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107例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分别予Ioversol 320(Ioversol 320组,n=55)和Iohexol 350(Iohexol 350组,n=52),以4.0 mL/s团注速率进行成像,以回顾性心电门控的方法进行冠状动脉重建.分别测定各个感兴趣区增强后的CT值.按美国心脏学会的15段分类法对冠状动脉进行血管分段,并根据图像质量评分.分析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在主动脉根部和降主动脉所测CT值和4支冠状动脉起始段所测平均CT值,Iohexol 350组均显著高于Ioversol 320组(P<0.05).两组间图像质量平均评分及可分析和诊断的冠脉节段比例比较,Iohexol 350组均显著优于Ioversol 320组(P<0.01).结论 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使用较高碘浓度的对比剂能够获得更佳的冠状动脉显影,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前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90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256层螺旋CT前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扫描,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采用碘浓度300mgI/mL,B组30例采用碘浓度320mgI/mL,C组30例采用碘浓度350mgI/mL,根据患者的实际体质量选择对比剂的用量(0.8mL/kg),比较3组图像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图像载噪比(carrier to noise ratio,CNR)、质量评分、节段可评价比率、节段优良率及碘用量等。结果 A组显示冠状动脉371段,B组显示冠状动脉368段,C组显示冠状动脉365段。C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图像节段可评价率及优良率高于A组和B组(P<0.01)。C组CNR和主动脉CT值高于A组和B组,B组CNR高于A组(P<0.05)。3组间SNR和主动脉S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碘用量低于C组(P<0.05)。结论采用256层前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并且保证图像质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比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比较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其中48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做对照。对另外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B组)行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和冠状动脉分支显示率。结果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1.20±0.47)分,明显低于B组的(1.37±0.63)分(P<0.05)。两组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远段和部分小分支显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4.9%(56/59),特异性为93.2%(124/133)。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较16层螺旋CT进一步提高,能够可靠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减少对比剂注射时间、优化对比剂用量在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coronarycomputed tomographicangiography,C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冠状动脉成像检查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注射时间10s)50例、B组(注射时间8s)50例,两组选用相同对比剂。在升主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起始处管腔内及邻近脂肪组织内放置感兴趣区,测量CT值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比较主动脉及各冠状动脉主干内CT值及血管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采用5分法(1分最差,5分最好)主观比较两组图像质量,使用wilcoxon符号等级检验比较。记录并比较对比剂用量和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dose,ED)。结果两组间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碘对比剂用量为(46.16±6.90)mL,B组碘对比剂用量为(35.74±4.81)mL,减少约22.57%。两组在主动脉根部、RCA、LM、LAD、LCX起始处CT值、CNR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主观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选择8s对比剂注射时间能够有效减少对比剂的用量,而图像质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主动脉CT血管成像中对比剂碘总量固定、不同碘流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主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按使用碘流率的不同分为A、B和C 3组,每组40例,碘总量为350mgI·kg-1。A组采用碘320mgI·mL-1,注射流率4.5mL·s-1,碘流率1440mgI·s-1;B组采用碘370mgI·mL-1,注射流率3.9mL·s-1,碘流率1443mgI·s-1;C组采用碘350mgI·mL-1,注射流率4.5mL·s-1,碘流率1575mgI·s-1。碘注射前置于37℃恒温箱预热,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留置针(20G)注入,采用智能触发技术确定扫描延迟时间,监测平面为主动脉弓降部,感兴趣区域阈值≥150Hu。比较3组主动脉弓层面、T12水平层面、主动脉分叉上部层面和主动脉平均的CT值及图像质量的评分。结果 A、B、C 3组主动脉平均CT值分别为(351.4±21.4)Hu、(356.0±21.4)Hu、(373.2±22.2)Hu,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74±0.56)分、(3.81±0.50)分、(3.98±0.14)分,C组主动脉平均CT值及图像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A、B 2组(均P<0.05)。结论当CT主动脉成像中碘为350mgI·mL-1、IDR为1575mgI·s-1时,可提高主动脉强化程度及图像质量,有助于更好地显示主动脉及其分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CT冠状动脉成像辐射剂量的因素,为辐射剂量控制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行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90例,根据入院单双号顺序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50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注射液,注射速度4.5mL/s;治疗组患者给予70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注射液,注射速度5mL/s.结果 在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增强效果方面,观察组的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回旋支近段、右冠状动脉近段增强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在动脉主要分支近段及远段强化效果方面,观察组的主动脉根部、主动脉根部、回旋支远段、右冠状动脉远段及右冠状动脉近段的强化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前降支远段及回旋支远段增强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注射剂量优化方案是可行的,在诊断中给予70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注射液,同时注射速度5mL/s的优越性明显,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7.
