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目的:观察间歇性气压治疗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间歇性气压治疗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评定(VAs)、手部肿胀测量、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及手部肿胀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间歇性气压治疗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可明显减轻肩手疼痛、肿胀,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姚宇  曾明安  陈玲 《中国康复》2013,28(1):49-50
目的:观察赤风迎源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7例,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2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赤风迎源针法治疗,对照组加用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VAS量表、FMA量表及Barthel(BI)指数量表评分,并比较l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0.01),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l治疗后2组FMA及B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0.01),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赤风迎源针法能更好地减轻疼痛、改善上肢活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技术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伴有肩-手综合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各20例,按常规临床处理的同时,治疗组增加对偏瘫侧上肢行关节松动技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下评定:疗效评定、目测类比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指数(FMA)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定(MB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疗效评定、VAS评分、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技术可以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恢复,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疼痛、水肿程度、关节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偏瘫侧肩痛、水肿、关节活动度、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96.87%,对照组74.19%,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彭艳梅  钟新云 《中国康复》2009,24(4):260-260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张力试验和上肢选择性运动等关节松动术。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肩手综合征配合使用关节松动术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β-七叶皂苷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应用联合治疗组86例,常规治疗组70例。常规治疗组:静点20%甘露醇125ml,2~4次/日,静点舒血宁注射液20ml/日,用两周;肠溶阿司匹林75mgl/日。联合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奥扎格雷钠40rag2/日静点,七叶皂苷钠20mgl/日静点,用10天。β-七叶皂苷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总有效率(93.02%)和总显效率(67.44%)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0%和45.71%)(P〈0.05)。结论 β-七叶皂苷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塞具有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的良好疗效。未见颅内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局部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电针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局部低频电刺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穴位电针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中医症状积分、肩手综合征量表(SHSS)、简化Fugl-Meyer运功功能量表(FMA)及肿胀评分等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P物质(SP)及缓激肽(BK)含量。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积分、SHSS评分、肢体肿胀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肢体FMA评分则明显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GRP、NO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ET-1、SP及BK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血清学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局部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电针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存在上肢瘫痪的住院患者177例,随即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在临床常规用药、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组采用高压氧及康复训练,肩.手综合征发病率为21.8%,对照组为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较单纯康复训练发病率低,提高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神经触激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加神经触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SHS)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SHS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均按常规治疗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加神经触激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2组Fugl-Merey(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明显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表现更显著(P〈0.01)。结论: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加神经触激治疗SHS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陈雪扉 《中国临床康复》2011,(27):5080-5084
背景:单纯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受损脑组织的作用并不十分理想。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大鼠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细胞移植组、七叶皂苷钠+细胞移植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细胞培养液、1×1010L-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尾静脉1×1010L-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同时经腹腔注射七叶皂苷钠5mg/(kg·d),连续5d。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周,七叶皂苷钠+细胞移植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低于细胞移植组及对照组(P〈0.05);七叶皂苷钠+细胞移植组大鼠脑梗死周围组织AQP9及AQP4mRNA的表达低于细胞移植组,却高于对照组(P〈0.05);七叶皂苷钠+细胞移植组CM-Dil阳性细胞和神经元数量多于细胞移植组及对照组(P〈0.05)。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大鼠脑梗死可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张薇  王素香 《中国康复》2009,24(5):339-339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疗效。方法: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51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2组均按脑卒中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患侧肩手指导进行随意主被动运动;观察组采用手法对肩、肘、手诸关节进行分解、被动、定量运动。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0.0%、90.0%与4.8%、28.6%,P〈0.01)。结论: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措施联合ɑ-硫辛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ɑ-硫辛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FMA)、视觉模拟量表(VAS)、水肿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及肿胀程均较治疗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措施联合ɑ-硫辛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协同作用,能提高康复疗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以及脑卒中术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03年8月-2006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68例作为观察组,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采用合理的肢体位置摆放、运动训练、手法按摩、心理干预等方法进行护理;将2003年8月以前收治的8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rusl—Meyer评定法(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ADL进行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脑卒中术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rusl—Meyer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为15.6%,对照组发生率为2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能避免和减少脑卒中术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针刀松解术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药物支持及配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臂丛神经针刀松解术。结果:治疗30d后,2组患者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升高明显(均P〈0.05);VAS评分,2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达做完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5.6%、96.9%与22.6%、77.4%,P〈0.05)。结论:臂丛神经针刀松解术配合康复治疗能显著加快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治疗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疗程28d。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量表(VA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综合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疗法联合视觉运动想象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行电刺激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视觉运动想象治疗,共治疗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ugl-Meyer(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30%,高于对照组的6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MA及MBI评分分别为(48.52±4.27)分和(76.21±7.2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39.25±3.48)分和(56.38±5.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BV及LB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疗法联合视觉运动想象训练效果佳,能显著提升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为基本方中药内服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予芬必得300mg,口服,2次/d;维生素B120mg/次,3次/d。结果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为基本方中药内服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减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肩部疼痛和手肿等症状,并且能够提高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β-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并发脑水肿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7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联合β-七叶皂苷钠治疗(观察)组40例,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尼莫地平、β-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共21d,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d、21d进行病情评分及内皮素-1(ET-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测定,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1)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尼莫地平联合β-七时皂苷钠治疗后ET-1、NSE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随着病程的延长,二者血浆含量有下降趋势,与脑水肿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1)尼莫地平联合β-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并发脑水肿具有肯定疗效;(2)ET-1、NSE和TNF-α血浆浓度测定可能成为脑出血并发脑水肿诊断及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37例伴有意识障碍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七叶皂苷钠和醒脑静)49例,单用七叶皂苷钠组46例,单用醒脑静组42例,用药10d为1个疗程。对3组患者治疗后的意识状态好转的起效时间及10、20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意识状态好转的起效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均优于七叶皂苷钠组及醒脑静组(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比单用七叶皂苷钠或醒脑静注射液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和观察组(采取中药离子导入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各56例,观察并记录2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恢复(FMA)评分和水肿分级以及治疗前后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水肿分级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中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好,可有效改善上肢功能,减轻手指、腕部水肿,减轻肩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