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矫治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 ,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 13例 18眼腱膜性上睑下垂 ,经一个 10mm长的眼睑皱折皮肤切口施行上睑提肌腱膜修复术。手术前后测量上睑缘与角膜中心反光之间的距离 ,并于术后观察上睑形态。结果 术前上睑缘与角膜中心反光之间的距离平均为 ( 0 8± 0 3 )mm。随访时间 4~ 13月 ,平均 6 8月。术后上睑缘与角膜中心反光之间的距离平均为 ( 3 8± 0 4)mm。 1眼轻度欠矫 ,1眼轻度成角畸形。 16眼上睑高度和弧度令人满意。结论 本术式方法简单 ,可于门诊进行 ,创伤较轻 ,恢复较快 ,适用于经仔细选择的腱膜性上睑下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21眼)老年腱膜性上睑下垂根据上睑下垂程度的不同,分别行上睑提肌腱膜折叠术或上睑提肌腱膜修复术。中度下垂6眼行上睑提肌腱膜折叠术,重度下垂15眼行上睑提肌腱膜修复术,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20眼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下1.5—2.5mm,1眼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下4mm,所有病例上眶区凹陷明显改善,收到治疗和美容的双重效果。结论采取加强上睑提肌力量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腱膜性上睑下垂,手术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评价利用加强提上睑肌力量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明确诊断为老年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患者,根据上睑下垂程度的不同,分别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或提上睑肌折叠术矫正,术中按拟定缩短或折叠量预置缝线固定于睑板上缘下2 mm,观察上睑缘与角膜缘的位置关系,并随时调整缩短或折叠量,使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下0.5~1 mm,上睑缘位置与弧度满意后结扎缝线.结果:本组对18例31眼明确诊断为老年腱膜性上睑下垂患者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或提上睑肌折叠术矫正,随访3 wk~18 mo,疗效确切.结论:采取加强提上睑肌力量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腱膜性上睑下垂,达到了矫正上睑下垂的目的,具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改进的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治上睑下垂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治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共治疗上睑下垂28例37眼,其中轻度10例16眼,中度18例21眼。此改进的术式与常规术式不同之处在于增加分离上睑提肌腱膜的长度(22mm)和宽度(16mm),腱膜在睑板上固定4对缝线,以增加其牢固度。结果术后3~4月进行随访,成功35眼(94.59%),上睑缘达角膜上缘以下1mm;2眼(5.41%)上睑缘达角膜上缘以下1.5~2mm。结论该上睑提肌缩短术与常规手术比较有改进,术后的睑缘高度易保持在上方角膜缘,弧度与健侧对称,不易形成眼角畸形,能较好提高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上睑下垂额肌瓣悬吊术中上睑缘位置控制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上睑下垂额肌瓣悬吊术中上睑缘位置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 28例35眼先天性上睑下垂,全部在局麻下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术中将上睑缘位置矫正到角膜上缘处,术后常规处理,并严密观察上睑缘位置的下降程度。结果 术后随访1~3年,上睑缘位于角膜七缘以下1mm者4眼(11.43%),2mm者28眼(80.00%),3mm者3眼(8.57%)。术后上睑缘位置下降2mm,符合正常人上睑缘遮盖上方角膜2mm左右的解剖结构和生理要求。全部病人均获得满意和比较满意的矫正效果。结论 上睑下垂额肌瓣悬吊术术中上睑缘应恰位于角膜上缘处,方可获得良好的手术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旭霞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7):1380-1382
目的:探讨上睑成形术中联合应用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26例652眼行上睑成形术,其中36例65眼合并轻度上睑下垂,在行上睑成形术同时行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结果:随访1~6mo,重睑对称流畅,上睑下垂矫正,睑裂平均提高1.5mm。轻度成角畸形2眼,通过局部按摩于术后3mo消失。术后欠矫1眼,术后早期闭睑不全1~3(平均2.1)mm,1mo后闭睑不全消失,无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结论:轻度上睑下垂患者行上睑成形术时联合实施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可提高上睑成形术的成功率与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同期手术矫正上睑内翻倒睫合并老年性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同期手术治疗上睑内翻合并老年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
  方法:将2010-06/2013-06明确诊断为上睑内翻合并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患者30例60眼同期行上睑内翻倒睫矫正合并提上睑肌缩短合并前徙术,观察手术后效果。
  结果:术中全部矫正良好,分别于1 wk;1,6 mo对参选患者内翻及倒睫矫正情况及上睑遮盖上方角膜缘程度进行观察。上睑内翻倒睫得到完全矫正。上睑遮盖上方角膜缘垂直距离术后1wk 为1.68±0.71mm,1mo 为1.71±0.69mm,6mo为1.70±0.65mm,均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暴露性角膜炎,无过矫发生。