王晓敏  陈红  刘斌  周勇  沈云 《安徽医学》2013,34(3):315-318
目的比较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时,不同浓度对比剂以不同速度注射时对血管增强效果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选取体质量指数(BMI)为20.20~25.80 kg/m2的患者60例,分为A、B、C组,每组20例。A组:使用350 mgI/ml浓度的欧乃派克,注射流率为4.5 ml/s(碘流量1 575 mgI/s);B组:应用浓度为370 mgI/ml的优维显,团注流率为4.3 ml/s(碘流量1 591 mgI/s);C组:使用350 mgI/ml浓度的欧乃派克,注射速度为4.3 ml/s(碘流量1 505 mgI/s)。分别对A组与C组、A组与B组、B组与C组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左主干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主干近段的强化程度及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左回旋支的增强平均值均较本组其它血管的强化数值偏小。除左回旋支外,A组其余血管增强平均值均大于C组。B组各段血管的强化平均值均大于相应的A组及C组;除B组与C组患者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的增强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外,A组与C组、A组与B组、B组与C组的其它各段血管的增强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C组4支血管图像质量评分平均值大于A组和B组;A组与B组图像质量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A组和C组、B组与C组4支血管间质量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50 mgI/ml浓度对比剂可获得更佳增强效果图像。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浓度及注射速度的优化具有可行性,并能获得更佳的增强图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法。方法将56例临床可疑肺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8例。采用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和自动触发管电流技术,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A组为试验组,采用管电压80k Vp。B组为对照组,采用管电压120k Vp。测量肺动脉主干至双侧亚段肺动脉的CT值,计算平均CT值。以肺动脉主干CT值的标准差代表图像噪声,记录CT实际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对图像质量进行五级评分。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A组辐射剂量较B组下降38%,A组患者碘输入剂量较B组下降19%。ROI监测平面选取上腔静脉层面,阈值设定为100HU时图像显示清晰,升主动脉此时无对比剂充盈,而肺动脉内对比剂充盈良好,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情况。40ml生理盐水比20ml生理盐水冲洗后上腔静脉伪影明显减轻。结论通过优化肺动脉成像扫描技术条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和对比剂总碘量的摄入,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结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月期间怀疑冠状动脉病变而接受CCTA检查的75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使用对比剂碘浓度为300mg/m L,能谱低剂量扫描模式,B组使用对比剂碘浓度为370mg/m L,管电压120k V,比较两组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前降支近段(LAD),右冠状动脉(RCA)的CT值,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评价图像质量等。结果 A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和碘摄入量分别为(32.08±3.12)m Gy、(10.51±2.03)m Sv和(13.86±1.09)g,较B组明显降低(P0.05);A组图像噪声为(24.12±2.27)HU,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LM、LAD、RCA近段管腔的CT值分别为(480.15±52.08)HU、(460.15±60.14)HU、(455.13±60.42)HU,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LM、LAD、RCA近段管腔的SNR、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节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等级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83,P0.05。结论能谱CT成像结合低浓度对比剂行冠状动脉检查,能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并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10.
