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以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与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肾小球病患儿尿HBsAg,与肾活检HBV抗原阳性的肾炎病例对比。结果 165例尿蛋白阳性,血HBsAg阳性的肾病患儿中,血HBsAg阳性103例,尿HBsAg检出率为22.3%;血HBsAg阴性62例,尿HBsAg检出率4.8%;两者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肾活检23例乙肝肾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分娩的1100 例产妇抽取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母亲HBsAg 阳性合并HBeAg 阳性新生儿脐血HBsAg 阳性明显高于母亲单项HBsAg 阳性(P< 0.01),母亲抗-HBs 阳性新生儿脐血97.5% 抗-HBs 阳性。结论:母亲HBsAg、HBeAg 阳性对胎儿威胁最大,胎儿能从母体获得抗-HBs 抗体  相似文献   

3.
分5组测定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中大颗粒淋巴细胞(LGL)的含量,每组各30例。其中①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均为阳性;②组:为HBsAg和HBeAg阳性者;③组:为HBsAg阳性、抗HBe和抗-HBc阳性者;④组:为抗-HBs阳性者;⑤组:为抗HBs和抗-HBe阳性者。并且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组的LG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②组和③组的LGL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人体感染HBV后血中的LGL含量显著增高,可能有利于HBV的清除。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与PAP法检测66例肝细胞癌(其中57例含有癌周组织)与15例肝硬化组织内HBxAg,HBsAg,HBcAg及p21ras的表达,分析了HBxAg与p21的关系。结果:HBxAg在癌周与癌组织内均有高频率表达,癌内HBxAg阳性组p2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但癌周组织HBxAg阳性组与阴性组间p21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提示:HBxAg与肝细胞癌变有密切关系,在控制、调节ras癌基因表达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某高校99级新生HBsAg携带和ALT异常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HBsAg携带情况,为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提供资料。方法:HBsAg用ELISA法检测,ALT活性检测用赖氏法。结果:HBsAg阳性检出率13.06%(55/421)。男生HBsAg阳性率为17.03%(46/270),女生阳性率5.96%(9/151)。性别间有极显差异性(x^2=10.46,P〈0.01)。单纯ALT异常占1.18%(5/421),ALT异常并HBsAg阳性  相似文献   

6.
邓建和 《广州医药》2000,31(5):77-78
对1150名中学生HB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HBsAg阳性131人,阳性率为11.39%;在初中与高中学生中,HBsAg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的感染率(13.90%)高于女生(8.39%),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有明确乙肝疫苗接种史的学生中,未发现有HBsAg阳性者;在HBsAg阳性的学生中,HBV-DNA阳性占54.96%,表明病毒处于复制阶段  相似文献   

7.
探讨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与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射免疫方法检测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并与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相对照。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组,HBsAg、HBeAg均阳性组,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HBsAg、抗-HBc均阳性组,HBsAg、抗-HBe均阳性组中,PC检出率分别为94.3%、100%、30.6%、55%、和9.1%。结  相似文献   

8.
采用RIA法研究134例HBV感染者及36例健康者的血清HBcAg与HBsAg、Re。结果:110例HBsAg阳性者中,分别检出95例HBcAg阳性(占86.4%),69例的HBsAg·Re阳性(62.7%);33例HBeAg阳性者中,29例检出HBeAg阳性(87.9%),26例同时检出HBsAg·Re阳性(78.8%);45例抗-HBe阳性者中,42例检测到HBcAg阳性(93.3%),2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sAg,HBeAg,抗-HBe,抗-HBc和抗-HBs;PCR检测血清HBVDNA.结果:37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sAg,HBeAg,抗-HBe和抗-HBc阳性者分别为17例(45.95%),4例(10.81%),16例(43.24%)和9例(24.32%),而抗-HBs全部阴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HBVDNA,18例(48.69%)阳性,非常显著地高于HBeAg检出率(P<0.01).抗-HBe阳性中有7例PCR-HBVDNA阳性.HBV总感染率89.19%.结论:提示原发性肝癌发生与H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曹建华 《自贡医药》1995,17(1):38-39
对1434名职工血清HBsAg检测结果。160名HBsAg为阳性,阳性率11.16%。与我国人群中HBsAg携带率基本一致。对HBsAg阳性者进一步检测两对半和肝功能,其中14例(8.75%)肝功能异常,分别为HBsAg、HBeAg、HBcAb阳性组7例(20.00%);HBsAg、HBeAb阳性组4例(10.53%);HBsAg、HBeAb、HBcAb阳性组3例(3.57%)。HBsAg、HBe  相似文献   

