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括肺癌在内的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近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VEGF家族的新成员,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促淋巴管生成因子,由于其强大、特异的促淋巴管生成作用,在与肿瘤、特别是肿瘤淋巴转移的相关研  相似文献   

2.
淋巴转移是肺癌转移途径之一.在肺癌淋巴转移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家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淋巴内皮特异性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及其配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促进淋巴管生长具有关键的作用.同时近年研究表明环氧化酶2与肺癌淋巴转移呈正相关.环氧化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有望成为肺癌淋巴管转移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肺癌是恶性肿瘤中首位致死原因,其中超过75%的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超过一半的患者会复发,其原因目前尚不清楚。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的必要条件。研究已证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作为预测肿瘤血管生成的有价值的指标。本文将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血清VEGF水平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黄家良  叶建新 《山东医药》2010,50(14):86-87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腙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VEGF—C。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C表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腺瘤(P均〈0.01)。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与TNM分期及患者年龄、性别等无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上调,这有助于其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机制与肿瘤的淋巴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大量实验已经基本阐明了肿瘤新生血管的发生机制,并且发现了许多参与新生血管生成过程的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在肿瘤的血管新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肿瘤淋巴管的形成中是不可缺的。鉴此,在对VEGE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开始了VEGF相关抗癌药物的研究。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肺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分别采用RT-PCR法、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肺腺癌组织中的VEGF—D mRNA和VEGF—D、微淋巴管密度(MLVD)、微血管密度(MVD)。结果VEGF—D mRNA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VEGF—D蛋白阳性率肿瘤周边显著高于肿瘤中心(P〈0.01);其表达与肿瘤分化、MVD无关,与TNM分期、MLVD、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肺腺癌组织中VEGF—D高表达,与淋巴管的生成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因素对恶性肿瘤进展有重要作用[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是MMP家族的重要成员,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作用强,近来相关研究认为其表达与脉管生成有关[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是经典的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以促进肿瘤中淋巴管生成,使肿瘤细胞进入淋巴道的途径更直接[3].D2-40是最特异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本实验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MMP-14和VEGF-D对D2-40阳性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转移潜能的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和淋巴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鼠淋巴道高、低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的体内淋巴道转移状况和淋巴管生成对淋巴道转移的影响。方法将淋巴道高、低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观察成瘤及转移情况,对肿瘤组织进行淋巴管染色,观察淋巴管生成情况。另取高、低转移潜能的细胞株进行体外淋巴管生成实验并进行小鼠肿瘤转移基因芯片检测,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D(VEGF—C、D)进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结果高,低转移细胞在小鼠髂总动脉旁、肾门淋巴结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8)。高转移潜能组诱导淋巴管生成的数量大于低转移组和对照组(P=0.032)。高转移组的CD44、E-cadherin.HER2/neu、H—Ras.VEGF—C的表达均高于低转移组,nm23A.nm23-E4、pl6ink4a、CD61等均低于低转移组。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表明,高转移组vEGF—C高于低转移组,VEGF—D低于低转移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高转移组的VEGF—D分泌显著小于低转移组,vEGF—C/VEGF—D在高转移组明显高于低转移组。结论肝癌的淋巴道转移与淋巴管生成有关,VEGF—C、D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影响淋巴管生成。VEGF—C/VEGF—D比值可能是有效判断并影响肝癌淋巴道转移潜能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VEGF与淋巴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菲  钟璐  钟华  陈芳源 《山东医药》2008,48(48):112-113
1989年,Go Spodarwia等在牛垂体滤泡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出一种能选择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的蛋白质,称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最近研究发现,VEGF家族除原型成员VEGF-A外,还包括胎盘生长因子(PIGF)、VEGF—B、VEGF—C、VEGF-D、VEGF—E。现将VEGF与淋巴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和VEGF—C在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分析两指标间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留取93例星形细胞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及9例接受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患者的正常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VEGF-A、VEGF-C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RT-PCR法检测VEGF.A、VEGF.CmRNA表达,对两VEGF间及与肿瘤WHO分级、MVD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VEGF.A、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VD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且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增强(P均〈0.