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博  任晓文  徐为人  王玮  汤立达 《中草药》2009,40(4):558-562
目的 研究不同的羟丙基取代模式对环糊精包合苯基丙烯酸类结构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β-环糊精和6位4取代的羟丙基-β-环糊精结构为受体,以各种不同羟基或甲氧基取代的苯基丙烯酸类结构为配体,在OPLAS2005分子力场下经过优化后,以对接方法研究包合作用.结果 β-环糊精结构中羟丙基分别在R1R2R3R4、R1R2R3R5、R1R3R4R5位取代时,有利于包合物的形成;羟丙基在R1R2R4R6位取代时,不利于包合物的形成.苯基丙烯酸结构中苯环上取代基数目越多、取代基分子越大,越不利于包合物的形成.结论 羟丙基-β-环糊精羟丙基的取代位置和苯基丙烯酸母核结构上羟基取代位置的不同可以明显影响包合的形成和包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Af)伴长R—R间期时是否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动态心电图(DCG)诊断问题。方法选择Af住院患者51例,连续记录24 h DCG,统计1.5 s以上的长R—R间期发生时间及频度,最长R—R间期等。结果 51例患者共出现≥1.5 s的长R—R间期1 216次,1 080次集中在夜间23:30—6:00。结论 Af伴长R—R间期是迷走神经兴奋加重隐匿性传导的结果,不要轻易做出合并Ⅱ度AVB的诊断,可用"Af伴长R—R间期请结合临床"表述。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躯体深部感受器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电针对躯体深部感受器 (R)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方法 将牵张 R(R 、 )和 类与 类纤维压力 R作为观察对象。以单位放电为指标 ,将作为有效电极的毫针作单极刺激 ,根据针刺于感受野 (RF)内和针刺于 RF外不同距离时所测感受器电针阈值 (REAT)探索电针对深部 R的作用规律。结果 针刺于 RF内 ,REAT随 R类别而不同 ,表现为 R >R >牵张 R。针刺于 RF外 ,REAT随针刺点至 RF的距离 (简称针刺距离 )之增加而递增 ,在一定测试范围内 ,两者呈直线回归关系 ;在电针输出量上限固定条件下 ,同类 R反应单位数随针刺距离增加而递减。结论 不同类别深部 R的 REAT是不相同的 ;电针对深部 R的作用呈三维空间的区域性影响 ,区域大小取决于电针强度及 R类别  相似文献   

4.
又名Cynosbatos,Heps,Hip,Hipberry,Hip Fruit,Hip Sweet,Hop Fruit,Rosa de castillo,Rosae pseudofructus cum semen,Rose Hips,Rose Hip with seed,Rosehips,Wild Boar Fruit。植物名Rosa canina;Rosa属其他植物,包括R.alba,R.centifolia,R.damascena;R.gallica;R.rugosa;R.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静息态f MRI技术分析针刺间使穴前后健康被试者脑内f ALFF在不同时间序列内变化特征。方法:对18名健康受试者分别进行针刺前扫描(R1)、留针期间扫描(R2-R5)和拔针后扫描(R6-R7),对采集数据进行f ALFF分析。结果:一是左侧额上回f ALFF在R2-R4、R6-R7内,右侧额上回在R2、R5-R7序列内呈较稳定正激活效应;二是左侧额中回f ALFF在针刺前、留针期间和拔针后呈无显著变化正激活效应,右侧额中回在R2、R5呈间断性正激活效应;三是右侧额内侧回f ALFF在R1、R2、R5内正激活渐增强,R7内正激活显著降低,左侧额内侧回仅在R3、R5内呈间断性正激活;四是右侧楔前叶f ALFF在R3-R7,左侧楔前叶在R3-R4、R6-R7内呈随时间系列显著增强正激活效应;五是右侧枕中回f ALFF在R1、R3内正激活随时间序列显著增强,左侧枕中回在R4-R6内呈随时间序列显著增强正激活效应;六是右侧缘上回f ALFF呈R2-R3渐增强,R5减弱正激活效应。结论:针刺间使穴后脑内f ALFF变化区域主要为双侧额上回、楔前叶、额中回、额内侧回、枕中回和右侧缘上回,这些脑区功能与间使穴临床治疗情绪、记忆、注意、语言及肢体运动障碍等功效具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认天然人参三醇的构型为3R,9R,10R或3R,9S,10S,本次合成了人参三醇4种可能的异构体[(3R,9R,10R)、(3R,9S,10S)、(3S,9R,10R)、(3S,9S,10S)],应用手性酶(chirazyme)和乙酸乙烯酯,通过酶介导乙酰化反应进行了研究。 首先,检测了乙炔醇的非对映体混合物是否能够被对映选择性转换至1个乙酸酯上。与人参三醇的C-1至C-7位配基相对应的庚-1-烯4,6-二炔-3-醇(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经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TGF-βⅠ、Ⅱ型受体(TGF-βRⅠ、RⅡ)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关系。方法细胞分为正常组、姜黄素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GF-βRⅠ、RⅡ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变化。