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129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在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后,均经十二指肠镜行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129例患者经ERCP显示为胆总管结石,行EST取石,取石成功121例,成功率93.8%。EST术后并发症为9.30%(12/129)。结论:十二指肠镜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6月~2008年4月126例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选择性使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然后行LC术。结果本组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结石取净率为95.1%,手术成功率98.4%。结论胆囊及胆总管结石选择性的使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创伤小,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疏东升  汪全红 《安徽医药》2006,10(4):287-288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共35例,其中行EST及取石术32例,行EPBD及取石术3例。EST胆总管取石时根据结石大小决定切开大小,不宜EST或结石较小者可选择EPBD后取石。结果35例均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取得较好的疗效。EST术中局部渗血4例,当时予电凝或喷洒止血药物即迅速止血,术后急性胰腺炎1例,经适当处理后1周痊愈,EPBD及取石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清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170-17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在诊断和治疗腹腔镜胆道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十二指肠镜诊治22例腹腔镜胆道术后并发症,并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胆道残余结石12例,10例结石排出;胆汁漏6例,5例治愈;胆总管下端狭窄2例,全部治愈。本组治疗成功率为83.33%,胆外并发症发生率为9.09%。结论:十二指肠镜在诊治腹腔镜胆道术后并发症中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技术微创治疗左右肝管结石的临床意义。方法 86例确诊为左右肝管结石伴或不伴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性ERCP技术行胆总管取石后再行左右肝管取石治疗,观察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6例患者81例一次治疗成功,成功率94.1%,所有患者无出血、穿孔及重症胰腺炎发生,12例伴有高淀粉酶血症经禁食抑制胰液分泌治疗2~3d恢复。结论左右肝管结石经十二指肠镜微创治疗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内镜合用是指应用纤维十二指肠镜行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网蓝取出胆总管结石,然后应用腹腔镜完成胆囊切除术.这一方法对胆系结石的治疗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院自1995年4月~1999年12月治疗11例患者,近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2例,女9例.年龄45岁~65岁,平均53岁.所有病人术前均行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2例合并胆总管结石,5例胆总管直径在1.0~1.3cm,故经ER-CP检查证实胆总管结石.4例在外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因上腹部仍有症状,而经ERCP检查发现胆总管结石.11例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胆绞痛发作史.病史最短8个月,最长2年3个月.其中2例发生梗阻性黄疸、胆管炎.  相似文献   

7.
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对胆总管巨大结石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42例患者经B超或CT检查提示有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扩张,根据病情和结石的情况分别选择内镜下机械碎石术(EML)、十二指肠子母镜下双频激光碎石取石术或胆道支架内引流术(ERBD).结果 42例患者中,23例经EML治疗,7例给予ERBD,12例经十二指肠子母镜下双频激光碎石,术后患者黄疸均有明显消退,治疗疗效较好.结论 通过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确诊胆管内巨大结石.内镜下机械碎石方法治疗胆总管巨大结石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及价格低廉的方法,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十二指肠子母镜下激光碎石对于充满型的胆道结石或机械碎石网篮无法取出的结石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但操作复杂,价格较高.对于年老体弱或合并有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ERBD可以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治疗胆系结石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运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结果 23例完成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3例开腹手术。结论双镜联合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它符合外科的发展方向,值的我们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对联合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治疗的6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先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均成功进行胆管造影,胆管及胆囊显影,成功率100%,继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总管结石用取石网蓝或球囊取出,鼻胆管引流(ENBD)后3—7d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ENBD中发现胆囊管低汇流6例,胆管下段炎性狭窄5例。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8例,急性轻型胰腺炎2例,EST后无十二指穿孔、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无胆总管残石。65例随访3~6个月未见残石及胆管炎发生。结论双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67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32例行内镜乳头切开术(EST组)、35例行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组)。观察组间的手术时间、禁食天数、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EST组和EPBD组在手术时间、禁食天数、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EST组和EPBD组结石一次清除率分别为90.63%和9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组术后并发症3例(9.38%),EPBD组术后并发症2例(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微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汪开贵 《安徽医药》2009,13(12):1505-1506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09年6月间,对43例有胆总管探查指征、高度怀疑有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患者,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用胆道镜探查胆管并清除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中,18例探查阴性,25例发现胆总管结石,直径2-6 mm。