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使用时序序列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与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分型(OCS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4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OCSP分型,并将首次(发病1~3 d)、第5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作为证候演变的关键时间点,采用《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判断证候,运用时序序列对4 230例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寻找出OCSP分型4种类型的核心证候经历5个时点的演变规律,得出40条规则。通过比较OCSP分型4种类型的首次、中间过程、最终的核心证候,发现存在的共性之处,及每一个OCSP分型证候演变的各自特征。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与OCSP分型存在相关性,体现了"病证结合"的理念,为临床医师通过患者的中医证候把握疾病发展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137例,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证候要素分为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分别于入院时、发病第7天、14天、28天,4个时点进行证候采集和评价,进行两组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证候演变规律为阴虚风动证→痰火证→痰瘀证→气虚血瘀证。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证候演变规律为风痰证→痰火证→痰瘀证→痰瘀证。结论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与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存在不同的证候演变规律,为中风不同时期的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 选择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137例,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证候要素分为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分别于入院时、发病第7天、14天、28天,4个时点进行证候采集和评价,进行两组比较.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证候演变规律为阴虚风动证→痰火证→痰瘀证→气虚血瘀证.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证候演变规律为风痰证→痰火证→痰瘀证→痰瘀证.结论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与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存在不同的证候演变规律,为中风不同时期的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脑卒中急性期至恢复早期的中医证候特点演变规律,为中风病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公认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将156例发病7 d以内的脑卒中患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均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1994年)进行证候要素评分,探讨2组患者入院当天、发病第7天、第14天、第28天4个时点中医证候要素频数分布及分值演变规律。结果入院当天,风证、火热证、痰证占据较高频次,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风证不同时点的证候要素分值变化均有显著差异(P<0.05)。发病第7天起,糖尿病组阴虚阳亢证频次增加,发病第28天2组阴虚阳亢证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阴虚阳亢证不同时点的频数分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中医证候特点受消渴病病机影响较小,以中风病疾病本病证候特点为主,后期消渴病病机特点显现,阴虚阳亢证候逐渐突出,出现以阴虚为本,痰、热为标的本虚标实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银屑病中医证候的时相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群体研究的方法,通过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设计,调查银屑病血热证、血燥证和血瘀证3个主要中医证候,在不同病期、病程等方面的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揭示银屑病中医证候的时相性。结果银屑病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证候的分布与病期、本次复发时间密切相关,而与总病程无关。结论银屑病3个主要证型之间存在着时相性,每一次发病初期为血热证,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转化为血燥证或血瘀证。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病机复杂、证候多变,该文通过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中医证候特征研究、证候演变规律研究、证候要素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与思考。今后应考虑人群、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扩大样本量进行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分布调查研究与证候演变规律的前瞻性研究,在大规模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与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证候要素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诊断标准,为临床研究与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证候研究规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研究应既有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横向研究,又有以证候演变为轴心,病证结合的纵向研究,两者相结合,就是通过对复杂病症的分层和(或)分段剖析,从单证候因素入手,充分挖掘疾病证候的共性和个性特征,有利于把握2型糖尿病的证候演变规律,对临床诊断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证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证候诊断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决策树、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多元统计、聚类、关联规则等多种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的统计方法,从众多的中医病症数据中,寻找规律性,提取出事先未知而潜在有用的信息,归纳中医证候的辨证分型。[结果]可作为实现中医证候规范化的一种工具。[结论]符合中医病症数据特点的统计方法,在证候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联合应用DM的数种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的探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综述近年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研究现状,包括中医证候分类、证型分布、演变规律及证候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等,为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辨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制定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调查表,运用频数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对845例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按频次高低依次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及其他证候;各中医证候与家族史、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方面存在相关性,其中阴虚阳亢证合并糖尿病的较多;痰湿壅盛证合并肥胖较多。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以肝火亢盛证最为突出,并与家族史、糖尿病、肥胖等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医养生学角度结合现代医学认识,对八段锦改善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的机理进行了浅析。