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大“降消”项目工作力度 开创妇幼保健工作新局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这次会议由卫生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召开,主要任务是总结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以下简称“降消”项目)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部署2004~2005年新周期“降消”项目工作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对“降消”项目和妇女儿童的健康非常重视,在百忙中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  相似文献   

2.
宕昌县地处甘肃南部,是汉、回、藏聚居的山区.全县辖31个乡(镇),334个行政村,经济文化落后,是国家级贫困县,省重点帮扶县.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全国贫困地区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3.
杨芩  曹启权  任红云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634-3635
“降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灭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实施以来,我省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2004年我省孕产妇死亡率出现较大反弹,随州市也有所增加,这也说明了我市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的不稳定。随着第二周期的“降消”项目的开展,曾都区也因2004年新增加了6  相似文献   

4.
实施“降消”项目工作 全面推进妇幼保健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777-3777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占地面积25.30万平方公里,管辖13个旗市区。据2005年妇幼卫生统计数字全市有254.83万人口,其中6个旗市加入国家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简称“降消”项目)。通过项目工作,加速推进了妇幼保健各项工作的发展,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004年项目旗市共有7例孕产妇死亡,2005年减少到1例。1领导重视、强化培训,为“降消”项目工作奠定基础为保证“降消”项目的顺利开展与实施,呼伦贝尔市成立了“降消”项目办公室,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呼伦贝尔市"降消…  相似文献   

5.
王有义 《中国妇幼保健》2002,17(8):461-461,465
2000~2001年我区实施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简称"降消"项目).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我区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为妇女、儿童两个<纲要>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6.
2005年石家庄市所辖5个县开展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工作(以下简称“降消”项目),按照河北省卫生厅项目办公室的要求,各项目县成立了“降消”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办公室和技术指导组。对县、乡、村3级妇幼医生进行了全面的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5个县投入经费84.7万元,为乡卫生院配备了孕产妇检查、分娩、急救设备。建立了畅通的孕产妇救助绿色通道,各县在县医院建立了孕产妇抢救中心,配备了专用车辆和抢救小组。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孕产妇实施了住院分娩资金救助。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21.12/10万,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0.43‰,完成了项目规定的工作指标。  相似文献   