叭);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VEGF—A、VEGF-C蛋白表达及两者与MVD均呈显著相关(P均〈0.01)。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VEGF—A和VEGF.C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且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增强(P均〈0.05);肿瘤组织中VEGF.A和VEGF.CmRNA表达呈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VEGF—A、VEGF—C在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并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两者间及与肿瘤血管生成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已知的3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及其间的数量关系影响着血管形成的信号转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介导肿瘤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抑制VEGF和VEGFR的手段已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VEGFR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还与Tie和Eph内皮酪氨酸家族等其他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主要通过调控组织中血管与淋巴管生成来影响炎性反应、肿瘤等疾病的进展。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IBD)中炎性肠组织的血管和淋巴管明显增多。同时,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VEGF家族在IBD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VEGF与IBD的关系,对探讨IBD的发病机制及寻找IBD新的治疗靶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实体瘤的恶性生长和转移中,肿瘤血管的生成起着关键作用。能否成功在体监测肿瘤血管生成状态,将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最近有研究证实,恶性肿瘤严重缺氧时,葡萄糖转运体(Glu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协同上调作用,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将被肿瘤组织所摄取,即标准摄取值(suv)亦将协同上调。但目前有关SUV值与VEGF的相关研究却甚少。仅Ludwig等发现,在骨巨细胞瘤中,SUV值与VEGF—α的表达密切相关(r=0.9618,P=0.0089),随VEGF-α表达强度的增高,SUV值随之升高。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是否存在此种相关关系尚未见报道。本文将探讨NSCLC肿瘤组织中的VEGF水平与病灶SUV值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内皮素-1(ET-1)在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定量分析其与肺癌分型、分级的关系,观察ET—1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探讨ET—1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方法检测ET—1及VEGF在肺癌中的表达、MVD的计数,并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ET—1的含量。结果ET-1主要分布在肿瘤细胞的胞浆中,在鳞癌、腺癌等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而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图像分析表明,鳞癌、腺癌的分化程度越低ET—1含量越高,分化程度越高ET—1含量越低。ET—1表达阳性组中MVD显著增高,且ET—1的表达与VEGF有关。结论ET-1存在于肺癌细胞中,在腺癌和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ET—1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有一定关系。ET-1可能作为一种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参与肺癌的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恶性肿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VEGF在肺癌中的表达、VEGF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及治疗干预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张海宏  陈玉成  曾智 《心脏杂志》2005,17(6):610-612
胎盘生长因子(P lGF)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成员之一,与VEGF结构相似,参与病理状态下的新生血管和侧支血管的形成,而对生理状态下的血管发育影响很小,可望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作者就其结构及促血管生成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马晓春  张玲  马红  于润江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32-35,T002
目的 探讨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血管新生、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63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抗VEGF165单克隆抗体(单抗)检测VEGF表达,抗CD34单抗测定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以反映血管新生,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抗测定肿瘤细胞增殖指数。结果 32例(50.8%)VEGF呈阳性表达,iMVD为4~138.7(M=36)/×400,PCNA为0~92%(M=25.03%);VEGF评分为高级的肺癌组织iMVD高于VEGF为阴性和低级的肺癌组织(P<0.01),iMVD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  相似文献   

18.
p16和VEGF在老年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1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索蛋白-过氧化物酶(streptaridin pemxidase,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肺癌石蜡包埋组织中VEGF和p16的表达情况。结果①p16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核。VEGF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或胞膜,二者的表达都与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②p16和VEGF的表达都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③p16表达与VEGF呈负相关(P〈0.05)。结论VEGF促进肿瘤血管生成,VEGF表达上调或p16表达下调对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起霞要作用.为判宦肿瘤的牛物学行为和转耨潜能棍世了雷霉括标.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生成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其过度表达与肿瘤生长、侵袭及转移关系密切。研究发现,催化一氧化氮(NO)生成的关键酶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的增高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密切。笔者检测了涎腺腺癌VEGF、诱导型NOS(iNOS)和内皮型NOS(eNOS)的表达,以观察VEGF、iNOS和eNOS在涎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促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是目前所知作用最强的促血管内皮生长的细胞因子。它能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等发挥着重要作用。肺癌发病率逐年增长,恶性程度高,早期即可出现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