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驱动仪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及护理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使用循环驱动仪对减轻肢体肿胀、疼痛的影响。方法: 设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在术后固定时间测量患肢大腿周径并与健肢比较。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循环驱动仪对患肢进行辅助性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第2、4、6天患肢与健肢大腿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应用循环驱动仪行辅助治疗,配合积极的护理,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王军  张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9):1038-1038
目的:探讨股浅静脉瓣膜带戒术在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患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腘静脉造影确诊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肢7条,行股浅静脉瓣膜带戒术。结果:7条患肢平均随访24个月,全部患肢症状缓解,溃疡痊愈,无1例复发。结论:本手术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求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更佳措施。方法:对2012年在我科手术治疗下肢骨折的102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实行常规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其中观察组在术后2~3天开始用CPM机进行患肢持续被动运动。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无1例患者发生患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出现3例有患肢深静脉血栓症状,经彩超诊断证实患肢静脉血栓,3例虽无患肢深静脉血栓症状但经彩超诊断为患肢静脉血栓。结论:下肢骨折术后患肢早期行持续被动运动(CPM)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镜下静脉交通支离断术(SEPS)治疗下肢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4月-2008年12月,经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患肢17条,行SEPS术在深筋膜下断离病变交通支,联合Muller术抽剥浅表静脉以及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结果:17条患肢术后创口生长良好,无感染及出血,术后所有患肢曲张静脉团消失,局部疼痛缓解,7条患肢内踝沉着色素减轻,5条患肢溃疡在2~4周内完全愈合,无溃疡复发及新溃疡形成,术后无组织水肿。结论:腔镜下静脉交通支离断术(SEPS)治疗下肢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溃疡具有创伤小、手术彻底、患者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乳腺癌术后护理常规实施护理,干预组实施知信行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组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患肢肿胀情况、徒手肌力综合测定和患肢运动耐力测定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知信行模式干预能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患肢功能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患肢功能锻炼的疗效。方法:将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124例行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G组、D组,各62例,D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G组在此基础上行早期患肢功能锻炼。结果:G组皮下积液发生率、患肢肿胀发生率、肩关节外展及肌力等上肢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行早期患肢功能锻炼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月国静脉肌袢形成术加股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血液倒流性病变的效果 ;方法 :对 3 0例 3 1条患肢行月国静脉肌袢形成术加股静脉瓣膜包窄术 ,并观察疗效 ;结果 :术后近期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的有 2 7条患肢 ,好转的有 4条患肢 ,远期疗效均良好 ;结论 :月国静脉外肌袢形成术加股静脉瓣膜包窄术是治疗下肢深静脉严重血液倒流首选而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液减压循环机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4例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液减压循环机治疗。于治疗前后,测量两组患者的患肢周径;采用Kamofsky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的行为状态健康状况;采用静止视觉模糊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的患肢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患肢周径小于对照组(P<0.05),平均Kam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血液减压循环机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性湿疹的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下肢静脉性湿疹患者42例,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加湿疹范围内皮下曲张血管分段完整剥脱.结果:42例患者(51条患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49例患肢情况,随访3~6个月,患肢酸胀沉重感及皮肤瘙痒症状基本消失,色素沉着逐渐减轻,湿疹明显好转,无复发.结论:手术治疗静脉性湿疹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5月~2009年6月诊治的32例(38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病例资料。全部行深静脉顺行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患肢股浅、股深和交通支静脉功能,根据复发原因确定治疗方式。结果:复发的原因有大隐静脉主干和部分属支残留(15条患肢),同时4条合并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3条患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7条患肢),1条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和1条同侧Cocket综合征,以上病例经有效治疗均治愈或症状缓解。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主要是手术方式不当、手术技术失误和术后处置不足,仔细术前检查、强调诊断准确、合理选择术式、优化技术方案、严谨手术操作、注意术后处置,可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术前综合评估,对基础疾病积极治疗,行患肢骨牵引10~14天,术中严密监护,全部采用改良Gibson手术入路,注意恢复患肢长度,术后积极处理伴发疾病,防止并发症,尽早行康复训练,确保手术疗效。结果:40例经0.5~4年随访,4例出现术后髋关节疼痛,手术优良率90%。结论:对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若身体条件许可,可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术前须充分牵引,术中恢复患肢长度,术后尽早功能锻炼,确保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浩  陈凯  郑樟栋 《浙江医学》2000,22(6):340-341