从“调形以助肌肉功能,改善力学平衡”,“调气以利血液循环,改善滑液分泌”,“调神以促神经功能,改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控制”进行了探讨,为八段锦防治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调补肺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管支气管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我科从2016年3月~2017年12月诊治的60例慢阻肺合并气管支气管软化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先后及是否采用中医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对症治疗组,包括:轻度软化症患者常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50/250 ug)2吸bid,或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4.5 ug)2吸bid,或联合噻托溴铵(18 ug)1吸qd;中度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BiPAP或CPAP),重度患者酌情给予气道支架植入,肺部感染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调补肺肾方水煎剂,1剂/d, 3次/d。统计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C反应蛋白(CRP, C-reactive Protein)、降钙素原(PCT, Procalcitonin)、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 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慢阻肺评估测试(CAT,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变化。结果:研究显示,与基线值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都能改善患者肺功能FEV1值,降低CRP及PCT,改善呼吸困难指数及CA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改善FEV1/FVC、RV/TLC、DLCO、PO_2及PCO_2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能更好改善患者PO_2、mMRC及CAT评分,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在改善肺功能FEV1、FEV1/FVC、RV/TLC、DLCO及PCO2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补肺肾方治疗慢阻肺合并气管支气管软化症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完善乳癖舒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提高制剂质量及稳定性。方法: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的柴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方中丹参的丹酚酸B含量。结果:薄层色谱结果表明:四个生产厂家的8批乳癖舒片中均检出柴胡的主斑点,且斑点清晰、分离较好、阴性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表明:丹酚酸B的含量在0.04756~4.7561μg进样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3%(RSD=1.48%)。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可行,可为乳癖舒片质量控制标准的提高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富氢水联合香砂六君子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体质量、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和胃动素、胃泌素、胃促生长素的影响,探讨富氢水联合香砂六君子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协同治疗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香砂六君子组、富氢水联合香砂六君子组、多潘立酮组,共5组,每组8只。采用夹尾激惹刺激及不规则喂养干预建立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并给予各组相应治疗:香砂六君子组大鼠给予香砂六君子丸2.25 g/kg灌胃,富氢水联合香砂六君子组大鼠给予香砂六君子丸2.25 g/kg灌胃并自由饮用富氢水,多潘立酮组大鼠给予多潘立酮5 mg/kg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28 d后,测量大鼠体质量、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并收集各组大鼠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和胃促生长素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体质量、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均增加(P<0.05),血清胃泌素水平降低(P<0.05),血清胃动素和胃促生长素水平(P<0.05)。富氢水联合香砂六君子组增加大鼠体质量、小肠推进率、升高血清胃动素水平、血清胃促生长素水平的效果和降低血清胃泌素水平的效果优于香砂六君子组(P<0.05),增加大鼠体质量、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升高血清胃促生长素水平的效果和降低血清胃泌素水平的效果优于多潘立酮组(P<0.05)。结论:富氢水对香砂六君子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具有协同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腹膜炎伴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96例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8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行气散外敷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有效率为91.67%,优于对照组的64.60%(P<0.05);且治疗组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行气散外敷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能有效缓解肠梗阻,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目前存在的种植管理系统,研究设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雅莲种植系统。方法:通过传感器收集环境参数信息;通过zigbee网络通信技术建立信息收集网络;采用云计算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终端处理系统对环境参数进行调整。结果:设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雅莲种植智能系统。结论:雅连种植智能系统能够减少环境条件对雅连生长的限制,创新雅莲种植的技术,实现雅莲种植的智能化,解决濒危道地药材雅连难种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设计基于STM32芯片的可穿戴式中医电针治疗仪系统,使其具备无线控制、体积小、功耗低、安全性高的特点。方法:通过文献查阅、需求功能分析、电子电路设计、嵌入式设计等技术手段提出了中医电针治疗仪的原理和结构。设计了基于STM32芯片可穿戴式中医电针治疗仪系统的硬件电路及嵌入式系统。结果:本系统采用正弦波作为治疗波形,通过STM32芯片产生正弦脉冲宽度调制(SPWM)波,经过滤波电路将SPWM波过滤得到正弦波,由功率放大器和升压变压器对正弦波进行信号放大达到目标输出电压。结论:本系统与传统的电针治疗仪设计方案相比,可穿戴式中医电针治疗仪系统的治疗数据能实现精确控制,波形稳定,同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体积更小便于穿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胆管支架置入(PTBS)对晚期恶性肿瘤胆管梗阻患者并发症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PTBS治疗,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预后、生存期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经过治疗,患者总体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胆系感染、发热、胆管出血、肝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等,3例死亡,其余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6月生存率为95.6%,1年生存率为54.4%,2年生存率为38.2%,中位生存期为14.2月。结论:晚期恶性胆管梗阻患者采取PTBS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传统养生思想“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方能真气从之”源于《黄帝内经》,“形神共养”即形体与精神的共同养护。基于“形神共养”理论,糖尿病患者“动以养形”倡导运动及“脾动”,“静以养神”主张“心静”,可促进机体气血畅通、脏腑调和,有助于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不仅与现代医学糖尿病防治原则中“合理运动、科学饮食、心理治疗”相符,同时也符合当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Zhao Wenwen;Cheng Shuangli;Yang Maoyi;Yue Rensong(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610075,China;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610072,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