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实用性。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2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12例,治疗组给予益心舒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6个月后,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观察对比2组患者斑块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MT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具有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血脂康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探索简便廉价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的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82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胶囊,疗程6个月,综合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及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血脂康胶囊具有明显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溶栓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用溶栓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和对照组(45例,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斑块情况、中医症状积分、血流变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内-中膜的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和斑块面积分别为(0.95±0.16) mm、(19.34±1.47) mm2,均低于对照组[(1.24±0.18) mm、(20.33±1.87) mm2];管腔直径[(6.47±0.48) mm]大于对照组[(5.53±0.43) mm],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头晕、头刺痛、肢体麻木、口唇紫暗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1.02±0.56)、(2.02±1.48)、(2.34±0.47)、(2.26±1.22)分,均低于对照组[(2.34±0.43)、(3....  相似文献   

4.
步长脑心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锋 《中国实用医药》2011,6(7):129-130
目的评估中成药步长脑心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探索简便廉价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的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疗程4个月,综合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及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步长脑心通胶囊具有明显调节血脂、减小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使用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是一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良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蚓激酶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纤溶酶原、血流动力学、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方法60例颈动脉斑块和纤溶酶原异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蚓激酶胶囊和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2组常规治疗相同,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纤维蛋白原(FIB)、血流动力学、血脂、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IB、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内膜斑块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前后比较,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降低程度更大。治疗期间治疗组有1例患者皮肤瘙痒,2例患者胃部不适,2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蚓激酶胶囊有改善微循环、激活抗凝、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和阿托伐他汀合用,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脂康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联合阿司匹林100 mg,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胶囊0.6 g。2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颈动脉斑块面积、厚度,监测患者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入组68例。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LDL-C水平分别为(3.12±1.14)和(2.06±0.72)mmol·L-1;HDL-C水平分别为(1.15±0.32)和(1.33±0.42)mmol·L-1;TC水平分别为(5.34±1.41)和(4.86±1.27)mmol·L-1;斑块评分分别为(5.12±0.74)和(4.03±0.85)分;颈动脉斑块面积分别为(1.38±0.52)和(1.14±0.47)cm2;颈动脉斑块厚度分别为(20.24±6....  相似文献   

7.
权青云  张愉  孙鹃  曹艳 《中国药师》2013,16(1):97-99
目的:观察降脂通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及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降脂通络胶囊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4项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数量,并比较两组脑血管病变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或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薄,斑块面积、数量均明显减少(P<0.01或0.05)。两组脑血管病变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长时间服用降脂通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稳定作用,但是否对脑梗死有二级预防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水平与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水平与脑梗塞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及40例非脑梗塞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记录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和颈动脉内径,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分别为[78.33%、(7.41±0.08)mm、(7.49±0.61)mm]与对照组[27.50%、(7.76±0.09)mm、(7.98±0.74)mm]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小于0.05);斑块部位与脑梗塞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脑梗塞组甘油三脂(2.05±0.19)mmol/L也显著高于对照组(1.38±0.18)mmol/L(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塞发生有密切关系,部分脂质代谢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软斑为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郭迎霞 《北方药学》2018,(2):157-15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混合型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血管粥样斑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收住的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血管粥样斑块的患者128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治疗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颈动脉血管粥样斑块消退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10mg每晚口服.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治疗前,颈动脉血管斑块面积,颈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TMT)明显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调节血脂及消退颈动脉血管斑块,改善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联合血脂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液粘度的影响。方法:收集门诊明确诊断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老年患者70例,给予口服银杏叶片24mg,每日3次,同时口服血脂康0.6mg,每日2次。观察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血液粘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血液粘度、IMT值、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血脂康胶囊不仅有改善血液粘度作用,还可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吴正美  胡明  王甫香 《安徽医药》2010,14(12):1431-143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90例脑梗死患者,65例非脑梗死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两组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与形态。结果脑梗死组中71例患者颈动脉共有115块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78.9%,对照组中有15例共有15块斑块形成,发生率为23.1%;脑梗死组颈动脉IMT(1.26±0.27)mm和对照组IMT(0.53±0.25)m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以脂质型软斑块且不规则为主,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以钙化型硬斑块且规则型为主。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与形态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50例患者都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为辛伐他汀常规治疗组。通心络治疗组为在辛伐他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每天3次,每次3粒,饭后服用。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前后测TC、TG、HDL、LDL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对照,同时记录不良事件情况。结果①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斑块数目体积等方面比较并无显著意义(P〉0.05)。②25例通心络治疗6个月后TC、TG、LDL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HDL高于治疗前水平,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缩小,面积缩小,12个月后上述各项指标改变更为明显,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辛伐他汀能有效调节血脂防治动脉硬化及稳定斑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利用高分辨力超声血管成像技术 ,观察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的动态变化 ,特别是斑块消退的情况 ,以评定该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 :观察对象 82例 ,为彩超检查发现有颈动脉早期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 ,其中 5 6例为双侧病变 ,受累血管为 138侧例。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41例 (6 5侧例 ) ,服用畅脉乐胶囊 ;对照组 41例 (73侧例 ) ,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两组服药时间为 6个月 ,使用 HP770 30 A电脑声像仪 ,测量用药前后的 IMT(mm)变化。结果 治疗组用药前、后颈总动脉 IMT测量值分别为 2 .2± 0 .7和 2 .1± 0 .6 ,对照组用药前的 IMT测量值分别为 2 .2± 0 .8、 2 .2± 0 .7。结果表明 ,治疗组用药前后的 IMT有明显的变薄 (P<0 .0 5 ) ,而对照组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 畅脉乐胶囊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阿司匹林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B超检出的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和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血府逐瘀汤每日1贴,两组均治疗24周.两组均于治疗24周后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计算斑块横切面最大面积和颈动脉狭窄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IMT、斑块面积和狭窄率分别为(1.47±0.11)mm、(20.58±1.39)mm2和35.03%±4.51%,对照组分别为(1.52±0.10)mm、(21.15±1.11)mm2和40.43%±4.3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血府逐瘀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和阿司匹林在改善IMT斑块面积、颈动脉狭窄率等方面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颈动脉斑块面积、脑血管事件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辛伐他汀)与观察组(辛伐他汀+阿司匹林),各45例。对比两组治疗后的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不良反应发生率、脑血管事件复发率。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的颈动脉斑块面积、IM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③随访6个月,观察组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联合使用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治疗能有效缩小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厚度,有助于减少脑血管事件复发,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病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现已成为中老年人的第三大致死病因。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以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收集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98例患者,男54例,女44例。给予辛伐他汀治疗(40mg,每晚1次),治疗8周、24周后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低回声、混合回声斑块明显减少,高回声斑块很少改变。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消退含脂质成分多的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收集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98例患者,男54例,女44例。给予辛伐他汀治疗(40 mg,每晚1次),治疗8周、24周后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低回声、混合回声斑块明显减少,高回声斑块很少改变。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消退含脂质成分多的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脑梗死的患者38例,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非脑梗死的患者3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彩超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检查、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对脑梗死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价临床意义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与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为临床准确预测及积极预防脑梗死疾病发生情况给予可靠依据,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完成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工作,记录检查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82.11%,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18.7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根据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给予积极的稳定斑块或消除斑块措施,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