程燕  钟唐力 《四川医学》2021,42(1):82-85
目的探讨Force CT大螺距和双低剂量CT血管成像在心脑一站式联合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患者CTA资料。A组58例:头颈心一站式联合扫描CTA,应用大螺距、双低剂量及前瞻性心电门控行冠状动脉、头颈部动脉一站式联合扫描; B组60例:冠状动脉CTA:前瞻性心电门控行常规冠状动脉成像; C组60例:常规头颈部动脉CTA。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对A组与B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A组与C组头颈部动脉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客观记录并比较各组升主动脉根部、左前降支、颈总动脉分叉处、大脑中动脉M1段图像CT值、对比噪声比(CNR)及图像噪声(SD),计算并比较各组的辐射剂量(ED)和平均碘摄入量。结果 A组与B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升主动脉根部及左前降支CT值和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与C组头颈部动脉图像质量评分、颈总动脉分叉处及大脑中动脉M1段CT值和图像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辐射剂量、平均碘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辐射剂量降低约79.7%,平均碘摄入量降低约46.1%。结论大螺距双低剂量CT血管成像心脑一站式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辐射剂量,减少了对比剂碘量的摄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主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资料与方法:57例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对比剂剂量:100mL、80mL和60mL。根据原始横断面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重建图像评价3组主动脉显示程度;并测量主动脉CT值。结果:主动脉在3组病例中均显影清晰.显影程度评分上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组主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螺旋CT主动脉血管成像使用低剂量对比剂可以满足诊断需要,同时减轻了对比剂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CORONARYheartdisease(CHD)isacommondis-easeanditsprevalenceisstillrisinginourcountry.Conventionalcoronaryangiographyisaninvasivemethod,whichcannotbeeasilyacceptedbyChinesepatients.CIncontrast,16-slicespiralCTisanon-invasiveapproach.Itcanexaminetheheartwithelectrocardiogram(ECG)gatinginonebreath-holdwiththebestimagequality.Inthisstudy,weinvestigatedthevalueof16-slicespiralCTinthedemo-nstrationofcoronaryarteryanddiagnosisofcoronaryarterystenosis.PATIENTSANDMETHODSPatients Atot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胸痛三联检查的图像质量及临床价值。方法:连续选取38例急性胸痛患者行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检查。扫描方案为心电门控下全胸部螺旋扫描(160 mm×0.5mm),采用智能自动触发技术。对比剂用量为80~90ml(碘海醇350)。分别由2位专业医生测定肺动脉干层面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肺动脉干CT值并评价冠脉质量,冠脉质量分为优、良、差三级。同时评价辐射剂量。结果: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肺动脉平均CT值分别为(401±57)HU,(397±49)HU,(331±31)HU。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者占84.7%,良占13.2%,差占2.1%。共检出肺感染伴胸腔积液4例,肺癌1例,肺栓塞2例,主动脉夹层1例,心房粘液瘤2例。冠状动脉狭窄≥50%者12例。本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2±2.1)mSv。结论:本扫描方案可得到高质量的主动脉、肺动脉和冠状动脉图像,对比剂用量和患者辐射剂量较低。适用于急性胸痛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KG*2〗分析CT冠状动脉造影时对比剂用量对于不同心功能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窦强化程度的影响水平,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增强扫描时血管对比剂的应用体会。 〖HTH〗方法〖KG*2〗入选256层螺旋CT冠动脉血管成像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8例。首先根据患者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A组(射血分数≥50%,n=58)、B组(射血分数<50%,n=40),每组又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1组、A2组各29例,B1组、B2组各20例。增强扫描时,A1组、B1组对比剂用量(按体重)为0.7 mL/kg;A2组、B2组对比剂用量(按体重)为0.8 mL/kg。测定注入对比剂后患者升主动脉、左前降支近段、右冠状动脉远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冠状静脉窦CT最大值,对造影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将各组上述指标数值进行比较。 〖HTH〗结果〖KG*2〗4组前降支近段和右冠状动脉远段CT最大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两两比较发现,A1组与A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组冠状静脉窦CT最大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两两比较发现,各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图像质量评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两两比较发现,A1组与A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KG*2〗对于心功能正常的患者,使用低剂量对比剂(0.7 mL/kg)并不减弱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对于心功能降低的患者,低剂量对比剂会降低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减少对比剂用量会降低冠状静脉窦的CT最大值;在应用相同剂量对比剂的情况下,心功能正常组的冠状静脉窦CT最大值低于心功能不全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CT进行大范围动脉血管检查应用低电压、小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将72例行主动脉血管CT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B组32例和C组20例。