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黑米花色苷(AEBR)提取物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 Thl/Th2 类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 BALB/c 小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黑米花色苷提取物低、高剂量干预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中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13(IL-4、IL-5、IL-13) 及干扰素-γ(IFN-γ) 含量以及肺组织中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的变化,并观察 BALF 中炎症细胞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哮喘模型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13水平升高和干扰素-γ水平降低;肺组织中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表达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黑米花色苷提取物低、高剂量干预组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13 水平和肺组织中磷酸化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上升,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5).黑米花色苷提取物处理能明显减轻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黑米花色苷提取物低、高剂量干预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黑米花色苷提取物对哮喘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调节白细胞介素-4 / 干扰素-γ平衡失调、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2.
陈敏  吴斌  靳妮娜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12):1066-1069
目的:研究减毒活菌卡介苗(BCG)干预对哮喘小鼠呼吸道炎症、气管肺泡盥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及肺组织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BCG治疗组3组,每组小鼠都为10只。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致敏激发,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BCG治疗组于OVA致敏前及后5天分别以BCG皮内注射干预,所有小鼠在最后一次抗原激发后24小时收集BALF,计数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数目,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ALF中IL-4、IFNγ-水平,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STAT6表达。结果:小鼠肺组织HE切片显示哮喘组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哮喘组、BCG治疗组小鼠肺组织STAT6蛋白表达和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EOS计数、IL-4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而与哮喘组比较,BCG治疗组肺组织STAT6蛋白表达和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EOS计数、IL-4水平均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BALF中的IFNγ-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BCG治疗组BALF中的IFNγ-水平增加(P<0.05)。结论:BCG能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小鼠Th2型细胞因子IL-4的生成、提高Th1细胞因子IFNγ-的水平,其干预机制可能与BCG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STAT6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IL-27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IL-27对卵白蛋白(OVA)激发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哮喘组及IL-27组,每组8只。应用OVA建立哮喘模型,IL-27组小鼠应用1μgIL-27(溶于50μlPBS中)滴鼻给药,观察3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LISA法测定小鼠BALF中IL-4和IFN-γ浓度,RT-PCR测定肺组织T-bet mRNA的表达量。结果 IL-27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轻于哮喘组小鼠;IL-27组小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2.21±0.33)×107/L明显低于哮喘组的(12.82±2.17)×107/L(P0.01);IL-27组小鼠BALF中IL-4浓度为(20.4±3.2)μg/L,明显低于哮喘组的(61.3±13.1)μg/L(P0.05);IL-27组小鼠BALF中IFN-γ浓度为(50.3±6.3)μg/L,明显高于哮喘组的(11.1±3.3)μg/L(P0.05);IL-27组小鼠肺组织T-bet mRNA表达量(吸光度积分比值)为(0.268±0.048),明显高于哮喘组的(0.130±0.012)(P0.05)。结论 IL-27可能通过增强T-bet mRNA的表达增强Th1反应,减少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进而减轻了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Th1/Th2类细胞因子(IFN-γ/IL-4)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黄芪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 IFN-γ含量、肺组织中IL-4 mRNA、 IFN-γ mRNA表达和磷酸化p38 MAPK的变化,并观察BALF中炎症细胞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哮喘模型组大鼠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IL-4含量和肺组织中IL-4 mRNA、磷酸化p38 MAPK表达水平升高,IFN-γ、IFN-γ mRNA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差异(P<0.01)。黄芪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大鼠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IL-4含量和肺组织中IL-4 mRNA、磷酸化p38 MAPK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IFN-γ、IFN-γ mRNA水平明显上升,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黄芪处理能明显减轻哮喘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但黄芪低、中、高剂量干预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肺组织磷酸化p38 MAPK的表达与EOS计数、IL-4、IL-4mRNA之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63,r=0.69,r=0.71,P<0.01),与IFN-γ和IFN-γ mRNA之间分别呈显著负相关(r=-0.65,r=-0.68,P<0.01)。