结果模型组TGF-βRⅠ与RⅡ表达增强,治疗组与正常组、模型组相比,TGF-βRⅠ与RⅡ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姜黄素可抑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胶原沉积,在延缓肺纤维化形成中起一定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RⅠ与RⅡ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颗粒对哮喘大鼠肺部TGF-βRⅠ、TGF-βRⅡmRNA含量的干预作用;方法逆转录-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肺组织TGF-βRⅠ、TGF-βRⅡmRNA含量,比较正常组、哮喘模型组、各用药组之间两个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联合用药组的大鼠肺组织TGF-βRⅠ、TGF-βRⅡmRNA接近,均接近于于正常组,且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六味地黄颗粒能够协同激素类药物,下调哮喘大鼠肺组织TGF-βRⅠ、TGF-βRⅡ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血清SIL-2R在艾灸治疗哮喘豚鼠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正常、哮喘、艾灸组豚鼠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浓度。结果显示 ,哮喘豚鼠血清SIL 2R浓度比正常豚鼠血清SIL 2R浓度显著升高 ,而经艾灸治疗后 ,哮喘豚鼠血清SIL 2R浓度显著降低 ,接近正常豚鼠血清SIL 2R浓度水平 ,表明艾灸可以通过降低哮喘豚鼠血清SIL 2R浓度而治疗哮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检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夏邑县人民医院动态心电图仪检测结果中显示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R–R间期发生时间、频率、最长R–R间期、24 h平均心室率等参数。结果:50例心房颤动患者出现1.5 s以上长时间心房颤动共2034次,其中在长R–R间期,夜间出现1204次,白天830次。相较于白天发生频率,夜间发生频率明显更高。比较分析所有患者的长R–R间期分布为1.5~4.5 s,较常出现的为1.5~2.0 s,大于1.5~2.0 s共22例,大于2~3 s共35例,大于3 s共21例。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平均心室率,结果显示共有心室率在60次·min^-1以上患者45例,介于50~60次·min^-1患者24例,小于50次·min^-1患者12例,由数据分析结果可知,平均心室率及长期间呈现负相关,心室率高则长期间少,越慢则长期间多,显示长R–R间期无夜间发生异常32例,共有R–R间期均有发生,白天、夜间存在长期间持续发生,且较为频繁,患者存在短期的黑曚、头晕等现象2例。结论: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整体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在实际应用时,需要结合临床的诊断,与心电图共同作用,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1.
大鼠不翻转小肠囊模型对三七皂苷R1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不翻转小肠囊法研究药物浓度、能量以及小肠上皮组织的P-蛋白对三七皂苷R1吸收的影响。方法:在小肠囊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三七皂苷R1溶液,比较不同浓度的三七皂苷R1的吸收差异;加入代谢抑制剂2-硝基酚,观察三七皂苷R1的吸收是否需要能量;观察P-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三七皂苷R1吸收的影响。结果:三七皂苷R1的吸收与浓度呈线性,且需要能量。维拉帕米对三七皂苷R1的吸收无显著影响。结论:三七皂苷R1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有被动扩散性,三七皂苷R1可能不是P-蛋白的底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三七R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三七R胶囊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三七皂苷R2的含量。结果该法测定三七皂苷R1平均回收率为100.62%(RSD=2.99%,n=6);人参皂苷Rg1平均回收率为99.01%(RSD=1.91%,n=6);三七皂苷R2平均回收率为99.66%(RSD=2.38%,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准确,能有效地控制三七R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杨敬天  黎华  赵欢  龙芸  张咏祀  刘小红 《中草药》2022,53(16):5149-5158
目的 分析过路黄LysimachiachristinaeMYB转录因子家族相关成员的结构和功能,挖掘与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信息。方法 基于过路黄全长转录组数据库,利用ProtParam、GenStript、MEME、WebLogo、SOPMA、Swiss-Model等在线网站分析过路黄MYB转录因子家族蛋白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和结构域、蛋白高级结构等。利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过路黄MYB转录因子家族(LcMYB)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MYB蛋白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 挖掘到51个LcMYB基因,预测51条具有MYB转录因子保守结构域的蛋白序列;根据结构域可分为R1-LcMYB、R2R3-LcMYB和R3-LcMYB3个亚类,且所有LcMYB基序中都含有3个保守的色氨酸;过路黄MYB家族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热稳定性较高且富含碱性氨基酸,大部分蛋白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其中R2R3-LcMYB39、R2R3-LcMYB47、R2R3-LcMYB48与R2R3-LcMYB50蛋白是以α-螺旋为主;与拟南芥MYB转录因子家族共同构建的进化树...  相似文献   

14.
