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北京朝阳医院门诊药房处方干预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6北京朝阳医院门诊药师干预的5 714例处方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对典型不合理处方进行讨论。结果:2014年1月—2015年6月门诊药师成功实时干预处方的不合理处方3 554例,其中不规范处方419例(占11.79%),用药不适宜处方1 478例(占41.59%),超常处方1 657例(占46.62%)。2 160例处方实时干预未成功但记录并由合理用药专家小组评定药师干预合理。处方干预例数呈下降趋势。结论:门诊药师进行处方审核工作,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8,(8):1316-1318
目的:分析医院门急诊患者不合理用药处方发生原因及其药师采取的处方干预措施,以提高合理用药整体水平。方法:抽取2018年1—6月间门急诊用药不合理处方102张,对不合理处方门诊药房率先设计制定其处方干预登记对策,形成固定的处方干预资料,分析其不合理用药处方发生原因及其药师采取的处方干预措施。结果:102张门急诊不合理处方进行处方干预,医生采纳率为100%,处方干预卓有成效。结论:从工作流程各环节全面入手,加大药师对处方干预的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处方干预措施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提升了药师专业能力和素质,促进了处方干预信息透明度并在学习平台上分享,提高了药师处方干预水平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门诊实时干预的不合理处方并探讨解决对策,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药师在药品调剂过程中发现不合理处方,与医师沟通修正处方后发药,同时留存所有实时干预的处方共计458张。对这些处方相关信息如就诊科室、临床诊断、药品名称、剂量、给药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事前实时干预,规避了458张错误处方,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不合理处方主要涉及用法、用量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诊断与用药不符等。结论:对处方进行事前实时干预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药师应发挥专业特长,加强学习,把好安全用药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儿科用药情况,评价药师对不合理儿科处方的干预效果与指导作用,提高我院门诊合理用药水平。 方法:点评我院门诊 2015 年的 8 262 张儿科处方,针对处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2016 年成立门诊药师用药干预小组进行干预,对2016 年干预后的 6 864 张处方进行点评,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通过药师干预后,处方用药更加规范,抗菌药物的累计品种数、平均每张处方药品种数均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13% 降至 1.01% ,不合理处方比例由5.63% 降至 7.95% (P<0.05), 其中超说明书用药、临床诊断书写不全、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用法用量不适宜、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处方比例均降低 (P<0.05)。 结论:我院药师采用的药学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对提高门诊合理用药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通过使用自主研发的处方审核干预系统提高我院门诊处方合理性.方法 对我院2016年3月~5月由处方审核干预系统拦截的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并进行分析.结果 处方审核干预系统运行3个月共拦截处方2783张,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占比46.54%,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占比17.31%,我院处方管理方面问题占比8.80%,无临床诊断或诊断不完全占比5.71%,重复给药占比4.99%.结论 通过自主研发的处方审核干预系统协助药师审核处方,以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了审核药师的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用药.但是处方审核干预系统尚不能完全替代药师审方,审核药师仍需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来保证门诊处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科5-HT3受体拮抗剂用药医嘱存在的问题及临床药师在肿瘤科止吐药合理使用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住院患者5-HT3受体拮抗剂的使用情况、存在问题并对其合理性使用进行点评分析。结果经临床药师点评干预后,5-HT3受体拮抗剂合理率较干预前提高了64.44%。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对抗肿瘤辅助药物合理使用进行"实时干预",可规范医生处方行为,提高用药合理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23):3289-329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儿科病房干预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14年8-12月期间我院儿科病房的493例慢性病患儿进行全程化药学监护,指导合理用药,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临床药师干预患儿用药比例达70.99%,干预成功率96%。其中,不规范用药排名前3位的类型依次是用药时间不正确、用法不正确和漏服药物。