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重度肝损害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例1】男,19岁。因全身多处浅表淋巴结增大2周,门诊以“淋巴瘤”收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75/min,呼吸26/min,血压120/80mmHg。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头颈部及腋窝、腹股沟区可触及数十个增大的淋巴结,质硬,表面光滑,压痛,无粘连,活动度尚可。胸骨中下段压痛。胸廓对称,呼吸均匀,双肺叩诊呈清音,未闻及干、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异常淋巴细胞为其特征[1]。我科1994年2月~1996年8月收治15例,入院时误诊6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0例,女5例,发病年龄9月~13岁,6岁11例。1.2症状和体征:发热14例,热型不定,热程5~18天,以1周左右多见。咽峡炎11例,表现为咽痛,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其中扁桃体上有白色分泌物7例。淋巴结肿大12例,主要为预部淋巴结肿大。脾肿大11例,最大达肋下6cm,肝肿大9例。眼眶浮肿7例,均为<6岁患…  相似文献   

4.
郑彤 《临床误诊误治》2003,16(3):222-222
【病例】 男 ,17岁。因发热、咽痛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3天就诊。查体 :体温 3 7 8℃ ,双侧颌下、颈外侧区区均可触及数个绿豆大小的肿大淋巴结 ,质中 ,无红肿 ,轻度压痛 ,活动度可。咽充血 ,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罗音。血白细胞 6 4×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5 ,淋巴细胞 0 5。X线胸片未见异常。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及颈淋巴结炎 ,先后给予螺旋霉素、青霉素及清开灵等药物治疗无效。发病第 4天 ,患者前胸及双上肢皮肤出现红色针尖样皮疹 ,前胸部居多 ,无明显瘙痒 ,压之褪色 ,考虑药物疹。 3天后皮疹自行消退 ,继之双侧腹股沟…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deosls,以下简称传单)是EB病毒引起的一种全县多系统损害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虽然近年来对该病认识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病例误诊,为此,作者将我院1992年3月一1998年12月收治16例误诊的传单病例分析如下,以引起重视吸取教训。1;因床资料1.1一般资料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53岁,其中7-35岁门例。本组历例最后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病情观察及排除血液系统及其他感染性疾病后确诊。1.2临床表现历例均有发热,体温达38℃-40.5℃,6例呈弛张热,l例为稽留…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 男,6岁.因反复发热10 d,双耳垂后疼痛性包块3d入院.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伴咽痛,无咳嗽、流涕等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予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2d后,热退,但体温平稳2d后再次出现发热,并伴有双耳垂后肿痛,家长发现患儿双耳垂后各有一包块,以右侧明显,呈进行性增大,到儿童医院就诊,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随即转至传染病医院,查血白细胞7.98×109/L,中性粒细胞0.42,淋巴细胞0.54;丙氨酸转氨酶1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7 U/L,血淀粉酶28 U/L,尿淀粉酶159 U/L.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二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EBV)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以不规则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和肝脾大、外周血中出现大量的异常淋巴细胞为特征[1]。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疾病早期发热明显,但其他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呼吸道感染。现将我科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4岁。因发热6天入院。患儿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头痛,体温最高达39·8℃,无抽搐,偶有咳嗽,无痰,无喘憋。曾在当地就诊并予对症治疗,体温下降后很快复升,遂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8·3℃,脉搏116/min。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大,无脓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相似文献   

8.
聂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2):5439-5439
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1例分析如下。l病历摘要男,7岁。发热5~6d,体温波动在38℃左右。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全身无皮疹和出血点。右下颌可触及2.5cm×2.5cm包块,无粘连和压疼,其他部位淋巴结不大。咽稍充血扁桃体不大,颈软,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WBC21.5×10^9/L,发现大量幼稚细胞。以急性白血病于2008一03—10转入医院治疗。人院后做骨髓穿刺术,骨髓报告显示:(1)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值为3.8:1。(2)粒系增生良好,中晚粒比值稍高形态基本正常。(3)红系增生可,形态比值基本正常。(4)巨核系正常,血小板堆集。(5)异型淋巴占10%,全片未见寄生虫及特殊细胞,血片:异型淋巴占50%。中性粒细胞轻度左移成熟系正常,血小板不少。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给予青霉素及阿昔洛韦,抗炎抗病毒治疗。住院13d后患儿体温正常,颈部淋巴结消失,WBC4.7×10^9/L,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20 0 1- 0 5~ 2 0 0 1- 12我科共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以下简称传单 ) 32例 ,其中 12例误诊 ,误诊率为 37.5 % ,现将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1岁 5例 ,~ 3岁 2例 ,~ 7岁2例 ,~ 13岁 3例。均有发热 ,t37.5℃~ 4 0℃不等 ,热程 3~ 15d,肝脾肿大 8例 ,淋巴结肿大 5例 ,皮疹 3例 ,扁桃体炎 3例 ,皮肤出血点 5例 ,高热惊厥 3例 ,呕吐、腹泻 4例 ,头痛 3例 ,精神萎靡 2例 ,支气管炎 3例。实验室检查 :WBC<1× 10 9/ L者 3例 ,1.0~ 2 .0× 10 9/ L者 3例 ,2 .0~ 3.0× 10 9/ L者 5例 ,>3.0× …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系EB病毒所致,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婴幼儿相对较少,除有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三联征外,临床表现多样,町累及令身多个系统,且缺乏特异性,易致误诊。现将我科200401/200803收治的早期误诊1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是由 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 ,主要是淋巴组织良性增生性的急性传染病[1 ] 。因其较少见 ,多为散发 [2 ] ,且临床表现复杂 ,故易误诊。本文就我科 1994 - 0 3~ 2 0 0 1- 10收治曾误诊的 1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15~ 4 9岁 ,多数是 15~ 19岁的青少年。均有发热史 ,t38.7~ 39.3℃ ,其中 4例热程达 3周 ,呈不规则热型。 1例为弛张热型。 9例入院浅表淋巴结肿大 ,其中6例颈侧、耳后、颌下淋巴结可触及 ,约黄豆大 ,光滑 ,有轻压痛。3例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可扪及 ,光滑 ,…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对10例首诊误诊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从医生的主观到疾病的客观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以期找出规律。结果得出减少误诊的科学思维方法及认识态度。结论使医生在思想上及理论上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以减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误诊。  相似文献   

