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探讨医用硫酸钙人工骨可替代同种异体骨作为骨缺损的修复材料的可行性. 目的:观察医用硫酸钙人工骨材料治疗良性骨肿瘤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应用医用硫酸钙人工骨材料于临床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病例31例和同种异体骨材料修复病例36例.观察植入材料后4,8,12周摄X射线片植骨吸收情况及植骨材料降解率. 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均获随访3个月以上.两组病例在随访期间植骨材料降解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良性骨肿瘤植骨区无复发.患者植入材料后3个月X射线片示骨缺损部位有新骨生成.结果表明医用硫酸钙人工骨材料临床疗效和同种异体骨接近.  相似文献   

2.
背景:探讨医用硫酸钙人工骨可替代同种异体骨作为骨缺损的修复材料的可行性。目的:观察医用硫酸钙人工骨材料治疗良性骨肿瘤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应用医用硫酸钙人工骨材料于临床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病例31例和同种异体骨材料修复病例36例。观察植入材料后4,8,12周摄X射线片植骨吸收情况及植骨材料降解率。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均获随访3个月以上。两组病例在随访期间植骨材料降解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良性骨肿瘤植骨区无复发。患者植入材料后3个月X射线片示骨缺损部位有新骨生成。结果表明医用硫酸钙人工骨材料临床疗效和同种异体骨接近。  相似文献   

3.
背景:自体植骨是修复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最理想的材料和方法,但存在增加手术创伤,取骨部位的后遗症如感染和疼痛及自体骨的取量有限等缺点。目的:分析硫酸钙人工骨和异种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6例良性骨肿瘤患者,其中骨巨细胞瘤8例,内生软骨瘤5例,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骨囊肿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和软骨母细胞瘤各1例。12例采用单一硫酸钙骨粒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6例采用单一异种骨条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8例采用硫酸钙骨粒+异种骨条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治疗后1周内、3个月、1年拍X射线片检查,了解植骨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36-72个月,发现硫酸钙骨粒的降解发生较早,一般治疗后1个月就开始出现骨粒降解,3个月大部分已降解完毕并有骨替代发生,1年骨修复塑型良好;异种骨条3个月后降解并有骨替代发生,植骨充填物边缘模糊,6个月后骨缺损及充填物之间边界变模糊,有融合现象,1年骨缺损内密度均匀,骨小梁形成明显,骨修复良好;骨粒+骨条混合植骨者介于单纯硫酸钙骨粒和单纯异种骨条之间,出现骨粒部分先降解先修复、骨条部分后降解后修复,一般术后1年达到骨性愈合。说明硫酸钙人工骨和异种骨在骨肿瘤性骨缺损修复应用中的效果良好,在良性骨肿瘤刮除后植骨可以替代自体骨植骨。  相似文献   

4.
纳米人工骨混合自体骨治疗骨肿瘤及骨病4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纳米人工骨是一种新型的骨移植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等优势,但其治疗骨肿瘤及骨病的临床效果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纳米人工骨混合自体骨治疗骨肿瘤及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骨肿瘤及骨病患者病灶进行彻底刮除,选用大小不一的纳米人工骨条或颗粒混合人工骨充填,并用尽量将腔隙填满压实.病理性骨折的4例患者行内固定,其余患者未行内固定,依病情选择适当的支具.观察植骨后患者全身状态及植骨局部情况,术后不同时间X射线片观察植骨局部情况.结果与结论:43例患者均获随访,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24个月.1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余患者全身状态及切口愈合均良好.术后1~3个月纳米人工骨混合人工骨植入区与缺损周围的骨组织之间界限模糊,但局部仍可见密度高影.约12个月植入骨区与周围骨组织密度相似.结果证实应用纳米人工骨混合人工骨治疗骨肿瘤及骨病效果满意,且并发症较少,其为一种比较理想的移植骨替代物,且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简称人工骨)植入后骨愈合的时间和骨修复效果,探讨人工骨在骨科临床的应用范围。方法:于2003-03/2005-03选择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骨折后骨缺损患者32例,骨不连患者5例,骨肿瘤患者4例,腰椎峡部裂患者4例。