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颈椎管狭窄与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1],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颈椎及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肿瘤、后纵韧带骨化症及黄韧带肥厚钙化等原因所导致的颈椎管狭窄症发病率日趋增加,其中累及多个节段的颈椎间盘突出的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黄韧带肥厚钙化致颈椎管狭窄的比例已越来越大。我院2007 年6 月 -2011 年1 月行前后路联合减压治疗重型颈椎管狭窄症 27 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总结14例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对14例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患者,术前缓解患者恐惧、忧虑、悲观情绪,改善营养较差患者的营养状况,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术后做好体位护理,防止植骨块脱出,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预防颈部血肿、脑脊液漏、气道阻塞、创口感染、褥疮等并发症;指导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颈部制动,在颈围保护和家属陪同下进行床旁活动。14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术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损伤节段骨性融合,稳定性好,内植物无松动、脱落或断裂。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指南》2017,(5)
目的研究前后路联合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43例,均采取前后路联合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12~48个月的随访,平均(22.39±4.25)个月,根据JOA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的后植骨均融合,无并发症发生和假关节形成,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术前患者的JOA评分为(9.25±3.12)分,术后6个月为(13.27±4.35)分,术后12个月为(14.53±4.39)分,手术后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1.87%和68.13%。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以有效提高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改善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产生原因。方法 对胸椎管狭窄症15例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术。结果 随访3个月-2年4个月,其中优4例,良8例,优良率80%,可1例,差1例,加重1例,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有:(1)使用器械不当;(2)硬脊膜撕裂;(3)缺血再灌注损伤;(4)定位不准确;(5)硬膜外血肿。结论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手术减压是解决压迫,恢复脊髓功能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颈椎外伤所致骨折、脱位,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牵引复位、颈椎后路减压固定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但对于骨折所造成的颈脊髓前后方同时受压,以及颈椎脱位牵引复位失败或陈旧性脱位的病人,上述手术方法均无法彻底减压重建稳定性。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1年3月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颈椎损伤1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纯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病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12例颈椎管狭窄病治疗资料,通过临床表现,JOA评分,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治疗,门诊随访,功能评价。结果随访3个月~2年,平均1年,摄片未发现不稳定现象,植骨均愈合。前路手术疗效可靠。功能评价:优良9例,可3例。优良率75%,改善率100%。结论对颈髓前致压物所致颈椎管狭窄病例一旦确诊宜尽早手术,应首先采用前路手术,前路手术可直接解除压迫,脊柱稳定,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产生原因。方法 对胸椎管狭窄症 15例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术。结果 随访 3个月~ 2年 4个月 ,其中优 4例 ,良 8例 ,优良率为 80 % ,可 1例 ,差 1例 ,加重 1例。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有 :①使用器械不当 ;②硬脊膜撕裂 ;③缺血再灌注损伤 ;④定位不准确 ;⑤硬膜外血肿。结论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 ,手术减压是解除压迫、恢复脊髓功能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影像学参数与术后脊髓漂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8例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患者手术前后的X线片、CT、MRI等资料.测量术前颈椎Cobb角,纵向距离指数(LDI),手术区域头侧与尾侧节段椎管与脊髓矢状径的比值(S/C),颈椎前凸顶点到C2~C7连线的垂直距离.术后脊髓漂移程度用平均脊髓前间隙(ACS)表示,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患者手术区域头侧节段狭窄处椎管与脊髓矢状径的比值(S/C)和术后脊髓漂移程度密切相关(R2=0.98).结论 测量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患者术前手术区域头侧节段狭窄处椎管与脊髓矢状径的比值,对预测术后脊髓漂移程度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老年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患者47例均施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情况,随访复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10~245(121.0±30.1)min;失血量278~1200(415±75.2)ml。单纯硬脊膜撕裂2例,术中给予修补。术后卧床期间并发肺部感染1例,给予治疗后痊愈。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21.5±9.8)月,术后1年X线片显示47例滑脱复位满意,Ⅰ度滑脱者8例复位达100%(8/8),Ⅱ度滑脱者33例复位达90.9%(30/33),Ⅲ度滑脱者6例复位达66.7%(4/6)。47例中钉棒系统位置满意,Cage无下沉及移位。椎旁植骨融合中,有3例不融合。术前JOA评分8~15(12.3±2.6)分;术后JOA评分19~26(23.1±3.2)分;改善率57%~84%,平均改善率(71.3±6.8)%。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1)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联合治疗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84例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脊椎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管开门度数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4.3%,优良率为80.95%,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3.6%,优良率为78.57%,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11.9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单开门与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联合治疗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均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恢复颈椎生理弧度,使脊髓充分后移,解除前方压迫,应分清适应征采取相应的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次性前后路手术在颈椎管狭窄并颈椎过伸性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27例颈椎管狭窄并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后6个月以及一年后的JOA评分结果与手术之前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后6个月JOA平均评分结果为(11.2±2.3)分、手术一年的JOA平均评分结果为(17.1±3.1)分,均明显高于手术之前的JOA平均评分结果(7.8±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29.6%、术后后1年脊髓功能改善率为48.1%.结论 一次性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过伸性损伤临床效果良好,可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就诊患者分为A组、B组、C组,三个组例数分别为21例、16例、13例,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手术疗效分析.结果 三组治疗前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9.3±2.3)分,B组(9.4±1.4)分,A组(9.2±2.2)分];治疗后,C组[(14.5±3.4)分]明显高于A组[(12.6±1.2)分](t=3.09,P<0.0S)和B组[(11.3±1.4)分](t=4.62,P<0.05);C组术后优良率(76.9%)明显高于A组(43.8%)(x2=3.84,P<0.05)和B组(42.8%)(x2=4.11,P<0.05).结论 采取前后路联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功能恢复较好,具有减压彻底、疗效显著、手术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9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JOA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均少于对照组(t=6.092、7.114、3.714,均P〈0.05)。平均随访6个月,两组JOA评分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0、0.901,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高于对照组(t=4.014,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78.3%,对照组优良率为67.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7.210,P〈0.05)。结论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对患者创伤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腰椎管狭窄症既往手术治疗主要是椎管减压术式 ,目前我们在椎管彻底减压的基础上行病变脊椎内固定及椎骨融合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其中女 11例 ,男 5例 ,年龄 2 9~ 6 8岁。腰痛及双下肢痛 10例 ,腰痛及单下肢痛 6例 ,两个阶段病例 12例 ,三个阶段病例 4例。1 2 手术方法 硬外麻醉后俯卧位 ,后正中切口 ,暴露出病椎脊突 ,椎板及小关节突 ,定位椎弓根入点 ,打入椎弓根螺钉 ,然后行椎管充分减压 ,解除椎管内致压因素 ,应用无角度AF钉固定系统 ,撑开及固定病变脊椎 ,最后行小关节间及椎体间植…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测量术前、术后1年及术后最后1次随访时的腰椎管面积,同时记录患者主观对腰腿痛的Greenough和Fraser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2(2.5~6)年.狭窄节段钛网椎管成形前横截面积为正常横截面积的(62.8±11.2)%,术后1年面积为(120.2±5.8)%,最后1次随访时为(123.6±9.2)%.术前Greenough和Fraser评分为(25.7±6.9)分,术后1年为(68.1±2.9)分,最后1次随访时为(68.7±8.7)分.椎管横截面积、Greenough和Fraser评分术后1年与术后最后1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能够在恢复椎管形状、免除马尾及神经根压迫的同时,进行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保持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