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例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组织胞浆菌所致的深部真菌病,常经呼吸道感染,侵犯肺部引起急慢性肺损害,严重者可发展成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rogressive Disseminated Histoplasmosis,PDH),主要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如骨髓、肝、脾、淋巴结等。PDH在我国罕见。本院近年先后发现数例PDH,原均误诊为黑热病(LV)。现就其中2例报告如下,并就PDH的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2.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组织胞浆菌属是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丝孢菌目、丛梗孢科中的一个属,可侵犯网状内皮系统和淋巴系统,引起深部真菌病.我院于1997年至1998年先后收治的2例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临床以发热原因待查而行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内检出酵母样孢子,确诊后经氟康唑治疗.好转后出院,在院外维持治疗,6个月后作相应复查,结果为阴性,无异常临床表现和体征.  相似文献   

3.
本院近年诊治数例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DH),建立了较为可靠的PDH真菌培养和鉴定方法,分离到的真菌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真菌中心鉴定为组织胞浆菌。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疑为PDH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 1.2 主要仪器 超净工作台,手提式压力蒸气消毒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DH)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及其转归等。方法对我院2001—2006年由骨髓涂片确诊的6例PDH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PDH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肝脾大,白细胞降低等。6例PDH均由骨髓涂片确诊,主要使用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治疗。6例治疗后3例痊愈,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而失访。结论PDH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以骨髓象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较有价值,治疗使用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有效。  相似文献   

5.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rogressive disseminated histo-plasmosis,PDH)是由组织胞浆菌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深部真菌病,以进行性全身播散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导致全身淋巴结肿大、进行性肝脾肿大、骨髓功能受抑制等,预后差,病死率高。此病多见于四川、云南、湖北等地,北方尚属少见。现报道1例急性进行性PDH因救治无效死亡的病例。患者女,57岁,河北省行唐县人,农民。因主诉发热半个月入院。该患者入院前半个月无明显诱因发热,温度38.5~39.5℃,呈弛张热,无寒战。入院体检:T39.2℃,P96次/min,R24次/min,BP80/50mmHg。患者营养差,贫血貌,左臂可见多个淤斑,睑结膜苍白,双侧颊黏膜散在脓点,咽稍充血。腹平坦,肝于肋下可及,轻压痛,脾未及。双下肢指凹性水肿,四肢活动自如。血常规:RBC2.05×1012/L,Hb60g/L,WBC3.7×109/L,PLT30×109/L;肝肾功能受损;C反应蛋白升高。骨髓涂片瑞-姬染色,光镜下见单核细胞内大小一致的卵圆形芽生孢子,直径2~4μm,孢子胞浆内容物多呈半月形并集中于一端,边缘有较明显的未染色区...  相似文献   

6.
组织胞浆菌病是人体吸入空气中的真菌孢子而致病,在临床上极其少见,本例从骨髓中检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 ,7岁。近 2个月来患者常于午后发热 ,至深夜热退 ,体温在 37— 38℃之间 ,有时达 39℃ ,伴纳差、消瘦。查体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约 0 5cm× 0 5cm至 0 75cm×0 75cm ,质中 ,无压痛 ,活动度好 ,无融合。中上腹部、左中腹部可触及数个包块 ,大小 1 5cm× 1 5cm至 2 5cm× 2 5cm ,质地稍硬。肝脾均于肋缘下 1 5cm ,质软 ,无触痛。实验室检查 :ESR 90mm/h。WBC 1 6 8× 10 9/L ,N 77 6 %。类风湿胶乳试验 ( ) ,血抗“0”、外斐反应、肥达反应、免疫球蛋白、肝功能、补体C3、抗核抗体、抗dsD…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讨小儿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的有效护理方法 .方法 对3例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落实各项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3例患儿均实行综合护理干预,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小儿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的护理重点在于持续高热期和二性霉素B治疗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并根据疾病的发病过程和特点要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9.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是一种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所致的原发性深部真菌病,在我国十分罕见。现将本院收住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组织胞浆菌属是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丝孢菌目、丛梗孢科中的一个属[1],可侵犯网状内皮系统和淋巴系统,引起深部的真菌病,检出后即有诊断价值.组织胞浆菌病由对人具有病原性的荚膜组织浆菌及其杜包变种感染所致.荚膜组织胞浆菌的菌丝体产生的小孢子经呼吸道、皮肤、粘膜、胃肠道侵入人体,机体免疫功能低的易感人群,可在局部引起原发性组织胞浆菌病或播散至全身引起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鸡、狗、猫、鸟、鼠等是重要传染源[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肠道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发生于肠道的组织胞浆菌病进行临床病理学、特殊染色和电镜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47岁和68岁.病变部位均为回肠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组织细胞内外可以见到组织胞浆菌孢子,PAM和PSA染色均为(+);电镜下组织胞浆菌有分层的荚膜和高电子密度的染色质.2例经抗组织胞浆菌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肠道组织胞浆菌病多由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累及所致,好发于淋巴组织丰富的回肠.病理诊断主要靠光镜检查见真菌孢子,PAM和PAS染色均(+).电镜检查也有诊断价值.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少数免疫缺陷患者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69岁。因咽痛1周,伴吞咽困难,以左化脓性扁体炎入院。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20余年。入院时全身皮肤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咽部明显充血,左扁桃体Ⅲ度肿大,表面可见膜状脓性分泌物,舌腭弓充血水肿,右侧扁桃体Ⅱ度肿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真菌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多。我科明确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化疗后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敦华  陶如意 《临床》1997,4(3):131-133
报告4例经组织学证实的慢性肺部组织胞浆菌病。1例有发热,咳嗽和咳痰;3例体检发现,胸片示肺内肿块,或伴散在结节状钙化和胸膜增厚。强调痰真菌检查和纤维支气管镜检对本病有确诊价值。4例肺组织切片显示多核巨细胞肉芽肿,在巨噬细胞内见到许多卵圆形,直径2 ̄4μm酵母型荚膜组织胞浆菌,PAS染为红色,六胺银染成黑色。4例均行肺叶切除,无并发症,随访未见复发。作者认为对严重肺炎或空洞性病变患者最好及时给予两性  相似文献   