均符合本临床试验所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X射线片确诊,患者均知情同意。①骨折后骨缺损患者:均为四肢各部位粉碎性骨折,经切开复位后有骨缺损,采用人工骨植入骨缺损处。②骨不连患者:将骨折端瘢痕及硬化骨切除、髓腔打通后,植入人工骨。③良性骨肿瘤患者:将病骨刮除后植入人工骨。④腰椎峡部裂患者:在减压,RF复位、内固定后有2例行自体骨与人工骨混合植入,1例左侧行自体骨、右侧行人工骨植入,另1例在原来行自体骨植骨基础上因愈合欠牢固,而在原植骨处加植人工骨。结果:42例患者获得随访。①骨折后骨缺损患者29例,25例在术后2~7个月先后达临床愈合。另4例中,1例尺骨缺损植人工骨处术后2年尚无骨痂形成,术后2年9个月骨缺损处愈合;1例胫骨中上段粉碎骨折于术后15个月见原骨缺损植人工骨处骨痂形成不多。其余2例为术后过早负重,发生钢板断裂,给予重新手术复位、固定。②骨不连患者5例,有2例于术后9个月愈合,3例单纯植人工骨者未愈,其中2例再手术行自体骨移植,术后1年愈合。③良性骨肿瘤患者4例,骨囊肿2例术后未见复发。骨纤维结构不良2例,术后再次手术,改行自体骨移植。④腰椎峡部裂患者4例,3例术前腰腿痛症状消失,复查X射线片见原峡部断裂影消失。1例仍感下肢麻痛,复查X射线片见植骨愈合欠佳。结论: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能,植入体内具有良好的骨传导作用,可用于四肢粉碎性骨折所致的骨缺损;因其不具备骨诱导成分,对于骨不连、良性骨肿瘤等所致骨缺损,宜将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和自体骨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6.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简称纳米人工骨)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后,局部和全身的反应、植入后的骨修复时间,评估纳米人工骨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3-03/2004—06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缺损患者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10-83岁。其中骨折后骨缺损22例.经骨折切开复位适宜的内固定,骨缺损处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骨折后骨不连4例,将骨折端瘢痕及硬化骨清除,打通髓腔后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骨瘤样病损3例,病灶刮除后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上述病例术中材料植入量0.4-3.0g。连续12个月的临床观察随访,行X射线摄片检查。 结果:29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除1例胫骨骨折术后失访,其余28例连续12个月复诊随访。①患者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植入后X射线摄片观察结果:术后1~3个月材料植入区与缺损周围的骨组织之间界限模糊;3-6个月材料植入区内有明显的新骨长入,骨修复材料与骨组织融合成一体,密度接近正常骨组织,达到骨性连接,骨缺损己基本修复。6~12个月植骨塑形改建。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28例复诊随访时,全身无发热反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植入部位的局部无不良反应。其中2例骨折患者术后2个半月因外伤或过早负重,致内固定钢板折断再骨折,予重薪手术复位固定。 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安全的新型骨缺损填充材料;纳米人工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处3-6个月可形成骨性连接.6~12个月骨结构塑形改建,且局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吸收骨填充材料在骨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骨肿瘤患者54例,男30例,女24例。骨填充材料:(含BMP的)金骨威、金世植骨灵。应用方法:病灶刮除术骨缺损填充;灭活术后骨缺损填充;病灶切除后在骨干-假体结合部或骨干-同种并体1/4关节结合部植入骨填充材料。本组病例肿瘤及瘤样病变类型包括骨纤维结构不良、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内生软骨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母细胞瘤、骨样骨瘤等。观察患者术后全身及局部反应和影像学变化。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7.5个月。全部患者均无全身不良反应,除1例创口二期愈合外,余病例未见明显局部反应。X线片显示术后3—6个月即有填充材料降解和骨替代现象发生。结论在骨肿瘤与瘤样病变手术中应用可吸收骨填充材料(含BMP)代替自体或异体骨移植,不增加创伤,并发症少,术后基本无不良反应,且骨缺损修复效果满意,是理想的骨缺损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8.