内蒙黄芪产量因子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相鹏  骆得功  黄贤芬  贵立德  陈蕾 《中药材》2001,24(11):782-785
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黄芪根部产量与单根重量、长度、直径、分支数、第一分支距离及发病普遍率、严重度的关联度分别为0.9694、0.9293、0.9301、0.9040、0.9199、0.7834、0.7634;关联序为R(1)>R(3)>R(2)>R(5)>R(4)>R(6)>R(7).生产上应主攻单根重量和直径,并注意控制分支数,第一分支距及发病普遍率和严重度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靶向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基因构建具有高干扰效率的RNA干扰载体,观察其对脊髓源星形胶质细胞sIL-6R基因表达抑制效果。方法:靶向sIL-6R基因设计3条短发夹样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的寡核苷酸片段,构建sIL-6R siRNA重组质粒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脊髓源星形胶质细胞,筛选出对sIL-6R基因干扰效率最高的sIL-6R siRNA,用免疫组化染色、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其对脊髓源星形胶质细胞sIL-6R基因表达抑制效果。结果:成功构建sIL-6R siRNA重组质粒真核表达载体,免疫组化染色、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sIL-6R siRNA能显著下调sIL-6R的表达。结论:sIL-6Rs iRNA重组质粒真核表达载体对脊髓损伤后sIL-6R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后续多靶点RNA干扰技术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佐贺医科大学医学系的62名学生(平均年龄23.3±1.7岁)为研究对象。拍摄其舌下静脉和眼底静脉的彩色照片,经扫描存入计算机中,根据固定部位的颜色,求出RGB值,以R(赤)为指标,利用标准R值组成一组人体信息。同时根据标准R值的分布,将其分为低R值组、中等R值组、高R值组,分别对各组进行心理检查、一般性身体检查(身  相似文献   

17.
R2R3-MYB是一类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的重要转录因子.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从穿心莲全基因组中鉴定R2R3-MYB基因,分析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信息、基因结构和保守序列信息、系统进化信息及启动子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转录组测序技术和qRT-PCR分析其在非生物胁迫和激素诱导下的表达谱.结果 表明,穿心莲R2R...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水溶性低相对分子质量三七多糖(low molecular weight Panax notoginseng polysaccharide,PNP-L)作为新型载体制备纳米粒,实现对三七皂苷R1的增溶并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利用SephadexG-100凝胶对三七多糖(Panax notoginseng polysaccharide,PNP)分级纯化,得到相对均质的低相对分子质量三七多糖(PNP-L)。以PNP、PNP-L作为三七皂苷R1的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三七皂苷R1-三七多糖(R1-PNP)纳米粒和三七皂苷R1-低相对分子质量三七多糖(R1-PNP-L)纳米粒。测定其载药量及包封率,探索低相对分子质量多糖作为载体的可行性。采用马尔文粒度分析仪对纳米粒粒径、粒度分布及Zeta电位进行测定,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进行晶型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定其形态。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构建缺氧/复氧模型,比较三七皂苷R1、R1-PNP-L物理混合制剂、R1-PNP-L纳米粒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R1-PNP-L纳米粒平均粒径(139.17±7.22)nm,多分散指数(PDI)为0.41±0.19,Zeta电位(-19.14±3.14)mV,载药量28.62%,包封率85.85%,将三七皂苷R1溶解度提高了32.30倍,并起到缓释作用。R1-PNP-L纳米粒对SH-SY5Y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对缺氧/复氧模型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效果R1-PNP-L纳米粒R1-PNP-L物理混合制剂三七皂苷R1。结论 PNP-L可作为三七皂苷R1的一种良好载体,形成的纳米粒可有效提高三七皂苷R1溶解度并对缺氧/复氧模型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鲜生地汁对SD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肠系膜上动脉(SMA)夹闭方法制作I/R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I/R模型组、I/R+鲜生地汁大剂量组、I/R+鲜生地汁小剂量组、I/R+乳果糖组。观察系膜上动脉夹闭0.5h再灌注24h、48h、72h后肠粘膜损伤程度,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各时点I/R+鲜生地汁大剂量、I/R+鲜生地汁小剂量组及I/R+乳果糖组肠损伤程度、血浆内毒素水平均低于I/R模型组。结论:鲜生地汁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剂量依赖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栽培年限对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土壤培养法, 对3个栽培年限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量变化进行研究, 为阐明人参连作障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人参栽培年限增加对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量的积累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与新林地土壤(R0)相比, 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纤维素分解作用和硝化作用均被显著抑制(P <0.05), 且随人参栽培年限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三年生人参根际土壤(R3)微生物的活性最低, R3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比R0显著降低56.31%, 纤维素分解作用比R0显著降低86.71%, 硝化作用比R0显著降低90.53%。与R0相比, 土壤微生物氨化作用被显著促进, 且随栽培年限增加有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R1, R2, R3的氨化作用强度分别比R0显著增加32.43%, 80.54%, 66.64%。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与R0相比均呈显著减少趋势, 且随人参栽培年限增加, 各栽培年限土壤的SMB-C差异显著, 但SMB-N的变化不明显。R3的微生物量最低, 其SMB-C比R0显著降低77.30%, SMB-N比R0显著降低69.36%。人参根系分泌物积累所导致的根际微生物种类、数量与活性变化及根际土壤微生态失衡是人参连作障碍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