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泄泻是小儿夏、秋季常见病 ,尤其多见于婴幼儿。我们于 1998年元月~ 2 0 0 0年元月期间 ,运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湿热泄泻 32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 ,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最小 5个月 ,最大 10岁 ,1岁以下者 2 1例。对照组 32例 ,男 16例 ,女 16例 ;年龄最小 4个月 ,最大 11岁 ,1岁以下者 2 0例。临床表现 :泻蛋花样水样便、味臭、时有泡沫 ,每日大便 8次~ 10次共 33例 ;泻黄色或黄绿色稀水便 ,有粘液或夹杂奶瓣 ,或夹杂不消化食物残渣 ,每日大便 10余次者 2 5例 ;泻脓血便 ,每日 10余次者 6 3例。伴呕吐 9…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儿痢疾方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湿热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泄泻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在2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采用小儿痢疾方加减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次要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湿热证泄泻的次要症状;治疗3天后治疗组泄泻主要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痢疾方加减保留灌肠治疗疗小儿湿热泄泻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小儿推拿在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型泄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蒙脱石散、赖氨葡锌颗粒及对症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中药灌肠配合小儿推拿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2组总有效率及其他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中医治疗和西医西药对脾虚型小儿泄泻都有治疗作用,而中药灌肠配合小儿推拿效果更显著,是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有效治法之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杨凯 《江西中医药》1997,28(2):59-59
中药治疗79例小儿泄泻临床观察杨凯(江西省万载县中医院万载336100)关键词小儿泄泻中医药疗法临床观察1临床资料79例均是10周岁以下作了大便常规检查排除其它病的患儿。一年四季,时间不限。罹病时间1~5d,其中18例经使用庆大霉素、氟哌酸胶囊等西药...  相似文献   

5.
慢性泄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粘波血便为主要表现。目前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多以口服中药为主。由于小儿服中药有一定的难度,我们采用中药强肠的治疗方法,从lop年至今共诊治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l一般资料]本组病例计3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4-11岁,病程1年以内19例,l—2年10例,2年以上3例。经大便常规、培养及X线钡剂灌肠检查,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15例,慢性痢疾4例,直肠炎症13例,[治疗方法]基本方:马齿克、贴着革各15g,秦皮。黄柏、木香10g,黄茂2(),黄连、甘草各sg。加减:腹痛…  相似文献   

6.
一、湿热俱盛杨××,男,2岁。突然起病,发热39℃,烦躁,口渴欲饮,饮入即吐,腹痛腹胀,大便如水样,色黄臭秽,一日十多次,肛门红肿灼热,小便短少色黄,舌红苔黄腻,指纹色紫红。辨为湿热俱盛。治以清热解毒、利湿止泻。处方:葛根芩连汤合六一散加味。葛根15克、黄芩6克、黄连6克、滑石10克、银花10克、茯苓10克、泽泻6克、藿香6克、厚朴6克、灯芯草3克、鲜马齿苋30克。第二天腹泻好转,每日5~6次,肛门红肿显著减轻,续服上方二剂痊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肠止泻煎剂结肠滴注治疗小儿湿热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清肠止泻煎剂结肠滴注,对照组口服枫蓼肠胃康胶囊。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对照组有效率为76%,P0.01。结论:清肠止泻煎剂结肠滴注治疗小儿湿热泄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小儿泄泻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席永杰  石岩 《中医研究》2009,22(11):57-58
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中记载的“又大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开创了中药直肠给药的先河。现代中药灌肠疗法是在仲景“猪胆汁导法”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的。近年来在小儿泄泻的治疗中较多采用中药灌肠疗法,实践证明此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结合小儿泄泻的疾病特点,探讨中药灌肠疗法的理论朔源、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小儿腹泻是严重影响小儿健康和生长发育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我国卫生部已将婴幼儿腹泻列为重点防治的婴幼儿“四病”之一。据报道,我国农村5岁以下小儿每年平均患腹泻2.02±0.03次/人。此病两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高,且  相似文献   