11.
刘磊  刘新启 《当代医学》2011,17(6):28-29
目的 了解人群中男性、女性的HBsAg携带率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方法 从健康体检人员30823人筛选出HBsAg携带者1913人,用ELISA法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男女携带者根据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处理,对男性、女性HBsAg携带率进行x<'2>检验.结果 经x<'2>检验,男性HBsAg携带率(6.44%)高于...  相似文献   

12.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生物学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尿微量白蛋白(以下简称U-mAlb)排出量与性别、年龄、运动、饮食、昼夜节律等生物学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对受试正常人群,用免疫比浊法检测U-mAlb;用饱和苦味酸法检测尿Cr,计算出U-mAlb比值(mg/g Cr)结果,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801例正常人U-mAlb排出量呈正偏态分布,U-mAlb参考值上限,6 ̄12岁;男31.5mg/g Cr,mg/g Cr;13 ̄40岁:男2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在紫癜性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纳入实验组,其中合并紫癜性肾炎的45例细胞,按照尿微量白蛋白(UMALB)测定分为正常尿白蛋白组(第1组)?微量尿白蛋白组(第2组)及大量尿白蛋白组(第3组);12例无尿常规异常者为单纯性紫癜组(第4组);同期选取1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尿MCP-1及血浆IL-8水平,并比较各组间尿MCP-1及血浆IL-8水平的差异;计算紫癜性肾炎病例尿MCP-1?血浆IL-8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其在紫癜性肾炎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尿MCP-1水平在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8.52,P < 0.01),且随着尿白蛋白的增加,尿MCP-1水平随之上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血浆IL-8水平在1~4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89.55,P < 0.01),两两比较显示:血浆IL-8水平在不同水平尿白蛋白组(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正常尿白蛋白组(第1组)与单纯性紫癜组(第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4组血浆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尿MCP-1?血浆IL-8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83,其诊断界值分别为111.50?349.54 ng/L,灵敏度分别达到82.22%?68.89%?结论:尿MCP-1对紫癜性肾炎早期诊断的灵敏度优于血浆IL-8,且两者都有助于判断紫癜性肾炎肾脏损害的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王娜 《中外医疗》2016,(12):104-105
目的:探究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泌尿系统肿瘤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该院泌尿科收治的42例肿瘤患者、35例急性尿路患者、32例健康受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记为A组、B组、C组。收集各组尿样,记录各组尿CK19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与对比。结果32例无泌尿系统疾病者尿CK19平均值为(1.59±1.00)ug/L,男性与女性尿CK19平均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组间尿CK19平均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得出,年龄及性别不影响尿CK19的测定值。泌尿系统恶性肿瘤阳性率明显较B组(泌尿系统良性疾病组)高(P<0.05);与其他癌症组阳性率对比,泌尿系统恶性肿瘤阳性率同样比其高(P<0.05)。与此同时,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组及其他癌症组CK19测定值均明显高于B组(急性尿路组)(P<0.05)。结论动态观察尿CKl9片段的含量变化,能降低急性尿路感染检测假阳性率,增加尿CKl9片段诊断泌尿系统肿瘤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及尿液中胎盘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特征,并探讨血清及尿液中胎盘生长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并比较20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1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2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清及尿液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factor,PIGF)水平,并分析55例子痫前期患者及对照组孕妇血清及尿液中胎盘生长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对照组血清PIGF分别为(36.13±17.29)、(23.40±9.88)、(44.04±19.26)pg/ml,尿PIGF分别为(939.20±474.94)、(587.20±381.86)、(961.65±584.58)pg/mmol.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及尿液PIGF均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及轻度子痫前期组PIGF平均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尿液PIGF水平与血清PIGF水平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3(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及尿液PIGF水平显著降低,且尿PIGF水平与血清PIGF水平成正相关,可以用尿液PIGF水平检测替代血清PIGF水平研究PIGF与子痫前期发病关系,并为子痫前期的临床监测及诊治提供更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群和狼疮肾炎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探讨其对早期狼疮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45例狼疮肾炎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并与20例健康人员作对照。结果20例正常对照组中尿微量白蛋白阳性0例,45例狼疮肾炎组阳性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狼疮肾炎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不断升高。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是诊断狼疮肾炎早期损伤的可靠生化指标,对临床的早诊断、早治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HBsAg最适稀释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定量测定HBsAg的最适稀释度.方法:采用正常混合血清倍比稀释HBsAg( )/HBeAg( )/HBcAb( )、HBsAg( )/HBeAb( )/HBcAb( )和HBsAg( )/HBcAb( )三种模式血清,应用ECLIA夹心法定量测定其HBsAg的含量.结果:ECLIA法定量测定HBsAg阳性的三种血清学模式血清稀释度不同,HBsAg( )/HBeAg( )/HBcAb( )模式存在HD-HOOK效应,其最适稀释度为1:32;HBsAg( )/HBeAb( )/HBcAb( )和HBsAg( )/HBcAb( )模式不需进行稀释,原倍血清HBsAg测定值最高.结论:利用ECLIA法定量测定HBsAg( )/HBeAg( )/HBcAb( )模式血清中HBsAg时,应对其血清进行预稀释,同时测定原倍和1:32稀释血清HBsAg含量,根据测定情况计算其结果,而HBsAg( )/HBeAb( )/HBcAb( )和HBsAg( )/HBcAb( )模式,其血清HBsAg测定一般不需进行预稀释.  相似文献   

