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巩固基本消除丝虫病的成果 ,了解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动态和传播规律 ,为消除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 6 5个原丝虫病流行县开展病原学、蚊媒、血清学纵向和横向监测。 结果  6 5个县 (市 )连续 13~ 2 3年的横向监测结果显示 ,已连续 7~ 2 3年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 ,蚊媒监测 9~ 2 3年无人体幼丝虫感染。 6 5个县 (市 )中有 41个县 (市 )基本消除丝虫病后 10年内的监测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 43.6 5 %和 5 .0 8% ,10年后再监测的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 15 .96 %和 1.2 5 % ;2 4个县 (市 )基本消除丝虫病后 10年以上病原学监测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 39.14%和3.94%。 11个纵向监测点观察 13~ 2 0年 ,发现的 14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 ,在未采取治疗措施的情况下 ,均于次年转阴。血清学 (IFAT)监测人群抗体水平已和非流行区人群相近。 结论 浙江省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 ,已实现全省消除丝虫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巩固基本消除丝虫病的成果,了解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动态和传播规律,为消灭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65个原丝虫病流行县开展病原学、蚊媒、血清学纵向和横向监测。结果65个县(市)连续13~23年的横向监测显示,已连续7~23年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蚊媒监测9-23年无人体幼丝虫感染。65个县(市)中有41个县(市)基本消除丝虫病后10年内的监测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43.65%和5.08%,10年后再监测的监测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15.96%和1.25%;24个县(市)基本消除后10年以上病原学监测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39.14%和3.94%。11个纵向监测点观察13~20年,发现的14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未采取治疗措施的情况下,均于次年转阴。血清学(IFAT)监测人群抗体水平已和非流行区人群相近。结论浙江省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已实现全省消除丝虫病。  相似文献   

3.
郴州市原为丝虫病中度流行区 ,防治前全市平均微丝蚴率为 7%。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分别为班氏、马来丝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全市有 10个县 (市、区 )流行丝虫病。其中桂阳、临武、嘉禾、宜章、汝城、安仁等县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 ,资兴市是马来丝虫病流行区 ,北湖区、苏仙区、永兴县是混合流行区。全市有 173个乡流行丝虫病 ,疫区乡总人口 2 6 0 9995人。经防治至1985年各县 (市、区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1985~ 1996年开展了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监测工作。1 内容和方法1.1 内容1.1.1 横向监测 根据不同方位、不同流行程度和防治期间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残存传染源的分布规律和丝虫病流行动态 ,加快消除丝虫病的进程。 方法  1982~ 1988年 ,各流行县、市、区在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前 3年 ,采取彻底查治残存传染源和菊酯类药物灭蚊等巩固措施 ,嗣后进行病原学、血清学和蚊媒监测。 结果  1982~ 1996年横向人群和重点人群分别监测 2 6 5 116人和 2 0 45 7人 ,于 1982~ 1988年各检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 34和 2 4人 ;横向监测人房内蚊媒 2 82 87只 ,于 1984年检出 1只含人体 期幼丝虫 1条的感染蚊。1987~ 1995年纵向人群监测 6 372人 (2 1338人次 ) ,解剖人房内蚊媒 37134只 ,未检出微丝蚴和感染蚊。1989~ 2 0 0 0年监测 ,全省连续 12年未再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和幼丝虫感染蚊。血清学监测 ,流行区与非流行区人群的抗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四川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采取的措施远期效果巩固 ,已消除了丝虫病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原有丝虫病流行县 (市、区 ) 71个 ,先后于 1980~1988年通过卫生厅组织的基本消除丝虫病考核 ,全省于 1989年经卫生部组织考核 ,确认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基本消除丝虫病后 ,1980~ 1996年共检出微丝蚴血症者 176 0例。为探讨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微丝蚴血症者的分布规律及其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 ,做了此调查分析 ,报道如下。1 方法对历年病原学监测中发现的微丝蚴血症者进行个案调查 ,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2 .1 微丝蚴血症者检出情况  1980~ 1996年全省共血检412 15 90人 ,检出微丝蚴血症者 176 0例 ,平均微…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丝虫病重点监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丝虫病是江西省主要寄生虫病之一。防治前微丝蚴率为10 .33% ,全省共有 75个流行县 (市 ) ,1112个流行乡 (镇 ) ,6 939个流行村 ,流行区人口为 10 410 971(以流行村为单位计算 ) ,75个流行县 (市 )中马来丝虫病流行县 (市 ) 33个 ,班氏丝虫病流行县 (市 ) 9个 ,班氏和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县(市 ) 33个。经过几十年的防治 ,各县 (市 )已分别于 1981~1988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并于 1990年通过卫生部组织的抽查复核。此后 ,全省各流行县 (市、区 )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工作技术方案》的要求 ,相继开展了监测工作 ,为…  相似文献   