研究发现直径300—500μm微米结构的微小颗粒骨比直径4.0-5.0mm的经典颗粒骨更容易在非感染骨缺损中成活。目的:评价采用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混合万古霉素开放性植骨修复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8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或骨不连患者,其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35.2岁;胫骨上段19例,胫骨中段2例,胫骨下段7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病例17例,骨折术后感染合并骨不连11例。随访6—30个月观察创面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平均6周移植微小颗粒骨表面被肉芽组织覆盖,平均8周创面完全闭合,经植骨后骨缺损处均骨性愈合,2例骨折愈合差,经二次植骨后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药敏反应。表明白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混合万古霉素开放性植骨修复治疗感染性胫骨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瑞帮骨酞人工骨在指骨内生软骨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生软骨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由软骨细胞错构而成,多需手术刮除及植骨治疗。以往植骨常采用自体骨移植,我院2 0 0 0年1月至2 0 0 2年10月尝试应用瑞帮骨肽人工骨于指骨内生软骨瘤刮除术后植骨治疗,共16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  相似文献   

10.
背景:同种异体骨是临床常用的骨移植材料,但缺乏诱导成骨能力是最大的问题。目的:评价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刮除或切除后应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65例良性骨肿瘤(包括瘤样病变)患者,根据植骨情况分为2组。复合骨髓干细胞植骨组35例患者根据预计植骨量从每位患者两侧的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抽取红骨髓20-40 mL,经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骨髓基质干细胞备用,在植骨前将同种异体骨颗粒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充分混匀。肿瘤刮除或切除后,将混匀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骨颗粒,植入骨缺损区内。单纯植骨组将用生理盐水浸泡半小时的同种异体骨植入骨缺损区内。分别于治疗后1,3,6,12个月进行植骨区X射线检查,比较两组病例同种异体骨颗粒界限模糊、消失的时间,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62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复合骨髓干细胞植骨组移植骨界限模糊时间和消失时间均短于单纯植骨组(P <0.05)。复合骨髓干细胞植骨组1例出现排异反应,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2周后痊愈,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感染。结果表明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干细胞植骨能明显促进骨融合和骨缺损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软骨支架材料种类繁多,随着制备工艺、结构及表面改性技术的提高,材料的性能更加完善,而一体化修复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对于软骨替代材料的稳定性十分重要.目的:观察新型生物复合材料聚氨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一体化修复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多孔聚氨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致密聚氨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及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材料植入狗膝关节,空白组作为对照,分别于4,12,24周,对动物行大体观察,局部行组织学切片观察,对支架材料植入后24周修复组织进行组织学评分,扫描电镜观察生物材料与周边软骨连接界面的情况.结果与结论:支架材料植入后12,24周,下层材料中可见有骨组织长入,多孔聚氨酯与周边软骨融合较好,周边软骨未见明显退变.植入后24周,扫描电镜见上层材料多孔聚氨酯与周围正常软骨结合牢固,未见明显间隙,周围软骨未见明显退变;致密聚氨酯与周边正常软骨有较明显间隙,周边正常软骨退行性改变,变薄、卷曲.说明新型多孔聚氨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支架材料在结构上更加接近正常软骨及软骨下骨,对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用于颈椎前路重建的材料较多,如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钛网等,但各种材料均存在一定的不足。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椎体植骨替代材料。目的:评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与自体髂骨进行对比。方法:2009-01/2010-03对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22例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植骨,18例行自体髂骨块植骨,采用JOA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测量Cobb角评价融合节段曲度以及融合节段椎体前缘、后缘高度。