结论:p38 MAPK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黄芪注射液对哮喘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 MAPK磷酸化、纠正IFN-γ/IL-4平衡失调、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哮喘小鼠CD4+CD25+Foxp3+调节T(Treg)细胞和Foxp3蛋白的变化,探讨淫羊藿苷对哮喘干预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淫羊藿苷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哮喘模型制备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大鼠并雾化吸入刺激,治疗组采用相应药物灌胃给药,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最后一次激发24小时后,采用Buxco肺功能仪有创法检测小鼠气道反应性;HE染色评价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及Foxp3蛋白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测定肺组织Foxp3蛋白表达量;ELISA法测定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IL-10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气道阻力及气道炎症指数显著增加(P<0.05);脾Treg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脾Foxp3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肺组织Foxp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IL-10水平显著下降(P<0.05),BALF中IL-10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组气道阻力和气道炎症明显减轻(P<0.05);脾Treg细胞比例和脾Foxp3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但淫羊藿苷可进一步上调哮喘小鼠肺组织Foxp3蛋白表达量(P<0.05),并增加外周血IL-10水平(P<0.05)。结论:哮喘小鼠脾脏CD4+CD25+Foxp3+Treg细胞Foxp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淫羊藿苷可显著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可能与其上调肺组织Foxp3蛋白表达和增加外周血IL-10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IgE抗体在哮喘小鼠模型中对气道高反应及Th2类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雌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抗IgE抗体干预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蛋白质印迹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中IL-4、IL-5、IL-13、IL-10、TGF-β1含量以及蛋白表达。应用小鼠肺功能仪检测气道阻力的变化。结果抗IgE抗体治疗组与哮喘模型组比较气道阻力明显降低。哮喘模型组小鼠BALF和肺组织中IL-4、IL-5、IL-13、IL-10、TGF-β1含量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差异(P<0.05)。抗IgE抗体干预组小鼠BALF和肺组织中IL-4、IL-5、IL-13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IL-10、TGF-β1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升不明显,与哮喘模型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IgE抗体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2细胞所分泌的炎症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腹部皮下注射大剂量卵白蛋白(OVA)建立小鼠哮喘免疫治疗模型,探讨IL-23/Th17轴在小鼠哮喘模型经皮免疫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8只BALB/c小鼠为建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哮喘对照组和哮喘免疫治疗组,每组6只小鼠。哮喘免疫治疗组予10μg OVA于0、7 d腹腔注射致敏,21~27 d持续1周予1 mg OVA腹部皮下注射诱导免疫耐受,35~41 d予1%OVA雾化激发;哮喘对照组在21~27 d OVA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其余处置同哮喘免疫治疗组;空白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致敏及激发。50 d予10%OVA加强激发1次。末次激发24 h内检测气道反应性;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血清OVA特异性Ig E、BALF中IL-5、IFN-γ、IL-23、IL-10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脾、肺组织Treg、Th17细胞比例;q-PCR检测肺组织转录因子。结果哮喘免疫治疗组气道反应性、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23水平及血清OVA特异性Ig E水平明显低于哮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ALF中IFN-γ水平与哮喘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E染色发现哮喘免疫治疗组肺组织炎症较哮喘对照组明显减轻;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哮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检测肺组织转录因子表明免疫治疗组Foxp3明显高于哮喘对照组,而RORγt明显低于哮喘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OVA特异性免疫治疗能够减轻哮喘小鼠气道慢性炎症反应,同时引起Th17细胞下降伴随IL-23表达降低;其机制可能与纠正肺部IL-23/Th17轴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CR3在哮喘小鼠气道黏蛋白5ac(Muc5ac)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将50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干预组、SB328437干预组及溶剂对照组二甲基亚砜组,各10只。测定BALF中细胞总数、分类,ELISA检测IL-4、TNF-α,肺组织HE染色,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Muc5ac、CCR3的表达。结果:在BALF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IL-4,TNF-α水平、AB-PAS阳染面积、黏蛋白Muc5ac、CCR3蛋白IOD及Muc5ac mRNA、CCR3 mRNA表达方面,哮喘组与地塞米松干预组、SB328437干预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SB328437可抑制肺组织CCR3表达,进而抑制Muc5ac的表达和分泌,从而控制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9.
