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35例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151例),对照组应用2005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抢救,观察组应用2010年新指南进行抢救,将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010年新指南指导下的复苏成功率是19.21%与2005年指南指导下的成功率7.14%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吴裕侃  刘飞  何平胜 《当代医学》2010,16(36):103-104
目的探讨基础生命支持顺序的改变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分析37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2005年及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按基础生命支持顺序及CPR时间早晚不同将患者分组,比较不同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大小。结果 A组26例心呼吸骤停患者中,复苏成功3例,成功率为11.5%;B组11例患者中复苏成功3例,成功率为27.3%。心跳呼吸骤停至CPR≤5min者A组9例,复苏成功2例,成功率28.7%;B组4例,复苏成功2例,成功率50.0%。心跳呼吸骤停至CPR〉5min者A组17例,复苏成功1例,成功率6.20%;B组7例,复苏成功1例,成功率14.3%。结论①抢救时间先后是决定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②基础生命支持顺序的改变对提高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尤其是就诊时间较晚患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05年6月作者亲身参与救治的8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复苏技术与预后的关系。结果8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初步复苏成功9例,最终复苏(心肺脑均复苏)仅3例。复苏率分别为10%、3·4%。结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与否与患者基础疾病是否可逆,抢救开始时间,抢救人员专业水平,抢救措施正确与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紧急气管插管的技术在院前急救中应用的经验,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及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期间在院前急救中抢救151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71例心跳、呼吸骤停成人患者采取现场气管内插管措施后对其抢救成功的影响。结果:现场实施紧急气管内插管可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早期、插管时间短,复苏成功率高。结论:院前急救人员应掌握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施行经口气管插管术对保证进一步心肺复苏,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萨勃心肺复苏机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50例(试验组)及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50例(对照组)的疗效,两组均同时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手段,包括药物及电除颤治疗.结果:试验组复苏成功40例,成功率80%;对照组复苏成功25例,成功率50%,试验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90,P〈0.01).结论:ICU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可以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杨小冶  黄永阳 《右江医学》2009,37(4):406-407
目的探讨影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急诊科3年多收治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措施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多共收治院前或院内呼吸心跳骤停患者88例,其中院前58例,院内30例,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者,心血管疾病复苏成功率较高。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病因、发病地点及复苏开始时间有关,普及CPR知识,缩短复苏开始时间,加强急救体系建设,能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个体化心肺复苏抢救程序,分析心肺复苏程序不同组合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462例,针对心肺复苏程序不同组合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 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接诊217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均按指南要求采用ABCD心肺复苏程序,心肺复苏成功39例。2005年2月至2010年1月接诊245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采用优化组合心肺复苏程序,心肺复苏成功56例。结论辨证准确地优化组合心肺复苏程序,可以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西宁地区有效人工通气建立的时机与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关系.方法:收集55例西宁地区呼吸心跳骤停行心肺脑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呼吸心跳骤停至成功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有效人工通气的间隔时间,分两组,即A组《5min;B组》5min.比较两组中各期的复苏成功率.结果:两组间三期复苏成功率均有显著差别(P<0.05或P<0.01).结论:西宁地区及时有效的人工通气是心搏骤停CPCR成功的关键,5min内行有效人工通气可显著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透析过程中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提高心肺复苏(CPCR)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透室40例尿毒症患者透析过程中心跳骤停后心肺脑复苏抢救.结果:23例(57.50%)病人经心肺复苏成功,10例(25.00%)苏醒并最终出院,8例(20.00%)生存>48小时后放弃出院,5例(12.50%)生存>48小时后死亡.结论:尽早判断心跳骤停启动抢救程序、尽早气管插管及连续有效胸外按压、早期除颤、早期使用碳酸氢钠有利于心跳恢复,复苏后继续进行透析及转入重症医学科(ICU)监护治疗有利于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心跳呼吸骤停的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 76例心跳呼吸骤停院前急救资料。结果  76例中心跳呼吸骤停时间 <5min者 2 7例 ,经复苏存活 10例 (3 7.0 % ) ;≥ 5min者 49例 ,复苏存活 2例 (4 .1% ) ,前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后者 (P <0 .0 1)。结论 提高院外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关键在于 :早期心肺复苏 (CPR)及电除颤 ,大力普及现场急救知识 ,并尽早进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LS)。  相似文献   

11.