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得6~14个月随访,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人工椎体组及自体髂骨组融合节段后缘高度和前凸Cobb角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即刻差值、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差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根据融合标准,治疗后6个月两组融合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作为颈椎前路植骨材料,融合率同自体髂骨相似,可以有效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Il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辅助下骨搬移术(简称骨搬移术)治疗创伤性胫骨长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2000-2007年采用骨搬移术对12例创伤性胫骨长段骨缺损进行治疗,缺损5.3~11cm,平均7.3cm。参照Enneking系统对患肢进行功能评价,并分析其骨性愈合时间、带外固定架时间、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程度。【结果】随访时间12~51个月,平均38个月。12例骨缺损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为8.4个月,平均带外固定架时间为12个月,术后患肢长度平均延长7.3cm,功能恢复程度为82%。【结论】骨搬移术治疗创伤性胫骨长段骨缺损具有较好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可随时调整纠正畸形等优点,是治疗骨缺损并发骨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型生物复合材料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二酰己二胺(Polyvinyl alcohol hydrogel/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PVA/n-HA+PA66)修复兔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5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①通过原位合成技术及冷冻.融合循环方法制备PVA/n-HA+PA66,并检测材料体外力学性能。②在兔股骨关节面上打孔,包括关节表面软骨和软骨下骨,制成关节软骨缺损的模型。将PVA/n-HA+PA66复合材料植入兔膝关节,对侧肢体打孔作空白对照组或单纯PVA植入,分别于植入12,24周后行局部组织学切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生物材料体内力学性能测试。结果:36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上层材料在100mm/min拉力状态下,抗拉强度为3.42MPa,下层材料的抗拉强度为6.33MPa。上层材料在3mm/min的压力强度下,抗压强度为3.12MPa。下层材料的抗压强度为5.3MPa。②生物复合材料植入动物体内12,24周,下层材料中有骨组织长入,上层材料与下层材料紧密连接;生物复合材料在5mm/min的冲击强度下,其抗冲击强度在植入12周时已达正常松质骨抗冲击强度。结论:新型生物复合材料PVA/n-HA+PA66修复兔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作为新型植骨材料,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中,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取骨带来的并发症,而且具有稳定的植骨融合率。目的:比较钛网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确诊的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其中26例行钛网植骨,22例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仿生骨植骨,采用JOA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测量cobb角评价融合节段曲度。结果与结论: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置入后3个月JOA评分较置入前明显改善,两组对比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入后3,6个月钛网组及仿生骨组融合节段cobb角相对于置入后即刻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入后3个月钛网组2例患者出现钛网沉降,融合节段椎间高度丢失。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仿生骨作为颈椎前路融合植骨材料,融合率高,可以有效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段骨缺损股骨骨折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1999年6月~2005年2月对8例大段骨缺损股骨骨折,采用吻合血管的双折叠腓骨移植,结合适当内固定/外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3个月~5年8个月,平均3年2个月,移植骨生长良好,骨折愈合,能完全负重。结论 带血管蒂双折叠组合腓骨移植,结合适当内固定/外固定治疗伴大段骨缺损股骨骨折,愈合快,支撑力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生物活性和骨传导能力的高强度高韧性复合材料。目的:分析转染LIM矿化蛋白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板治疗犬股骨骨折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收集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LIM矿化蛋白1转染后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板复合制备新型生物活性接骨板。48只杂交犬建立右侧股骨中段横形骨折模型,分别用转染/未转染LIM矿化蛋白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板、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板和钢板螺钉进行修复。