10.
杜宏  杜鹏  杜斌 《陕西中医》2003,24(2):156-156
脾虚泄泻在临床为多发病 ,常见病 ,鉴于小儿服药困难 ,笔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本症 3 0例 ,收效良好。特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3 0例 ,男 1 6例 ,女 1 4例 ;年龄最小 4个月 ,最大 3岁。本组病例均具有以下临床表现 :久泻不愈或反复发作 ,大便薄或呈水样 ,有奶瓣或不消化残渣 ,次数增多。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 ,神疲纳呆 ,面色少华 ,舌质淡、苔薄腻 ,脉弱无力 ,指纹淡细。  治疗方法 基本方 :党参、炒山药各 8g,土白术、诃子各 6g,炒薏苡仁、车前子、黄芪各 1 0 g。加减 :有粘液加马齿苋、川黄连 ;久泻不止滑脱加米壳、石榴皮…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 2007-05~2008-09本院门诊就诊的小儿腹泻患者,最小7个月,最大4.5岁;男17例,女13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7天;均因饮食不节出现腹泻,并经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前来就诊.临床表现为每天6~7次便,呈蛋花样,无臭味,无呕吐,无腹痛,纳呆,倦怠,面色萎黄,偶有低热,舌质淡红,苔白,指纹淡,便常规检查为不消化便.  相似文献   

12.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中药对照组(口服中药治疗)、西药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中药水煎取汁后保留灌肠,可以达到与口服中药汤剂相当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发热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儿科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发热50例,并在临床护理中辨证施护,疗效较好,现将观察结果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共50例住院患儿(均系无下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感染病变者),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1~5岁40例,>5岁10例。发热时间,最短刎、时,最长13天,其中有高热惊厥史5例。中医辨证病位在卫分、气分,现代医学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2灌肠方法2.l基本方:由荆芥、蝉蜕、板蓝根、防风、制僵蚕、生石膏、淡竹叶、广郁金、生大黄、忍冬藤、焦山桅组成。经本院制剂室制成10Oml/瓶的瓶装液。用量每次3~sml/kg,1日2次,保留灌…  相似文献   

14.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 将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灌肠组与西药组。灌肠组以中药灌肠液保留灌肠为主,西药组予抗生素。结果 灌肠组疗效优于西药组。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二年应用杏仁滑石汤治疗19例小儿湿热泄泻,均获痊愈,兹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及加减法: 杏仁5克滑石10克黄芩5克黄连3克陈皮5克法夏3克郁金2克木通5克厚朴4克。高热者加石膏;兼下迫暴注,泻而不爽者,加大黄;伴咳嗽加桑皮;呕吐加藿香;腹胀加槟榔;汗多、少气加党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电脑中频治疗仪及中药灌肠联合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6月章丘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小儿湿热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1组和干预2组,每组30例.干预1组选择中药灌肠法进行治疗,干预2组使用中药灌肠法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临床应用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闫永彬教授从湿热论治小儿泄泻的思想理论,认为湿热是现代小儿泄泻的病机关键,在经方葛根芩连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味,名之加味葛根芩连方,取清热利湿之意,并由现代药理研究佐证,效果显著。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小儿泄泻中医理论体系,与时俱进,而且创新经方的化裁应用,诠释了经方的强大生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儿泄泻乃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大便次数增多,粪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质如蛋花、小便短少为主症,多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秽浊伤中,脾胃虚弱引起.  相似文献   

19.
小儿泄泻乃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大便次数增多,粪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质如蛋花、小便短少为主症,多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秽浊伤中,脾胃虚弱引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符合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标准的患者65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予头孢曲松、甲硝唑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95%CI=80.58%~99.26%),对照组为73.33%(95%CI=57.50%~89.16%),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676 3,P=0.093 9),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意义;且两组总有效率的95%CI重叠。结论: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疗效可能优于对照组的证据显示,OR=0.17(95%CI=0.05~0.86),NNT=5(95%CI=2.59~29.67,但其概率分布呈明显的偏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