杨惠芳  吴暐  贾俊海 《甘肃医药》2009,28(5):374-375
目的:分析院前心肺复苏(CPR)病例的抢救经过,总结其中的经验,探讨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对院前复苏的58例呼吸心跳骤停病例从复苏开始时间、临床急救措施、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58例院前呼吸心跳骤停病例,复苏成功6例,成功率10.3%。结论:影响院前CPR成功率的主要因素与呼吸心跳骤停的基础病、呼吸心跳骤停的时间、尽早的正确的CPR及除颤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2005版、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差异性,总结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总结12例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救治资料。结果 12例院前心肺复苏患者中,经现场及送院途中急救至医院急诊科者11例,其中出现自主呼吸、心率者1例(溺水,8.33%),出现自主心率者3例(溺水1例、电击1例、心源性疾病1例,25%),无自主呼吸、心率者7例(58.33%)。1例(8.33%)放弃送医院。结论按照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的要求,立即确认并启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尽早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ion,CPR),并强调胸部按压重要性及先行性、进行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合理应用复苏药物,提高现场急救技术应用的熟练程度,普及急救常识等,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盐酸纳洛酮在心肺脑复苏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对不同原因所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心脑血管疾病、各种中毒、休克、电击、窒息及原因不明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及对照组各25例。2组均给予心外按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电击除颤、静脉用药(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及支持对症治疗。纳洛酮组除上述治疗措施外,同时给予盐酸纳洛酮2.0 m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观察2组心肺脑复苏情况。结果纳洛酮组25例复苏成功17例,成功率68.0%;对照组25例,复苏成功10例,成功率40.0%。纳洛酮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纳洛酮能有效地应用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心肺脑复苏,能显著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对住院患者的抢救,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救治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50例.分别采用常规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及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进行抢救,回顾性分析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开展前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实施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时间,并作统计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实施心肺复苏、除颤时间极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1),气管插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能够改善医护人员的抢救工作的效果,提高挽救患者生命的几率,同时降低抢救患者所消耗的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分析成功救治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救治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对12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救治的过程与结果,对成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开始复苏的时间与患者的成功率之间有显著差异.不同急救复苏方法与患者复苏成功率之间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开始复苏的时间越早,复苏的成功率就越高.不同的复苏急救方式对成功率也有显著影响,气管插管显著地提高患者复苏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心肺复苏的抢救与护理对策。方法:对56例小儿心肺复苏患者进行抢救与有效的护理。结果:5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经复苏囊加压给氧,后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并辅助徒手心脏按压,经静脉或气管应用常规心肺复苏药物有38倒恢复自主呼吸病情稳定,4例经抢救虽恢复心跳,因疾病或家属原因,放弃或转院治疗,14例死亡,其中10例因入院时心跳停止,复苏无效。结论:小儿心跳骤停早发现,判断准确,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方法能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4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资料.结果:抢救半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年龄、心搏停止时间、电击除颤早晚及基础原发病均将直接影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结论:对于院前发生心搏呼吸骤停患者要做到迅速到达现场,迅速诊断,迅速心肺复苏,才能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郑瑞春 《吉林医学》2014,(9):1836-1837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规范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分析实施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前抢救的42例心跳骤停患者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分析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后行心肺复苏患者42例临床资料,设为试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并比较心肺复苏时间、除颤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结果:试验组42例患者中,抢救成功25例,占59.5%,高于对照组的13例(3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肺复苏时间、除颤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1.98±0.85)min、(1.58±1.08)min、(2.85±1.24)min,均短于对照组的(3.52±1.59)min、(3.69±2.56)min、(4.59±1.5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缩短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抢救经验,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复苏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初步心肺复苏成功的9例,最终康复出院的6例。结论:心跳呼吸骤停是最危急的临床状态,必须分秒必争。早期发现、快速准确地判断和CPR的及时正确抢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高效的团队协作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20.
宋珈 《吉林医学》2012,33(25):5397-5398
目的:探讨Thumper心肺复苏仪在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诊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在常规抢救基础上,研究组采用Thumper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对照组采用传统徒手心肺复苏,观察复苏10 min时的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及最终复苏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收缩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苏成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humper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但不能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