结果与结论:修复后8周及修复后12周转染组内固定失败率均低于未转染组和单纯接骨板组(P<0.05),与钢板螺钉修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染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其他组。修复后12周转染组接骨板与犬股骨外侧皮质完全融合,骨干间有明显新骨生成。未转染组和单纯接骨板组未见或少量骨组织生成。说明新型生物活性接骨板能促进骨折愈合并与自体骨融合,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但该新型接骨板的强度有一定的局限性,用于犬股骨骨折的治疗时必须辅加外固定。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肿瘤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完整切除肿瘤组织,而且应最大限度的修复组织缺损并恢复受损功能,自体灭活骨是具有实用价值的移植和重建材料。 目的:探讨改良Malawer法结合瘤段截骨灭活回植治疗腓骨近端骨肿瘤的效果。 方法: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07年以来收治5例6侧腓骨近端肿瘤患者,分别采用股骨下段截肢、瘤腔内刮除植骨、腓骨上段截骨肿瘤切除+瘤段截骨加热(70℃蒸馏水中加热15 min)灭活回植内固定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1例截肢患者随访4年未见肿瘤复发和全身转移;1例瘤腔内刮除植骨患者术后1年复发;3例腓骨上段截骨肿瘤切除加热灭活回植内固定患者随访5个月,行走功能接近正常,膝关节外侧结构愈合好,拍片显示灭活骨截骨部尚未愈合,骨痂形成不明显,局部未见肿瘤复发,内固定无松动,灭活骨无骨折和吸收迹象。结果证实截肢和肿瘤刮除都有较明显的局限性;在Malawer术式基础上将瘤段截取骨灭活后回植能更好地保证小腿骨骼结构的完整性,原位重建膝关节外侧的股二头肌腱和侧副韧带止点,但灭活骨血运重建和愈合会随着灭活温度的提高而变得困难和缓慢,因而患者术后支具保护的时间应予以相对延长,允许剧烈运动的时间需要延迟,避免出现骨折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保肢治疗已成为四肢恶性骨肿瘤的规范治疗方式,但若治疗处理不当,则会造成肿瘤复发、继发性感染、内固定或重建假体松脱等并发症。目的:文章以传统的肢体转移性骨肿瘤外科治疗原则为基础,从四肢恶性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人性化、个体化、简单化的姑息性治疗方案,观察骨水泥填充法结合内固定治疗转移性恶性骨肿瘤的合理性、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四二一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恶性转移性骨肿瘤患者中筛选的31例患者,均要求保肢治疗。将31例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2组:肿瘤清除+钢板内固定组11例,采用骨水泥填充法结合钢板内固定内固定姑息性治疗;肿瘤清除+钢板内固定+固定前放化疗组20例,采用固定前放化疗结合钢板内固定保肢治疗。全部患者固定后获4-38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结果与结论:随访结果显示,肿瘤清除+钢板内固定组11例均存活、生活能自理,肢体运动功能良好;肿瘤清除+钢板内固定+固定前放化疗组20例患者中17例存活,3例分别于固定后第9,13个月因原发肿瘤的多脏器转移和自身条件较差、并发其他并发症而死亡。肿瘤清除+钢板内固定组保肢治疗后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综合评分均较固定前提高至少1个级别以上。结果证实,对于转移性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可不采用放化疗技术,简单的骨水泥填充法结合内固定姑息性治疗的方法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背景:胸腰椎前路手术中,植入物塌陷是影响胸腰段骨折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发生植入物塌陷、钉道松动、植骨不愈合、脊柱后凸畸形的缺陷更加明显.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椎体植骨替代材料.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病例来自于2004-01/2008-01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对象:20例中重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男6例,女14例;年龄51~82岁,平均69岁.新鲜骨折17例,陈旧性骨折3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人工椎体为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该人工椎体直径10~35 mm,长度30~100 mm,呈圆柱状,中空直径3~12 mm,管壁厚度2.5~6.5 mm,椎体四周为直径2 mm小孔,人工椎体接触面积为78.5~176 7 mm~2.固定物为佛山施太保公司的前路钉板系统,系钛合金材料.方法:常规气管插管全麻,取右侧卧位,根据骨折累及的节段不同而选用不同部位的切口,行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钢板内固定.主要观察指标:X射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植入体松动情况,并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伤椎高度及脊髓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200-800 mL,手术时间2.0~3.0 h,术后患者肺部感染1例,伤口延迟愈合1例.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X射线片复垒显示相邻椎体三四个月愈合,植入体无明显移位,重建的椎体高度丢失少.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移位等现象.术后3个月Cobb角、伤椎高度及脊髓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术后两次随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应用丁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可增人植骨融合面积,减少局部压强,防止植入体松动下沉,有效恢复椎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