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对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控制起了决定作用。但由于滥用及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医源性疾病不断发生。究其不良反应原因有①不合理用药。②对抗生素治疗作用期望过高,对副作用认识不足。③抗生素不断更新,对新药的药理作用不甚明了。用药种类越多,药物间相互作用了解不够。抗生素不良反应包括毒性反应、过敏反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输血前给药是否有助于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8~12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362例(次)输血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在输血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肌肉注射异丙嗪的178例(次)输血患者设为药防组;将在输血前不使用任何药物的184例(次)输血患者设为对照组。根据输血病历记载统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62例(次)输血患者共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32次,其中发热反应26次,过敏反应6次,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在各种血制品中,冰冻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5.69%,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5.05%。各种血制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8,P0.05)。药防组发热反应发生率为6.74%(12/178),对照组为7.61%(14/18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药防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12%(2/178),对照组为2.17%(4/18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输血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输血前肌肉注射异丙嗪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9%;输血前未用任何药物的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9.24%。3种情况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前后的体温、脉搏、血压、白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给药无助于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清风痛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分析360例风湿病患者服用正清风痛宁的不良反应.方法:观察不良反应表现及其与服药的剂量、时间、合并原发疾病、饮食等的相关性.结果:主要不良反应、皮肤瘙痒、药疹、白细胞下降、哮喘、头晕乏力、胃肠道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其中大部分经过对症处理均能够坚持治疗,仅1例因反应强烈而停药(0.28%).结论: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建议服用该药时从小剂量开始,过敏体质者慎用或禁用,服药期间避免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如出现瘙痒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对症处理.其不良反应可通过一定的治疗手段加以避免,其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4.
胡倩 《中外医疗》2008,27(35):170-170
本文通过长时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七大主要原因,同时通过自己的多年临床经验经验,总结出了预防这些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 .其主要目的 是通过经验总结,在以后的临床过程中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而带来的付面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常用化疗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并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386例肿瘤患者应用化疗药物期间的不良反应密切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386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静脉炎、骨髓抑制、口腔溃疡、消化道反应、脱发等。通过给予相应的护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从而使化疗顺利进行。结论: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可使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从而能保证完成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陈怡 《吉林医学》2011,(24):5006-5006
目的:探讨临床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方法:统计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特点。结果:选取药物不良反应256例,其中抗生素类致不良反应143例,占55.85%,中药制剂致不良反应42例,占16.40%,其他药品致不良反应71例,占27.73%。结论:正确合理用药物,采用先进的药学监护理念来管理药品的临床使用,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减少不良反应带给患者的伤害,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芬  蔡松 《中国医刊》2005,40(12):39-39
目的了解本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近3年来17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分析.结果静脉点滴方式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最多,抗生素仍是占首位,药物不良反应以非特异性过敏反应为最多见.结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加强宣教,完善监督机制,增强临床对它的关注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8.
9.
蔡国强 《中外医疗》2010,29(32):69-69
目的分析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因素,探讨预防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88例抗生素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与合理使用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变态反应、呼吸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和消化系统反应。其中变态反应、呼吸系统反应主要涉及重度反应,循环系统反应和消化系统反应主要涉及轻度反应。结论只有加强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报告与科学研究,科学监测与预警抗生素不良反应,才能进一步提高抗生素临床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引起眼部不良反应的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治疗疾病时 ,医生往往重视药物在胃肠道、神经系统以及皮肤过敏等方面这些最常见的副作用。而药物引起的眼部不良反应常不因重视而忽略。甚至把有的眼科疾病因滥用药物或不合理使用引起的药源性眼病 ,当作原发性眼病治疗而误治 ,其疗效往往不佳。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类、解热止痛类、抗结核药以及糖皮质激素类 ,均会导致药源性眼病各类药品所述如下 :1 抗生素类1 1 青霉素 :可引起幻视 ,一过性视力障碍[1] 。1 2 氯霉素 :该药作为眼用局部用药。长期大量应用 ,引起视神经炎及视力障碍[2 ] ,连续应用要防止中毒性弱视、视神经…  相似文献   

11.
耿显艳  韩莉 《吉林医学》2009,30(8):677-678
化疗局部毒副反应占抗癌药物所致各种反应的2%-5%,是给癌症患者痛苦较大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大多数化疗药物均由静脉给药,但是具有刺激性的抗癌药物可致皮肤毒副反应,其表现可因化疗药物特性、浓度、外渗剂量等因素而造成不同程度的静脉炎或严重组织坏死等。因此用药前熟悉各种药物刺激性反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及出现外渗反应的应急处理方法,可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夏安广   《中国医学创新》2008,5(6):145-147
通过对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用药策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预防对策。结果:经统计,年龄在60岁以上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9例,占患者总数的61.9%,年龄在60岁以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4例,占患者总数的38.1%,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这63例患者中,联合用药的患者有26例,占患者总数的41.3%,单独用药的患者有37例,占患者总数的58.7%,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式,并使用联合用药,能改善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有利于患者恢复,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周敏  赵红  沈玉静 《医学争鸣》2008,29(13):1168-1168
1 临床资料 收集2004-01/2007-12完整记载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报告15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这些不良反应涉及的患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学是我国特有的医学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创立了独特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为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疾病的防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认为,中药治疗作用是纠正疾病所表现出来的阴阳偏差,药物不良反应是由药物的偏性所致。  相似文献   

17.
18.
小儿机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健全 ,临床用药常出现不良反应 ,误用、滥用药物更易发生不良反应 ,特别是在基层医院 ,这种情况更为严峻 ,现将我院 1 994年 1 2月~ 1 998年 1 2月期间收治的 36例不良反应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2 1例 ,女 1 5例 ;新生儿 8例 ,婴幼儿 1 8例 ,学龄前期儿童 6例 ,学龄儿童 4例。1 2 原发病 上呼吸道感染 8例 ,支气管炎4例 ,肺炎 6例 ,秋季腹泻 6例 ,霉菌性肠炎 2例 ,痢疾 2例 ,狗咬伤 2例 ,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 2例 ,硬肿症 1例 ,急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各 1例 ,败血症 1例。1 3 不良反应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从药品实行分类管理以来,极大地方便、丰富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医疗保健的多样化、个性化要求。但人门在追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同时,由于不能充分把握科学合理用药也给人门带来了一些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不可预料的药品不良反应危害。特别是药品实行分类管理以来,人们可以更加容易地购买和接触到药品。在药品不良反应频繁发生的今天,国家已经建立并正在健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药品不良反应有些是很难避免的,有些是可以避免的,需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对于每一位药品的购买、服用者而言,在药品的购买、使用过程中,应掌握以下科学原则:  相似文献   

20.
结核病是一种广泛传播的慢性传染病,治疗的特点是较长时间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且疗程长、剂量大,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时有发生.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是自抗结核药物问世以来就存在的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结核病的治疗过程,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化疗不能持续进行,最终导致治疗失败.正确预防、及时诊断及处理抗结核药所致的不良反应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