Th17淋巴细胞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索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介质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用卵白蛋白(OVA)致敏与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致敏与激发均以生理盐水代替。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BALF上清中IL-4、IL-5、IL-13、IFN-γ及IL-17的含量,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小鼠外周血Th1、Th2及Th17淋巴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情况。结果: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LF上清中IL-4、IL-5、IL-13及IL-17的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h2、Th17细胞明显增高(P<0.05),而Th1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介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内聚集,加重哮喘气道炎症,可能与哮喘气道重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对过敏性哮喘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对ERK/p38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SPF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过敏性哮喘模型组、薯蓣皂苷组与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利用卵白蛋白致敏联合雾化激发法建立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情况;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和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K1/2、p38 MAPK、JNK、p-ERK1/2、p-p38 MAPK及p-JNK蛋白表达。结果薯蓣皂苷降低过敏性小鼠肺组织炎性浸润,降低血清中OVA特异性IgE含量(P0.05),降低BALF中炎性因子IL-4、IL-5及IL-13,促进IFN-的表达水平(P0.05),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p-ERK1/2,p-p38 MAPK及p-JNK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薯蓣皂苷抑制过敏性哮喘小鼠炎症反应,与MAPK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生期卡介苗(BCG)和乙肝疫苗(HepB)联合接种对哮喘小鼠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表达的影响,探讨BCG和HepB联合接种对气道炎症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BCG和HepB联合接种造模[卵清蛋白(OVA)所致哮喘模型]组(B/H/O组)、BCG接种造模组(B/O组)、HepB接种造模组(H/O组)、BCG和HepB联合接种组(B/H组)、造模组(OVA组)、BCG组、HepB组和生理盐水对照(NS)组,每组6只。B/H/O组和B/H组于第0、7和14天分3次皮下注射1×105CFU的BCG,同时第0和28天分2次下肢腿部肌肉注射HepB 1.5μg,其它组单独接种BCG或HepB。OVA致敏和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哮喘模型;末次激发24 h后取肺组织HE染色;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总数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4及肺组织匀浆IL-17A的水平。结果:肺组织病理观察发现,OVA组、B/O组、B/H/O组和H/O组支气管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气道上皮细胞增生肥大,B/H/O组和H/O组的炎症程度较OVA组重,B/O组则较OVA组轻。B/H/O组、B/O组和H/O组BALF细胞总数与OVA组比较均下降(P0.05);EOS计数在B/H/O组比B/H组上升(P0.05),B/O组比BCG组上升(P0.05),H/O组比HepB组上升(P0.05)。分别与H/O组、OVA组和NS组比较,HepB组的血清IFN-γ/IL-4比值均升高(P0.05);分别与B/H/O组、B/O组、OVA组和NS组比较,B/H组的血清IFN-γ/IL-4比值均升高(P0.05)。与OVA组比较,B/H/O组和B/O组的肺组织匀浆IL-17A水平均下降(P0.05);与B/O组比较,B/H/O组的肺组织匀浆IL-17A水平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卡介苗和乙肝疫苗联合接种有助于减轻哮喘模型小鼠肺部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4分泌、提高IFN-γ/IL-4水平和抑制IL-17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OR-γt对Th17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与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用鼻腔滴入脂多糖、腹腔注射卵白蛋白及第15天起雾化吸入卵白蛋白引喘共14次的方法制作中性粒哮喘模型。地塞米松组于实验开始后第15天起,按05 mg/kg予以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每日一次,共14次。统计各组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HE染色)、BALF液白细胞总计数与分类计数、流式细胞术测脾及外周血Th17含量、酶〖JP2〗联免疫法测BALF中的TGF-β、IL-6、IL-17含量,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法测ROR γt〖JP〗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ROR-γt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气道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P<0.01)。BALF液中TGF-β、IL-6、IL-17含量显著增高(P<0.01);脾与外周血中Th17含量显著增多(P<0.01);肺组织中ROR-γt蛋白与mRNA的表达亦显著升高(P<0.01),而地塞米松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皆显著降低(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可能以Th17的增多为主,IL-17是主要的炎性因子,而ROR γt是促进Th0向Th17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而地塞米松可以抑制ROR-γt,降低IL-17的含量,从而减轻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的发作。  相似文献   

13.