我院自1996年5月至1999年5月 ,对156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187条患肢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其中85例的103条患肢被诊断为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采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片股浅静脉包窄术治疗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本组85例103条患肢 ,其中单侧67例 (左侧42条 ,右侧25条 ) ,双侧18例(36条 ) ;男57例 ,女28例 ;年龄27~72岁 ,平均56岁 ;病程3~50年 ,平均17.9年 ,其中19例曾行大隐静脉结扎、抽剥术 ,术后仍复发。全组均有患肢浅静脉曲张、疲劳后酸胀不适 ;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65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探讨,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延续干预组,常规组患者离院后自行进行功能锻炼,延续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予以家庭和电话进行随访干预,并比较6个月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以及功能锻炼依从性情况。结果:延续干预组患者其患肢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功能锻炼依从性等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家庭和电话随访等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肢功能恢复以及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外科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0例(48侧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通过静脉造影检查明确引起溃疡的原发病变,根据患肢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种类和程度对24例(28侧患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16例(20侧患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溃疡一律行周缘环行缝扎.结果 术后48侧患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色素沉着、湿疹样病变均明显减轻;44侧小腿酸胀沉重感、疼痛、水肿12~18 d消失;所有患者溃疡均在14~40 d内愈合.随访4~24个月,平均18.6个月,4侧(8.3%)患肢溃疡复发.结论 纠正浅静脉、交通支静脉和重视溃疡创面的处理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有效疗法,EVLT和SEPS术操作简便、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一2010年4月收治的47例(54条患肢)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25例(28条患肢)。所有患者均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复发的原因有大隐静脉主干及其部分属支残存(15条患肢),合并小腿交通静脉功能不全(37条患肢),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2条患肢),出现小隐静脉曲张(12条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6条患肢),同时存在3个静脉系统病变(17条患肢)。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累及3个静脉系统。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术前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3岁,98年2月份因车祸致左股骨转子下骨折,呈横形骨折。行切开复位“L”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未行外固定.切口一期愈合.骨折渐愈合。98年12月份拍X光片示骨折线消失.骨折愈合良好、故行“L”钢板取出术.术后一月因患者玩耍不慎跌倒.致患肢转子下再次骨折,于99年2月份行切开复位.梅花针内固定术。术后骨折愈合.于2000年4月份行梅花针取出术.两月后家属发现患者出现跛行步态.来院复查,见患肢有短小畸形.未给处理.嘱其加强患肢功能锻炼。于2000年12月份再次来院复查,见患者跛行步态加重。检查见患肢总长度较健侧缩短2.5cm,大腿膝上10cm处周径较健侧少2cm.胫骨结节下5cm处周径较健侧少1.5cm.患足长度较健侧少0.8cm.宽度少0.  相似文献   

17.
李艳  张立宏  武天舒 《吉林医学》2008,29(6):452-453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行盘状半月板成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3例先天性盘状半月板并伴有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成型术,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患肢观察及患肢功能康复指导等综合护理。结果: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心态平和,生命体征平稳,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行盘状半月板成型术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慈静  侯艳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377-2378
目的:分析双侧乳腺癌术后患肢PICC置管的可行性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例双侧乳腺癌患者患肢PICC置管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6~8个周期的化疗,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双侧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行PICC置管具有可行性,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输液通路,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术后应用舒筋活血洗剂联合康复训练对治疗后期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肢石膏托功能位固定,观察组于石膏托拆除后,采用舒筋活血洗剂熏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康复训练治疗,不配合中医熏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关节肿胀程度、血氧饱和度,及6个月术后随访,对比两组术后3、6个月踝关节Baird评分、后足AOFA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肢肿胀程度及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3、6个月术后随访,踝关节Baird、后足AOFAS评分均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Baird评分、AOF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舒筋活血洗剂,可有效促进患肢踝关节功能恢复,对踝关节骨折术患者后期踝关节功能康复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择期TKA老年患者,根据不同的镇痛方法分为CFNB组和PCIA组,各50例,PCIA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CFNB组行超声引导下0.25%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比较术后患侧膝关节、静息持续被动运动VAS评分、患肢主动关节屈曲活动度,记录术后患肢股四头肌力分级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h、48h、72h,CFNB组患侧膝关节的静息痛及运动痛程度显著低于PCIA组(P<0.05);术后24h、48hPCIA组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明显低于CFNB组(P<0.05);术后1d、3d、5d,CFNB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评分均明显高于PCIA组(P<0.05)。结论:CFNB应用于老年TKA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PCIA,利于早期康复训练及下肢肌力功能恢复,患者术后恢复质量显著提升,是TKA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中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