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义 《大家健康》2008,(5):62-62
皮肤疾病有2000多种,不过最常见的皮肤病还是皮炎(包括湿疹)和皮肤癣病。然而,由于这两类疾病都表现为皮疹反复出现,且伴随顽固的皮肤瘙痒,在老百姓眼中就成了一类疾病,而且用药常常是“一招鲜,吃遍天”——用惯了皮炎平的人,只要皮肤有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用皮炎平;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kawa—sake disease)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sneous lymphnode syndrome,MCLS),是小儿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川崎病是我国儿童最为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本院从2002年10月-2005年7月。收治川崎病患儿共6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吕男 《吉林医学》2008,29(10):879-879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血管炎病变为主的结缔组织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持续性发热、皮肤黏膜出疹、眼部充血、指端硬肿、淋巴结肿大,其中最严重的是冠状动脉病变,为致死的主要原因。日本报道:同胞发病率为1%-2%,提示有遗传倾向。  相似文献   

4.
利什曼病是一种由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s pp)引起的虫媒疾病。皮肤利什曼病(CL)表现为原发性皮肤溃疡,一般不产生内脏病变,主要流行于中东和北非一些国家。目前,CL尚无有效的预防性或治疗性疫苗,病情也无法得到控制。虽然大多数的CL人畜共患患者可在6~9个月内愈合,但患者身上会留下大面积终生性疤痕。  相似文献   

5.
药物既可治病也可致病,用于诊治和预防疾病的药物进入机体而造成的各种危害,称药物的不良反应(ADR),其对患者来说,无疑“雪上加霜”。药物的皮肤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疹或称药物性皮炎,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重者可伴有多个脏器功能受损。最常见的途径是口服和注射,较为隐蔽的途径有滴眼、滴鼻、含服、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IS)是幼儿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临床特点为急性持续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最明显的是冠状动脉病变,可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破裂等致死性疾病。我院从2002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20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的一些致病菌引起的皮肤黏膜浅表感染。念珠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健康人的皮肤黏膜及口腔、呼吸道、肠道、阴道等部位均可有念珠菌寄居,是人类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目前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广泛应用,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8.
思密达(商品名),是一种高效消化道黏膜保护剂,主要通过保护肠黏膜屏障达到抗腹泻的作用。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有近8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小儿有近3亿人次,可见腹泻是一种普遍且危害极大的疾病。现将我院2004~2005年应用Smectite治疗小儿腹泻病500例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基孔肯雅:1例患者从印度洋归来出现痛性皮疹和发热病例(法语),成人巨大血管瘤:丛状血管病或卡波氏血管内皮瘤(法语),大疱性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症(法语),因手部水肿而诊断为麻风病(法语),播散性皮肤念珠菌病揭示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2例病例报道(法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简述细菌性阴道病及其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uak vaginosis,BV)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阴道中某些致病的的厌氧菌群代替或超过了阴道内的正常菌群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