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勇  颜霞 《当代医学》2016,(3):159-160
目的 了解郴州市儿童家长对铅中毒防治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以便更好地做好儿童铅中毒的预防.方法 对146名郴州市某医院儿科的0~6岁儿童家长就儿童铅中毒的防治知识了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乡差异、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段儿童家长等因素会影响家长对儿童铅中毒知识的了解,城市地区、文化程度高、婴幼儿期(0~3岁)的家长对儿童铅中毒防治知识得分相对更高,分别为(6.90±1.82)分、(6.87±2.02)分和(6.76±1.70)分(P<0.05);不同性别家长的铅中毒防治知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长对儿童铅中毒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但还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应当加大铅中毒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龙林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793-3794
目的:调查分析婴幼儿家长佝偻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及现状。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6月来我院就诊的116名婴幼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形式对其佝偻病防治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婴幼儿家长佝偻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其文化水平呈正相关;婴幼儿佝偻病的防治措施以遵医嘱服用钙剂或鱼肝油为主,户外活动和服用钙剂次之;电视为婴幼儿家长获得佝偻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书籍和医务人员次之。结论向家长宣教佝偻病防治的相关知识,督促其正确实施预防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疾病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社区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社区800例>60岁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500例正常认知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发放疾病认知水平调查问卷,指导其准确填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经济收入等一般资料,了解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危险因素认知评分、疾病基本知识评分、疾病防治知识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与认知功能、文化程度及学习习惯密切相关(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疾病认知水平整体较低,其中认知功能、学习习惯及文化程度是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对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疾病知识健康宣教,增强疾病认知,提高疾病预防及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社区婴幼儿的家长实施新型健康教育对参与儿童保健活动的影响,为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社区各有60名的婴幼儿及其家长,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婴幼儿家长仅通过社区中粘贴的宣传海报等方式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婴幼儿家长通过社区讲座、健康知识手册等方式接受新型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参与儿童保健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的参与情况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社区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儿童保健的参与度,减少传染类疾病的发生,提高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婴幼儿家长对小儿肺炎防治知识掌握情况以及预防措施实施现状.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2月住院患儿56例为实验组,均曾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并接受过护理人员进行健康宣传和普及儿童健康知识.2010年6月-10月住院患儿52例为对照组,曾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未接受过护理人员进行健康宣传和普及儿童健康知识.以愿意配合者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婴幼儿肺炎防治知识及防治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接受过护理人员健康宣传和普及儿童健康知识的家长,和未接受过护理人员健康宣传和普及儿童健康知识的家长,对婴幼儿肺炎防治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未接受过护理人员健康宣传和普及儿童健康知识的家长对防治知识掌握差,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长对婴幼儿肺炎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好于实施现状.结论 医院是宣传和普及儿童健康知识的一个重要窗口[2],对家长进行肺炎知识以及其他儿童保健知识的宣教,使家长参与家庭自我保健,才能降低婴幼儿肺炎及其他常见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了解情况及对健康教育需求与行为态度。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健康咨询的儿童家长120名,对其展开自编问卷调查。结果:文化程度与职业是影响家长对儿童健康知识了解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家长对健康知识宣教内容的需求率为71.43%,家长对儿童健康知识需求率相对较高;家长接受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以电话咨询、专家讲座以及电视宣传为主。结论:要着重对儿童家长展开健康教育宣传,使儿童家长了解儿童保健相关知识及儿童保健的重要性,提高儿童家长健康教育的意识,为规范儿童家长的教育行为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健康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糖尿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60例糖尿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0例患者健康知识总分为(41.05±20.34)分,其中监测知识得分(6.28±6.59);单因素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职业因素与健康知识水平差异有显著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教育程度与健康知识呈正相关,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患者普遍知识缺乏,知识掌握不均衡,尤其是监测知识缺乏,应加强健康教育,要多关注文化程度低者,并因人施教。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家属对于糖尿病健康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糖尿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115例糖尿病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所取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家属的糖尿病健康知识普遍缺乏;个体差异大,知识掌握不均衡,比较缺乏饮食、运动知识,尤其是监测知识,并存在许多误区;总成绩较好组(>75分)为10.43%,较差组(<50分)为27.83%,两组间保健知识及需求均存在差异(P<0.005);文化程度影响调查对象的需求及认知态度,大部分患者家属需要糖尿病健康教育保健知识,但文化程度不同者,其需求和认知态度不同(P<0.005)。结论应重视和加强对糖尿病人家属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哮喘患儿家长对儿童哮喘的认知和管理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3-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就诊的哮喘儿童的家长479例,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家长对儿童哮喘的认知管理水平,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文化程度、应对方式、患儿病程及家族史不同,其认知管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组、高中组认知管理明显高于小学及以下组、初中组;积极应对组认知管理明显高于消极应对组;患儿病程2年以上组认知管理处于最高水平;有家族史组认知管理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组.结论 文化程度、应对方式、患儿病程及家族史是影响家长认知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医务人员应根据家长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以提高其认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沈小琴 《医学与社会》2011,24(10):21-22
目的:探讨和分析健康教育对新生儿急性肺炎父母知识水平和护理技巧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住院患儿父母50人,调查其对新生儿急性肺炎护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然后针对常见的新生儿急性肺炎问题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然后再统计其对护理知识的知晓和掌握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后父母对婴幼儿肺炎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针对新生儿急性肺炎父母进行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培训,能有效提高其对新生儿急性肺炎的知识水平和护理技能,从而促进患儿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徐州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与整群相结合的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徐州市农村地区6所小学的1 115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和总焦虑倾向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是否在本地打工的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和冲动倾向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父母见面时间长短不同的留守儿童在自责倾向和身体症状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的文化程度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总焦虑倾向得分之间呈负相关;母亲的文化程度与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总焦虑倾向得分间呈负相关;照顾人的文化程度与身体症状、恐怖倾向、总焦虑倾向得分间呈负相关。结论女性、父母和照顾人文化程度偏低及与父母见面时间间隔长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偏差。  相似文献   

12.