7.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昆明市西北部,县域总面积为4 249 km2,其中,山区面积占98.4%.2010年年末,全县辖3镇、13乡和194个村,总人口45.2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30.37%,农业人口占97.39%.全县共有卫生机构50个,病床1 16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36人.全县自2000年开始被列为国家“降消”项目县,10年来通过实施项目管理深入、系统培训产儿科人员、普及健康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危急孕产妇抢救等措施,促进了贫困地区的妇幼卫生工作,提高了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肖勤  吴玲  余飞 《卫生软科学》2002,16(6):8-10
昆明市东川区2000年被列为国家级“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县,项目周期内,针对项目目标,妇幼卫生工作紧紧围绕计划生育,产前检查,消毒与安全分娩,其中产科建设等开展工作,在解决孕产妇“三个主要延误”方面下工夫,使孕产妇死亡率由项目实施前的349.28/10万下降为项目结束时的95.24/10万,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由5.4‰下降为0.43‰,项目达到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9.
丽江市“降消”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会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5):2022-2023
为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一法两纲”目标要求,丽江市得到了国家、省、市政府的关怀支持,有3县(玉龙、永胜、宁蒗)被列入国家级“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县(2004~2005年),市政府对我市项目实施作了承诺,并于2004年启动“降消”项目。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国家妇儿工委、卫生部、财政部联合组织实施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以下简称“降消”项目)第1周期(2001~2003年)在我区9个地州、29个县(市)开展,覆盖500多万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4。第2周期(2004-2005年)的2005年新增11个项目县,覆盖700多万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3。项目实施4年,成效显著。本文将29个原项目县和11个新增项目县的孕产妇死亡率进行分析比较,差距明显。通过分析比较显示,“降消”项目的实施,对于加快新疆脱贫致富步伐,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善贫困地区妇幼工作现状,起到了极大的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楚雄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楚雄州)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楚雄州2006-2016年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1年间,楚雄州共报告乙类传染病22种45 541例,死亡408例,年均发病率152.45/10万,年均死亡率1.37/10万,病死率0.90%。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56.86/10万)、乙肝(37.37/10万)、痢疾(15.68/10万)、梅毒(14.27/10万)和丙肝(6.64/10万)。发病率居前3位的县市为元谋县(231.67/10万)、武定县(175.82/10万)、双柏县(172.27/10万)。农民(占69.79%)和学生(占5.53%)发病数最多。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42.04%)、呼吸道传染病(占38.95%)、肠道传染病(占17.45%)构成比较大。结论 肺结核、乙肝、痢疾、梅毒等仍是楚雄州重点防控的乙类传染病;元谋县、武定县、双柏县为防控的重点地区,农民、学生为防控的重点人群。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的防控仍是楚雄州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楚雄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楚雄州)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该州肺结核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楚雄州2004 - 2017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4年间,楚雄州共报告肺结核21 860例,年均发病率57.93/10万,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χ2趋势 = 225.141,P<0.001)。菌(-)构成比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 122.716,P<0.001),涂(+)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2趋势 = 17.609,P<0.001)。发病居前3位县市为南华县(83.81/10万)、双柏县(75.50/10万)、楚雄市(67.04/10万)。1 - 3月为发病季节高峰。农民(占82.98%)发病最多,学生(占2.48%)发病一直处于前几位。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比为2.20∶1。发病年龄高峰为45~70岁组中老年人(占60.15%);0~14岁组儿童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 159.039,P<0.001)。结论 应加强肺结核病例的发现和督导管理等综合防制措施,尤其加强重点人群(农民)和高疫情地区(南华县、双柏县、楚雄市)的防控工作。同时做好学校肺结核的防控,防止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云南省楚雄州彝族流动人口及其家庭成员艾滋病知信行现状及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需求,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开发传播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对云南省楚雄市和禄丰县4个乡镇的彝族流动人口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97份,其中流动人口占30.5%,家庭成员占69.5%。男性占56.2%,女性占43.8%。流动人口外出务工从事行业前三位依次为建筑业(41.3%)、餐饮、娱乐等服务业(27.3%)和制造业(10.9%)。调查对象对国艾办督导评估8道基本知识题知晓率为78.7%,UNGASS 5道知识题知晓率为41.0%,流动人口与其家庭成员无显著性差异。流动人口对婚前、婚外和多性伴持不正确态度的比例分别为53.3%、31.6%和40.8%,其中8.4%有过多性伴性行为,上述比例均显著高于家庭成员。调查对象喜欢通过电视(64.7%)、村医(45.3%)、文艺活动(40.6%)等方式了解艾滋病信息,喜欢的艾滋病防治传播材料主要为扑克牌、纸杯、纸巾等生活用品(52.0%)、年历画(37.9%)、海报/挂图/张贴画(36.9%)。结论云南楚雄州彝族流动人口和家庭成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较好,但流动人口中艾滋病高危态度和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亟需针对流动人口开发适合的传播材料,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培训乡村产儿科技术服务人员 ,改善乡镇卫生院产儿科服务条件 ,提高育龄妇女住院分娩安全意识 ,降低项目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方法 :开展人员培训、健康教育、设备配置、贫困救助、监督指导等活动。结果 :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等重点指标实现项目终期目标。结论 :贫困地区妇幼卫生事业建设与发展必需有可行性项目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防治效果,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四川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考评、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甘孜藏族自治州18县消除碘缺乏病工作进行县级考核评估.结果 全州管理指标平均得分86分,合格碘盐食用率93.48%,碘盐覆盖率96.47%,甲状腺肿大率2.56%,尿碘中位数174.5 μg/L、尿碘值<50μg/L以下比率8.81%.结论 甘孜藏族自治州88.89%(16/18)的县实现县级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凉山州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凉山州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凉山州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00/10万,2008-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率分别为10.34/10万、8.30/10万、17.28/10万和12.02/10万,男性报告发病率为15.04/10万,女性报告发病率为8.74/10万,男女性别比为1.85∶1;全年各月均有手足口病报告发病,5~6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35.28%;人群分布以散居儿童(72.56%)和幼托儿童(21.10%)为主;o~5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发病总数93.03%,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全州各县(市)均有手足口病报告.结论 2008-2011年凉山州手足口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呈明显季节性和人群分布特点,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应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掌握流行趋势,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分析凉山州近年来梅毒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梅毒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凉山州2005-2010年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凉山州共报告梅毒病例290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62/10万,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各型构成中,以隐性和I期梅毒为主,占总患者数的81.48%。无明显季节高峰。女性患者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0.69: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9.19/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14.20/10万,男女梅毒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年龄以20-39岁的青壮年为主(66.47%);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61.34%)。结论2005-2010年凉山州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防范意识和防范水平,加强高危人群梅毒筛查和检测,实施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梅毒传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地区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以及农村群众对艾滋病防治的需求和喜好,为该地区艾滋病健康教育和传播材料开发提供策略建议。方法对西昌市、昭觉县4个乡镇6个行政村的彝族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对村民、村干部、村医、艾滋病防治专业工作者进行小组访谈。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33份,男性63.2%,女性36.8%。文化程度以文盲(48.4%)和小学(41.3%)为主;79.7%的调查对象接触过艾滋病宣传活动,每年约2~3次。宣传形式主要为传播材料入户发放(81.1%)、艾滋病宣传展览(47.2%)。76.7%的调查对象接触过艾滋病传播材料,材料类型主要为传单(64.4%)、海报/挂图(63.4%)。村民喜欢通过村干部(69.2%)、村医(54.6%)、家人和朋友(50.0%)和电视(40.0%)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结论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地区艾滋病健康教育应采取人际传播为主,大众传播为辅的策略。应加强村干部、村医的组织培训,加强影视和图画类传播材料的开发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四川省彝族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庭成员艾滋病知信行现状调查。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原则,问卷凋查四川省西昌市和昭觉县8个村的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属311人。结果共调查彝族外出务工人员及家庭成员311人,其中流动人口178人(57.2%),家庭成员133人(42.8%)。男性241人(77.5%),女性70人(22.5%)。平均年龄35.8±9.8(16~58)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1.O%。外出务工者外出期间从事行业前3位依次为建筑业130人(42.0%)、个体经营82人(26.4%)和餐饮、娱乐等服务业29人(9.6%)。流动人El和家庭成员艾滋病平均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9.1%和64.9%,UNGASS5个关键问题平均知晓率分别为70.2%和59.1%,国艾办8个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76.8%和64.4%。调查对象对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和多性伴持“肯定/无所谓”态度比例分别为42.9%、23.3%和26.3%,72.9%的人明确表示不愿与艾滋病感染者保持交往。18.8%的人有过多性伴行为。艾滋病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村干部(70.2%)、村医(65.2%)、电视(57.3%)和家人/邻居/朋友(55.3%)。喜欢的艾滋病传播材料类型主要为扑克牌/纸杯子等生活用品(68.0%)、海报/挂图/张贴画(58.2%)、传单(27.5%)和年历(27.1%)等。结论彝族地区外出务工者的家庭成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高,艾滋病歧视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