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毒损肺络与SA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医对毒与肺络的认识1 1 毒的涵义中医学中毒之广义指对生物体有危害的各种病邪及物质 ,如外界致病的邪气 ,像《素问·生气通天论》 :“虽有大风苛毒 ,弗之能害” ;或有这种性质的东西 ,即毒物。《素问·征四时论》 :“诊病不问其始 ,忧患饮食之失节 ,起居之过度 ,或伤于毒。”此外 ,亦指药物的偏性 ,或峻厉猛烈之性。如《素问·五常政大论》 :“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素问·脏气法时论》 :“毒药攻邪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1 2 肺络的涵义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络包含“经络”之络和“脉络”之络 ,狭…  相似文献   

2.
中药之毒,其说自古即有三:一曰“凡药皆有毒也”,“集毒药以供医事”,此乃广义之毒,泛指一切药物;二曰“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以气味之偏也”,此指药物之偏性;三曰“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神农本草经》将中药分成上、中、下三品,“下品之药不可久服”,则专指  相似文献   

3.
中药减毒方法琐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的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毒药 ,泛指中药而言 ,如《周礼·天官冢宰》所云 :“医师掌医之政令 ,聚毒药以供医事。”《类经》解释为“凡可避邪安正者 ,皆可称之为毒药” ;又说“所谓毒者 ,以气味之有偏也”。由此可见 ,广义的毒 ,指的是中药的偏性而言。中药有寒、热、温、凉、补、泻、升、降、散、收、润、燥等不同的偏性 ,中医治病 ,也正是运用药物的偏性 ,补偏救弊 ,以纠正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 ,寒热虚实 ,升降失常等病理 ,以恢复脏腑的生理机能 ,达到除病的目的。如寒证用温热药 ,热证用寒凉药 ,虚证用补益药 ,实证用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关中药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的报道日益增多,引起了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中药的毒副作用根源于中药的毒性,本文循流溯源,就中药毒性的含义、全面认识、确定因素以及临床实践如何避免毒副作用、化害为利浅述如下。1中药毒性的含义1.1毒性即药物的偏性在古代医药文献中,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毒性认为,药物之所以能祛邪疗疾,是因其具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它的“毒性”。凡药均有寒热温凉之偏性,“毒”即药,药即“毒”,“毒药”即为药物的总称。1.2毒性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凡有毒的药物,大都性质强烈,对…  相似文献   

5.
对中药毒性认识的演变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对毒的含义先后有指中药的统称、药之偏性、作用之强弱、不良反应等,其中,指不良反应属狭义之毒性,其他属广义之毒性。认为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中药自身因素、炮制、配伍、剂量、剂型、煎服法等临床应用因素和环境因素。认为使用有毒中药应切实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即正确辨证,科学使用;合理配伍,注意用法用量及剂型;依法炮制,减低毒性;充分重视现代药理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所谓"毒"者,物之能害人也。然而祖国医学中"毒"的含义远非如此。现就中药学中"毒"的含义谈几点看法。1为药物的总称古代将所有的药物皆称为毒药,如《周礼·天官冢宰》说"医师掌药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素问·五常政大论》又说"能毒者以厚药,不能毒者以薄药"这里将药与毒并列,可见药即"毒","毒"即药也。张景岳在《类经》中更明确提出"凡可辟邪安正者,皆可称为毒药"。由此看出"毒'"乃一切药物的总称。2指药物的偏性药物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利用其偏性来祛除病邪,协调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盛衰,增强抗病能力,古代将药物的这种偏性亦…  相似文献   

7.
对中药的“毒”和毒性的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药“毒”的概念关于中药“毒”的概念,古今认识并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三层含义:1.1毒即谓药早在周代,毒与药不分,混称毒药。如《周礼·天官冢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内经》也有“当今之世,必齐毒药”之说。直至明代仍有一些医家谓毒即药...  相似文献   

8.
郭聂涛 《河南中医》2004,24(2):58-58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痰饮病治疗大法 ,笔者在肾病治疗中遵其古训 ,灵活运用 ,效如桴鼓。1 “痰饮”的含义痰饮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痰饮是指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调而致体内水液输布失常 ,停留于某些部位的病证。可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4类。“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中的“痰饮”指的是广义的痰饮。肾病所致之水肿应属“溢饮”范畴 ,即“饮水流行 ,归于四肢 ,当汗出而不汗出 ,身体疼重”是也。狭义痰饮指水饮停留于肠胃部分所致的病证。即“水走肠间 ,沥沥有声 ,谓…  相似文献   

9.
中药是我国的国宝,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毒副作用不够重视,在思想上存在“纯中药制剂,安全可靠,绝无毒副作用”的误区。祖国医学认为,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不良反应。广义的毒含义有以下3个方面[1]:一是“毒”为药物的总称,药即“毒”,“毒”即是药。二是“毒”指药物的偏性,亦即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三指“毒”指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对人危害较大,多因过用而致。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药物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对人体危害轻微,停药后消失。判断药物有无毒副作用的依据[2],是通过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得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含不含有毒成分。一般不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无毒,如芦根、麦芽、蜂蜜、茯苓等;而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有害,如马钱子有大毒,是因其含番木鳖碱;巴豆有大毒,是因其含巴豆素;乌头有大毒,是因其含有乌头碱等等。②整体是否有毒。中药大多是多成分的天然药物,这些成分相互制约,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如人参皂甙B、C有溶血作用,但人参皂甙A则有抗溶血作用,故人参总体并不显示溶...  相似文献   