14.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单 )是由病疹、病毒群的 EB病毒引起与原发性 EBV感染有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症状复杂 ,表现多种多样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外 ,极易延误诊断 ,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现把我科从 1993- 0 5~ 2 0 0 1- 1收治的 4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5例 ,女 17岁 ,年龄 8月龄~ 10岁 ,其中 <1岁 10例 ,1~ 3岁 2 1例 ,3岁~ 7岁 10例 ,>7岁 1例。全部病例均有发热 (热型不规则 T38~ 40℃ ) ,热程 6~ 2 2 d33例 (78.5 % )出现不同程度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头痛、畏寒 30例 ,咳嗽、肺炎 17例 ,意识模糊 2…  相似文献   

15.
高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0):2284-2285
现将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12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3~14岁。入院前病程2~7d,均有发热,体温波动在38.5~40℃之间,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12例(100%),皮疹10例(83%),肝大5例(42%),脾大3例(25%)。均以发热原因待查收入院。本组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 1999- 0 1~ 2 0 0 1- 10收治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 38例 ,其中入院前误诊 2 8例 ,占 73.7%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5例 ,女 13例。 <3岁 6例 ,3~ 7岁 12例 ,8~ 13岁 10例 ;全年均有发病 ;本组均有发热 ,热型不规则 ;咽痛 2 2例 ,咳嗽 5例 ,四肢痛 1例 ,乏力、胸闷 2例 ,腹泻 3例 ,皮疹 3例 ,淋巴结肿大 2 4例 ,颜面水肿 3例 ,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 2 5例 ,肺部干罗音 2例 ,湿罗音 3例 ,肝脾大者 2 1例 ,多为轻中度肿大 ,胸骨压痛 2例 ;血 WBC11~ 19.6× 10 9/ L ,L 0 .5 4~ 0 .92 ,异型淋巴细胞 0 .0 5~ 0…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至2007年我院收治的本组15例在外院误诊的成人IM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误诊的成人IM病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30.5±12.4)岁.临床表现均有发热,73.3%有咽峡炎,86.6%有颈淋巴结肿大,40%有皮疹,80%有肝和(或)脾肿大.虽然15例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均≥10%,但白细胞数≥10×109L仅9例(60%),血嗜异性凝集试验仅20%阳性,EB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仅26.6%.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肿大、皮疹发生率与儿童IM相似.但白细胞升高比例、血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率、EB病毒IgM抗体阳性率均低于儿童.结论:成人IM临床表现复杂,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早期表现不典型,易误诊.  相似文献   

18.
现将2000~09/2006—09在我院就诊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误诊36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岁7例,~5岁20例,~9岁6例,~14岁3例。入院前平均病程8d。  相似文献   

19.
罗泽民  苏海涛  谢娜 《华西医学》2012,(8):1190-1193
目的总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2012年1月入院收治48例合并肝损害IM与120例无肝损害IM的患儿年龄、性别、主要症状和体征、系统损害、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肝损害IM患儿血小板减少、异形淋巴细胞增加、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血清酶学异常、持续发热、中重度肝脾肿大,以及多系统损害发生率较高;而咽峡炎、皮疹和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较低;IM合并肝损害与发病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r=0.127,0.075,P<0.05)。结论 IM合并肝损害表现为持续发热、肝脾肿大、肝酶异常、血小板减少、异形淋巴细胞增加较常见。及时作肝功能等辅助检查,及早发现和干预IM肝损害,有助于减少重症IM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性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多于儿童中流行。因症状不典型,临床易误诊。我院1996~2006年共收治IM18例,其中10例在外院误诊,误诊率56%。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4例;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