各组扫描参数、对比剂用量分别为A组:120 kV、260 mA、80 mL;B组:120 kV、260 mA、50 mL;C组:80 kV、260 mA、50 mL。比较并统计各组间肝门水平位置的主动脉部强化程度从而评估图像质量以及有效吸收剂量的差异。结果:主动脉CT值超过200 HU的峰值持续时间为(10±4)s。动脉平均增强CT值,A组大于B组,B组大于C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图像质量A、B、C 3组均能满足诊断要求。患者有效吸收剂量C组明显低于A、B两组(P〈0.01)。结论:应用64排CT进行主动脉血管检查,使用小剂量对比剂及低管电压可行,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要,患者的吸收剂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在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临床怀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64例,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32例,低剂量组使用30m L对比剂,常规剂量组使用70m L对比剂。比较两组患者肺血管强化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漏诊率、特异度和误诊率。结果常规剂量组肺静脉血管强化CT值较低剂量组显著较高(P0.05);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较常规剂量组43.75%显著较低(P0.05)。结论在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在图像质量以及对肺栓塞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与使用常规剂量无显著差异,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起搏器置入患者行640层容积CT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和伪影,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和适用性。方法 24例拟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起搏器置入病例根据使用设备的不同分为A组(640层CT组)与B组(64层CT组)两组,请两位有经验的评价者双盲评价冠脉15个节段的图像质量以及各种伪影对冠脉节段的影响,同时记录辐射剂量和患者一般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之间的身高、体重等一般影响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尽管A组的心率显著高于B组(A组的心率:71±16次/分;B组的心率:61±4次/分;P<0.001),但A组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B组(A组的ED:13.8±1.53 mSv;B组的ED:9.14±5.65 mSv;P<0.001)。在起搏器置入患者冠状动脉图像可诊断率(1级+2级)的比较上,A组与B组间有统计差异(A组:99.06%,B组:93.27%,连续校正χ2=6.572,P<0.05)。影响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伪影有运动伪影、阶梯伪影、金属伪影、数据缺失等,各种伪影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程度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连续校正χ2=5.009,P<0.05)。其中,A组的冠状动脉图像伪影以不影响诊断的轻度伪影为主,占94.3%,中重度伪影节段仅占伪影节段总数的5.78%,而B组的冠状动脉中重度伪影节段占伪影总数的31.8%。结论起搏器置入患者行CT冠状动脉造影时,640层容积CT与64层螺旋CT均能提供优秀的图像质量,但640层容积CT以较高的图像可诊断率和较轻的伪影干扰而比64层螺旋CT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结合双低剂量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行CTPA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80 kV,碘克沙醇(320 mg/mL)15 mL;对照组采用120 kV,碘必乐(370 mg/mL)50 mL。测量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和各叶动脉CT值(取平均值),同时对原始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重建,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整体质量和上腔静脉污染进行评分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CTPA成像,且图像整体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实验组静脉污染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CT值〔(423.2±89.4) HU〕与对照组CT值〔(465.7±85.6) 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动脉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实验组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体型特异性剂量估量值(SSDE)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低浓度对比剂结合双低剂量CTPA成像可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减轻了静脉污染,降低了碘对比剂用量及患者的辐射剂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根据体重对比剂注射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均使用双期对比剂注射.A组采用固定对比剂注射法;B组根据体重13s对比剂注射法.分别比较各组冠脉分支和评分,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和左心室的CT值,以CT值作为对比增强强化程度.结果: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