10.
中药毒副作用是指超剂量使用、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炮制不当、调剂不当等因素导致的毒副作用,以及正确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毒副作用。中药毒副作用包括中药毒性和副作用(不良反应)。中药毒性有两种含义,即广义之毒和狭义之毒。广义之毒指各种中药所具有治疗疾病的偏性,也就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狭义之毒指药理作用猛烈,治疗剂量与中毒的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一类中药。副作用(不良反应)是指合格中药在正确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治疗)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引起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1.1品种混乱我国幅员辽阔,物种…  相似文献   

11.
答:包皮水肿,是指阴茎包皮肿胀,状如水晶,或伴痒痛的病症。笔者认为本病之病因病机有二:一是感染湿热淫毒。多因久坐湿地,湿热下感;或因交媾不洁,淫毒内侵;或因包皮积垢,湿热内生。二是身中虫药食毒。多因素体禀赋不足,不耐虫药食毒,如遇昆虫叮咬,虫毒内侵;或因用药不当,药毒致敏;或因进食发物,食毒内生。湿热淫虫药食之毒盛则生风,风毒交攻于阴器,故其临床表现以包皮水肿痒痛为特征。如果失治误治,常可造成包度破溃糜烂,流水流脓,溃口难收,经久不愈。本病的治疗当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为原则。笔者  相似文献   

12.
从《本草纲目》误药与中毒案例看中药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晶 《江西中医药》1998,29(3):40-40
对中药的毒性,长期以来认识不一。而从现行本草著作及中药学教材看,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多倾向于有毒药物应用不当可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因此,对有毒中药均标出其毒性之大小,如砒石、升药、轻粉等标大毒,瓜蒂、朱砂、附子标有毒,桃仁、鸦胆子、吴茱萸等标有小毒。而未标明的大概就属“无毒”之品。然观《本草纲目》误药与中毒案例10余则,可见所谓“毒药”,其涵义绝非仅此,今择其中数则以析之,供同道参考。互有毒之“毒”所谓有毒之“毒”即指本草著作中明确标明“有毒”之药,服用导致中毒。如《本草纲目》卷九丹砂条引发明时珍曰…  相似文献   

13.
魏文浩 《陕西中医》2000,21(3):125-126
<正> 毒是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的一种病邪。毒又分为外毒和内毒,外毒是指来源于人体之外的有害于身体健康的致病物质。如祖国医学中的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戾气、杂气、疫气等,现代医学的病原微生物亦属以上病因范畴。大气污染、农药、化肥、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均属外来之毒。其内生之毒是指来源于体内的对人体不需要,乃至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统归于内生之毒。内生之毒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指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代谢废物,此废物是内毒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中药毒性三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冀  杨蕾 《中医药学报》2003,31(3):20-21
对历代本草医籍中有关药毒的认识进行归纳,认为在对药毒的认识上主要包括三种涵义:一是药与毒相通且常并称;二是毒为药之偏性,药性峻烈之品被称作毒药;三是毒性指药物之为害,即近来较多研究的有毒中药的毒性。明确药毒概念的不同涵义,才能在研究有毒中药的安全应用时不失方向。  相似文献   

15.
1毒的概念何谓毒?毒字本义,《说文解字》中释为"害人之草,往往而生"。引申为厚也、恶也、害也。毒之来源有外毒与内毒之分。外感之毒指由外而来,侵袭肌体,造成毒害的一类病邪。如中医学中的外感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戾气等;现代医学中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日常生活中大气污染、噪声、农药化肥对食品的污染、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电磁波、超声波等超高频率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国,使用毒剧中药治疗顽固性疾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这类毒剧药如果能正确使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若使用不当,则会引起中毒。毒剧中药是指药理作用强、安全剂量小的药品,小剂量使用就会起到治疗作用,如超过极量或使用不当时即产生毒性甚至致死。故本人结合多年药学经验,就中药毒剧品种在使用中应注意的几项原则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7.
全国名中医禤国维教授自创解毒良方——皮肤解毒汤治疗多种风湿热毒性皮肤病,获效颇多。本文从养血解风毒治疗荨麻疹,即以皮肤解毒汤配伍养血之品,以鼓舞血行,畅达血脉,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健脾解湿毒治疗湿疹,即以皮肤解毒汤为基础加健脾扶正之药以鼓舞正气,祛邪外出;化湿解暑毒治疗夏季皮炎,即以皮肤解毒汤祛除暑毒之邪的同时兼以芳香化湿之药,标本兼治,祛邪兼扶正;养阴解燥毒治疗银屑病,即以皮肤解毒汤加养阴润燥之品以养营阴,润肌肤;降火解热毒治疗多形红斑,即以皮肤解毒汤加凉血泻火之药以达"热者寒之"之效,笔者从这几方面总结禤国维教授运用解毒法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毒药概念由广义到狭义的历史演变,否定了药之气味有偏即为毒和只要产生毒副反应即为毒药之泛毒论,并对毒药概念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含毒中药毒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药之毒有广义(药物偏性)和狭义(毒副作用)之分,“含毒中药”即指后者。一般而言,中药毒性是由药物所含有毒成分引起的毒性反应,毒性成分不同,其毒理机制及毒性反应的表现亦不同。含毒中药毒性成分较复杂,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类型,并结合分析其毒理机制。1含生物...  相似文献   

20.
中医解毒法研究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的交流和渗透,使人们在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与防治研究方面产生有益的借鉴。如对中医致病之“毒”的现代认识即为我们对中医解毒法实质及解毒方药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提出新的思路。1对中医致病之“毒”的新认识“毒”之广义即“物之能害人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