7.
南阳市为班氏、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区,全市有11个县(市、区)流行丝虫病,195 3年开始丝虫病防治,1985年基本消除丝虫病,2 0 0 3年3月通过河南省消除丝虫病评审。1 流行概况195 3年调查新野、内乡等6个县3 5 47人,微丝蚴阳性2 9人。1972年,在全市开展了抽样调查(桐柏县为普查) ,共调查2 82 2 3 8人,平均感染率为3 .74%。全市13个县(市、区)除镇平、南召外均有丝虫病流行。其中西峡、淅川、内乡、卧龙、宛城5县区为低度流行,呈零星散在分布;新野、唐河、邓州3县、市发病呈点状分布;桐柏、方城、社旗3县部分乡村重度流行,呈片状分布。1972~198…  相似文献   

8.
五指山市有 9个乡镇、1个农场 ,335个自然村 ,10 96 5 2人 ,分布在昌化江、南圣河沿岸 ,五指山、阿陀岭脚下 ,以黎族为主 ,其次是苗、汉族 ,属热带气候。是以致倦库蚊为媒介的班氏丝虫病流行区。1970~ 1971年人群平均微丝蚴感染率为 1.31%(0 .0 7%~ 4.5 6 % ) ,1983~ 1986年人群微丝蚴感染率降至0 .2 3% (0~ 0 .5 5 % )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1986年消灭最后 1例微丝蚴血症者。 1987年后开始实施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期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内容和方法按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工作技术方案》进行。在原丝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于1979~1983年在秀山县试点取得一个县净化丝虫病的成功经验,并于1982年开始逐步在全省丝虫病流行区推广。30个流行县(市、区)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三年内实施巩固措施,经过11—14年病原学、媒介和血清学监测已连续8~14年来检出微丝蚴血症者,9~14年未发现感染人体幼丝虫的蚊媒,纵向监测点人群抗体阳性率接近非流行区人群抗体水平,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灭丝虫病标准,证实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巩固和监测措施适合四川省实际情况。分析认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实施巩固措施和进行足够范围的人群横向监测和重点人群监测可较迅速彻底地检出和消除残存传染源,尽快达到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对鄂西地区12个县(市)于基本消灭丝虫病2~3年后进行了横向监测。在班氏丝虫病流行区8个县(市),血检155 235人,检获微丝蚴血症者107例,多数分散在边远山区,为以往漏查漏治者,微丝蚴率0.07%。在马来丝虫病流行区4个县(市),血检64041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例。系以往漏查者,微丝蚴率0.0016%。  相似文献   

11.
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 ,东经 115°35′~ 117°18′,北纬 2 6°2 9′~ 2 8°30′,全市辖 11个县 (区 ) ,2 2 5个乡 (镇 ) ,2 0 0 1个行政村 (居委会 ) ,均有丝虫病流行 ,人口为 2 998911人 ,其中 6个县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 ,5个县 (区 )为丝虫病混合流行区。防治前各县 (区 )微丝蚴率为 11.78%~ 36 .6 4% ,平均为 2 3.96 %。经过反复查治 ,1980~ 1987年各县 (区 )先后经卫生部及省级考核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1981~ 1999年各县 (区 )相继开展了病原学和蚊媒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内容和方法1.1 横向监测1.1.1 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12.
泸溪县系班氏丝虫病中低度流行区。防治前丝虫病流行于18个乡 (镇 ) ,2 14个行政村。疫区乡人口 2 0 1842人 ,平均微丝蚴率为 3.6 7%。自 195 8年 ,经过 30多年的反复查治 ,采取疫区居民服用 3‰海群生药盐 ,对象治疗等防治措施 ,于 1985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为了解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消长规律和传播作用 ,于 1986~ 1996年进行了丝虫病横向监测工作 ,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和方法1.1 病原学监测 根据不同方位 ,以村为单位选择原微丝蚴率较高及既往防治薄弱的村为监测点 ,对象为 1岁以上居民。于 7~ 9月 2…  相似文献   