认知心理学教育对新兵心理健康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认知心理学教育对新兵精神卫生的影响,为其改善提供科学措施。方法:76名新兵用认知心理学教育干预2.5个月,另以76名新兵作对照;用心身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两组的心理健康水平及认知心理学教育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实验后的SCL-90的强迫、敌对等5项因子分显著性低于实验前,且总均分、阳性极项目数及强迫、忧郁等7项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后的相应值。对照组实验后的SCL-90的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抑郁等5项因子分值显著性高于实验前。结论:认知心理学教育对改善集训期新兵的适应不良和保护与提高精神健康水平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儿童少年精神病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112例儿童少年精神科住院的患儿父母,在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施以团体的父母健康教育,观察6周。于健康教育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临床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组患儿父母健康教育前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0.01);健康教育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较健康教育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或0.01);且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儿童少年精神科住院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促进儿童少年精神病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黄群仙  向阳 《中国现代医生》2014,(4):114-116,119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依从性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资料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家长与患儿依从性相关资料,评价依从性和哮喘控制水平。结果不同持续时间患儿哮喘控制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19例(47.60%)存在不同程度的自行停药或减量等不遵医嘱行为,担心长期应用激素安全性是主要原因。患儿的年龄、性别、哮喘严重程度及家长文化程度、居住地、疾病认知评分、自费治疗与患儿治疗依从性有关(P<0.05),其中家长文化程度、疾病认知评分与儿童支气管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是主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依从性与哮喘控制水平有关,患儿依从性主要受到家长因素影响,加强对家长遵医行为的管理和哮喘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是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0名贫困医学生及40名普通医学生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贫困医学生的各因子分及总均分明显高于普通学生。结论贫困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学校对他们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城乡儿童自我药疗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分析影响安全自我药疗的因素。方法利用调查问卷调查新乡市及其所辖县城、乡村18 岁以上的女性,通过拦截方式获得调查对象。利用Epidata 3.0 软件录入数据,运用SAS 9.2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3 地区自我药疗的相关情况利用频数、构成比等进行统计描述,3 地区特征分布的比较利用χ2检验,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认知得分高低的因素。结果收回家庭中有儿童者的有效问卷共1 045 份。84.90%市区对象、88.00%县城对象和88.65%乡村对象曾给孩子自我药疗。给孩子自我药疗的最主要原因是病情较轻,3 地区分别占53.27%、57.40%和60.16%,用药的主要依据是自身经验,3 地区分别为56.25%、54.21%和40.65%。给儿童服药前,不经常阅读说明书的比例较高(市区:29.12%,县城:37.13%,乡村:39.34%),且3 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0625,P =0.089),3 地区在是否按时给孩子用药、忘记给孩子用药时的处理等其他给儿童服药行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城乡、受教育程度、职业、身体状况、家庭月收入与自我药疗行为认知得分有关。结论城乡儿童自我药疗率均较高,儿童安全自我药疗行为和认知与城乡、受教育程度、职业、身体状况、家庭月收入有关,政府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进行相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医教结合模式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本辖区内6所公立普通小学1~3年级(6~11岁)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学生进行ADHD筛查,将诊断为ADHD患儿及其家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短效盐酸哌甲酯片并对其家长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家长及教师进行系统授课培训。观察培训前后家长和教师对ADHD知识的知晓率变化情况,以及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纳入ADHD患儿71例、家长71对、教师31名,试验组纳入ADHD患儿68例、家长68对、教师34名,两组患儿、家长及教师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前,两组教师及家长对儿童ADHD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教师对ADHD知识知晓率状况均无明显变化,但对照组的家长与试验组教师和家长对ADHD知识知晓率状况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SNAP-IV量表得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试验组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医教结合模式对儿童ADHD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社区对家长进行婴儿科学喂养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避免婴儿营养性疾病的发生。方法选择3个月以内的婴儿的家长,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家长的意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采取系统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健康教育使家长了解了有关辅食添加的相关知识,婴儿辅食添加及时率明显提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社区实施婴儿辅食添加知识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自我管理能力问卷及影响因素问卷,对就诊于郑州市某综合性医院心血管内科的200例中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日常生活行为管理(12.29±3.89)分,认知症状管理(12.33±2.80)分,疾病管理(18.88±3.88)分,自我管理总分(43.50±7.03)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对疾病的态度、文化程度是日常生活行为管理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高血压知识、性别是认知症状管理的影响因素;自我效能、高血压知识、家族史是疾病管理的影响因素;自我效能、对疾病的态度是自我管理总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不理想,自我效能、高血压知识和态度、文化程度、性别、家族史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高校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安徽省某医学院各年级726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调查医学生健康素养情况.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女生健康素养总分及知识素养、行为素养得分均高于男生(P<0.01),家庭月收入≥3 000元者态度素养得分高于<3 000元者(P<0.05),不同健康状况的医学生知识素养得分、态度素养得分、行为素养、健康素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健康素养得分和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健康素养3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女生(P<0.01).不同年级医学生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得分、基本保健得分、安全与急救得分随年级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健康状况好的医学生和健康状况一般的医学生3个健康素养维度得分均高于健康状况不好的医学生(P<0.05~P<0.01).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农村和城镇、听过讲座与未听过讲座、父母亲不同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及月生活费不同水平医学生的3个健康素养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健康素养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结论:高校医学生的健康素养处于中等水平,其3个维度的健康素养水平不均衡.可以从医学生的专业、年级、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否参加健康讲座等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