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分院门诊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及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上6月8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86例不良反应中涉及药物15种,以抗生素类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占54%;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4%;静脉注射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以皮肤系统损害为主,占47.67%。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合理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11年临床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规律和特点,为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总结分析药品不良反应221例(不良反应239例)。结果 221例不良反应中以抗菌药物占首位,有97例,占40.59%,其次为抗肿瘤药39例,占16.32%;肝病辅助药10例,占4.18%;肠外营养药8例,占3.35%;甲状腺用药6例,占2.51%;其他类79例,占33.05%。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8.5%。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应加强药物尤其是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及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展宏刚  路清华 《中国医药》2011,6(5):580-581
目的 分析2007至2009年山东省泰安疗养院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1例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用药原因为呼吸道感染79例,占43.6%;泌尿系统感染41例,占22.7%;消化道感染27例,占14.9%;妇科感染19例,占10.5%;外科手术后预防感染15例,占8.3%.涉及10种药品,以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最多,分别占30.4%(55例)和27.1%(49例).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和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42.0%(76例)和29.3%(53例).喹诺酮类不良反应的分布在年龄、给药方式和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 应重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2002~2003年4种药学类期刊药物不良反应报道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祝文兵 《医药导报》2006,25(2):170-171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2~2003年国内4种药学类期刊报道的371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1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占34.77%,中药致不良反应占17.00%、神经系统用药占8.36%、心血管系统用药占7.01%、消化系统用药占5.93%。371例药物不良反应中,变态反应213例(占57.41%)。结论审慎合理用药,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近三年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9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抗菌药物的ADR发生有61例,占62.88%;中成药注射剂的ADR16例,占16.4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59例,占60.82%,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我院发生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提示临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慎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我院273住院病人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73例2001~2003年肺部感染病历进行用药频度、药物费用、合理用药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临床不合理用药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4.47%,其中以超代使用头孢菌素为主,共108例,占39.56%;由不合理用药而导致的不良反应28例,占不合理用药例数的15.82%,仅配伍不当导致的不良反应就有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93%;使用1种抗感染药物临床有效率为91.43%,合并使用2~4种抗感染药物临床有效率平均为88,43%,合并使用5种抗感染药物的有效率为79.12%,而6种药物以上联合使用,其临床有效率仅为71.69%.结论 抗感染药物应用中,存在着严重的配伍不合理、超代、超剂量等不合理用药情况;合并用药品种数越多,费用成本越大,但有效率未必就好;广大医务人员应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水平,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51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51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有72个品种,其中氨基糖苷类药居首位(114例,占22 22%),其次为青霉素类(107例,占20.86%)、头孢菌素类(97例,占18.91%)、喹诺酮类药物(86例,占16.76%).不良反应的分类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本院21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0月~2012年9月本院临床科室上报的21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9大类,25个品种;青霉素类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共75例,占34.25%,其次为喹诺酮类,共72例,占32.88%;静脉给药方式为引起不良反应最主要的途径:主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共83例,占37.90%,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37例,占16.89%。结论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测,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305例药物不良反应的整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的收集总结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临床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 对30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117例,占38.36%.其次为中药注射液,有57例,占18.6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137例,占44.92%,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 我院发生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提示临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慎重.用药前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后认真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药品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信息,方法对2007年济南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搜集到的54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54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占51.18%;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3.77%.药品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药物,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23例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分布科室、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23例ADR报告涉及药品30类,中、西药品共43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最多,共81例,占65.8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共116例,占94.31%;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1例,占41.46%).结论 医院应提倡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抗感染药学》2016,(1):102-105
目的:分析该社区卫生中心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原因和分布情况,为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间上报的166例病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一般情况、抗菌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远远多于男性;ADR集中在60~92岁,占46.99%;氟喹诺酮类居首位77例占46.39%,其次为头孢菌素类38例占22.89%;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滴注160例占96.39%;ADR出现的时间在60 min内为占74.10%;抗菌药物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97例占58.43%。结论: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知识培训,临床要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减少注射剂的使用,以降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和分析全市抗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6年青岛市收集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6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抗菌药物951例,占总数的41.93%,涉及19类,96个品种,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喹诺酮类304例(31.97%),大环内酯类146例(15.35%),头孢菌素类141例(14.83%),青霉素类78例(8.2%),β-内酰胺酶抑制药72例(7.57%).结论:加强抗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保障人民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本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相关因素分析,了解本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对本院2009-06 ~2012-06收集到的138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情况、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的种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不良反应的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8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63例,女性75例,女性多于男性;0 ~ 14 a儿童构成比最高,占32.61%;静脉滴注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6.09%;涉及抗感染药物10类37个品种,头孢菌素类86例居首位,占62.32%,其次为喹诺酮类14例,占10.1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有62例占44.93%.结论 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其用药监测,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李俊芳 《北方药学》2013,(1):105-106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因素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7月~2012年7月上报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66例,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6例(ADR)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药物种类分析中,抗菌药物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占46.98%,中药合剂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占16.26%,静脉途径用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为主要用药途径占80.72%;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及附件占48.19%,消化系统损害占15.67%。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管理,及早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可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为药物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抗感染药学》2017,(4):813-814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合理使用方法,供临床安全用药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患者116例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药物名称及不良临床表现,并结合患者使用情况探讨合理的用药方法。结果:6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最高(37.07%),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氧氟沙星分别为48.28%、27.59%、18.10%和6.03%;静脉给药致不良反应占87.93%,口服占12.07%;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为28.45%、22.41%、18.97%、12.07%、6.90%、6.03%和5.17%。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慌、心悸、幻觉、皮肤干燥、皮疹、呕吐、恶心等,因此规范性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7.
《抗感染药学》2017,(1):95-97
目的:分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6年7月间医院临床治疗中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用药期间的临床表现、累及器官以及涉及的药物种类及给药途径等。结果:发生药物不良反应94例,其中65岁以上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43例占45.74%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其累及消化系统症状的临床症状表现占51.06%高于其他累及器官的临床症状;抗菌药物类所致不良反应患者40例占42.55%;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用药占72.34%。结论:临床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增强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意识,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不良反应涉及共涉及9类抗菌药物46个品种,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103例,占81%;涉及部位以皮肤及附件最多,占71%;结论抗菌药物导致临床不良反应较多,应严格按照药物使用标准用药,积极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0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不良反应中,以消化系统损害为多,占19.44%,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18.52%,心血管系统损害占15.74%,中枢神经系统占13.89%.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多见,临床不良反应症状多样,提示临床需重视用药后监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与分析本院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12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抗感染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32例,占25.0%,其次为中成药和心血管系统药物。静脉滴注是所有给药方式中ADR发生率最高的,占75.0%。不良反应表现最多的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ADR高发于中老年年龄段,〉50岁的患者占到了57.8%。结论本院发生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提示临床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儿童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慎重。用药前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后认真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