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胸痹心痛的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以宗气不足、心阳亏虚、肾元匮乏最为重要,标实以痰浊气滞尤为多见。胸痹心痛关乎五脏,与心肾关系尤为密切。滋肾通阳是治疗胸痹心痛的重要方法;在临证遣方用药时多选阴阳相配,相辅相成的药对,并且注重灵活化裁经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袁秀琼  崔凤泉 《广东医学》2002,23(10):1100-1100
胸痹心痛证 ,属于现代医学冠心病的范畴 ,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是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二杀手 ,现将其证治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均来自 1998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门诊病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10例 ;年龄最小 4 3岁 ,最大 6 5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2 0年。1 2 诊断标准 采用 1980年全国冠心病辨证论治研究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中医辨证试行标准[1] 及现代医学的心电图诊断标准。1 3 治疗方法1 3 1 方药组成 自拟生脉宣痹汤 ,方药组成 :党参 2 0g、麦冬 12g、五味子 5g、北芪 2 0g、丹…  相似文献   

3.
气元论在胸痹心痛证治中的病因病机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元论是中医药学的唯物论基础,中医引入"气元论"以阐释人体的构造和生命活动本质。从中医学天人相应、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运用中医"气元论"对胸痹心痛的证治进行新的探索,认为胸痹心痛的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主要是心气变动,与肾、肝、肺有关。病机不外心气变动,而引起诸多病变。  相似文献   

4.
风药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风药治疗胸痹心痛(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胸痹心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复方治疗。4周后对两组疗效和相关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和HDL-C均显著降低,LDL-C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TC、TG、HDL-C和L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降低,发作持续时间缩短,疼痛程度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药治疗胸痹心痛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中医症候,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5.
杨思进教授作为名中医,数十栽临证经验,对风邪、胸痹心痛、风药三者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形成了系统的胸痹心痛——“风病”辨证认识,运用风药治疗胸痹心痛,疗效颇佳。笔者通过跟师学习,亲聆教诲,采撷其学术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辨治胸痹心痛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景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脉证合参,以胸痹心痛短气开篇,系统的描述了胸痹心痛的症状、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提出了一系列经典方剂,一直被历代医家遵循并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7.
胸痹心痛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心系病症之一.随着现代化社会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故对于本病的治疗与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  相似文献   

8.
1瓜蒌薤白白酒汤 原文治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者.  相似文献   

9.
10.
胸痹证治文献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就历代关于胸痹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方药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研究 ,明确胸痹一名首见于《黄帝内经》 ,《内经》认为胸痹的关键病机应是寒凝、痰饮、瘀血痹阻心脉。《金匮要略》明确了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为胸痹的关键病机 ,确立了辛温通阳、温化痰饮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历代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唐代增用辛香通散、清心化痰之品治疗本病 ,清代开始广泛使用活血化瘀疗法。认为对胸痹进行系统文献研究对现代临床治疗本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寐从胆论治古往今来鲜有系统阐述。本文从中医经典入手,分析“胆”的功能及经络输布等生理基础,并结合古代医案及临床效案,系统探究不寐从胆论治的理论基础,以窥不寐证从胆论治之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对于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的200例慢性胃炎患者,以其完整临床资料为研究依据,所有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后采取对症治疗。结果:针对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病情都有所好转,症状明显减轻。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共138例,辨证分型以肝胃气滞型为主,共100例(占72.5%);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共62例,辨证分型以脾胃虚寒和胃阴不足型为主(各占40.3%和32.3%)。结论:临床上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时应审证求因,辨证论治,通过清脾泻热、健脾和中、疏肝理气、养阴益胃、活血化瘀等中医治则治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消渴合并痹证各方面的阐述,论证从补气角度治疗该病证的优势及意义。以阐述消渴合并痹证的临床表现及危害为基础,展开论述该病证的病因病机,从而得出结论,该病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进而论述其基本发病机理为气阴两虚,痰浊瘀血闭阻脉络。引出中医治疗该病证的基本治疗思路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各代医家应用补气药物占临床应用上的比重及各项研究中治疗该病证中补气药物的频次,从而突出补气药物应用于临床上的意义。得出结论应用补气药物治疗消渴合并痹证具有优势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王林认为小儿汗证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先天肺气虚弱,腠理不密,体质易感,加之后天饮食不知自节,喜食肥甘厚腻,脾失运化,肺脾功能失调,津液输布异常,则汗出.王林临床不拘泥于自汗、盗汗之分,围绕小儿生理特点,重在脏腑辨治,认为此病与肺脾关系密切,治疗上以固表止汗,健脾益气为法,采用玉屏风散合白术散加减治疗,结合患者体质特点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寻基于临床研究证据的口臭中医证治相应关系,为中医治疗口臭和规范化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借鉴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思路方法,开展口臭的中医文献研究,梳理口臭证型分布特点及每一证型的用药规律。结果入选的42篇文献中共涉及规范后中医证型28种,前6位的依次是脾胃湿热证、湿热内蕴证、胃火炽盛证、胃肠食积证、肝火犯胃证、肺热证。脾胃湿热证、湿热内蕴证用药中有6味是相同的,即藿香、佩兰、茵陈、黄芩、半夏、甘草;胃火炽盛证、肝火犯胃证用药以黄连、黄芩、陈皮、甘草为共性药物;胃肠食积证以焦三仙、茯苓,肺热证以桑白皮、地骨皮为针对性用药。结论口臭发病实证以湿热为主,虚证以阴虚为主,主要责之于脾胃;在今后口臭的辨证论治中可考虑以用药集中的中药为该证的基础方,在此基础上随证加减,以治病求本为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电图指标的影响。方法对30例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除心绞痛难忍时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以外,其余患者仅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30例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心电图指标治疗前后改善情况。结果 30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主要症状总有效率为86.7%,伴随症状总有效率为93.4%,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3.3%。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气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言气彰物带出气与物的对举关系,反映了以气为本的认识论和无形之气对有形之物的感应性关系。言气彰物也是中医主要的方法论,通过对宇宙气理的认识,来把握人体生命法则和药物性味功能。言气彰物不但是中医重要的认识方法论和思想理念,更有可能会成为未来新的自然观和哲学观,因为其基本能阐释宇宙演变的规律和物质之间的本末关系,并且其横向取象比类方法能补充逻辑线性思维的科学认知不足,为探讨事物变化规律和性质提供另一种重要方法。本文从气概念着手分析,以古人对中药药性功效的认知方法作例证,及以言气彰物对中医理论的塑造举隅,论述言气彰物的认识论、方法论和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历代文献关于肾虚证治的认识和发展脉络,探寻其中的不足,为深化肾虚证的辨证论治研究及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周杰教授从“心脾相关”论治慢性心力衰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杰教授归纳慢性心力衰竭心气鼓动乏力、血脉瘀阻、痰浊内阻、水饮停聚之病理局面,属因虚致实、虚实交错之证候。其基于"心脾相关"学说,提出脾失健运是促使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兼阴虚证、兼血瘀证、兼血瘀水肿证病程发展的关键环节。脾失健运既是导致心气亏虚发生的始动因素,又为痰浊、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生成的关键所在。治疗方面,周杰教授善于从脾脏之角度入手进行辨证论治,处方用药多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进行随症加减,以达到补益心气、化痰泄浊、逐瘀行水之目的,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