13.
南阳市为班氏、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区,全市有11个县(市、区)流行丝虫病,1953年开始丝虫病防治,1985年基本消除丝虫病,2003年3月通过河南省消除丝虫病评审。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原有的75个县(市、区)中有71个县(市)流行丝虫病,流行区人口4600万,人群平均微丝蚴阳性率4.58%。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1989年全省以村为单位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2001年达到卫生部消除丝虫病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全球消灭丝虫病和卫生部全国消除丝虫病目标要求,为评价我省消除丝虫病的远期效果。2001~2005年全省开展了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病学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宁德地区所辖5个山区县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4个沿海县(市)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从1974年起,各县(市)相继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开展了长达16年之久的流行病学动态监测。一、病原学监测 1974~1988年,每年在原丝虫病高发区和防治措施薄弱区抽取3~5个行政村进行人群血检。共监测269个村,人群平均mfR(微丝蚴率)为0.04%(94/217 541),除1个未普服药盐村人群mfR为1.07%(7/650)外,其余村均在0~0.87%之间。其中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巩固基本消除丝虫病的成果,了解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动态和传播规律,为消除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65个原丝虫病流行县开展病原学、蚊媒、血清学纵向和横向监测。结果 65个县(市)连续13-23年的横向监测结果显示,巳连续7-23年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蚊媒监测9-23年无人体幼丝虫感染。结果 65个县(市)连续13-23年的横向监测结果显示,巳连续7-23年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蚊媒监测9-23年无人体幼丝虫感染。65个县(市)中有41个县(市)基本消除丝虫病后10年内的监测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43.6%和5.08%,10年后再监测的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15.96%和1.25%;24个县(市)基本消除丝虫病后10年以上病原学监测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39.14%和3.94%。11个纵向监测点观察13-20年,发现的14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未采取治疗措施的情况下,均于次年转阴。血清学(IFAT)监测人群抗体水平巳和非流行区人群相近。结论 浙江省丝虫病传播巳被阻断,巳实现全省消除丝虫病。  相似文献   

17.
1958年将乐县首次开展丝虫病普查,共发现微丝蚴阳性者9 218例,人群平均微丝蚴率12.18%,发现体征病人4 862例,体征率为8.86%,属丝虫病中度流行区[1]。全县均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经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要防治措施的反复查治后,于1983年经省级考核达到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1997年达到消除丝虫病标准。现将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22年综合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内容与方法按照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试行)》和《福建省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1.1病原监测1.1.1横向监测按原微丝蚴率的高、中、低分层整群抽样选点,覆盖…  相似文献   

18.
资兴市辖 2 9个乡 ,总人口 36万人 ,丝虫病流行于 9个乡、44个行政村 ,疫区人口 12 5 82 5人。防治前平均微丝蚴率为7.0 0 %。属马来丝虫病中度流行区 ,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于 1981年基本消除丝虫病。从 1985年起开始了丝虫病流行病学监测。1 内容与方法1.1 病原学监测 根据不同方位和点多面广的原则 ,以村或居委会为单位分层整群抽样 ,对 1岁以上居民于 2 1:0 0~ 0 2 :0 0取耳垂血 6大滴制成两张厚血膜 ,溶血染色后镜检 ,阳性者作密度计数。1.2 血清学监测 在高中低度流行区各选 1个村采滤纸血作IFAT检测。1.3 蚊媒监测 在…  相似文献   

19.
四省(区)丝虫病流行县(区)200个,其中四川30个,湖北55个,广西68个,贵州47个。班氏丝虫病流行县133个,马来丝虫病流行县60个。混合流行7个。四省(区)分别于1983-1985年完成了对流行县(区)基本消灭丝虫病的省级考核,1984-1986年先后接受了卫生部组织的考核验收,均被确认为基本消灭丝虫病省(区)。各省在省级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后。随即转入监测阶段。四川省自1982~1990年先后在29个县148个村进行了病原学监测,共血检589957人,占流行区人口的11.64%;解剖蚊虫153292只,对6个纵向点  相似文献   

20.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 ,武夷山南端 ,辖 14个乡 (镇 ) ,人口 12 112 9人。居民大都居住在平均海拔 2 70~ 6 5 0 m之间 ,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有利于丝虫病的流行 ,为马来丝虫病中度流行区 ,195 8年微丝蚴阳性率为 9.2 0 %。主要传播媒介为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经长期积极防治 ,1979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随后转入消除丝虫病的监测阶段。1 内容与方法1.1 病原学监测 采取纵向监测与横向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开展居民 (包括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出生儿童、兵役体检及外来流动人口 )感染率及其密度调查 ,以了解有无新病例出现。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