15.
<正>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HP)是主要侵犯肺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深在真菌病,主要流行于美洲、非洲、亚洲等地区,欧洲少见[1]。我国十分少见,主要发生于东南部地区,西北部地区罕见。内蒙古地区气候寒冷、干燥不适宜组织胞浆菌的生存和传播,因而更属罕见。现报道2例HP,探讨组织胞浆菌病的组织学改变、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对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所致的传染病。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 ,人类普遍易感 ,尤以婴幼儿和老年人多见 ,男性多于女性 ,静脉吸毒和免疫功能缺陷者是本病的高发人群。禽类是组织胞浆菌病的主要传染源 ,蝙蝠也可经肠道排泄荚膜组织胞浆菌。酵母型组织胞浆菌偶可在人群间传播[1 3] 。组织胞浆菌病并非少见 ,临床上应予高度重视 ,现就本病的有关临床问题作一简要介绍。一、临床表现(一 )原发性肺部感染[1,3]  潜伏期长短不一 ,视感染病原体的多少、首次感染抑或是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后再次感染而有不同 ,一般为 3~ 2 1d。皮试呈…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 例1:女,36岁.于1999-06-20以不明原因发热收住院,查体t39℃,P115次/min,R30次/min,BP150/90 mmHg,肝、脾、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Hb88 g/L,RBC3.05×1012/L,WBC3.4×109/L,N 0.51,L 0.42,E 0.03,M 0.04,PLT180×109/L.  相似文献   

18.
肺结核重叠组织胞浆菌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刚  许竹生  蒋洪海 《新医学》2004,35(4):228-229
1病例报告 患者男,39岁.因高热、盗汗、咳嗽1个月于2002-04-22入院.4年前曾患结核性胸膜炎,经正规抗结核治疗1年痊愈,近2年在广东深圳打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10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5/8kPa.神志清晰,慢性消瘦病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4年上海华山医院收治的7例组织胞浆菌病,并总结中国大陆同期发表的组织胞浆菌病文献共549例病例资料。结果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主要表现包括发热、肝脾肿大、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血细胞减少等,伴HIV/AIDS者血细胞减少及皮肤黏膜表现突出。局灶性感染者缺乏系统性受累的症状或体征。组织学检查可见巨噬细胞内吞噬的荚膜组织胞浆菌。治疗多用两性霉素B,轻症患者予以伊曲康唑。结论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病原菌培养阳性是诊断的金标准,需及时送检标本;治疗以两性霉素B为主,可辅以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20.
口腔组织胞浆菌病误诊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病例报告女 ,42岁。因左上后牙槽肿物复发 3个月于 1999- 0 6 - 2 3就诊。于 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左上后牙疼痛、松动。在当地县医院就诊 ,诊断为牙周炎 ,将患牙拔除。不久 ,患者发觉自拔牙创中长出一淡红色肿物 ,突出于牙槽窝影响进食。肿物生长较慢 ,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患者再次到县医院就诊 ,诊断为上颌骨肿物 ,将肿物切除 ,抗生素治疗。但术后不久 ,肿物复发 ,再次由牙槽窝中长出而来我院就诊。检查 :一般情况好 ,心肺腹部无阳性体征。专科情况见 7缺失 ,牙槽窝内可见一约 1.5 cm× 1.0 cm× 0 .7cm大小结节状肿物 ,突出于牙槽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