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分院门诊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及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上6月8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86例不良反应中涉及药物15种,以抗生素类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占54%;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4%;静脉注射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以皮肤系统损害为主,占47.67%。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合理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我院10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收集的104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过敏史、所用药物、用药时间、不良反应名称及表现、转归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04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多为中老年患者;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占55.77%;以抗病毒药物引起的ADR居多,其次为肝胆药物、中成药和抗菌药物等。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ADR监测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份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份发生的104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ADR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78.85%;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比例最大,占70.19%;累及器官/系统方面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62.16%。结论:抗感染药物应用及静脉滴注用药是产生ADR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加强ADR高发生率品种的监管,注意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强化ADR的监测报告,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许慧清  吕新艳 《海峡药学》2012,24(4):251-252
对医院2009~2010年上报的86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86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中,≥60岁者发生ADR比例最高(占36.05%);涉及药物品种12种;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0.70%).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分布,并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收集的不良反应报告156例,分别就患者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中,以老年人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药品类型以抗生素和中药制剂为主,反应发生类型以皮疹较为多见。结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控制药物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深入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上报的33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及其品种数和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有131个品种,发生人群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41.12%,以女性患者居多;静脉滴注给药占88.46%;涉及抗感染药物82例,占24.26%;中成药74例,占21.89%;单品种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多,共41例,占12.13%;涉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34.83%。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成药,加强对肠外营养药物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5月所收集病历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86例进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发生ADR的前三位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中药制剂、维生素类用药,其中头孢他啶发生的不良反应最多,其次是阿奇霉素,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的损害为主,且以皮疹、瘙痒、面部潮红多见,发生过敏性休克的主要是头孢他啶,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占90.86%。结论通过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特点,能提高药物治疗作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使药物使用更加安全、经济、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8.
我院8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临床上对药物引起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及其临床表现,做到及时报告,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将有利于提高医疗水平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医药费用.本文对我院收集的88例ADR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许德河  林优美 《中国药业》2009,18(10):65-65
目的了解引起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药物及临床表现,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1月至12月期间收集的ADR报告,按药物类别及ADR的临床表现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ADR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结论应强化ADR监测工作,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206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2年的ADR报告共涉及88个品种,较严重ADR48例,死亡1例。引起ADR前5位的药物分类依次为抗微生物药物、中药注射剂、大输液、循环系统用药及解热镇痛类药。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损害。结论重视并加强ADR监测与报告,定期分析报告数据,为临床及时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可减少和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1.
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173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60岁以上老人发生ADR的比例最高(24.28%);抗微生物药物引起ADR的例数最多(49.71%);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例数最多(89.60%);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41.01%)。  相似文献   

12.
我院12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燕玲  梁桂才  王芬 《海峡药学》2009,21(12):243-245
对我院2007年7月~2009年4月收集到的12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药物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抗菌药物所药物引起ADR最多(占49.22%);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占46.87%);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0.31%)。结论开展和加强临床ADR监测与报告工作是提高用药安全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特点,为改进我院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及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至2013年收集的155例ADR报告进行病历回顾性分析。结果155例ADR报告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中老年患者是ADR的高发人群;ADR涉及药品中抗肿瘤药物和抗感染药物的发生比例最高;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及血液系统损害多见。结论抗肿瘤药物和抗感染药物是我院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此类药物的管理和监测,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院9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我院药物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通过 97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7例药物不良反应中 ,抗生素占首位 ( 37 1% ) ,中药制剂其次 ( 2 7 8% ) ,主要表现类型为皮疹。结论 :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 ,也存在着药物不良反应 ,危害人类健康 ,临床医生应注意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郑海燕 《首都医药》2012,(24):37-38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5月我院各科室上报的27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统计并分析抗菌药物所致ADR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分析不同给药途径ADR发生的情况,比较各类抗菌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人体系统的损害和临床表现。结果抗菌药物所致ADR中男137例(49.6%),女139例(50.4%),男女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R在10岁以下的儿童和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0.1%、39.5%。引起ADR的抗菌药物中,前三位分别为头孢菌素类(约占43.1%)、喹诺酮类(约占25.4%)、林可霉素类(约占14.9%)。结论抗菌药物会引发人体各大系统的损害,医院应该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减少抗菌药所致的AD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报的315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1类7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最多,有139例(占44.1%);其次是中药注射剂58例(占18.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263例(占83.5%);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45例(占46.0%).结论 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陆海宁 《北方药学》2014,(10):114-115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了解ADR的发生特点及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自发呈报的82例ADR报告,对引起ADR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和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2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46例,占56.10%)高于男性患者(36例,占43.90%)。抗微生物药的ADR发生率较高(51例,占62.19%),静脉滴注给药的ADR发生率较高(73例,占89.0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多(43例,占52.44%)。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工作责任心,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以及临床药师指导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016年上报的483例ADR报告,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及其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的男女比例为1.06∶1,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18岁,共144例(29.81%);发生ADR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共273例(56.52%);ADR发生率最高的药品为眼科诊断用药,共109例(22.57%);ADR涉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共253例(52.38%),其临床表现为药疹、瘙痒和红肿。结论临床医师应结合药物基因检测采用个体化给药,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监测,并鼓励药师积极参与到临床用药中,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上报的303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2类68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有131例(占43.2%);其次是中药注射剂52例(占17.2%);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251例(占82.8%);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44例(占44.3)。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近几年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分析2007—2010年我院各科呈报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46种,其中抗感染药物,生物制剂和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不良反应占85%,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途径。结论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