕见菌群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肠黏膜且巴大细胞(IMMC)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时的致炎作用。方法 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DS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组(10只)和正常对照组(8只)。1周内模型组饮用3%DSS溶液,对照组饮水,观察大鼠的腹泻、便血症状及结肠组织学改变,用荧光法测定结肠组织组胺浓度,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a(TNF -a)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组化法对IMMC染色并记数。结果 DSS诱导的模型组第7天开始出现腹泻、便血,结肠黏膜组织学检查有明显损伤,和对照组比较:结肠组织组胺水平降低,TNF-a和PGE2显著升高,IMMC计数增多(P均<0.05),脱颗粒现象明显。结论结肠IMMC具有明显的致炎作用,其机制是IMMC活化及促组胺释放,引发肥大细胞--细胞因子级联反应,促进TNF-a和PGE2的生成,导致腹泻,便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运动对缓激肽表达的影响.方法:(1)急性实验:70只普通Wistar大鼠按数字法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7只),低、中、高强度运动组(各21只),分别给以不同强度运动刺激,时间30min,分别于运动后1h、2h、3h取血,以ELISA法测定血清缓激肽(BK)含量;(2)慢性实验:根据急性实验结果设定中、高强度运动组(各28只),每组内分1、2、3、4周四个亚组,30min/d,在每一周实验终点时取血,ELISA法测定缓激肽含量.结果:急性实验:BK含量:低强度组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强度组BK水平2h时较1h、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3h较2h显著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强度组1h BK水平即显著升高,2h时更高,显著高于1h (P<0.05),3h时虽有下降,但与2h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高强度组BK水平1~3h均显著高于中强度组(P<0.05~<0.01).慢性实验:BK:中等强度组在第一周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但4周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强度组第一周BK水平即显著高于中等强度组(P<0.01),在第二周达到高峰,显著高于第一周[(530.88±47.86) pg/ml比(469.09±34.53) pg/ml,P<0.05];第三周BK水平开始下降,但与第二周无显著差异(P>0.05),于第四周BK水平继续下降,但仍显著高于中等强度组(P<0.05).结论:运动可以刺激缓激肽含量显著升高,且适当提高运动强度可以使缓激肽含量升高程度更高,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5.
背景:常规幽门螺杆菌(Hp)根除方案对残胃Hp的根除疗效存在争议。目的:评价三联疗法结合服药后体位改变根除残胃H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残胃Hp感染患者54例、非残胃Hp感染患者30例。残胃患者随机分为残胃A组和B组,非残胃患者作为对照组。残胃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 bid+阿莫西林1.0 g bid+呋喃唑酮100 mg bid(EAF方案),疗程10 d;残胃B组给予EAF方案结合服药后保持水平左侧卧位30 min,疗程10 d;对照组给予EAF方案,疗程10 d。治疗结束后3个月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评估Hp根除疗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行胃镜检查,采用新悉尼系统直观模拟评分法行组织病理学分级。结果:残胃A组按意向治疗(ITT)分析和按方案(PP)分析的Hp根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残胃B组ITT和PP根除率较残胃A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胃B组ITT和PP根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术式(BillrothⅠ或BillrothⅡ)对Hp根除率无明显影响(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炎症、活动性评分显著下降(P<0.01),萎缩、肠化生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EAF方案三联疗法结合服药后体位改变(保持水平左侧卧位30 min)是根除残胃Hp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Bcl相关x蛋白(Bax)、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蛋白表达的影响,为防治神经细胞的凋亡提供依据。方法:90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治疗组,各30只。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致大鼠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模型。运用免疫组化观察复苏后神经细胞中NF-κB、Bcl-2、Bax基因的蛋白表达,采用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各组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在电镜下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参附治疗组复苏后各时相点Bcl-2表达明显增强(P0.05),NF-κB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阳性表达率在复苏后24h达到高峰,参附治疗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在心肺复苏后的不同时段神经细胞确实有凋亡发生,参附治疗组各时相点凋亡细胞阳性指数均明显低于复苏模型组(P<0.05);而假手术组无明显凋亡现象发生(P<0.01)。超微结构显示参附治疗组神经细胞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假手术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正常。结论:细胞凋亡参与了心肺复苏后大鼠神经细胞的损伤,参附注射液可降低NF-κB活性,上调Bcl-2蛋白表达,改善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对神经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肠道细菌易位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胰腺坏死感染的主要来源,因此保护肠黏膜屏障对SAP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复合益生菌制剂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肠黏膜屏障和胰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ANP模型组(n=20)和益生菌干预组(n=20)。采用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牛磺胆酸钠制备ANP模型,干预组术前30 min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溶液灌胃。术后6 h采集标本,检测血淀粉酶、二胺氧化酶(DAO)、TNF-α水平,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表现和末端回肠组织超微结构。结果:ANP模型组血淀粉酶、DAO、TNF-α水平和胰腺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益生菌干预组各项指标均较ANP模型组有所改善(P<0.05)。假手术组末端回肠黏膜结构完整;ANP模型组回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萎缩、排列稀疏,细胞间连接松弛;益生菌干预组微绒毛稍稀疏,细胞间连接紧密度较ANP模型组增高。结论:复合益生菌制剂对ANP大鼠具有保护作用,不仅能减轻肠黏膜损伤,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还能减轻胰腺局部损伤和全身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