  结论:多数患有上睑内翻倒睫的老年人同时合并有老年性上睑下垂,眼科医生应该重视上述两种病变的合并存在,并同时矫正。同期行上睑内翻矫正合并提上睑肌缩短的方法治疗上睑内翻倒睫合并老年性上睑下垂,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简便的有效的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37例(40眼)轻度上睑下垂行经皮肤的睑板-腱膜-Muller肌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3年。结果本组病例40眼中37眼(92.50%)治愈,获得良好效果。双眼上睑皱襞及睑缘弧度自然对称,睑裂高度基本一致,平视前方时瞳孔完全暴露,上睑缘位于角膜缘下1~2mm;2眼欠矫;1眼过矫。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肤的睑板-腱膜-Muller肌部分切除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对矫治上睑提肌功能良好的轻度上睑下垂,是一种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特发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不明原因上睑下垂患者19例25眼,年龄12~72(平均35.4)岁,均病因不明,提上睑肌力9~15(平均11.3)mm;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术中观察提上睑肌腱膜的解剖情况;术中将患侧睑缘上提至合适水平。结果:术中发现5例患者的提上睑肌腱膜变薄,16例提上睑肌腱膜与上睑板之间附着松弛。随访1mo~1a,16例(84%)矫正满意(单眼患者双眼睑缘完全等高或相差1mm以内;双眼患者上睑缘位于上角膜缘下1~2mm,且双眼高度差在1mm以内),3例(16%)欠佳(双眼上睑缘位置相差约2mm)。所有病例术后外观均较术前有改善或明显改善。结论:特发性上睑下垂估计与提上睑肌腱膜附着松弛或腱膜变薄有关。提上睑肌缩短术可较满意地改善外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0例(11眼)腱膜性上睑下垂患者施行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随访3-18月。平均8.5月。结果 所有病例上睑下垂得到矫正,收到良好的美容效果。结论 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是矫治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提上睑肌缩短联合翼状韧带悬吊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远期美容效果,并分析该手术方法引起的提上睑肌功能的变化。方法对自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接受提上睑肌缩短联合翼状韧带悬吊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60例(90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随访时间为9~15月(平均12月)。评估术前和术后瞳孔中心至上睑缘中点的距离,提上睑肌功能,及术后美容效果和并发症。结果46例术后美容效果评分为优,14例患者美容效果评分为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平均瞳孔中心至上睑缘中点的距离为(-0.12±0.11)mm,最后随访时平均瞳孔中心至上睑缘中点的距离为(4.4±0.32)mm。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和最后随访平均瞳孔中心至上睑缘中点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术前提上睑肌肌力为(2.1±0.17)mm,在最后随访时提上睑肌肌力增至(6.2±0.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提上睑肌缩短联合翼状韧带悬吊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不仅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导致术后提上睑肌功能有实质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我们自1992年11月一1995年9月用改进的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43例,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3例(54眼),男26例,女17例。年龄8-28岁。轻度:(下垂1-2mm)6眼,中度:(下垂3-4mm)45眼,重度:(下垂4mm以上)3眼。所有病例均为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方法:1.术前检查:(1)测量上睑下垂程度。(2)测定提上睑肌功能,(着重检查上凝视状态时上睑缘中央到6点钟角膜线的距离)。(3)测定眼外肌机能。2.在提上睑肌缩短术(内外路联合法)[1]的基础上我们加以改进,主要步骤如下:(1)用美兰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种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简便的有效的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 37例(40眼)轻度上睑下垂行经皮肤的睑板-腱膜-Müller肌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3年.结果 本组病例40眼中37眼(92.50%)治愈,获得良好效果.双眼上睑皱襞及睑缘弧度自然对称,睑裂高度基本一致,平视前方时瞳孔完全暴露,上睑缘位于角膜缘下1~2 mm;2眼欠矫;1眼过矫.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肤的睑板-腱膜-Müller肌部分切除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对矫治上睑提肌功能良好的轻度上睑下垂,是一种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重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肌力<4mm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对肌力在4mm以下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58例84眼行提上睑肌缩短术,观察并分析术后上睑的高度,睑裂宽度,上睑的弧度及重睑形态。结果:本组病例中,正矫64眼(76.2%);轻度欠矫(上睑缘位于上方瞳孔缘或上方瞳孔缘下1mm)18眼(21.4%),复发(上睑缘高度较术前无提高)2眼(2.4%)。欠矫的病例中有6例伴外侧1/3重睑沟变浅。无过矫病例,无暴露性角膜炎病例。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肌力<4mm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在手术的最低年龄及探求少部分失败病例的原因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改良双切口额肌瓣吻合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额肌瓣吻合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手术的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的双切口额肌瓣吻合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18例(20眼).其中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16例(18眼),外伤性重度上睑下垂2例(2眼).结果 术后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之上2 mm,术后1周时,上睑缘下降至角膜上缘之下1~2 mm.重睑和睑缘弧度自然美观,无畸形.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矫正术后睑裂闭合不全于3~6个月恢复.结论 该手术效果良好.适合于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相似文献   

16.