18.
用晨尿代表尿汞水平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汞检测采用一次性尿样的可行性,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收集全日尿的烦琐、污染、酸败等问题.方法采用冷原子吸收法-碱性氯化亚锡还原法,对正常人的晨尿和全日尿汞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晨尿与全日尿汞含量经配对t检验,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r=0.6671,相关非常显著(P<0.01);尿比重校正法校正及尿肌酐校正法校正的晨尿与全日尿汞含量比较、二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用晨尿所检测的尿汞结果可代替全日尿汞含量用来评价汞接触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 研究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中分子物质(MMS)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关系。研究设计测定18例 AMI 患者和50例正常人血浆 MMS 含量及纤维蛋白浓度,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计算出AMI 患者 MMS 含量与纤维蛋白原浓度的相关性。研究单位一附院心内科研究对象 AMI 患者18例,男17例,女1例。年龄34~75岁,平均55.4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上尿路结石伴感染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采用经尿道输尿管支架置入或经皮肾穿刺造瘘,比较不同时间段两种引流方式对控制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入院的104例上尿路结石伴感染患者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或经皮肾穿刺造瘘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至手术的时间不同分为2h内组、2-12h组和12-24h组,每组根据引流方式分为经尿道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两种,比较3个时间段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术前及术后三天(Temperature,T)、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percentage,NEU)、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尿常规白细胞(leucocyturia)变化和体温恢复至正常的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预定的手术方式,无一更改手术方式。术后第1d,三组患者尿常规白细胞明显增多;三组不同时间段的上尿路结石伴感染患者所采取的两种不同手术方式中,T、WBC、NEU、CRP、PCT及尿常规白细胞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同一手术方式不同时间段的比较,12-24h组患者T、WBC、NEU、CRP、PCT及尿常规白细胞均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2d,2h组与2-12h组中行微造瘘的患者体温、WBC、NEU均降至正常范围内,两组T、WBC、NEU、CRP、PCT及尿常规白细胞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12-24h组中,微造瘘组的患者T、WBC、NEU、CRP、PCT及尿常规白细胞均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d,同一手术方式不同时间段的比较,12-24h组患者T、WBC、NEU、CRP、PCT及尿常规白细胞均未降至正常范围,均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尿路结石伴感染患者行引流术,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对术后感染的控制效果优于经尿道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如确定选择经尿道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如入院2h内是最佳手术时间;如确定经皮肾穿刺造瘘术,12h内手术均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