结论:临床药师干预用药,可发现临床药物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与指导,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吴建国 《北方药学》2013,(3):119-119,4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药学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意义,为开展我院药学的宣教工作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医疗的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我院临床药师对2010年与2011年两年的处方与病历中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记录及相关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通过临床药师的药床干预,我院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从未干预时的55.57%下降至干预后的14.28%。结论: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临床药师对其进行药学干预,可有效降低了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规范了临床医师的用药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小儿科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干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3年5月开始加强临床药师对小儿科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干预,随机抽取干预前和干预后各200份门诊处方,临床药师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和干预,分析统计抗生素应用情况,评价干预前后的用药合理性.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抗生素使用率及多联用药率明显降低,药敏试验送检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干预后药物选用、药物配伍和用药疗程不合理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加强对小儿科抗生素应用的指导和干预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中日友好医院肠外营养处方的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全面实施药学干预提供数据支持与参考。方法:通过HIS提取医嘱信息,依据《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等相关指南对全营养混合液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价,对部分不合理处方进行个体化干预。结果:2015年9―12月共审核处方2 903份,不合理处方297份(占10.2%),不合理问题345次,糖脂比不合理32.6%;其中阳离子超量29.5%;液量不适宜14.8%;热氮比不合理14.5%;缺少必要营养素9.5%。结论:中日友好医院肠外营养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临床药师应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对肠外营养处方进行审核与干预,为提高患者用药安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李正富  秦霞 《北方药学》2020,(4):179-181
目的:提高药师对输液医嘱干预能力,发挥药师自身价值,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5年—2017年的5500271组住院输液医嘱的前置审核记录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医嘱前置审核工作对住院输液医嘱质量的影响。结果:2015年—2017年,经处方审核管理系统(pivas mate系统)和药师双重审核的住院输液医嘱总的不合理医嘱拦截率为2.1%,2015年—2017年,不合理医嘱拦截率分别为1.68%、1.95%、2.79%。不合理医嘱类型主要为书写不规范或录入错误、溶媒限制、无适应症给药等。结论:实施医嘱前置审核,可有效提高住院输液医嘱安全合理性,同时提高药师处方审核干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师借助合理用药软件开展门急诊处方前置审核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借助合理用药软件收集2020年1-4月开展处方前置审核的门急诊处方,分析对不合理处方的干预效果;收集2019年9-12月的处方作为对照组(仅进行事后点评)、2020年1-4月的处方作为干预组(开展处方前置审核,并进行事后点评),比较干预前后不合理处方情况;进一步选取2019年11-12月被软件系统拦截的处方作为拦截对照组、2020年1-2月被拦截的处方为拦截干预组,比较干预前后处方拦截情况,评价前置审核对医师开方行为的影响。此外,以2020年4月获取的108992张处方为对象,分别采用传统模式(即全人工审核)与信息化模式(即软件辅助人工审核)进行事后点评,比较两种模式下的处方事后点评效果。结果:2020年1-4月,药师开展前置审核处方共2393张,其中合理处方1387张(占57.96%),不合理并进行干预的处方1006张(占42.04%);药师干预后医师返回修改处方数983张,干预成功率为97.71%。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门急诊处方总体不合理率、各类型处方不合理率均显著降低(P<0.001);与拦截对照组的拦截处方数(1402张)比较,拦截干预组的拦截处方数(721张)显著降低(P<0.001)。与传统模式比较,信息化模式下需要人工事后点评的处方数及"假阳性"处方数显著减少,且发现的不合理处方数显著增加(P<0.001)。