21例以取石网套取后,一次或分次自胆囊管取出;4例用取石网将结石推入十二指肠;行胆总管侧壁小切开33例,留置T形管5例,全组无并发症,术后平均8.4 d出院。结论经胆囊管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者,无论是开腹还是腹腔镜手术,都可考虑选择经胆囊管途径行胆管探查取石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65例十二指肠乳头旁合并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十二指肠镜取石治疗的临床效果、经验体会。方法自1999年3月至2009年3月,经十二指肠镜治疗乳头旁合并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65例,回顾分析其治疗效果及经验体会。结果65例中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56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5例。59例均一次性成功取净胆总管结石,5例镜下治疗失败转外科治疗,无一例出现憩室穿孔并发症。结论十二指肠镜对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进行治疗,相对正常乳头下而言,操作难度有所增大,乳头切开以小切开为宜,能满足镜下治疗器械进入胆道即可,对部分可能导致切开穿孔的高危患者,应用乳头扩张球囊较为安全,十二指肠镜对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进行镜下治疗依然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分析自2009年1月来我院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成功地完成手术,1例因胆囊三角肝门肝十二指肠韧带重度粘连而中转开腹、1例因结石大并嵌顿,无法取出而中转开腹。其中30例未放置"T"管,行胆总管I期缝合,10例放置T"管,术后2周经"T"管造影,4例发现结石残余,6周后经胆道镜取净结石,6例未发现结石残余,遂拔除"T'管。术后进行随访,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掌握手术操作技巧,可有效地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286例胆总管结石接受内镜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6例ERCP插管成功269例,成功率为94.1%;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EPBD)+网篮或球囊取石术36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网篮或球囊取石术,一次行取尽结石130例,未行鼻胆管引流;98例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碎石治疗,1次取净结石75例,2次取净结石17例,6例3次取净结石,术后均行鼻胆管引流;5例行内镜下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并发急性胰腺炎5例,其中1例为重症胰腺炎,出血3例,胆道感染2例,取石网篮碎石断裂及十二指肠穿孔各1例,无一例死亡。结论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37例为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联合治疗作为观察组,33例为传统开腹手术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住院治疗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均较少(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1例胆总管内结石取石失败最终采取开腹手术,取石成功率97.30%,对照组1例因结石散落、无法取出,成功率为96.97%.两组取石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现并发症,对照组手术后有1例出血,1例胆汁漏,4例切口感染,两组并发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较小,疗效好且并发症较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消化内科2008年6月~2010年8月间收治的58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与胆总管复发相关的一些因素。结果结果显示58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随访32~72个月后,有68例复发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为11.6%,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后复发有关的因素有年龄、胆总管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囊结石以及十二指肠乳头大切开等。结论65岁以上老年患者、胆总管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囊结石以及十二指肠乳头大切开等因素易引起胆总管结石后复发。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2005年1月~2008年6月27例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患者的资料,研究该术式的方法和预后。结果本组患者探查见胆总管无异常者13例,胆总管下段结石2例,结石均为松软的泥沙样结石,术中予以冲洗,并用胆道镜将结石推入十二指肠。15例探查见肝内胆管无结石、十二指肠乳头均正常。术后无一例发生胆瘘及出血,平均住院天数7.8天(6~13天),随访3~6月均未见结石复发。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并且遵循手术原则,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在治疗术前检查胆总管扩张、阴性结石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8.
王树轩  刘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56+159-156,159
目的:总结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8年1月~2010年10月以纤维胆道镜治疗98例肝内外胆道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8例中,单纯胆总管内结石66例(其中有3例小结石嵌顿于胆总管末端壶腹内),胆总管内结石合并有左肝管内结石1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有右肝管结石10例,胆总管结石同时合并有左、右肝管结石7例。伴肝内胆管结石32例中,结石从1级胆管延伸至Ⅳ级胆管者11例,多为铸型结石。1次取尽结石61例,经2次或多次取尽结石31例,取石次数最多的1例达6次(取出结石大小不等100余枚)。本组有6例残余结石未能取尽,其中结石位于小胆管内,胆道镜无法到达或小胆管开口封闭无法进行取石3例,治疗过程中患者放弃治疗3例。结论: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安全可行,且创伤小,是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76例胆总管结石先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然后经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网篮取石,气囊导管排石。结果:治愈率为97.1%,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结论: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分析对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1例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分期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期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