黄斌 《临床眼科杂志》2002,10(3):286-286
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 :自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7月对 10例 (15只眼 )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 ,男 4例 ,女6例 ,年龄在 18~ 2 6岁之间 ,平均 2 2岁。下垂量在 3~ 4mm者 4只眼 ,在 4~ 5 mm者 8只眼 ,在 6~ 7m m者 3只眼 ,提上睑肌肌力均在 2~ 4m m之间 ,所有病例眼部无其它异常 ,均收为住院病例。2 .手术方法 :用龙胆紫画出重睑位置切口线 ,如为单侧上睑下垂应参照对侧眼的重睑形状。在上睑眶缘区内中外三点及睑缘、穹窿结膜作局部浸润麻醉 ,翻转上睑 ,在穹窿部结膜内外两侧作两个 5 mm垂直切口 ,通过切口以虹膜恢…  相似文献   

17.
四种上睑下垂术式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芳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3):561-563
目的:观察4种上睑下垂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为探讨上睑下垂术的有效治疗方法,不断改进手术方式。结果:每种手术均有其优点及并发症,提上睑肌折叠术为目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结论:临床实践提上睑肌折叠术与以往专家理论:提上睑肌节制韧带上每缩短3~5mm肌肤,可矫正下垂量1mm不同:在节制韧带上缘折叠提上睑肌腱膜即可提起上睑,且上睑缘正好在角膜缘上2mm,术后恢复在角膜缘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并总结手术的体会。方法对32例(50眼)腱膜性上睑下垂进行上睑提肌折叠术和上睑成形术,术后随访1—5年,平均3年。结果32例(50眼)中有30例(48眼)占98%眼术后效果较满意,2例欠矫,占4%。结论上睑提肌折叠和上睑成形术是矫治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有效方法,但须重视根据术前检查和术中观察掌握手术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组病例共9例12眼,男4例5眼,女5例7眼,均表现为后天性上睑下垂,上睑缘遮盖1/2~1/3瞳孔,提上睑肌肌力均在10mm以上,伴有上眶区凹陷,上睑皱壁增高,部分患者行新斯的明试验排除重症肌无力。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提上睑肌腱膜分离修复术。结果:术后3~4wk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眼睑肿胀,眼睑闭合不全逐渐消失,随访4~18mo,患者双眼睑重睑基本对称,弧度流畅,上睑下垂矫正,上眶区凹陷明显改善,未出现眼睑内外翻及眼睑畸形等并发症,有1眼欠矫。结论:腱膜性上睑下垂行提上睑肌腱膜分离修补术,此法符合解剖和生理,保存了M櫣ller肌及提上睑提肌的内、外角,维持了眼睑正常结构。手术过程简单,损伤范围小,术后反应轻、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先天性上睑下垂寻求简便的手术方法,以达到功能和美学的双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1999年我院施行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31例(33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情况,手术方法的要点:利用中横韧带或上睑提肌腱膜悬吊矫正上睑下垂。结果:术后早期睑缘覆盖角膜缘1-3mm者达93.8%,上睑缘弧度及双重睑形成良好。双侧眼窝深度对称。术后仅部分病例早期有轻度闭合不全,结论:该术式在改善提睑功能方面与传统上睑提肌缩短术无差别,但手术方法简单,效果肯定,不影响眼部固有解剖关系,采用可调式缝线,不影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