结论:药师借助合理用药软件开展处方前置审核,可显著提高门急诊处方的合理率;在信息化模式下进行处方事后点评,可在降低药师工作强度的同时提高点评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处方4745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4745张处方共筛选出不合理用药处方431张,其中,联合用药不合理227张,占比52.67%;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96张,占比22.27%;选药不当68张,占比15.18%;溶媒选择不当25张,占比5.80%;用药与诊断不符15张,占比4.08%。结论:开展用药处方点评,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既可提高药学人员的业务能力,又能将信息反馈给临床医生,保证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对门急诊药房干预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本院门急诊不合理处方现状,为改进处方质量提供数据参考。对2016~2017年门急诊药房调剂前成功干预的512张不合理处方进行处方规范性、用药适宜性等方面的分析和总结。药师实时干预并记录不合理处方共512张,占同期门急诊处方总数的0.14%,其中不规范处方207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0.43%);不适宜处方294张(占57.42%);超常规处方11张(占2.15%)。药师通过实时干预并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规范了药品的使用,提高了处方质量,降低药品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邱皓 《中国药事》2019,33(12):1469-1472
目的:分析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2018年度处方点评结果,总结药物处方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提取"北京市社区医院处方点评系统"内数据,对本中心2016-2018年度处方点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6-2018年度共点评处方3859张,处方合格率为93.03%,不合理处方总数269张。不合理处方中以用药不适宜处方居多,多为药品用法用量不适宜。结论:处方点评可及时发现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处方点评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社区中心、医师、药师共同努力,协调配合,以提高处方质量,不断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实施前置性医嘱审核及干预工作后对我院输液处方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经临床药师实时审核并退回的不合理输液处方的类型、构成及修改情况,比较推行前置性医嘱审核工作前后门诊输液处方质量的变化。统计分析2012-2014年的不合理输液处方退回率,纵向观察前置性医嘱审核工作对输液处方质量的影响。结果 2012年通过实时审核、干预不合理输液处方,不合理输液处方总体修改成功率达98.96%。与2011年未实行前置性医嘱审核时相比较,2012-2014年输液处方不合格率明显下降(P<0.05),随着输液处方总数的增加,不合理输液处方退回率逐年下降(P<0.05)。结论前置性医嘱审核干预工作可明显提高输液处方质量,控制输液不合理应用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门诊呼吸科抗菌药物处方规范性、用药适宜性、超常行为及干预后效果, 评估干预措施,探索不合理处方的干预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干预前、干预后门诊呼吸科抗菌药物处方每月200张,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 《新编药物学》《临床用药须知》以及药品说明书进行处方点评,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干预前后的处方合理性的改进。结果:干预前(1~6月)及干预后7~12月、13~18月、19~24月:不合理处方占总处方比例分别是10.00%,12.41%,8.50%和5.67%;不规范处方占总处方比例分别是7.67%, 8.00%,6.00%,2.75%;用药不适宜处方占总处方比例分别是4.33%,5.33%,2.92%,3.75%;干预后的 19~24月,不合理处方和不规范处方的数量与干预前(1~6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29.68%、27.69%、26.56%、26.64%。结论:本院门诊呼吸科抗菌药物处方存在不规范、用药不适宜现象,但干预后不合理处方数、不规范处方数、不规范及用药不适宜项目、不规范和用药不适宜处方占总处方比例、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均有所下降,处方合理率上升至94.33%,接近卫计委的要求,医师处方行为和药师调剂行为呈持续改进之势,干预措施有效,干预模式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高药师处方审核的效率与质量,构建医院审方中心平台,探讨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效果。方法:引入审方中心系统,通过建立和维护系统的知识库,协助药师进行处方/医嘱审核。结果:2018年6月—2019年8月,住院医嘱通过系统8级直接拦截的医嘱为1833组,药师人工复审核医嘱368880组,干预医嘱1383组。结论:利用审方中心平台,实行医嘱的前置审核,可有效及时拦截不合理处方,降低临床用药差错风险,提高医嘱合格率,进一步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处方点评制度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为处方点评制度更好地实施提供参考。方法每月随机抽查100份门诊处方,填写处方评价表,评价门诊用药的合理性。结果平均每份处方113.33元,平均品种数为2.98种,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全部处方的46.0%,基本药物使用百分比为85.7%。处方不合格率2.04%,不合理率4.42%。结论处方点评制度可以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提高医生与药师合理用药水平,但工作方式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