转录因子GATA-3 mRNA在哮喘模型小鼠体内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GATA-3 mRNA在哮喘模型小鼠体内的表达。 方法:建立卵白蛋白(OVA)致小鼠哮喘模型,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和分类,评价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ELISA检测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和IFN-γ浓度;RT-PCR检测脾细胞和肺组织GATA-3 mRNA表达水平。 结果:哮喘组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支气管出现明显炎症细胞浸润、黏液分泌和支气管收缩,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明显高于对照组,肺组织和脾细胞GATA-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和脾细胞GATA-3 mRNA表达增加,可能在促进Th2细胞因子合成和介导气道炎症细胞浸润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Th17细胞是以分泌IL-17为主的新型T细胞亚群,其在哮喘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本文通过观察哮喘急性发作儿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IL-17、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哮喘急性发作儿童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我院2009年2月-2009年12月期间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共88例,包括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组,n=52)、非喘息组(肺炎组,n=25)及对照组(n=11),收集所有病例的BALF,进行细胞学分类,ELISA法测定BALF中细胞因子IL-17、IL-8、VEGF、IL-4、IFN-γ和IL- 4/IFN-γ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和肺炎组患儿的IL-17和IL-8水平均明显增高(均P<0.05);哮喘组患儿的IL-8水平较肺炎组低(P<0.05),而2组IL-17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肺炎组和对照组比较,哮喘组患儿VEGF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肺炎组与对照组患儿VEGF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3组患儿的IL-4,IFN-γ和IL-4/IFN-γ水平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及肺炎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均P<0.01),而哮喘组与肺炎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IL-17、IL-8及VEGF在哮喘儿童气道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Th17细胞可能参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全氟辛酸(PFOA)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外周血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以及肺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组、哮喘模型(A)组、哮喘+PFOA低剂量(AP10)组、哮喘+PFOA中剂量(AP50)组和哮喘+PFOA高剂量(AP100)组,根据不同分组分别制作哮喘模型及PFOA暴露模型。留取肺组织标本后进行HE染色,透射电镜标本制作,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4及IFN-γ水平,并以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GR的蛋白表达。结果: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小鼠相比,哮喘小鼠气道及血管周围可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及黏液分泌,AP各组表现更为明显。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哮喘小鼠肺组织超微结构破坏明显。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A组及AP各组外周血炎症因子IL-4升高,IFN-γ明显降低(P0.05);与A组相比,AP10组及AP50组无明显差异,而AP100组外周血炎症因子IL-4升高,IFN-γ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哮喘小鼠肺组织GR表达较正常小鼠降低(P0.05),而A组与AP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提示GR蛋白主要表达于小鼠肺组织支气管柱状上皮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胞浆。结论:哮喘小鼠气道PFOA急性暴露可通过诱导Th2型免疫反应加剧肺部炎症,促进气道及血管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并破坏肺组织超微结构,且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肺损伤大鼠Th1/Th2细胞偏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地塞米松 (DEX )对Th1/Th2偏移的影响 ,从Th1/Th2偏移的角度探讨DEX对内毒素肺损伤的治疗作用。静脉注射脂多糖制作大鼠内毒素肺损伤模型。分离、提纯外周血与BALF中T淋巴细胞 ,抗大鼠CD4 FITC单克隆抗体标记 ,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后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动态观察Th1、Th2细胞的变化。结果LPS致伤后 ,外周血与BALF中IFN γ阳性细胞 (Th1细胞 )与IL 4阳性细胞 (Th2细胞 )数目均减少 ,Th1细胞在相应时相点CD4 + T淋巴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在一过性增高后进行性减少 ,CD4 + T细胞中Th1细胞构成比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 ,而Th2细胞构成比则持续增高 ,提示LPS使CD4 + T细胞构成比由Th1向Th2偏移。DEX组IFN γ阳性细胞、IL 4阳性细胞数目均减少 ,Th1/Th2比例趋于接近正常。Th1/Th2偏移可能部分参与内毒素肺损伤的发生 ,DEX通过调节炎症反应 ,使Th1/Th2比例趋于正常 ,发挥部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IL-8在大鼠哮喘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DM)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地塞米松治疗组(C组),对周围血内中性粒细胞(PMN)进行分离纯化,ELJSA法检测血PMN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NE和IL-8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血PMN和BALF中NE、IL-8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1),C组均显著低于A组(P<0.01).C组血PMN中NE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而BALF中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血PMN和BALF中IL-8的表达水平与B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F和肺组织中PMN计数A组显著高于B组(P<0.01),肺组织中PMN计数C组显著高于A组(P<0.01),而两组BALF中PMN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PMN计数和IL-8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PMN、NE和IL-8参与了哮喘的炎症过程,PMN可能通过合成IL-8、NE起作用,其合成功能可以被地塞米松所抑制.IL-8与PMN在BALF中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